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剑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特洛伊木马研究室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他们在自己的研究室中放置了一个共用的咖啡壶,然后决定安装一台摄像机用以监视一天的咖啡用量。研究人员将摄像机设定为每秒捕捉一帧,然后将其编码为灰度级的JPEG格式文件,最后将图片文件通过早期的万维网发出去。通过各自的计算机,该系研究人员可以登录到“视频”源中查看壶里是否还有剩余的咖啡,从而省去他们去打咖啡的无用功。
“‘咖啡俱乐部’的一些成员位于大楼的其他区域,他们不得不为打咖啡爬上爬下,如果特洛伊木马研究室熬夜的黑客们先打了咖啡,那么其他成员打咖啡的结果常常是无功而返。”当时在系里工作的计算机科学家昆汀·斯塔福德–弗雷泽(Quentin Stafford-Fraser)牢骚满腹地说:“这样打咖啡对计算机科学研究进程造成的中断,显然使我们非常苦恼,于是‘XCoffee’(X咖啡)就这样诞生了。”
我之所以提出XCoffee,因为它证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什么是我们认为的“智能技术”。XCoffee也常常被看作智能设备现代趋势的早期例子。某种程度而言,这是真的。与许多最新的智能配件一样,XCoffee与网络连接,因而也成了所谓的“物联网”的一部分。但是对我而言,XCoffee更接近硬件极客所说的“黑掉”的范例,“黑掉”这个术语就是俗话说的解决棘手问题的高明方法。成为今天我们称作智能设备(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称之为“会思考的事物”)的前提条件是,它必须以一种自我管理的反馈回路而存在,无须过多人工干预就能够自动运行。物联网并不仅仅把“物”连接到互联网。传统互联网使人们能够搜索、下载音乐或者阅读信息。另一方面,物联网主要用于非人类实体的交流,这是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M2M(机器对机器)交流的原因。
智能设备应该能够感知自己所处的环境、识别特定状态、触发评估、产生行为等等,从而形成一个连续的环路。智能设备的“智能”在于中间的部分,那里负责处理感知到的信息,以及如何基于信息采取具体的行动。一台真正智能的咖啡机不只是提醒人们咖啡机空了,而是能够计算出使用者可能口渴的时间,并且自己能及时重新加满咖啡,调制出咖啡成品以满足使用者的个体需求。甚至基于无人控制的桌对桌(desk-to-desk)送货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