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趣味生活简史 » 趣味生活简史全文在线阅读

《趣味生活简史》三

关灯直达底部

由于经济拮据,加上他喜欢不停地折腾,蒙蒂塞洛从来没有显得很漂亮,或接近于显得很漂亮。1802年,有一位名叫安娜·玛丽亚·索顿夫人的女士前来拜访,吃惊地发现自己还得从摇摇晃晃的跳板上走进屋去。到这个时候,杰斐逊已经在这栋房子上花费了30多年心血。“虽然我有这个思想准备,不会看到一栋已经完工的房子,但仍然不禁感到……总的气氛是令人不舒畅的。”她在日记中惊叹道。杰斐逊本人对这样的不方便从来不大在意。“我们现在住在一个砖窑里。”他有一次在给朋友的信中快活地说。杰斐逊也是个不大会管理的人,弗吉尼亚的气候闷热而又潮湿,外面的木板至少每隔5年需要重新油漆一遍。根据判断,杰斐逊从来不重新油漆。建筑物的木料几乎刚架起来,白蚁就开始把它吃掉。干腐菌也很快到场了。

杰斐逊在经济上老是处于困境,但这种困境是他自己造成的,他花起钱来大手大脚。1790年,他在法国待了5年以后回国,带回来一船家具和家用物品——5个炉子,57把椅子,各种镜子、沙发和烛台,一把他自己设计的咖啡壶,钟,亚麻织物,各种陶器,145卷墙纸,一批煤气灯,4个烘饼烤模,还有许多别的东西——足足装了86大箱。此外,他还带回家一辆马车。这一切他都送到了他在费城的住宅,然后又送到了美国的首都,接着又出去采购更多的东西。

杰斐逊个人是苦行者,他的衣着还不如他自己家里的仆人显眼,但他花费巨款来购买食物和饮料。在他担任总统的第一任期间,光花在酒上的钱就多达7500美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2万美元。在整个8年时间里,他购买的葡萄酒不少于20万瓶。就是到了82岁高龄,而且债务累累,他“仍然订购了每批150瓶的几批慕斯卡天然白酒”,有一位传记作家以毫不掩饰的惊讶语气写道。

蒙蒂塞洛的许多怪招,都起因于杰斐逊所雇用的工人的局限性。由于他找不到能解决复杂问题的人,他对于外部的柱子不得不坚持采用一种简单的多利斯型风格。但是,在所有的问题中,无论是开支还是挫折,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本地产的建筑材料。我们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在一块缺少基础设施的土地上试图建设一个文明社会,美洲殖民者要面临多大的困难啊。

按照英国的帝国哲学,美洲殖民地应当以公平的价格提供原料,然后从英国购买成品。这种体系体现在一系列的法律之中,即《航海条例》。该条例规定,凡是运往新世界的产品,必须是发自英国的或者在运输途中经过英国的,哪怕比如是西印度群岛生产的,结果就要毫无意义地两次越过大西洋。这种安排效率极低,但对英国商人和制造商极其有利可图,他们实际上控制了一块正在快速发展的大陆。到美国革命前夕,美洲殖民地实际上就是英国的出口市场。英国销往海外的80%的亚麻织物、76%的钉子、60%的铸铁和差不多一半的玻璃,都出口到了美洲。就大宗货物而言,美洲殖民地每年进口3万磅丝绸、1.1万磅盐、13万顶海狸皮帽和许多别的东西。其中,许多东西的原料来自美洲,比如海狸皮帽,其实美洲的工厂里很容易生产出来,这一点没有逃过美洲殖民地人民的眼睛。

美洲殖民地的内部市场很小,要在这么大的地方发货存在许多问题,这意味着当地人即使敢于竞争也无法竞争。18世纪初,建起了几家较大的玻璃生产企业,有的在短期内甚至生意不错。但是,到了爆发美国革命的时候,殖民地已经不生产玻璃。在大多数家庭,窗玻璃破了只能让它破着。玻璃在哪里都如此稀罕,以至于竟然建议移民自带窗玻璃。铁也同样经常缺货。纸张常常如此短缺,实际上是不存在了。只有最基本的陶器是在美洲制造的,如陶罐、瓦壶等等。凡是质量较好的东西,比如瓷器,都得从英国进口(或者甚至成本更高,经过英国)。对于杰斐逊和弗吉尼亚的其他种植园主来说,还要加上缺少城镇的问题。跟伦敦打交道,要比跟别的殖民地打交道容易。

结果,实际上什么东西都得从一个远方的代理商那里订货。什么要求都得说得清清楚楚,但最终你还得依赖一个陌生人的判断力和诚实的服务,让人失望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我来说一说1757年乔治·华盛顿有一次像平常一样订货的事,从中可以大致知道美洲殖民地人民有无可计数的东西自己不能生产。华盛顿要了6磅鼻烟、两打海绵牙刷、20麻袋盐、50磅葡萄干和杏仁、12把红木椅子、两张餐桌(“摆开来的话4英尺半见方,偶尔要拼在一起”)、一大块柴郡芝士、一些用来修烟囱的大理石、一些制型纸板和墙纸、1桶苹果酒、50磅蜡烛、20块糖、250块窗玻璃以及许多别的东西。

“注意:包装要小心。”他以有一点哀伤的语气接着说,但是毫无用处,因为差不多每船货物到达之时,总是有的破碎,有的损坏,有的丢失。比如,为了20块窗玻璃你等了大半年,结果发现半数已经破碎,其余的尺寸不对。在这种情况下,连最能忍耐的人也往往要大发雷霆。

从商人和代理商的角度来看,那些订单有时候写得不够清楚,看不懂。华盛顿的一份订单指示在伦敦的代理商为他购置“两尊仿意大利古利昂”。那位代理商正确地推测华盛顿指的是塑像,但又猜不出种类和尺寸。由于华盛顿从来没有出洋去过意大利,很可能他自己也完全没有把握。华盛顿给他在伦敦的代理公司罗伯特·卡里有限公司写过许多信,经常要求购买一些“时髦”的物品和“最新式样”的物品,或者“整体上漂亮和高雅”的物品,但从他的后续信件来看,他只是在很少情况下觉得买到了自己想买的东西。

即使是写得最仔细的说明,也极其容易被误解。埃德温·图尼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希望把家族饰章印在餐具上,于是在订单里附了一张图形。为了确保对方能充分理解他的指示,他加了个醒目的箭头来强调某个细节。当盘子到货的时候,那个人吃惊地发现每个盘子上都依样画葫芦地印着那个箭头。

有的衣服和陈设在英国已经过时,卖不出去,因而倾销给殖民地的人,这种事很容易发生,对许多代理商来说也是极有诱惑力的。“要是你在高档商店里看到这些东西,你真的不知道那原来是垃圾。”有一位名叫玛格丽特·霍尔的英国游客在写给国内的朋友的信中说。英国工厂里有一句由衷的行话:“这对美洲人来说还是挺不错的。”多收钱款是经常可能发生的事,有一次货物交付以后,华盛顿怒气冲冲地给卡里写信说,提供的许多产品“质量低劣,价钱又不对头,这个价钱要远远超过我以前付过的任何价钱”。

代理商和商人粗枝大叶的作风快把美洲人气疯了。约翰·泰洛上校在建造华盛顿著名的八角宅第时,向伦敦的科德厂订了一个壁炉,等了一年时间才收到货物。他打开箱子一看,发现厂方忘了把炉架装进去,顿时气得火冒三丈,可是又无可奈何。他没有等炉架到货,而是请一位可信的殖民地木匠用木头制作了一个新的炉架。那个壁炉依然用的是木架子,至今仍是科德工厂留在美国的几件产品之一。

供应如此困难,种植园主往往不得不自己动手制作。杰斐逊用的砖是自己烧制的,总共烧制了大约65万块。但这是一件很难办的事,由于家庭砖窑的温度不均匀,任何一窑砖大约只有一半是可以派用场的。他还开始自己制造钉子。随着跟英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办事情也变得更加困难。1774年,大陆会议通过了不进口协议。杰斐逊向英国订了14对价钱很贵的框格窗,而且确实很需要这批窗子,但他不安地发现到这个时候还没有到货。

对自由贸易这样压制,极大地激怒了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

(他的《国富论》在美国宣布独立的同一年问世,这不是偶然的),但与激怒美国人的程度,那完全不可相比。美国人自然不喜欢永远充当一个受母国控制的市场,如果认为对商业方面的愤怒情绪是美国革命的原因,那会把事情说过了头,但这肯定是个强有力的因素。

[1] 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反对重商主义和国家干预,主要著作有《国富论》等。——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