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看看您周边的伴侣们,您会看到他们会有夫妻相。倒不是长得特别相似,但有那么点微妙的地方:脸型、眼睛周围、唇型、某些面部表情……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我们都认识那些相貌差异很大的夫妻或者情侣。无论如何,相像是很常见的,这也是很多研究结果证明的。
他们的研究原则一直是一样的。您拿几对夫妻的照片,打乱一下,然后找些不认识这些人的调查对象,要求这些调查对象观察照片,将他们认为是一对儿的挑出来。每一次做这种测试,成功率都很高(1)。所以这就是伴侣间客观存在某种相像的证明。无论是异性恋还是男同性恋或女蕾丝情侣,调查证明这种相像都是存在的。一般来说,平常大家都说是“反向相吸”,但现实中更多的是“不像不相聚”。
这可能是源于早期“痕迹”。也就是说,对儿童时期所见过的面孔有种依恋。生物学家们在动物身上发现了这一特征,而心理分析学家在人的身上确认了这点。依恋的目标可以是母亲(或者是父亲、兄弟、姐妹……)。等到成年后,您潜意识地会去寻找一个与依恋目标有些接近的伴侣:这在逻辑上没问题,确实有他或她与您的相貌特征有相似的概率(因为您本人会与您的家人相貌相似)。
恋爱伴侣之间的相像也可通过某种潜意识的自恋来解释。您爱得超过一切的人肯定是您自己。所以您所寻找的就是您自己的相貌特征。在“另一个自我”中,自我的意义要超过另一个。爱自己所爱的人就是爱自己,所以当您的伴侣与您相像的时候,这就会更容易。
这种相像的研究并不仅限于相貌。有一个基于几千对伴侣的调查(2)表明双方的名字中会出现都有相同字节的趋势。如果您叫朱莉(Julie),您会有更多的可能嫁给一个叫让(Jean)或杰洛姆(Jérome)的人,而不是克里斯托夫(Christophe)或者沙维尔(Xavier)。
这种对相像的寻找并不仅限于人类。那些选狗的人会去找一条带有他们自身特点的狗:一位金发女子会找条皮毛比较光亮的狗,一个肌肉男会找一条獒犬,等等。这与相恋伴侣的相像原则是一样的,是我们在对方身上找些我们自身的特点。
但还是回到人类身上,因为我们还没完全与这些让人惊讶的事儿了结。不仅我们会找那些与我们相像的人,而且一旦找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越来越相似!
这是密歇根大学的罗伯特·B.扎庸克的结论(3)。他找到很多不同伴侣的照片。有些照片是在刚刚结婚时候拍的,有的是共同生活25年后拍的。他把这些照片混起来,然后他找些人,展示给他们随意挑选后的照片。那么他发现了什么?根据这些25年共同生活后的照片,这些人很容易地挑出了哪些人是伴侣关系。这就说明这些人25年后比当年度蜜月时候更相像。令人难以置信吧!
罗伯特·B.扎庸克还提出一个很让人信服的解释。人经历过的情感会从长期角度雕琢面孔的特点。比如经常沉着脸的人最后的脸也是永远耷拉着的,同样如果经常嬉笑的脸庞会永远有愉悦的表情,等等。您从来没有碰见过这样的人吗?
因为与伴侣长期生活多年,双方共同分享了情感,共同经历了很多事件,所以潜意识的模仿造成我们会抄袭对方,尽管自己没意识到。还有,我们还会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这也让我们分享了对方的情感……时间一长,这些共同的情感以同样的方式雕刻了伴侣双方的脸庞。
但这也不完整。罗伯特·B.扎庸克还让这些伴侣填了一份问卷。他发现那些自认生活得很幸福的伴侣也是面孔最为相像的。这也是在逻辑上讲得通的,如果还是按照刚才的理论,越是亲密的伴侣,他们越是共同分享情感,于是他们的面庞也越是相像。
您肯定碰见过些看上去好像是兄弟姐妹的老年伴侣。所以您会觉得令人感动,但您还要说他们还活得非常幸福。如果根据圣-埃克苏佩里(Saint-Exupéry ,童话《小王子》的作者)的定义,爱情是“一起看着共同的方向”的话,好像也是与他所说的相反,爱情也是“面对面地看着对方”。有可能不需要太多,但多少得看看对方。
————————————————————
(1)Kocsor F. et al.,“Preference for facial self-resemblance and attractiveness in human mate choice”《人类配偶选择行为中对自我相似面孔和面孔吸引力的偏好》,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Online First,26,2011.
(2)Kopelman R.E.,“Alliteration in mate selection:does Barbara mary Barry?”《头韵在配偶选择中的作用:芭芭拉会嫁给巴里吗?》,Psychological Research Reports,56,3,1985.
(3)Zajonc R.B. et al.,“Convergence in the physical appearance of spouses”《配偶体貌的趋同性》,Motivation and Emotion,11,4,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