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类的思维比作计算机程序或机器,许多人都会感到被冒犯。我们已经看到一个简单的建塔技能如何由更小的部件组成。但所有的事物,比如真实的思维,都是由这样琐碎的部件构成的吗?
“太可笑了,”许多人会说,“我当然不会觉得自己像一台机器。”
但是如果你不是一台机器,你又怎么知道身为一台机器是什么感觉呢?人们可能会这样回答:“我会思考,所以我知道思维是怎么运作的。”但这就好像在说:“我会开车,所以我知道发动机是如何运作的。”知道如何使用某个物品,不代表知道它的工作原理。
“但人人都知道机器只能以无生命的机械方式行动。”
这个反对的理由看上去更合理一些:确实,人们如果被比作某种琐碎的机器,是应该感到被冒犯的。但在我看来,“机器”这个词已经开始过时。几个世纪以来,类似“机械”这种词让我们想到的都是一些简单的设备,比如滑轮、杠杆、火车头、打字机之类。(“计算机式的”这种词汇继承了相似的琐碎感,听上去就像是做无聊的简单算术一样。)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仍处于机器时代的早期,实际上也不知道将来机器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某个火星人十亿年前到访,看到一些由细胞组成的团块,这些团块甚至连爬行都还不会,而火星人根据这些判断地球生物未来的命运,你觉得合理吗?同样,我们也不能根据现在看到的情况就猜出机器在未来到底能完成什么任务。
我们第一次认识计算机,是20世纪40年代使用的一些机器,它们只有几千个组件。而人脑包含了数十亿个细胞,每个细胞本身就很复杂,而且还与其他几千个细胞相连接。当今计算机的复杂程度只能算中等水平;它们现在有几百万个组件,而且人们已经开始制造由十几亿个组件构成的计算机,用于研究人工智能。然而,尽管计算机已经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人们使用的还是旧词汇,就好像什么变化也没发生一样。现在的运算规模是过去无法想象的,我们应该转变态度来适应这种现状。“机器”这个词已经不再能带我们去到足够远的地方了。
不过修辞并不能起决定作用。让我们先搁置这些争议,来研究一下大量未知的脑功能吧。这样,在我们明白自己到底是多么奇妙的机器时,就能找回一些自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