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拈花菩提 » 拈花菩提全文在线阅读

《拈花菩提》菩提心笔记

关灯直达底部

菩提心是山河大地心,菩提心是日月星辰心,菩提心是火中生莲心,菩提心是无量、无边、无上的心。

《华严经》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是非常重要的观点,虽说“佛魔不二”,但佛魔有正反,其中最大的差异是菩提心——若有菩提心与正知见,绝不落入魔道。

经上说,魔王波旬在因地中也修行十善业,禅定境界则达“未到地定”,由于未发起菩提心,以善业福报及禅定修行报生于欲界顶天,是为魔王。

可见善不善还在其次,菩提心才是要紧。

正加省庵大师说的:“大抵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孳孳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缘,有何了日?善事弥多,生死弥广,一念爱心,万劫缠缚,可不惧耶?”

省庵大师是净土宗的第九祖,他悲心苦劝人发起菩提心,写过一册千古不朽的著作《劝发菩提心文》。

我每读此文,心皆悲痛,他在开头时说: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唯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

结尾时他说:

“唯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未发者今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今令相续,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钝而一向无心,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

写来真是字字血泪,我想,像省庵大师看到众生无明,愚痴无智,信邪倒见,流露出菩提之心,写出震古烁今的宏文固令人赞叹,我们修行人也都应如此,让菩提心发起,才不枉祖师们的一片苦心。

唐朝裴休居士说“菩提心”有三种本质:

一者大悲心,既悟自心本无生灭,遂悲六道枉受沉沦,己虽未证菩提,且愿众生解脱,于是广发同体大悲。尽未来行四摄法,摄彼众生,皆令归真,同成佛道,此即大悲心也。

二者大智心,即兴大悲,誓度群品,品类既多,根器不同,既须广事诸佛,广学妙法,一一证入,转化众生,此即大智心也。

三者大愿心,既欲广度众生,遂兴广大悲智,然心虽本净,久翳尘劳,习性难顿消除,法器须资磨炼,自慢轮间诸趣,不遇佛法胜缘,故发大愿,备修万行,行愿相资,犹如车翼,运行不退,直至菩提,此即大愿心也。

光是慈悲,不是菩提心;光是智慧,不是菩提心;光是愿力,不是菩提心。有了慈悲的智慧才会温暖,有了愿力的智慧才会广大;有了智慧的慈悲才会长久,有了愿力的慈悲才会真实;有了慈悲的愿力才会深刻,有了智慧的愿力才会清明。

圆满的菩提心因此具有大悲、大智、大愿的具足,缺一不可。

《华严经》说得多好:“菩提心灯,以大悲为油、大愿为炷、大智为光。”

佛教里说受了三皈依就有三十六个护法。

受了五戒,又有二十五个护法。

因此,受了三皈五戒的众生就有六十一位护法,这护法指的是天龙八部、人、非人等。

这些护法固然重要,但是我觉得学佛的人最大的两个护法,一是菩提心,二是正知见。

正知见是盔甲,可以防护魔军;菩提心是宝剑,可以摧伏邪魔。

“正知见”与“菩提心”是统领,它们麾下的四位大将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大将军。四无量大将军旗下又分八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福德、出世。

一个人只要永不失去正知见与菩提心,则永不为魔眷。

在《小品般若经》恭敬菩萨品里,佛陀对阿难说:“若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尔时恶魔则怀忧恼,如箭入心,放大雨雹,雷电霹雳,欲令菩萨惊怖毛竖,其心退没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一念错乱。”

失去正知见,则恶魔“得其便”;失去菩提心,则恶魔“大欢喜”。

在《小品般若经》称扬菩萨品里,佛陀对须菩提说:

“菩萨成就二法恶魔不能坏,何等二?一者观一切法空。二者不舍一切众生。菩萨成就是二法恶魔不能坏。”

“观一切法空”是正知见,“不舍一切众生”是菩提心。

“无我”并不是对于“我”的否定,而是指离开对于“我”的一切执著。

“菩提心”也不是另外找一个心,而是指对于心的更广大更深刻的开启。

开启了菩提心可以破除“我”的执著,使我们进入“无我”的境界。

菩提心乃不是“无心”,而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缺乏智慧的慈悲,容易软弱;缺乏慈悲的智慧,容易僵硬。

失去智慧的慈悲是烂慈悲,失去慈悲的智慧是坏智慧。

每个人都有更深更高的自我,那就是菩萨。

若能找回自己更深更高的自我,菩萨就在心中,心中就有菩萨。

人把心提到更深更高的境界,就是菩提心了。

水深处更平静、更清澈;天高处更明亮、更广大。

云深处更温和、更柔软;山高处更开阔、更清新。

所谓人心的更高更深,也是如此。

如果不能达到“空”,就没有真正的“大悲”。

如果没有“大悲”的实现,“空”就没有意义。

“空”是“般若”;“大悲”是“方便”。

菩萨不可只有般若,而没有方便。

般若是箭,方便是弓弦。

没有“般若”的“方便”,就像没有箭的弓弦。

以般若之箭,搭在方便的弓弦上,射中生命内部红心的悟,就是“菩提”。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对有菩提心的人来说,犹如大地生出花草树木,是自然的萌发。

未发菩提心的人,则由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可以培养菩提心,犹如埋种于大地,终究会得到萌发。

“西方净土”就是菩提的世界。

在那里,有黄金的大地,有珊瑚、玛瑙、琥珀的水池,有澄净、甘美、清冷的水,有长着七宝的树木,有车轮一样的五色莲花,有唱着三宝之歌的白鸟与孔雀,有从空中落下的美丽之花,有无数无量的菩萨与阿罗汉……

净土,是至美之土、至善之地、至清净的所在,这是佛的菩提所显现的世界,也是众生因菩提而登临的世界。

净土是以现世的、相对的世俗之乐作描述,其实,它是绝对的菩提所实践而成的地方。

把净土的空间定在西方、时间定在来世,是一种方便说法,净土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

净土,乃是菩提之土。

有菩提之地,即是净土。求净土之心,是菩提心。

十一

三界是“迷的世界”。

菩提是“悟的世界”。

菩提心是去迷求悟的心。

十二

菩提心是断一切恶的心、修一切善的心、度一切众的心。

无上菩提心是愿作佛心、愿度众生心、愿救众生令生佛国心。

十三

我们一发起菩提心,就仿佛佛结伽趺坐于我们现实的心上。

我们一发起菩提心,就仿佛张开明亮的眼,能在一朵野花上,看见宇宙无限的神秘,感觉自己的心是一朵花。

菩提心是山河大地心,菩提心是日月星辰心,菩提心是火中生莲心,菩提心是无量、无边、无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