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很重要 feat. Zeu Chan
我们广东人经常说「饮啖茶,吃个包」,意思是「喝口茶、吃个点心」,潜台词是「放轻松点儿吧」。饮茶是我大粤文化的精髓。我自己虽然也是广东人,但自问不如我这位省城土著朋友谈得得心应手。于是我请他来聊聊价值观上的「饮茶」,以及实用的、怎么「吃包」。这位朋友是Zeu,他是餐饮点评社区应用「饭本」的Co-founder。(下文提问的人是我,回答的人是他。)
粤菜文化博大精深,你为何愿意聊喝早茶?
喝茶是从小到大的习惯。在我知道「Brunch」这个词之前很多年,喝茶就是我们家Brunch的形式。它们的性质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休息时可以不受就餐时间限制,随到随吃,而且人均价格比正餐要低。现在人到了北京工作,在这里粤菜越被妖魔化为「以鲍参翅肚为主」,我就越怀念喝茶。每次有机会回广州,基本就是直奔茶楼。
莲香楼是一间过百年历史,有着「莲蓉第一家」美誉的老茶楼,它与陶陶居均是广州仅余的两间过百年历史的老茶楼。(摘自Wiki)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喝茶这个习惯的?
80年代末的广州还有很多路边小茶居,现在想来也就是快餐店的规模,早上6点就会把摆满蒸笼的点心车推到门口,提供早餐外卖。仓边路和豪贤路交界处有家红苑酒家(现在店面仍在,但已经关门)1元一笼叉烧包,1.5元一笼花卷,最贵的虾饺也不过3元,家里人会买回来当早餐。到了周末时间比较多,外卖改堂食,就成了喝茶。再后来到了90年代中后期,广州出现了很多港资茶楼,像新君悦、太湖酒家(东风中路店)都是我们家的最爱,可惜它们现在都关门了。
小时候去喝茶都爱吃些什么?长大之后呢有什么变化吗?
小时候喜欢甜食,喝茶最期待的点心是马蹄糕或者伦教糕这一类凉凉的糕点。印象最深刻是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在茶楼吃啫喱。当时广州已经能收到香港电视,罗拔臣啫喱广告卖得红红火火有得看没得吃很是生气,后来茶楼就开始流行这种五颜六色的啫喱,还有加了椰丝的啫喱糕,上面插把日式伸缩小伞当牙签(真的能伸缩),我每次喝茶都哭喊着要点。长大之后就自然是回归根本,喜欢最传统的茶点。基本每次都会点的有虾饺、叉烧包和蒸排骨。
广东人喝茶应该主要在吃的不在茶吧?
对的。在喝茶这件事里面,茶它本身是最没性格的一环,毕竟所有人都是奔着点心来的。常见的茶叶品种茶楼一般都会提供。但用的是品质平平的批发茶叶(品质的下限取决于茶楼的定位),一般来说普通大众能入口就行,毕竟他们餐前还要用来洗刷餐具。要真对茶有所追求,最好自带茶叶让服务员给你泡,当然茶位费还是照收的。
对很多茶楼来说,茶位费只是从茶市里能赚到的仅有的附加费用之一。因为茶市非常薄利,很多人早上6点多就来一直坐到中午只点一笼叉烧包,翻台率比咖啡馆还低。茶位钱也会被用来区分用餐区域,和消费能力不同的客人。比如广州一家叫华龙锦轩的茶楼,一般大厅区域茶位5元,在门口排队等位的人流能有上百人,但如果能给20元茶位坐进「茶王厅」,则基本随时有座,并且用的是即拆的包装茶,提供微型老树根、乘茶的小盅等等装逼器具。
你喝早茶的时候一般点什么茶水?
据说因为绿茶「性凉」,吃点心时喝更「消滞」(注:即消食),同时绿茶「削胃」,更容易使食客产生饥饿感,从而吃更多点心(不信中医者这段姑且看看就好),很多广东人喝茶都喜欢点绿茶。我自己喝茶一般会点铁观音:一是铁观音通常是茶位更贵一档的茶里最多人点的、茶楼在挑选茶叶时不会太马虎;二是相对于味道浓烈的发酵茶来说,铁观音适合「reset」口腔里的味道,可以更好的品尝下一款点心。
在英语里,有“yum-cha”一词来指代广东人的「饮茶」。
你觉得一次最完美的喝茶经历应该是怎样的?
周末自然醒之后和家人慢悠悠出发,可能是十点,也可能是十一点。茶楼最好离家不远,附近有商场可逛、有充足的停车位。我们会要一壶铁观音,各自点自己喜欢的点心,扯东扯西。如果席间聊到某一款谁小时候常吃但现在已经不常见的点心,菜单上最好刚好就有。到了饭市时间,我可能会再加点一分豉油王炒面、一份蔬菜或者一两只乳鸽填饱肚子。最后再吃一两个像伦教糕这样的爽口甜点,直至下午两三点走人,开始一天的安排,该干嘛干嘛。
可否介绍几款喝早茶必点的茶点?以及,怎么判断它们做得是否靠谱?
虾饺
一笼正确的虾饺,关键不在于有多少只虾,而在于外面的一层澄面皮。澄面皮很容易破,正确的做法是在搓面团时加自炸的猪油,做出来的面皮才会够透明够韧劲。北方很多酒楼也做虾饺,像金鼎轩这种,他们所谓的招牌虾饺外皮色泽黯哑,一夹就穿,大半是因为搓面团时没有加油或者图方便用植物油代替。茶楼对自己的虾饺皮没信心的话,上笼蒸的时候大多会放一块胡萝卜片垫底,避免虾饺黏在蒸笼上食客被夹烂。牛逼的茶楼则不会这样。
干蒸烧卖
越来越被边缘化的一款点心。罪魁是90年代起很多酒楼逐渐开始在干蒸烧卖里加入虾仁、完整的虾仁、更多的虾仁……既然都是吃虾,那为什么不吃更纯粹一点的虾饺呢?以至于干蒸的受欢迎程度一直在下降,甚至有的茶楼已经不卖干蒸。但没有干蒸怎么能叫喝茶?正确的干蒸可以有一点虾,但主角应该是肥瘦猪肉与香菇混剁的肉陷,烧卖皮一定是「全蛋带枧」。
叉烧包
衡量一家茶楼好坏的几个重要点心之一,要做得好不容易。因为叉烧包讲求「爆口」(注:指包子的形状),不爆口的叉烧包,就成了「光头叉烧包」,馅料调得再好味不会挥发出香气也是白搭。于是酒楼发面的水平成了关键,如果筋度太强,包子不会爆口;如果筋度差,包子口感会发霉。从外观看,包子要刚好均匀爆成三瓣,从爆口可以看到包皮截面有均匀的小洞眼为最佳。
牛肉丸
广东人饮茶吃的牛肉丸和潮汕牛肉丸完全是两回事。饮茶吃的牛肉丸讲求鲜味,是用鲜牛肉加入马蹄、香菜搓成球上笼蒸,但不要蒸得太熟。最佳状态为一口咬开,牛肉丸里面的肉还略带粉红(颜色和medium-well的牛扒切开类似),这时牛肉的鲜味和马蹄的爽口才能形成绝佳搭配。如果牛肉丸是全熟,要么是酒楼火候掌握不好,要么是牛肉丸已经经过反复蒸煮,并不新鲜。
马蹄糕
马蹄糕以泮塘马蹄粉做的为最佳,根本不需要加其他香料也有淡淡清香。如果酒楼的菜单上马蹄糕的名字被冠以其他香料就要小心,加入蔗汁会因为糖分太高,蒸完再煎口感容易发酸;加入椰汁会盖掉马蹄粉本身的清香;加入橙汁、香茅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做马蹄糕时黄糖和白糖勾兑的比例决定了糕体的颜色,最好的颜色应该是灰色微微发黄,如果颜色太黄,应该是黄糖太多或加入了其他香料,口感也容易发酸。
濑粉
属于茶楼的传统小吃之一,现在很多茶楼依然在卖,但正宗的不多。广州的传统濑粉以呈糊状的米汤为底,虾米、肉末、冬菇、油渣、葱花、萝卜粒为辅。粉本身应该是大小粗细形状不一,主要是因为是用粘米粉做成的粉浆「濑」进滚烫的热水凝固而成。如果发现酒楼用桂林米粉或者乌冬粉代替,汤底也变成了清汤,那就是荒腔走板了。
怎么挑选好茶楼?
第一,不要迷信所谓的老字号。很多老字号理论上是国营,实际上把品牌租借给各路民企经营,它们可能在多次的经营权交替中完全走样。如今广州酒家成了价高质平平的商务宴请饭店,而莲香楼、陶陶居的主业则是卖月饼。
第二,古风装修的茶楼值得预警。特别是提供红木桌椅和屏风,进门处有巨大泡茶根雕,墙挂红楼梦西厢记仿古工笔画的,应该是搞混了广东茶楼和其他地方茶馆的区别。广东茶楼只有两种:闹哄哄的市井茶楼,和金光闪闪富贵范儿的海鲜酒楼。
靠谱的茶楼往往也是一家不错的海鲜酒楼,反过来也一样。很多海鲜酒楼会用「茶市带饭市」,在薄利的茶市展示十八般厨艺,吸引食客混个脸熟以求他们饭市也会光顾。广东人开酒楼命名讲意头,这类海鲜酒楼名字里一般会带金、银、福、禄、寿这种字眼,比如「鸿福星」、「金龙船」那样;或者冠以东南西北这种方位词以显大气,比如「东江」、「北苑」。
另外,酒店里的茶楼往往水准也不错。因为喝茶的点心少说有几十上百种,每种做法都不一样,对流程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很高。在这两点上酒店有优势。
最后,即点即蒸是必需的,这种模式已经基本上杀死了地喱推车仔的行当。但还是有很多茶楼是「装假狗」(注:就是「假装」的意思)的即点即蒸,点心早已做好放在蒸笼里不断翻热,客人点了就直接拿出来,这从上面介绍的牛肉丸、叉烧包和虾饺等等的口感就可以判断,另外凤爪也是一款容易被反复蒸至口感发霉的点心。也有少部分茶楼仍然沿用点心档口和推车仔的模式,但他们必须严格区分早茶、下午茶和夜茶三个时段,或者只做其中一两个时段,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新鲜点心。如果是饮茶直落甚至24小时营业,则基本上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