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年人学习第二种语言,可以近乎完美地掌握语法和词汇,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然而一旦过了青少年时期,大部分人永远也无法完美地模仿新语言的发音,无论他们为此刻苦努力多长时间也不行。换句话说,他们会有“外国口音”。就算有本地口音的人告诉他们“要这样 说,不要那样 说”,学习者也无法学会应该怎样改变。许多在15岁之后移民的人一直都没有学会本地人的说话方式。
为什么成年人会觉得学习新语言的发音那么困难呢?有的人认为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一般会下降,但这似乎是个谬误。相反,我怀疑这种能力的欠缺直接或间接是因为一种遗传设定好的机制,这种机制使我们无法学会在用来表述言语声音的智能体之中或之间建立新的联结。有证据表明,我们的头脑会利用不同的机器来识别语言的声音和其他的声音,尤其是那些语言科学家们称作“音素”的小言语声音单元。许多人类语言使用不超过一百个音素。
为什么我们在青春期之前可以学会许多不同的言语声音,但之后会觉得这种学习困难得多呢?我怀疑这种现象与青春期之间的联系并非巧合。相反,遗传控制的一种或更多机制在带来性成熟的同时,也会降低某些特定智能组的能力,让它们无法学会识别和产生新的声音!但为什么要失去这种能力呢?人们的基因在某个年龄之后降低这种特殊的学习能力,对于进化生存而言有什么优势呢?看一看下面这个假说:
生育年龄开始的时间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从学习者向老师转变的生物时刻。抑制言语声音学习的“进化目的”可能仅仅是为了防止家长学习儿童的言语,而要让儿童学习成人的言语!
家长难道不想教给孩子他们的语言吗?未必。短期来看,家长更关注沟通,而不是指导。与此相应,如果我们发现模仿儿童的声音更容易,就会去模仿。但如果家长倾向于而且也有能力学习孩子的说话方式,那么儿童就会失去学习成人说话方式的动力和机会。如果每个孩子都获得了不同的语言声音体系,那么在一开始时就无法进化出通用的公共语言!如果事实正是这样,那么用于抑制言语声音学习的青春期相关基因可能在人类语言进化的早期就已经形成了。没人知道那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但如果生物学家可以找到这种基因,并追溯出它产生的时期,那么我们就能获得一条线索,可以了解未知的语言起源时间,也许就是在过去的50万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