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就像是一种骨架,有点儿像申请表,有许多空白或者横线等着填写。我们把这些空白的地方称为终端,它们被当作连接点来使用,我们可以与其他类型的信息进行联结。举例而言,一个表述“椅子”的框架可能会有表述座位、靠背和椅子腿的一些终端,而表述一个“人”的框架拥有表述身体、头、手臂和腿的终端。要表述一把特定的椅子或一个特定的人,我们只需要在相应框架的终端里填入一些结构,这些结构就会更细致地表述这个特定的人或椅子的靠背、座位和椅子腿等特定的特征。就像我们将会看到的,实际上任何类型的智能体都可以和一个框架-终端联结在一起。它可以是一个K线、多忆体、代原体或记忆控制脚本,最好的是,还可以联结另一个框架。
从原则上来说,我们可以只使用框架,而不需要把它的终端与任何事物相连。但一般情况下,终端上已经连着其他智能体了,这就是我们在第一次谈到水平带时所说的“默认安排”。如果你激活了一个人-框架,而且你确实看到了一些手臂和腿,它们的描述会被安排给适当的终端。然而,如果无法看到特定的部位,那也许是因为它们处于视线之外,缺失的信息将会被默认值填充。我们一直都在使用默认假设,这就是为什么当你看到某个人穿着鞋的时候,你“知道”鞋里有一双脚。这些假设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认为:
默认假设会填充我们的框架来表述典型的事物。
一旦你听到“人”“青蛙”或“椅子”这样的词,就会想出一些“典型”的人、青蛙或椅子。你不仅会对语言如此,对视觉也是一样。举例而言,当某个人坐在你的桌子对面,你可能完全无法看到那个人坐的那把椅子,但这个情境很可能还是会激活坐-框架。而坐-框架肯定有一个终端是关于坐在什么上面的,这个终端被分配的默认值就是某种典型的椅子。于是,尽管视线中并没有椅子,但还是会默认提供椅子-框架。
默认分配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会帮助我们表述以往的经验。我们会用它们来推理、识别、概化和预测可能会发生什么,以及知道在期望没有达成时应该做些什么。我们的框架会影响自身所思考和所做的所有事。
框架是从过去的经验中提取的,很少能和新的情境完美适配,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如何让框架适应每次的独特经验。如果一个给定的情境与若干个不同的框架几乎都很接近怎么办?这类冲突中有些可以通过我们之前描述过的“锁定”谈判来解决,这样的话,只有那些能够压抑其竞争者的框架才能影响其他的智能组。但是其他框架也有可能在幕后潜伏着,等待时机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