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智能组必须同时记录许多程序。在计算机程序中,许多“子工作”常常像积木塔一样堆积起来。实际上,计算机程序员常常使用“堆叠”这个词来描述这种情形。但我怀疑没有受过训练的人类思维是否会使用这么有条理的方法,事实上,在遇到需要这种记忆堆叠的情况时,我们真的不太擅长处理。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听到下面这种句子时会感到混乱:
这是那只狗咬过的那只猫杀了的那只老鼠喝了的麦芽酒。
This is the malt that the rat that the cat that the dog worried killed ate.
同样的词可以重新安排成意思一样的句子,而且每个人都看得懂:
这只狗咬过这只猫,这只猫杀了那只喝了麦芽酒的老鼠。
This is the dog that worried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第一句话很难理解,是因为在结尾的时候有这么多动词程序互相干扰,有三个相似的程序仍然处于活动状态,但它们已经搞不清楚哪个动词应该分配给剩下的哪个名词了,也就是老鼠、猫和麦芽酒。[1] 为什么视觉程序很少遇到类似的困难呢?第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视觉系统与语言系统相比,可以同时支持更多的操作程序,这会减少程序之间的互相干扰。第二个原因是视觉智能组可以为自己选择落实细节的顺序,而语言智能组受到说话者的控制。
每个人都要花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学会掌控记忆系统,年幼的儿童当然不能像成人一样保持条理。我们不太可能要求一对两岁的小孩一起或者轮流玩一个玩具,因为我们认为他们太自我中心,太没耐心,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对欲望的控制确实不如我们,但这种没有耐心可能源于对记忆没有安全感:儿童可能会害怕他们想要的东西会在他们玩其他东西的时候从思维中溜走。换句话说,被要求“轮流玩”的孩子可能会害怕轮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再想玩这个东西了。
当人们问我:“机器会有意识吗?”我常常想反问:“人会有意识吗?”我把这当作一种严肃的回答,因为我们对自我的理解太不足了。在我们开始尝试理解自己的运作机制之前,进化过程早已限制了脑的结构。然而,我们可以按照意愿设计新的机器,并为它们提供更好的方式来记录和检查自己的活动,这意味着机器有可能比我们具有更多的意识。诚然,只给机器提供这种信息并不能让它们自动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且在我们能设计出更具感知力的机器之前,这种知识可能只会帮它们找到更多失败的方式:在学会控制自己之前,它们越容易被自己改变,也就越容易被自己毁灭。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留给未来的设计师,除非有好的理由,否则他们肯定不会制作这种东西。
[1] 英文语法与中文语法不同。——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