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购物狂潮会不会让你的生活变成一个悲剧?也许有一些心理学的小伎俩能拯救你于水火,除非,你只需点点鼠标就能把东西给买了或者你故意把原本塞在钱包里的刺儿头给扔了[1]。第一种心理小伎俩叫作“面值效应”,好几年前就已经被科学家证实了。这个效应和钞票的面值有关。如果您有一张5欧元面值的钞票,那么相较于您握着一把相同价值的硬币,这张5欧元的钞票会花得更慢些。如果您有一张100欧元的钞票,那么您会很讨厌把这张钞票兑换成5张20欧元的钞票,即使它们价值相同。在这里,人类心理的逻辑完胜数学逻辑。
但是还有一种比“面值效应”更加妙不可言、更加“不正经”、更加有效果的心理学小把戏。钱没有味道,可是钱有品相啊。在一篇今年10月份发表在《消费研究学报》(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的文章里,两个专攻市场营销的加拿大专家对钞票品相的兴趣要远大于印在钞票上的面值。同样是20欧元的钞票,对您来说到底哪一张更值钱呢,是新钱还是旧钱?簇新簇新的那张还是沾满污垢的那张?干净卫生的那张还是裹满细菌的那张?脏钱(这里,请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脏”)是不是比干净钱更烧手指呢?同等面值之下,到底是已经被转手无数次的那张软塌塌的旧钞票,还是就像新烤出来的面包一样从取款机里新鲜出炉的那张新票子更容易被花出去呢?
为了回答以上这些疑问,这两位专家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第一组实验是让“小白鼠”们……玩一种字母游戏,将一个单词中的字母调换顺序得出一个新单词。所有完成至少80%单词的人可以得到10美元。但是,正当他们准备拍屁股走人的时候,实验者建议他们玩最后一次,如果他们能再将一个单词中的某个字母调换位置得到一个新单词,将会赚到20美元(新钱还是旧钱随机给出),找不出来,那之前的10美元也没有了。他们也可以拒绝这个建议,直接拿着10美元走人。结果:在收到10美元旧钱的人当中,当有人把一张全新的“咔咔”的20美元在他们眼前晃来晃去的时候,超过三分之二的人选择赌一把。相反,在那些已经拿到10美元新钱,要赚也只能再赚20美元旧钱的人中间,只有少于十分之三的人愿意再玩一把。
第二个实验中,“小白鼠”们去购物。拿到20美元新钱的人花钱的速度比拿到4张5美元旧钱的人明显要慢得多。而那些拿到皱巴巴的20美元旧钱的人花钱速度则比那些拿到4张完美的5美元新钱的人要快不少,这暗示了新钱效应要比面值效应更强大。钞票就像薯片:最脆的才是最好的。最终,在第三个实验的帮助下,专家们告诉我们,那些被要求用8美元购物的人有更强的欲望把一张不再新鲜的10美元钞票破开,而不是把更小面值的新鲜取出的小钱凑起来。
这两位专家总结说,一张新钱对于持有者而言是自尊和骄傲之源,和新钱分离会让持有者心疼肉也疼,钞票的品相可以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正因为人们更乐意丢掉那些小面值的旧钱,绑匪们应该不会再要求一笔挺括括的大面额赎金了。
[1]法语俗语,说一个人不爱花钱,就说他钱包里有海胆,海胆是一种浑身有刺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