2岁多宝宝的成长过程可谓是日新月异,今天可能还不清楚家庭成员的称呼,明天却可能一下子就将每一位长辈对号入座了。所以,照顾这个时期的宝宝,几乎每天都会有惊喜。
身心发育
身体发育标准
2~3岁的宝宝身体依然在发育,但其发育的速度会相对缓慢一些。下面从多个方面来了解一下2~3岁的宝宝较以前身体上会出现哪些变化:
1.身高 宝宝在2岁时,身高一般会在85厘米左右浮动,以后就会以每年5厘米的幅度增长,到3岁时,男宝宝的身高会达到约94.9厘米,女宝宝的身高会达到约94厘米。当然,这都是平均的身高,与个别宝宝的情况会出现一些差别,稍有差距家长也不用担心,毕竟每个人的生长规律不太一致。
2.体重 2~3岁的时候,男宝宝的体重会在13.3~14.6千克之间浮动,女宝宝的体重会在12.8~14.1千克之间浮动。如果宝宝不在这个范围内,家长也不用焦虑,因为体重的问题往往和身高是有关联的。单纯的偏轻或偏重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家长要考虑周全,结合宝宝的体形来分析宝宝的体重。如果相差太多,家长就要积极地带宝宝去咨询医生,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调整。
3.头围 男宝宝的头围在这一年中会由48.2厘米增长到49.1厘米,女宝宝头围的大小则在47.2~48.1厘米之间。
4.胸围 男宝宝的胸围在这一年中会由49.4厘米增长到50.9厘米,女宝宝胸围的大小则在48.2~49.8厘米之间。
5.乳牙 当宝宝2~2岁半时,他的20颗乳牙就会全部长出来,最迟也不会晚于3岁。如果宝宝牙齿发育不太良好,要尽早到医院查看一下原因。
6.免疫力 此阶段的宝宝,免疫力较前两年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对某些致病性细菌还是不能完全抵抗,抗病能力依然不强。
7.皮肤 皮肤的屏障作用有所提升,但是仍然易发生皮肤损伤的意外情况。
宝宝的心理变化
宝宝到了2~3岁,已经开始有了家长般的意识,此阶段的宝宝在想问题的时候可以将更长的事件、或是一些相关的事物串联在一起,并且经过宝宝小脑袋的思考、整合,能够得出更为精细的想象结果。在一般简单的情况下,宝宝能够安排自己大部分的日常生活,比如早上起床的时间、洗脸、洗澡以及晚上上床睡觉等活动。
如果将这一阶段宝宝的智力进行简单勾勒一下,那就是他觉得在他的世界中发生的所有的事情,无论事情本身大小都与他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尽管2~3岁的宝宝对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与他讲道理一般来说还比较困难。这是因为他观察事物的方式十分简单,仍然不能分辨虚幻与真实,除非他自己主动参与虚构的游戏。
走进“反抗期”
2岁后宝宝变得特别叛逆,无论叫他做什么,他都说“不”;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事物,只要别人先说或先做了,他就不高兴。这种“反抗情绪”大约要持续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心理学将这一时期称为“第一反抗期”。这一段时间里,并非宝宝故意反抗,他的反抗是有理由的。1~2岁时宝宝的体力渐进,3岁前后,自己能做很多事了,宝宝就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这种能力却总是被家长压制着,所以才会发生反抗。心理学家认为,不要对宝宝管教过于严厉,平时只要明确规定几项生活中不应犯的规则要他“遵守”就可以了。例如:不洗手前绝不能拿东西吃,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还给人家等。
如果能够正确诱导宝宝安度反抗期,让宝宝较快确立“自我”,使“自我服务”不偏于“唯我独尊”的意识,其反抗便会逐渐消失。相反,如果强压其反抗,将会形成“内攻”心理,会长久压抑在心里,甚至使宝宝一生成为“反抗儿”或懦弱孩子。介绍3个诱导方法:
1.让宝宝帮做简单的事。如擦桌子,虽然他不能擦干净,但家长要注意,宝宝自己做的事,常不愿意家长再做一次。宝宝在体验到自己可同家长做同样的事之后会产生很大的满足感。
2.让宝宝能完成一件事。“自我”心理使宝宝什么都想自己做,只要情况许可,尽量满足他,并鼓励他把一件事从头到尾做完,即使做得不好,也要夸几句,日常穿鞋着衣等均可作为训练项目。
3.凡事都让宝宝“体验一下”。不管宝宝做什么事,都尽可能不要过分干涉他。有些事情明知宝宝不可能做得好,也得让他去“体验一次”。不用多久,宝宝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爱翻箱倒柜
2~3岁的宝宝,是个精力充沛的“探险家”,随着他们体力和心智的逐渐发展,他们开始对所有的东西产生兴趣,于是,每个角落、每条裂缝,触摸和抓握每件够得着的所有的物品都成了他们研究的对象。他们平日里总是将家里的抽屉、衣柜、碗橱等都要翻个底朝天,以便寻找他们想要的新奇的“玩具”。但是,幼小的“探险家”胆大而鲁莽,在“探险”过程中,容易发生危险。
尤其是在这个年龄,他们比周岁的宝宝活动力强,活动范围大,不仅在室内活动,还可以到室外活动;不仅在地面活动,还可爬上桌椅、窗台。家长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因此要将药品、锐利器件等对宝宝有一定危险的物品,不仅要放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而且要放到宝宝翻不到的地方。
不断模仿
这个时期宝宝的大脑开始快速发育,对一切不明白的问题都感到好奇,最喜欢问为什么。而且他们还开始学着模仿,试图用这种方式来增加自己的“经验”。因此家长一定要把握好这一阶段,给宝宝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尽量不要让他接触到阴暗的事物,因为宝宝在这个时候模仿能力非常强,容易染上不良的习惯。
爸爸妈妈是宝宝最好的榜样
如果家长出门时换好鞋后,有把拖鞋放回鞋架的习惯,那宝宝也会有这样的好习惯。宝宝天天围绕在爸爸妈妈、亲人身边,长辈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他的小眼睛会紧盯着家长的一举一动,然后“照单全收”。倘若家长有什么不好的习惯,宝宝也会有同样的不良习惯。因此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尽量节制自己的不良行为,让宝宝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朋友也是宝宝的模仿对象
当宝宝喜欢上到室外和同龄的小朋友玩耍,他的朋友就成了他的模仿对象。当宝宝喜欢上了看电视,电视中的人物就成了他的模仿对象。当宝宝到了幼儿园,老师也会变成他的模仿对象。总之,宝宝会注意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是老师的一个发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当他对一件事物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模仿。想要宝宝能有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习惯,就要让宝宝多接触有同样健康积极的人。
宝宝的一些“怪异现象”
2~3岁的宝宝心智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这一阶段,宝宝会出现一系列令人费解的“怪异现象”,比如:
宝宝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是因为宝宝的理解能力往往只限于字面上的含义,当家长说“带上你想在公园玩的玩具”时,宝宝就会把进入视线的所有玩具都带上,因为这些玩具都是他想在公园里玩的。
1.奇怪的“外星人”——自言自语 有些宝宝总是特别喜欢自言自语,或是躺在床上或是坐在桌子边,叽叽咕咕地对自己说着什么。可是家长一靠近,他又不说了。有时候是对着书本或玩具说。旁人也都听不清他说什么,也弄不明白他在想些什么。妈妈很担心,他究竟在跟谁说话?难道是得了自闭症?
其实,这正是宝宝的语言能力迅猛增长,快要达到质的飞跃的标志。一般来说,宝宝到3岁左右,他们的语言能力将要有一个巨大的进步——形成内部语言,也就是在心里思考问题,而不用把事情的整个过程都说出来。
而宝宝的自言自语就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转化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宝宝还不能顺利把自己心里想的内容用外部语言的方式讲出来,所以有人在的时候他就不说了。
2.出门如小老鼠——怕生 有些宝宝在家里天不怕地不怕,可是到了幼儿园却会哭个不停,不肯跟妈妈说再见,如果看见陌生人或者和爸爸妈妈出去,就会紧紧往妈妈怀里藏,不肯叫人,也不肯跟别的小朋友玩。这可能与宝宝的生活环境有关,如果宝宝一直很少有和小伙伴交往的机会,或者大多数时间都是跟最熟悉的家里人在一起,而很少跟陌生人来往,那就怪不得宝宝那么害羞怕生了。
一般,宝宝到了6个月的时候就开始怕生了,这种情况会持续很长时间。到2岁以后,他会开始喜欢和别人交往,特别喜欢和同年龄的小伙伴玩。所以,爸爸妈妈要给宝宝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常带宝宝到社区里或其他陌生环境增加宝宝和陌生人的接触;在一定时候采取奖励的手段鼓励宝宝在陌生环境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宝宝害怕时,及时支持,不嘲笑他胆小。一段时间后,会有所好转的。
3.倔犟的“反对派”——对立 原本乖巧的宝宝在这个时期,突然变得很不听话了,无论什么事他都会以相反的方式来回应。“反对派”现象在很多3岁左右的宝宝身上都会出现。这是因为宝宝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发展,他们认为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这个阶段,如果总是拒绝宝宝的“好意”,宝宝会觉得爸爸妈妈根本没发现自己已经能做许多事了,久而久之,这种不满情绪就会变成对抗情绪,认为只有和爸爸妈妈对着干才会表现出“我能够做很多事情,我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
4.玩具狂型 当家长带宝宝想到公园或朋友家去玩的时候,家长让宝宝挑选一件最喜欢的玩具带上,免得路上无聊。可是他几乎把所有的玩具都装进了包了,甚至包括那些只适合在家里玩的布娃娃。
这时,家长不要给宝宝太多的选择,可以把适合带到公园玩的玩具放到一起(即使脏了、湿了或者进了沙子也不至于被损坏的玩具),然后告诉宝宝从这些玩具中挑选一件或两件带上。
用思维解决问题
2~3岁的宝宝开始能用思维解决一些问题,也就是在头脑中完成尝试,而不是亲自实践。宝宝的记忆力和智力也有所发展,并开始理解简单的时间概念,比如“洗完手再吃饭”。此时,宝宝也开始对物体之间的关系有所理解,比如,当家长让他玩形状分类玩具和一些拼图玩具时,他已经能够匹配相似的形状了。在数物体时,对数字的含义也能够有所理解了。
对“因与果”关系的理解也有了相当的进步,因此对上发条的玩具和开关等更有兴趣。另外,宝宝玩的游戏越来越复杂了,他甚至可以把两种不同的游戏串联在一起玩,并得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如果是小女孩,她可能先将布娃娃放在床上,然后用小手帕给它盖上“被子”,而不是随手将它扔在床上。
宝宝能做的事情
2~3岁宝宝身体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当宝宝长到两岁半的时候,身体基本上已经很灵活了。他可以双脚向前跳,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上下楼梯,会骑三个轮子的童车。小手灵活到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折纸;可以自己扣扣子;不仅可以画出线条,还会画圆圈或方形,可以自己把玩完的玩具收拾好。
两岁半的儿童能掌握200~300个单词,可以用简单的语句说明一件事情,还可以涉及曾经的事,并且变得喜欢说话,喜欢听别人讲故事。3岁的宝宝可以唱出一首完整的儿歌,能说出自己及爸爸妈妈的姓名,知道见到熟人要问好,能够很礼貌地与他人问好、道别。能认识几种基本颜色,能够说出简单的几种形状,能有一点时间概念,可以想起物体存在的位置。
此时宝宝已经能很好地听家长讲故事、念儿歌和说话。睡前讲故事、念歌谣应是宝宝每天“必修课”。每个故事至少要讲1~2周,儿歌也要固定几首,短小易记,朗朗上口。经过多次重复,宝宝的大脑就会建立起一个加工系统,使故事和儿歌变成他的内部语言,他虽然还不太会说,但如果家长故意念错时,他会表示不满。然后家长应当尝试让他“接话”,或者接儿歌中最后一个押韵的字。
饮食营养
秋季小宝宝莫贪吃四种水果
秋天,正是大量水果上市的季节,五花八门的水果引诱着宝宝的胃口。但有些水果,如柿子、甘蔗、柑橘、香蕉这4种水果虽然味道鲜美,但吃太多也会引起不少问题。
1.柿子 柿子含有丰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维生素C及钙、磷、铁及多种胶质物。宝宝肺热咳嗽,或大便干燥时吃些柿子有一定的好处。但是,若是经常在餐前大量吃柿子,柿子里的柿胶酚、单宁和胶质就会在胃内遇酸后形成不能溶解的硬块儿。硬块儿小时可随大便排出,而大的硬块儿则只能停留在胃里形成胃结石,并可诱发胃穿孔、胃出血等危险。
〖提示〗宝宝每天吃1个柿子就可以了,不要吃皮,避免形成柿石症。
2.甘蔗 甘蔗中含有大量蔗糖,可使体内的血糖浓度增高,吃得越多就越高。当血糖浓度超过正常限度后,常可引发皮肤上起小疖肿或痈肿。如果病菌侵入到皮肤深部,还可能引起菌血症。同时过多摄入糖分还可使宝宝形成酸性体质,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提示〗宝宝一次吃甘蔗最好不要超过50克。
3.柑橘 柑橘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可理气健脾、化痰止咳,有助于治疗呼吸道急慢性感染及消化不良。然而柑橘如果吃得过多,就会使体内的胡萝卜素含量骤增,从而引发胡萝卜素血症。其表现为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睡眠不踏实,还伴有夜惊、啼哭、说梦话等,有时甚至手掌、足掌的皮肤都发黄。
〖提示〗宝宝每天至多进食2~3个柑橘。
4.香蕉 肉质糯甜,又能润肠通便,因此,也是妈妈经常给宝宝吃的水果,然而,不可在短时间内让宝宝吃得太多,尤其是脾胃虚弱的宝宝。否则,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
〖提示〗对于2岁以上食量不太大的宝宝,每次吃1根即可,每天可吃2次。
巧克力不宜多吃
众所周知,巧克力是一种高热量食品,其脂肪含量偏高,但蛋白质含量偏低,营养成分的比例与儿童生长发育需要不相符。
如果在饭前过量吃巧克力会产生饱腹感,从而影响食欲,但饭后很快又感到肚子饿,这会使宝宝正常的生活规律和进餐习惯被打乱,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另外,巧克力中不含能刺激胃肠正常蠕动的纤维素,因而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再者,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经系统兴奋的物质,如果是在睡前食用,还会使宝宝不易入睡和哭闹不安。巧克力中过多的糖分还会导致宝宝蛀牙,并使肠道气体增多而导致腹痛。
冷饮无益健康
冷饮是孩子们喜爱的食品,特别是在夏天。3岁左右的宝宝,即使家长不让宝宝看见,他自己也知道和家长要着吃。但是冷饮绝对不是健康的食物之选。
1.冷饮并不解渴 当人体的血浆渗透压提高时,人就会感到口渴。而宝宝喜欢的冷饮中含有较多糖分,同时还含有脂肪等物质,其渗透压要远远高于人体,因此,食用冷饮当时虽觉凉爽,但几分钟过后,便会感到口渴,而且会越吃越渴。
2.胃肠不适 宝宝食用冷饮后,胃肠道局部温度骤降,胃肠道黏膜小血管收缩,局部血流减少。久而久之,消化液的分泌就会减弱,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不明原因的经常腹痛、腹泻是许多宝宝夏天易得的病,这大多与过量食用冷饮有关。另外,冷饮市场的卫生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宝宝贪食冷饮明显增加了消化道感染的机会。
3.营养不良 冷饮中的营养物质常以糖类(碳水化合物)为主,而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含量都极少。冷饮中的营养素严重失衡,如果长期嗜食冷饮,影响正餐,势必会导致宝宝营养不良。
4.肥胖 对食欲旺盛的宝宝,冷饮并不会影响他们的食量,反而又增加了许多糖、脂肪和能量的摄入,从而导致肥胖。
总之,多食冷饮对宝宝的健康无利。但是小宝宝爱吃冷饮,也无法做到一点都不给。所以爸爸妈妈要学会让宝宝科学食用冷饮:
(1)不应大量食用冷饮,即一天不能食用太多,一次不能食用太多。
(2)饭前不宜大量食用冷饮。
(3)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不食用街头卫生无保证的冷饮食品。
(4)家中冰柜中保存的冰棍或冰淇淋,最好不超过3天,饮料也应注意食用期。
帮助宝宝安睡的食物
据研究,小米、牛奶、水果、葵花子、大枣、核桃仁等,都是能够帮助宝宝睡眠的食物,在睡觉前数小时内适当吃一些这类食物,可有助睡眠。而一些油腻食物、含咖啡因的饮料或食用会使身体产生气体的食物、辛辣食物等都对睡眠不利,在睡觉前绝对不宜多吃。
睡前不要吃过量
上班族的爸爸妈妈只有晚上的时间最充裕,因此,常常是在晚上做一桌子美食,而宝宝也自然跟着沾光。由于大多都是爱吃的、所以不免晚餐就吃多了。其实,这对宝宝的健康很不利。宝宝睡前吃进去的东西,来不及消化就睡觉,食物储存在胃里,使胃液增多,消化器官在夜间本来应该休息,结果却被迫继续工作。这样一来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而且摄入过多的食物不能消耗吸收,时间一长就变成“小胖墩儿”了。除了晚餐要适量外,睡前1小时也不要再给宝宝吃东西了。
让宝宝爱上谷类
在宝宝每天的饮食中,谷类食物一直都是不可忽视的一大种类,谷类食物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和茁壮成长十分有利。但是宝宝未必习惯谷类食物,为此,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十招应对挑食宝宝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公共场合看到这样一些带着宝宝的家长:当宝宝表现出不喜欢某种食品时,家长并不是劝说或讲道理,而是一味地迁就;当宝宝表现出喜欢吃某一种食品时,父母就会让宝宝多吃。这些家长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会改掉这种挑食毛病。但事实并非如此。专家提醒,宝宝的过分挑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的摄入不足或过量,宝宝容易生病或是过度肥胖,严重影响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很多宝宝都爱挑食,挑食问题确实出在宝宝身上,但是错却多在家长身上。那么如何有效防止宝宝挑食呢,来看看下面的应对措施:
1.宝宝饮食量常常时多时少,爸爸妈妈不能将他吃得多的那次作为衡量宝宝食欲好坏的标准。而是要用几天的时间,仔细观察宝宝的日均进食量,只要宝宝的饮食在平均值附近,体重增加正常,就说明宝宝的生长发育没有问题,他的平日里大多数的饮食量也是正常的,而不是因为“挑食”而吃不多,这个问题,应该弄明白。
2.零食是造成宝宝食欲不佳的一大原因,所以两餐之间不要给宝宝零食,让他保持饥饿感,才会好好吃饭,更不会出现挑食的情况。但如果宝宝不吃饭的原因是感觉饭菜不对胃口,爸爸妈妈可以把饭菜拿走,等饿到下一顿,他就会“饥不择食”了。另外,在宝宝好好吃饭的时候,应多多鼓励他。
3.全家一起吃饭的气氛是很有感染力的。当宝宝发现家人吃得有滋有味时,也会嘴馋。开始时餐桌上要有一两样他爱吃的菜,然后逐渐增加食物种类,宝宝会慢慢接受其他食物而不挑食了。
4.再好的东西也会吃腻,宝宝更是这样。因此不要发现宝宝喜欢吃哪道菜,哪道菜就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可以在三餐中选一餐做他最喜欢的食物,而另外两餐则选其他食物。这样可以让宝宝有新的尝试。
5.竞争的力量不可小看,尽管这些招数有些老套,但用它对付3岁以下的宝宝确实是管用的,一句“看谁吃得快”常常可以让宝宝大口吃下他平时不喜欢的食物。
6.食物混搭也有效果,爸爸妈妈可以将宝宝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混在一起,如宝宝不爱吃菜,但爱吃饺子,那就做盘蔬菜猪肉的饺子;不爱吃水果,但爱喝酸奶,那就把水果拌到酸奶里。开始时,宝宝不爱吃的食物所占比例应少些,以后慢慢增加就可以。
7.满满一盘子食物,在宝宝眼里犹如庞然大物,看着就饱了。所以给宝宝的食物应换成“儿童装”。
8.厨房对宝宝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各种颜色和形状的食物,都能让他感觉新奇。让他帮爸爸妈妈侍弄他不喜欢的食物,吃的时候他也会格外卖力。
9.宝宝天生就喜欢吃甜的食物,但甜食吃得多常导致宝宝肥胖、影响食欲、损害宝宝牙齿健康等。所以爸爸妈妈应做到:减少购买甜食;尽量购买高营养的甜食;规定宝宝吃甜食的量,但让他们自己选择在什么时间吃。
10.吃饭的时候,还可以给他一把小勺,让他自己动手吃,这也是让宝宝爱上吃饭,不挑食的高招。
另外,即便到了3岁,宝宝吃饭的各种能力,如咀嚼能力、吞咽能力、拿筷子或勺子的能力等也不及家长,因此,不要催促宝宝,而且吃得太快也不利于宝宝消化。
推荐几款宝宝食谱
2~3岁时宝宝可选择的食物更多了,下面介绍一些适合此阶段宝宝食用的食谱,供家长们参考制作,以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1.燕麦江米粥
·材料
江米、燕麦各适量,比例为2∶1。
做法
将江米、燕麦在清水中淘洗干净,放入凉水中;将江米、燕麦放在高压锅煮至开锅15分钟即可。
功效
燕麦因含有大量粗纤维,可帮助宝宝排便,预防便秘。
2.菠菜柳叶汤
·材料
面粉15克(半小碗)、菠菜20克(2~3根)、鸡蛋1个。
·调料
香油、盐、鸡精各适量。
做法
将面粉加适量水揉中度软硬和好,擀成薄片,纵向切成长条,再斜刀切成柳叶状;沸水放入锅内,烧沸后放入柳叶面片,2~3分钟后放入烫过的菠菜末,加入少许的盐,鸡精;将鸡蛋打好,淋入锅中,最后滴入香油即可。
功效
汤、菜、面片、鸡蛋做在一起,宝宝容易入口。
3.爆炒虾仁
·材料
鲜大虾肉150克、黄瓜适量、鸡蛋1个(取蛋清)。
·调料
植物油、料酒、盐、葱姜末、水淀粉、香油各适量。
做法
将虾肉在清水中冲洗干净,捞出,沥干水分,将虾肉用料酒、鸡蛋清拌匀,黄瓜切丁;锅置大火上,倒油放入葱姜末、虾肉大火爆炒熟;放入黄瓜,加盐调味,用水淀粉勾芡,淋香油即可。
功效
虾仁、黄瓜、鸡蛋三者搭配食用搭配富含优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是宝宝成长的美食。
4.奶油菜花
·材料
菜花200克、鲜奶1袋。
·调料
盐、植物油、葱、姜各适量。
做法
菜花掰成小朵,洗净;锅置火上,倒油烧热,爆香姜葱,放入菜花翻炒至五分熟时放入鲜奶和调味品至熟。
功效
此菜含有大量维生素C和一定蛋白质,非常适合宝宝食用。
5.三鲜包子
·材料
面粉70克(两小碗)、猪肉30克(小半碗)、鲜虾仁5~6个(切碎成泥)、鸡蛋1/2个炒碎、白菜心适量(2两)、香菇1个(切碎)。
·调料
葱、姜、盐、香油、料酒各适量。
做法
将自发面粉加入适量清水,和成面团,放置温暖处,饧约1小时左右;将葱、姜、香菇加水(1/3杯)、料酒与虾肉、肉末一起搅拌均匀后,加盐调味,拌匀,加入炒好的鸡蛋,并加入切碎的白菜心一起搅拌成包子馅;将面揪成适当大小的剂子,擀成包子皮,将馅装进包子皮中,包成大小匀称的小包子;将包子放入笼屉,用温火蒸约15~20分钟至熟即可。
功效
5岁前的宝宝,通常都比较喜欢吃带馅的手拿食物。这样可将一些营养丰富、宝宝平时不太爱吃的一些食物如香菇、蔬菜等放在馅中,逐渐改变宝宝挑食的习惯。
日常护理
松紧带裤要少穿
现在市售的宝宝服装很多都是带有松紧带的,尤其是裤子,由于穿脱方便很受欢迎,但是松紧带裤子也有以下缺点:
1.导致宝宝过敏。由于松紧带属于橡胶制品,是化学物品,而宝宝的皮肤娇嫩,使用松紧带后往往会出现接触性过敏、皮肤发痒、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反应。
2.如果松紧带过紧,会压迫肠道,导致消化功能异常,出现腹胀、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等状况,并可因此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
3.如果松紧带过松,则系不住裤子,裤子经常脱滑,容易使宝宝的肚子着凉,导致腹泻。
因此,虽然松紧带裤子有它的优点,但尽量还是要少穿。
谨防餐具中的铅中毒
爸爸妈妈在给宝宝选择餐具的时候最容易选中铅含量过高的餐具,而铅对宝宝的伤害又往往是潜在的。在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之前,铅的危害往往缺乏明显和典型的表现,因此极易被忽略,更为可怕的是,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是不可逆的,当宝宝血铅水平超过1毫克/升时,就会对智能发育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对于宝宝的餐具,除了应注意清洁卫生消毒外,还要避免使用过于艳丽的彩釉陶瓷和水晶制品,尤其是不能用来长期储存果汁或酸性饮料。此外,如果宝宝现在还喝奶的话,他的奶瓶、水杯等也不宜用水晶制品以及表面过于艳丽的陶瓷器。在宝宝的饮食中,可多吃一些大蒜、鸡蛋、牛奶、水果和绿豆汤、萝卜汁等,对减除铅的毒害有一定的作用。
爸爸妈妈要到正规商店购买,选择上色均匀,无变形,表面光滑,贴花图案清晰、不起皱,来回擦拭不退色的产品。正规仿瓷餐具底部有企业详细信息及生产许可证QS标志和编号。
宝宝的鞋底不宜太厚
过了2岁之后,宝宝都能够跑稳了,所以走的路也多了,妈妈需要在给宝宝买鞋时多考虑一下鞋底。
最常见的是气垫鞋,许多爸爸妈妈都给宝宝配备了气垫鞋,但不是所有的宝宝都适合穿气垫鞋。特别是刚刚能跑稳的2岁多的宝宝,他们脚步发育尚未成熟,穿薄底的鞋子有利于脚部充分接触地面,令足弓和脚部肌肉长得更好,而气垫鞋的鞋底较厚,会使宝宝足部发育不良,不适合这类宝宝。
让宝宝自己选衣服
近年来对宝宝心理的研究发现,2岁多的宝宝已经开始对自己有了一些了解,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这时,爸爸妈妈应有意识地培养宝宝的独立性,逐渐给孩子一些自主权。比如,在选衣服时,虽然是爸爸妈妈买,但可以让宝宝自己挑选、试穿,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宝宝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厚爱,还可以使宝宝增强自豪感、责任感,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
另外,宝宝每天穿的衣服,也可以让他自己决定,这样还可以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当然,爸爸妈妈要多给宝宝讲解一些穿衣服的常识,使宝宝获得更多有用的生活知识。
饭后立即洗澡不可取
不少爸爸妈妈习惯在饭后给宝宝洗澡,尤其是晚饭后,给宝宝洗个澡就让宝宝上床睡觉。其实,饭后立即洗澡十分不科学。这是因为洗澡会促使四肢皮肤血管扩张血液会集于身体表面,使得胃肠血流量减少,消化液减少,从而降低消化功能。如果在饭后立即给宝宝洗澡,就会引起胃肠疾病,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在饭后1~3小时洗澡较适宜。
初秋,为宝宝全面防燥
经过了一个热烘烘的夏天,宝宝终于可以呼吸凉爽的空气了。但是秋天空气干燥,而宝宝的皮肤很稚嫩,于是容易出现口舌干燥、鼻子出血等情况。为此,提醒爸爸妈妈:进入初秋,需对宝宝进行特别精心护理。
让宝宝学会自理
儿童时期是培养宝宝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通常,宝宝到2、3岁的时候,已经萌发出自信心和独立性。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这时候父母亲应该注意及时鼓励宝宝锻炼基本生活自理的能力。
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原则上是让宝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父母来包办代替。宝宝这时有了初步的自理能力,有助于其心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信、自强、明快、果敢的性格特征。
宝宝应有的自理能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个人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和社会生活方面包括待人接物、独立办事、运用时间的能力等。在培养宝宝自理能力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要凡事都包办 此期的宝宝都有自己动手的愿望,如果爸爸妈妈对宝宝过分娇惯,宝宝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会养成宝宝处处依赖家长的坏习惯。而且,爸爸妈妈对宝宝的事情总是包办的话,也会打击宝宝自己动手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什么也不愿意做了。所以,尽管宝宝做事还显得笨手笨脚,甚至给爸爸妈妈带来麻烦,但是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反复示范,让宝宝慢慢学会。
2.适当协助 这一阶段的宝宝虽然已经能够做很多事了,但宝宝的能力毕竟还是有限的,所以在宝宝无论如何也做不好的时候,或者有可能会伤到自己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出手相助。比如,在冬季,天气寒冷,如果一味强调要宝宝自己穿衣服,可能30分钟还没有穿上内衣,这样就可能冻着宝宝,这时,爸爸妈妈可以帮宝宝穿好必要的保暖衣服,再让宝宝穿其他的衣服,这样既锻炼了宝宝,又不会使宝宝生病。另外,如果宝宝总是做不好,就不会有成就感,甚至会产生挫败感,而对做这些事情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因此,培养宝宝独立性时,适当的帮助还是必要的。
3.多加鼓励 宝宝做事最需要家长的鼓励,所以要及时指出宝宝的进步。比如,当他把被子叠上时(不要求很好),爸爸妈妈可以点头微笑、拍手表示赞赏,或者夸上几句。爸爸妈妈的一个小举动都可以让宝宝得到莫大的鼓励,从而更愿意做事。
4.培养兴趣 对于宝宝喜欢的事情,要尽可能满足他。比如,宝宝对洗手绢时的肥皂泡感兴趣,那就让他去洗,虽然宝宝通常是带着“玩”的感觉来做事,但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习惯。
5.善始善终 由于这个时候,宝宝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做事情常常会半途而废,这时家长要要求宝宝坚持做完,不迁就,要培养宝宝“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
6.帮他不如教他 给宝宝学习的机会与时间,教宝宝学习自己穿脱衣物、刷牙、洗手、上厕所以及收拾玩具等,只要不苛求,不仅能让宝宝养成自动自发、负责任的习惯,还会帮自己省下许多力气。
饭后1小时再吃水果
很多爸爸妈妈认为饭后给宝宝吃点水果是最佳营养搭配,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这是因为食物进入胃以后,需经过1~2小时的消化,才能缓慢排出。如果在饭后立即给宝宝吃水果,水果就会被先期到达的食物阻滞在胃内,无法正常消化,从而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防止宝宝打人
宝宝长到了2岁多的时候,就可以自由地走动了,看到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就会高兴地跑过去。但是,宝宝这个时候往往不太会和人交往,所以很容易和别的小宝宝发生“摩擦”。尤其是此阶段的宝宝学会了咬、抓、打、推等攻击人的方式,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自家的小宝宝和别的小朋友发生打架事件。针对这个问题,家长在这个时期一定要注意管教好自己的宝宝,以免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
想要防止宝宝攻击别人,家庭里就一定要营造出适当的气氛。如果家长本身就是个“暴君”,宝宝耳濡目染,肯定也会用暴力解决问题。还有电视中的暴力镜头也会让宝宝学会用推打等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因此,家长在看到电视中有暴力动作镜头时,要尽快换台,以免宝宝模仿剧中的人物。在平时的教育问题上,家长要告诉宝宝如何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让他知道和同龄的小朋友玩耍时,不要打闹,打人骂人都是不好的行为,还有自己做错了事一定要道歉。
家长在平常管教宝宝时,不要过度溺爱自己的宝宝。如果宝宝养成了任性的坏毛病,就容易在与人接触时显得特别霸道,也就更容易因为不满意而攻击其他的小朋友。
生活中的若干安全隐患
宝宝越来越大了,活动能力、活动范围越来越强、越来越广了,可是危险也越来越多了,如何保证此期宝宝的安全,家长们要悉心做好防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生活中,如何帮宝宝避开安全隐患,保证宝宝安全成长:
早期教育
一本好画册
为宝宝选择好的图画书,通过亲子共读,可以让宝宝在快乐中获得心智的全面发展。但在选图画书时,家长要注意下面的问题:
1.画面大一点 此阶段的宝宝生活经验有限,只凭语言欣赏故事还有一定的难度,而图则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往往会图文并茂。另外,此时宝宝的视觉和专注力大都还在发展之中,给他们看的插图最好大一些,像一页中放好多小插图的图画书,往往会使宝宝无所适从。
2.插图需提升审美素养 鲜艳的颜色固然能够引起宝宝的兴趣,而且在婴儿时期对视力的发育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总是给宝宝看颜色鲜艳的画面,就像天天给宝宝吃味道特浓的菜,等他长大了,就吃不出菜本身的味道以及菜品的微小调味一样,这很不利于培养宝宝高品质的审美能力。为此,应该让他们从小多接触原汁原味的高品质艺术品。
3.插图要充分说明文字内容,甚至有所补充 由于此时的宝宝多数都不识字,他们首先读的是“图”。所以,图画书中精致优美的插图要充分地说明文字的内容,以帮助宝宝理解故事。同时,插图所表达出来的更多细节又可以让宝宝展开想象的翅膀。
4.文字要朗朗上口,简单易懂 当宝宝不断地欣赏用简练优美的语言表达生动有趣的故事时,就等于不断地给他的语言浇水施肥,总有一天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家长在给宝宝选书时,不妨小声念出来,确认是否朗朗上口,简练易懂。
5.题材可来源于宝宝的生活经验,也可拓展宝宝的生活经验 这易于使宝宝对题材产生兴趣,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理解故事情节。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宝宝会逐渐开始对拓展他们生活经验的题材感兴趣。
6.情节要为宝宝带来惊喜 好的图画书不仅令宝宝着迷,更为宝宝带来惊喜。带给宝宝一个又一个的惊奇与惊喜的同时,让宝宝爱上读书。
教宝宝学会说话
从宝宝的语言发展来看,可以按时间顺序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张口说话前,即“听”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张口说话后至可说完整的句子阶段;第三阶段是逻辑表达完善阶段。
●第一阶段 主要让宝宝多“听”,培养宝宝的语言兴趣。这一点从宝宝一出生就应开始,注意与他多交谈,而且要用家长的语言,尽量少用儿语化的词,如:车车、勺勺、瓶瓶等,多给宝宝听音乐和幼教磁带。多听故事和磁带可以充分刺激宝宝大脑听力和语言中枢的神经发育,为宝宝张口说话做好准备。宝宝会站立后,就让他自己开录音机,这样他会对听故事更有兴趣。
●第二阶段 主要培养宝宝语言方面的自信,同时扩大宝宝的词汇量。这一阶段要注意培养宝宝的自信心,鼓励他张口,并且要非常认真地倾听,耐心地纠正他的发音,当宝宝念对时马上表扬。这阶段注意不要故意重复宝宝念错的音,这不仅会挫伤宝宝的自信心,更主要的是又一次把错误读音传达给宝宝的听觉中枢,加深了错误的印象。当宝宝会说句子时,家长要注意纠正语序和引导用词。比如宝宝说“小猫吃老鼠多多”,家长要给他纠正“小猫吃了好多老鼠”。
●第三阶段 主要引导宝宝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宝宝到了2岁之后,基本上可以与家长对话了,但如何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家长可以引导宝宝首先把要说的东西分成几段,一段一段地说。比如复述一个故事,先记住情节,再一段一段地详细表达。而且家长要认真地听宝宝的每一句话,不断地鼓励他说下去。
教育宝宝,家庭成员要一致
有些家长在对待宝宝犯错如何处理的问题上,态度往往不一致。这是家庭中教育宝宝的一大禁忌,因为宝宝会因为不同方向的指导,被弄得“晕头转向”,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改正。因此,家长一定要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统一思路,共同进退。
当宝宝犯了错误,家长一定不要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那样对宝宝和爸爸妈妈双方都没有好处。比如宝宝在墙上画了很多线条,妈妈努力了半天也清除不掉,就会批评宝宝。这时如果爸爸在一旁替宝宝说话,反驳妈妈是扼杀了宝宝的创造力,那就会使宝宝不明是非,无所适从。
当然,大多数的情况是宝宝会与支持自己的一方站在同一战壕里,共同抵制对方,这样宝宝会充满安全感。这无疑就拉大了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而宝宝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他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反而觉得自己理直气壮。这种情况在家庭教育中太常见了,有时年长一辈还会更加的庇护小宝宝,使他们感觉自己有了“避风港”,可以为所欲为,时间久了就会养成任性的坏习惯。一旦爸爸妈妈管教他们,他就会找长辈诉苦。
家庭成员做法不一,会使宝宝不辨是非,不明就里。如果爸爸妈妈再当着宝宝的面相互指责对方,宝宝心中家长的威信就会降低,以致将来的说服教育不起作用。家长如果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可以事后共同商量,统一口径后再教育宝宝。同心协力让自己的宝宝成长为懂事、知是非的好宝宝。
逛超市,培养宝宝的文明常识
培养宝宝的文明常识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逛超市就是一个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妈妈只需在逛超市时带上宝宝就可以了。但需要记住,当妈妈带宝宝逛超市时,这次逛超市的重点是让宝宝认识到超市里面的文明举动。
激发宝宝的想象力
从2岁左右起,宝宝就开始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但这时宝宝的想象力还很贫乏,只是将生活中所见到的感知过的形象再造出来,属于再造想象,是一种低级的想象活动。2岁多的宝宝的想象力是无法教会的,但可以被激发,特别是在游戏中。
1.扮演人物 在给宝宝讲故事时,爸爸妈妈一定要表演出人物的特性,不同的人物要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这样可以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可以让宝宝也扮演其中的一个人物。
2.手指木偶 也可以给宝宝买几个手指木偶,或者用牛皮纸袋在上面画上各种人物或动物脸谱,这也是扩大宝宝的想象力的好办法。
3.情景表演 做一个“化妆”箱,在里面装上旧鞋子、衬衣、裙子、外衣、帽子、围巾等,再给宝宝一些便宜的珠宝饰品。让宝宝利用这些道具自己想象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4.捏橡皮泥 可以给宝宝买一些橡皮泥,让宝宝自己动手随意捏玩。手是意识的培养者,是智慧的创造者,这种活动可以让宝宝的小手更加灵活,触觉更加敏感,这样宝宝就会更加聪明、更富有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也会更加丰富。当然,最初宝宝还只会简单地搓个圆或者粗细不等的长条,但在宝宝的眼里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杰作。不光小手得到了锻炼,想象力得到了延伸,同时还提升了宝宝的自信,让他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当然,家长有时候也要帮助宝宝做一些辅助工作,如提供一些羽毛等材料,其他的事情凡是宝宝能做的就放手让宝宝自己动脑筋去做。宝宝表现没有兴趣时,家长不要强迫宝宝,让他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
5.洋娃娃游戏 给宝宝购置易引起想象的玩具,例如洋娃娃,由于洋娃娃一般都比较逼真,眼睛、头发、衣服等都更接近真人,所以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喜欢,很容易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想象世界里。其他有利于想象的玩具还有打扫房间的工具、园艺工具和木工工具等。
6.扮成动物玩耍 爸爸妈妈可以四肢着地,在地板上走动,爸爸发出的动物叫声。宝宝也会觉得有趣而学着爸爸的样子,把自己想象成某种动物。
7.扮演打电话 给宝宝买一个玩具电话,这样家长可以拿起自己的电话,与宝宝扮成两个人打电话的样子。
宝宝的艺术细胞在哪里
在宝宝尚未长大之前,不要过早地给宝宝画下圈圈框框,多给宝宝创造机会,让他多接触不同的东西。家长要抓住时机,给宝宝以科学的指导。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宝宝没有艺术细胞,其实,宝宝的艺术细胞就在生活的细节里。
在给宝宝的每一次机会里
对于小宝宝,家长不要过早地画下条条框框,要多让宝宝多接触不同的事物。比如宝宝握笔“涂鸦”时,就要将笔和纸交给宝宝,特别是颜色鲜艳的笔,不仅使宝宝画画的要求得到满足,也可以刺激宝宝的视觉发育。假如此时爸爸妈妈因宝宝画得不好就责备宝宝,这样会限制宝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不断变化的刺激里
教育专家指出,人生下来就具有各种细胞,其功能是潜在的。如果不给予适当的刺激,它们便不能分裂增殖,很可能在发挥作用之前就宣告终结了。而兴趣就是对这种潜在的种种细胞有效的刺激。幼儿时期,大脑细胞需要多种刺激,从而为具备多种功能作准备。兴趣的变化不是坏事,家长应该鼓励宝宝有多种兴趣,而不要因为宝宝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而斥责宝宝。在这些变化中,爸爸妈妈要注意宝宝最感兴趣的那一个,日后重点培养。
在宝宝体会到进步时的乐趣里
在培养宝宝的艺术细胞时,要注意随时保护宝宝的积极性。对宝宝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高度的赞赏,让宝宝感受到自己在进步,并乐于继续努力。即使宝宝提出家长不屑一顾的问题,爸爸妈妈也要表示关心,承认宝宝付出的努力。
异常情况
宝宝口吃
这个阶段的宝宝最容易患上口吃。宝宝在说话的时候往往第一个字发音特别困难,一句话说不完,中途又开始不断重复。口吃是一种语言障碍,也是儿童期一种常见的病症,有10%的宝宝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口吃,但其中大部分人都会自然恢复,家长可以不用担心。
如果宝宝患上了口吃,会有碍他与周围人的交流,周围的人还有可能把他的口吃当成笑料,故意模仿他说话的方式,给宝宝造成心理上的负担。
想要让宝宝改掉口吃的习惯,就要先消除他内心的恐惧。首先告诉他口吃没有什么大不了。其次要告诉宝宝周围的人,不要嘲笑自己的宝宝,以减少宝宝内心的惶恐。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宝宝,当宝宝说话有了进步时,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家长还可以同宝宝一起,两个人共同练习如何说一句完整的话。在练习过程中,家长要鼓励宝宝,让他不要害怕,慢慢说出想说的话。有些宝宝在自己家里不会口吃,但一旦到了陌生的环境,与陌生人讲话时就会口吃。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让宝宝先跟熟悉的人聊天,当宝宝说得比较流利之后,再让他跟周围的邻居说话。家长也可以在宝宝说话前缓慢地说一遍,让宝宝重复,逐渐增强宝宝的信心,让他不再恐惧与陌生人讲话。
家长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锻炼宝宝。比如教宝宝唱歌,先让他熟悉歌曲的节拍,当宝宝已经知道歌曲的旋律时,再让他唱出来,这样可以帮助他流利地说出词句。在锻炼时,可以鼓励宝宝大声唱,不要畏首畏尾不好意思,当宝宝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的口吃就会不治自愈,说出一口流利的话语。
宝宝认生怎么办
小宝宝在七八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认生了,那时爸爸妈妈觉得等宝宝大一点就好了。可是到了2岁多,宝宝认生的情况更加严重。除了爸爸妈妈,别人谁都不让抱,甚至有生人到家里来,他还会大哭大闹。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每天只跟妈妈在一起生活,如果宝宝本来就很敏感的话,就会有特别严重的认生现象。
对于宝宝的认生,妈妈不必把责任都归咎于自己,也不要急着批评、锻炼宝宝。实际上,宝宝怕生,多数是为了要保护自己,所以要尽量让宝宝多接触其他小朋友和生人,让宝宝感觉到生人和小朋友并不可怕,慢慢的宝宝就能够接纳生人,甚至可以主动与生人打招呼了。需要提醒妈妈的是,这样的宝宝很多,妈妈本身不要因此而背上心理包袱。
宝宝会不愿分享
2岁多的宝宝开始和小朋友—起玩的时候,会很容易毫不客气地抢夺别人手里的东西。而被抢的宝宝也决不舍得给,他们要么拼命地抓着自己的东西不松手,要么使劲击打对方。爸爸妈妈对此可能很震惊,自己经常教育宝宝要懂得与小朋友分享,可是自己的宝宝“事到临头”时,还是不舍得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
宝宝这种行为并不意味着他将成为一个霸道的人。宝宝抢东西只是因为他还太小,对其他人没感情,所以有时候不妨就让他抢。
但是,如果他不断地这样做,最好让他和比他大而且能够与他争抢的宝宝一起玩,这样可能会有所帮助。如果他总是抢某一个宝宝的玩具,最好让他们分开一段时间。如果宝宝在伤害另一个宝宝,或者看上去他好像在预谋着什么,那就要不动声色地把宝宝带走,使他的兴趣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
虽然抢东西是不对的,但最好不要过于责备宝宝,因为那样只能让他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他了,并可能因此而变得更加放肆。如果宝宝到了3岁以后还是那么霸道,并且不能与他人玩集体游戏,就需要对他进行教育和调节了。
有时候,2岁多的宝宝即便不抢别人的东西,也不愿让别人与他一块儿分享自己的东西,这种行为在这个年龄是很正常的。随着他心理上的逐渐成熟,并学会欣赏和喜欢其他小朋友以后,才会逐渐地大方起来。如果一味要求宝宝让出他的“宝宝”给别人,他就会觉得所有的人——不只是小孩,还有家长——都想夺走他的东西。这只能导致他产生更强的占有欲。
宝宝到了3岁左右就开始喜欢与小朋友一起玩了。这时,家长可以安排一个大家可以共同分享某一件东西的游戏。比如,拉车游戏,可以这样安排,“现在轮到瑞瑞拉车,小明坐车。然后,小明拉车,瑞瑞坐车。”这样的游戏会让宝宝觉得分享是一件愉快的事而不是一种令人不快的义务。
牙齿黄怎么办
牙齿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牙齿表面由外来物质染色,称为牙齿着色;另一种是由某些物质引起的牙体内部的变色,称为牙齿变色。前者是牙齿表面出现的颜色改变,多是由于口腔卫生状况不好,或有不良习惯。
如果妈妈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没有用过四环素,那么宝宝牙黄很可能为着色牙,可以通过帮助他刷牙,少食甜食,不饮着色饮料,养成饭后及时漱口等好习惯,将宝宝的牙齿着色逐渐除掉。
晚上为何总是磨牙
磨牙在幼儿中较为常见,让爸爸妈妈心神不安,磨牙的原因主要有:
1.饮食因素 晚餐吃得过饱,或临睡前加餐,都可影响营养吸收,且增加胃肠道的负担,使得整个消化系统不得不在宝宝睡着后“加夜班”,甚至连咀嚼肌也被动员起来,不由自主地收缩,引起磨牙。此外,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常常会出现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和夜间磨牙等症状。
2.肠道寄生虫病 当宝宝患上蛔虫病,蛔虫产生毒素刺激肠道,肠道蠕动会加快,而引起消化不良、脐周疼痛、睡眠不安。毒素刺激神经,就会使神经兴奋而产生磨牙。同样,蛲虫也会分泌毒素,并引起肛门瘙痒,影响宝宝睡眠。
3.精神因素 如果宝宝在临睡前听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或看了恐怖、紧张的电视节目,或是由于白天受到某种惊吓,由于神经系统在睡眠时还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也会出现夜间磨牙。另外,不适应幼儿园生活,与爸爸妈妈或者家人争吵等,都会令宝宝的精神紧张,导致宝宝晚上睡觉磨牙。
4.牙齿排列不齐 如果宝宝的牙齿排列不齐,咀嚼肌用力过大或长期用一侧牙咀嚼,以及牙齿咬合关系不好,就可能发生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导致夜间磨牙。
5.睡眠姿势不当 如果宝宝睡觉时头经常偏向一侧,会造成咀嚼肌不协调,使受压的一侧咀嚼肌发生异常收缩,因而出现磨牙。此外,蒙头睡觉时,由于二氧化碳过度积聚,氧气供应不足,也会引起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