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听三毛讲远行 » 听三毛讲远行全文在线阅读

《听三毛讲远行》缘起缘灭西班牙

关灯直达底部

三毛此生不知为何能与西班牙结了那样深的缘分。在她还是少年时,就曾因为喜欢毕加索的画,于是希望自己赶快长大,好来得及献身给那个远在西班牙的旷世绘画名家毕加索。因为想要医治失恋带来的苦涩,三毛背井离乡,选择在美丽的大西洋畔埋葬那段感情。西班牙的留学生活果然治愈了她初恋的伤口,但是世事难料,在辗转七年后,经历了爱人的背叛,未婚夫的突亡,她心里的伤疤似乎又更深了。再次回到马德里,心情却和第一次完全不一样,不仅没有离乡背井的伤感,想家的哀愁,反而有一份归乡的喜悦和辛酸。三毛和一生最爱的丈夫荷西相识于西班牙,定居在西班牙景色怡人的加纳利群岛,因为一次意外丈夫荷西永远地沉眠在了这块曾经让她决定在此终老的土地。至爱的突然离去让这个对漂泊情有独钟的女子再次孤身启程……

现在人们在地图上、电视上、旅游手册上看到这个欧洲的普普通通的国家时,想到的可能是斗牛士的潇洒帅气,可能是喧闹街道上铺天盖地的西红柿,还可能是在很多年以前,一位有着乌黑至腰的长发,喜欢穿着斑驳陆离的长裙,在地中海沿岸呼吸着清新的海风,享受着温暖的阳光的东方女子……

西班牙,一个能承载任何一种有关艺术的梦想的地方,不论它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不论是艺术本身还是如艺术一般的生活方式,不论是何种时代、何种风格的文化艺术,皆能在这里生根发芽,春暖花开,一如这里的天气,四季若三月般温暖。那里澄清透明的阳光,湛蓝的海岸,肌肤光滑细腻的女人们,给了我们一个仿佛天堂般的梦幻,让我们只可去憧憬而无法具体想象的景致。

◎属于三毛的足迹

第二故乡——马德里

“我决定来西班牙,事实上这是一个浪漫的选择而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比较我过去所到过、住过的几个国家,我心里对西班牙总有一份特别的挚爱,近乎乡愁的感情将我拉了回来。事实上,七年前离家的我尚是个孩子,我这次再出来,所要找寻的已不是学生王子似的生活了。”

——三毛

西班牙,一个对于三毛来说,充满着泪与欢笑的地方。一切都从这里开始,也将从这里结束。

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三毛认识了荷西,一个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三毛第一眼看见荷西时,就有一种触电的感觉:“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英俊的男孩子?”也就是那一眼,成就了三毛一生的爱情,也成就了马德里在三毛心中的重要地位。不管过去多少年,马德里总是三毛时时挂念的地方,是三毛“梦中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当三毛第二次来到马德里时,心境与儿时为抚平失恋的伤悲而求学至马德里是截然不同的:

“心情和第一次完全不一样,不仅没有离乡背井的伤感,想家的哀愁,反而有一份归乡的喜悦和辛酸。”

在这里,三毛与荷西再次重逢,荷西没有变,依然是“有少见的英俊的外表又有可贵的童心的男孩”,最重要的是经过六年,他对三毛的爱依然没变,于是,荷西终于实现了他“一生最幸福的梦想”。

三毛最爱逛马德里的旧货市场,认识荷西以前自己去逛,认识荷西以后两个人一起去逛。星期天起个大早,不用坐车,走半小时的路就到了,只有星期天才有的集市,是西班牙最富盛名的露天市场之一,面积大到不像话,足足占了十几条街,不管是新货还是旧货都种类齐全,在购物的同时还可以感受浓郁的马德里人文气息以及当时欢快而舒畅的氛围;而且,旧货市场整体的物价并不高,在这里可以用极低的价格买到许多很有个性的东西,比如:设计新颖、款式独特的衣服或配饰,各种稀奇古怪的小东西等等,这些都极大满足了三毛喜爱淘旧货、捡“破烂”的古怪习性,当然,也可称之为节俭。三毛是基督徒,所以教堂是经常去的,距离旧货市场不远处,恰好就有这么一个,于是,在三毛逛完市场之后,总会去那所教堂,不干什么,只是闭着眼睛,安静地坐在那里,在教堂古老的管风琴音乐中徜徉自己的思绪。

马德里最多的就是广场,算下来,大大小小有300多个。其中,马德里的中心位置就是一个广场——太阳门广场,广场周围有七条街道由中心向四周以放射状扩展,的确犹如太阳的光芒一般,而在广场的中央自然就是马德里的城徽了——一只抱着树的棕熊,寓意不得而知,只知道那是一个很精美独特的雕塑。另外一个有名的广场要属塞万提斯广场了。三毛在未来马德里之前,对于西班牙的了解只有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毕加索以及比较贫瘠的地理知识了,但三毛与塞万提斯的缘分却远不止这点,因为不久的将来,三毛的作品将获得一项极高的荣誉——“塞万提斯文学奖”。

马德里,三毛梦中的橄榄树,为什么一定要是橄榄树呢?也许与西班牙盛产橄榄是有点关联的,毕竟,西班牙种植橄榄的历史已经非常的悠久了,橄榄也是西班牙人民每餐必备的开胃点心。在马德里的郊外就种有大片的橄榄树林,远眺而去,一片绿色。橄榄树都不太高,再加上圆球形的树冠,有种说不出的可爱,橄榄树的叶子是细细长长的,如果说柳树是披着飘逸长发的少女,那么橄榄树就是梳着板寸的精神小伙,微风拂过,细叶抖动,似高兴,似兴奋,带着流浪的味道及风情。

西班牙的建筑风格是五花八门的,尤其是在马德里,这一点更是被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纵观马德里的繁华大街,一条街就是一个建筑博物馆,各种建筑风格在这里争奇斗艳,只有你叫不出的,没有你想不到的。哥特式的、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的、巴洛克风格的、现代主义的……多种风格并存,空气中飘荡着流浪与时尚相互结合的味道。

三毛第一次来马德里是为了留学,她要在马德里大学哲学系进修两年。马德里大学,西班牙名校之一,建校已经700周年了,堪称元老级大学,是欧洲精神文明的支柱。三毛为何要选择马德里大学?又为何要学哲学呢?三毛是个随性的女子,一切跟着感觉走,她曾经听过一张西班牙古典吉他唱片,优美的音乐引发出了她的无限想象:蓝天,白云,村庄,田园,牧场,以及茂密的葡萄园。于是她来到了西班牙,来到了马德里。三毛曾经说过:“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应该到那里看一次,然后把哲学里的苍白去掉。”那时的她,备受失恋的煎熬,于是,她来到了马德里大学,不是为了学习哲学,而是为了把哲学里的苍白去掉,把心里的伤痛抚平。

浓缩西班牙绘画经典——普拉多艺术馆

西班牙人都说:想要真正了解西班牙的绘画艺术,就一定要到普拉多艺术馆来。如果你是冲着对西班牙艺术的无限向往而选择去西班牙,那么你就必须到位于马德里普拉多大街的普拉多艺术馆去走一走,去逛一逛。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皇家美术馆坐落在一条幽静的林荫大道上,左右两翼一排拱形门廊,气势宏伟却显得非常宁静安详。

三毛曾经在《雨季不再来》中提到过她在学生时期到普拉多艺术馆的情景:

“……后来发觉艺术课原来并不只是在学校内上课,改成去普拉多(Prado)美术馆了……在那个快乐得冒泡泡得美术馆里,认识了大画家哥雅(Goya)、葛列柯(El Greco)、维拉斯盖兹(Velazquez)、波修(Bosch),当然还有许多许多台湾比较不熟悉的宗教画家。”

三毛喜欢毕加索,喜欢他画中的感觉和意境,多年以后当她留学西班牙时,对于普拉多艺术馆热爱的形式都与毕加索那么的相似。据说,毕加索少年时在马德里学画,常不上课而到普拉多美术馆看画,而三毛自己也承认过:

“后来,艺术课上成了一种迷藏,学校的文哲课都不肯去了,只借同学的笔记来抄。每天出了宿舍就往美术馆走——不坐车……也不理有课没课,死赖着不买票也就一样进去……因为美术馆是校外的教室,逃了别的课,不过是又进了一幢大教室,内心十分安然,丝毫没有罪恶感。”

看来两个人还真是挺像的,都会逃课去那个著名的艺术圣殿。

三毛对于普拉多美术馆是充满了赞叹之情的,喜爱也是溢于言表:

“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据称是世界上藏画最多的一个美术馆。例如说,巴黎的卢浮宫内,不只是藏画,也收藏了其他的物品。而普拉多美术馆,画是主要的,当然,还有雕塑。”

诚然,普拉多艺术馆展馆非常大,全部展品加起来足有3000件左右,分别在艺术馆的基层、地面、一层以及二层展览,而每一层又分为了内圈和外圈,每一圈中又再分出第几室;馆内的分类展品包括12-19世纪的西班牙、德国、法国、意大利、北欧绘画,还有各种室内艺术品以及雕塑。普拉多艺术馆里的收藏主要还是以雕塑作品以及欧洲油画为主,风格多样,应有尽有,从严肃而古板的中世纪风格到新颖奔放的文艺复兴风格,从古典的写实主义再到浪漫的抽象主义,还有印象画派与抽象画派,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分别通过绘画以及雕塑为后人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也让人们了解到不同时期的艺术家们对美的理解,以及他们各自对当时历史的描述。艺术馆内除了700多尊雕塑以及1300多幅油画,还收藏了5000多幅精美的素描作品以及2000多幅印刷品,除此之外,1000多种钱币和徽章也被收藏馆内,普拉多艺术馆内的乾坤自然不止这些,馆内的2000多件主题广泛的装饰品及艺术品也是备受参观者的喜爱。所以进入普拉多艺术馆后一定要拿张展览分布图,免得漏掉精彩内容;而且,由于馆内藏品之多,如果每一样都细细看来恐怕三天三夜都看不完,真是一座艺术宝库啊!

◎异域飘香的风情文化

兔子和鸡蛋的派对——复活节

“复活节总是诗意的天气,那时,正是花开遍地的时节。”

——三毛

在富有西班牙风情的街道上,从远处走来一群人,他们穿着长袍,戴着高高的尖帽子,帽檐一直延伸下来遮住脸,只露出两只眼睛,手中举着十字架,他们全身是白色或者是黑色,光着脚在古老的石板地上走过……看到这些千万不要觉得恐怖,这是复活节中特有的游行。复活节是基督教节日中最古老且最有意义的节日之一,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复活而设定的。据《新约全书》上记载,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后第三天复活,复活节因此而得名。在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中,它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要节日,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要庆祝这一节日,身为基督徒的三毛也不例外。

关于复活节的具体日期,基督教会曾经争论不休,引起了一时的混乱,直至公元325年的教士大会上才决定把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作为节期。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要推迟一个星期。所以复活节可能是在从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不过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国家有自己的复活节节期(一般多在三、四月间),西班牙定在了每年四月举行该节的庆祝活动。

在西班牙,每年四月随着复活节的到来和天气的渐渐转暖,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很多酒吧和餐馆把餐桌摆到了外面,人们都喜欢出来散散步,或着随意喝上几杯,街道上人多了起来,城市一下子热闹了许多。

复活节一般要举行盛大的宗教游行。就如开篇讲到的情景一样,人们身穿长袍,头戴面罩,他们打扮成基督教的历史人物,唱着颂歌欢庆耶稣复活的歌曲。每到复活节游行,全城人民基本全部出动,你很可能在街上遇见很久不见的朋友,游行过后,人们纷纷涌进就近的酒吧、餐馆,把节日的气氛进行到底。节日发展到如今,游行已经失掉了历史浓厚的宗教色彩,节日游行中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在过去复活节的那天,基督教徒会在节前去教堂行洗礼,然后穿上自己的新袍,庆祝基督的新生。人们认为节日里不穿新衣是要倒运的,所以穿戴一新的习俗保留至今,现在到了复活节,人们会纷纷换上漂亮的新衣。复活节期间,人们还喜欢彻底打扫自己的住处,表示新生活从此开始。打扫房屋,穿戴新衣,把过去的不快和颓势统统扫掉,迎接新生活的开始,是人们期盼美好生活的表现。

复活节这一天,人们要在教堂前点烛以表示圣化,并将圣烛迎进千家万户。这一天,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是把圣火送到千家万户。人们会在教堂前用圣火点燃树枝,然后孩子们三两成群奔跑着把圣火送到各家各户,其间充满着欢快的节日气氛。在晚上人们会放焰火,点点圣火与五彩缤纷的焰火交相辉映,再次显示了火给人类带来了新生。

复活节是一个兔子和鸡蛋的疯狂节日,可爱的小兔子和画得五彩缤纷的鸡蛋是复活节的主角,也是主要的象征。兔子的繁殖能力惊人,因此被人们视为新生命的创造者;而鸡蛋中包含着一个生命。复活节意喻为新生,这两个和生命有着极强联系的事物自然而然成为了复活节的“代言人”。

在欧洲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野兔是一种终日不闭眼的动物,它们能在黑夜里观察四周的情况和其它的动物,因此,野兔就代表着那黑夜中一轮皎洁的明月。再加上复活节日子的计算是以春天月圆为基准的,于是就将在春天里繁殖力强的野兔视为复活节的一个象征。这习俗传入美国后,美国人还为兔子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把它叫做复活节的邦尼兔!节日中,家长往往会生动形象地告诉孩子们:复活节彩蛋是兔子生下的。许多家庭还会在自家的花园草坪里放置些彩蛋,让孩子们玩找彩蛋的游戏。

鸡蛋坚硬的蛋壳无法阻挡里面正在孕育的新生命的成长,所以基督徒们把它看作是耶稣的象征,他们相信新的生命一定会从各种束缚和限制中冲脱出世。耶稣为了人类的罪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被葬在坟墓里,坟墓就好像是束缚住他的枷锁一样,但是坟墓是无法关住他的。耶稣在第三天复活了,耶稣的复活让相信他的人,因此得到新的生命。从此,彩蛋,成为复活节的象征物之一。

大约在十二世纪的复活节,有的天主教徒把鸡蛋涂成红色,请神父祝圣,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复活节都要送彩蛋的最早起源。复活节当天以及节日期间,人们按照传统习俗会把鸡蛋煮熟后涂上红色,代表耶稣受难后流出的鲜血,也表示着复活后的快乐。有很多人将煮熟的鸡蛋用颜料画上与复活节相关的图案,比如画上庄严肃穆的十字架、美丽绽放的百合花、可爱的兔子等等,装饰的五彩缤纷,然后互相交换,提醒耶稣的复活。也会有孩子喜欢玩寻找彩蛋的游戏,大人先悄悄地将彩蛋藏在花园草丛中,再让小朋友们去找,找到彩蛋的孩子还要说出彩蛋上图案的意义。比如,耶稣为人类的罪而钉死在十字架上,兔子是因为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被视为创造生命的神灵,百合花是因为花的球茎在地下腐烂后孕育出新的生命,比喻死亡之后复活。大人和孩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处,他们把彩蛋放在地上或土坡上滚,谁的彩蛋最后破裂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人们相信,彩蛋在地上来回滚动可以使恶魔不断惊颤、倍受煎熬。胜利者可以得到所有参加游戏的人的彩蛋。这种游戏非常普遍,即使是白宫,也要在复活节中组织这种游戏,不过白宫是将彩蛋放在草坪上滚来滚去罢了,一年一度的美国白宫滚彩蛋活动经常被电视台实况转播。

西班牙过复活节的热闹不亚于中国人过春节,由于平日工作繁忙不能见面的亲戚朋友在节日里会见面并互送祝福,亲友之间互赠彩蛋,特别是长辈会给孩子准备一些精心的小礼物。典型的复活节礼物跟春天和再生有很大关系:鸡蛋、小鸡、小兔子、鲜花,特别是百合花都是送礼的上上之选。在复活节中,父母还要特地为孩子们准备制成鸡蛋、兔子形状的巧克力糖。复活节前夕,孩子们会为朋友和家人准备的鸡蛋进行着色,细细地打扮一番,这些彩蛋有的煮得很老,有的却只是空空的蛋壳。就如圣诞节早晨在床头袜子中找到礼物一样,复活节那天早上,从睡梦中醒来的孩子们会发现床前的复活节篮子里装满了巧克力彩蛋、复活节小兔子、绒毛的小鸡及娃娃玩具等。复活节也是向你所关怀的人们赠送鲜花、盆景、胸花等的节日。许多去做礼拜的人这天也向教堂献上花束。成年人则往往互赠贺卡或小礼品以表自己的心意。

勇敢者的游戏——斗牛

提到西班牙,你脑海中会闪现出什么词汇?斗牛,没错!那首闻名于世的《西班牙斗牛士》进行曲所传达出的激昂、兴奋,勇士们的无所畏惧依旧在我们耳边回响着,斗牛士那优雅潇洒的转身,帅气地挥动手里的红色斗篷引着公牛为观众献上一场精美绝伦的表演。公牛发出阵阵粗喘,在地上磨着前蹄,愤怒的眼睛中好像要燃烧起烈火,当发疯的公牛低头用锋利的牛角向斗牛士冲来,斗牛士不慌不忙双手提着斗蓬做一个优美的躲闪动作,公牛的利角擦着斗牛士的衣角而过。这生死之际的优美一闪,让全场的观众如痴如醉。

斗牛是西班牙的国粹,风靡全国,享誉世界。就连三毛也很关注斗牛的海报,在西班牙面对一个陌生的游客,三毛会毫不犹豫地向他推荐斗牛,“我说——你下午还可以去看一场斗牛呢。”尽管从保护动物的观点上看目前人们对此项活动还存在着争议,但是这并不影响斗牛这项古老的活动,作为西班牙特有的古老传统保留到了现在,并且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近年来每年有5000万世界各国的游客选择到西班牙去旅游,而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是奔着看斗牛表演而来的。壮观的斗牛场面,惊心动魄地格斗,富有强烈的刺激性。千百年来,这种人牛之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更是现代西班牙旅游业的重要项目之一。在西班牙没有不斗牛的节日,也没有不爱看斗牛的地区。斗牛季节是每年3月至10月,在属于斗牛的季节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举行两场;如果遇到节日和国家庆典等重大节日,每天都可以观赏到精彩的斗牛表演。

两千多年以前,西班牙就出现了斗牛这项活动,可谓历史悠久。当时的西班牙人先是把野牛作为猎获的对象,而后把公牛用来游戏以做娱乐,最后便将这些公牛投入战争。很早以前,所谓的斗牛基本上是为了显示勇士杀牛的剽悍勇猛,仅仅只是单方面的屠杀。直到马德里正式兴建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斗牛场,斗牛活动才逐渐演变成了一项带有民族娱乐性的体育活动。现在,在西班牙全国各地共有400多个斗牛场,其中以首都马德里的范塔士斗牛场最具规模,整个斗牛场是古罗马式的建筑,既富有历史味道又显得壮观堂皇,不仅如此,还可同时容纳三四万人观看斗牛表演,完全是一个美观与实用并存的建筑精品。在这里,每年的斗牛次数可达5000多场。斗牛所用的公牛是专门喂养的,在农村放养,极少见人,这也是要求之一。放养4—6年之后,就可以参加斗牛比赛了。

在西班牙历史最辉煌的时期,斗牛就已经是大众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大约在600多年前,当时只有西班牙的贵族才被允许饲养公牛,然后在国王和其他宫廷显贵面前斗牛献艺。在斗牛历史上,伟大的佩德罗当之无愧的获得了“现代斗牛之父”这称号。佩德罗左手持穆莱塔(一块缀在一条二英尺长的木棍上的红布),右手持利剑,只见他一边挑逗对面的公牛,一边寻找机会下手,一旦发现机会,便飞起一剑快速刺下,动作干脆利落。二十多年间,被佩德罗杀死的公牛大约达到5600头之多,最为惊奇的是他自己却从未受过伤,就身体保护程度而言,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斗牛士可以与他媲美。这就是斗牛术最基本的形式,表演的目的就是将牛杀死。今天,随着披肩以及穆莱塔的使用,斗牛技巧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艺术化了。表演本身充满了壮丽、传统、色彩、惊险、大胆、刺激、血腥以及崇高的艺术成分,斗牛表演已经显示出了值得人们细细观赏的价值。

现在进行斗牛表演时通常要举行斗牛入场式。入场式开始,乐队奏出了雄壮奔放的乐曲。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斗牛士们入场。只见他们上身穿绣花紧身衣,下着紧腿裤,头上戴着三角帽,颇为英姿飒爽。斗牛士一般有20名左右,由两名骑士率领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观众们会发出激动和崇拜的尖叫,之后由主持人宣布斗牛开始。一场斗牛表演要有6头公牛出场,每头牛的名字、年龄和体重都由主持向观众一一做介绍,最重要的是向观众介绍勇猛的斗牛士。每当介绍到有名气的斗牛士时,全场都会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一个斗牛士水平的高低,不但要看他挑逗公牛的技术,而且还要看他是否有能力一剑杀死公牛。凡是能一剑结果公牛性命的斗牛士,主持人会当众宣布褒奖斗牛士牛耳一只;如果他挑逗动作非常出色的话,还会另外奖给他牛尾一条。

海明威曾经说过:“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就如海明威的话一样,很多人都认可,斗牛作为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体育项目,代表着西班牙人的粗犷豪爽的民族性格。西班牙人说,这是他们的天性,来自于他们的生存环境,而三毛与荷西的爱情也可称为斗牛士般的爱情。从斗牛中我们能够看到西班牙人的不屈服的精神,寻找快乐的乐观精神。也许生活不是令人满意的,但是西班牙人不会等着这样苦闷的日子压倒自己,而是勇敢地拿起剑来向命运挑战,寻找机会让命运向自己低头。

古城中的疯狂——潘普洛纳奔牛节

牛追人的游戏,是一场对生命的刺激玩笑。疯狂?没错,这是一个疯狂的节日,只有疯狂的西班牙人才能想出这样的玩法。除了疯狂,我想不到更贴切的词来形容这场嘉年华!但是人生有多少时刻是能让你疯狂的,让你真正放下你的头脑,放下你的身份,放下你的顾及去放松一场的?如果我们不能让自己偶尔疯狂一下,我们怎么能发掘出自己内在的潜能?虽然循规蹈矩下去不是不好,只是我们会少了一种经验,相对的就少了一种体会。

潘普洛纳奔牛节是西班牙的传统节日,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以及勇士们前来一睹盛况。它的官方名称叫“圣费尔明节”,圣费尔明,西班牙东北部富裕的纳瓦拉省省会潘普洛纳城的保护神。说到奔牛节的起源还与西班牙的国粹——斗牛有着直接关联。据说,当时在斗牛以前,要将6头高大的公牛从城郊的牛棚赶进城里的斗牛场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后来某些旁观者突发奇想,斗胆跑到公牛面前,将牛激怒,诱使其冲入斗牛场。最终,这种奇怪的习俗就演变成了奔牛节。岁月流逝,习俗却传承了下来,只是狂奔的公牛,如果知道死亡在尽头等待它,那它还会不会不顾一切地往前冲?或许有些生命总是没有选择的,它注定要成为人类的游戏工具,它们的存在仅仅只是为了让自欺欺人的人们觉得快乐唾手可得,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从某种意义来说,人类的处境也是极其可悲的。

如今每年的那一周里,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踊跃表示参加奔牛节的意愿,他们身着白衣裤,腰缠红色腰带,让人顿时有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奔牛节的牛是以凶悍而闻名的,它们有的牛角被磨尖,甚至使神经露出,只要一触既痛,脾气自然是更加暴躁;还有的牛眼睛被抹上辣椒,以此来激怒它,引发出它的野性。奔牛所经过的街道,两边人山人海,喊声、尖叫声、喝彩声不绝于耳。其中有不少自视勇敢的人,特别是一些只求一时刺激、不太看重生命的亡命之徒,别人唯恐避之不及,他们却在公牛的眼皮底下挑逗它,简直就是太岁头上动土,结果被刺伤,甚至是被踩死也绝不在少数。场面是血腥的,报道也是恐怖的,既是如此,却依然阻止不了人们跃跃欲试、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心情,以及对奔牛的强烈征服欲望。

潘普洛纳,西班牙北部Basque地区的一座普通小城镇,在每年的7月6日至14日,它将撕下普通的面具,整个小城陷入疯狂,因为被形容为“世上你能活得最快活的一周”的圣佛明节将在这里举行,世界各地的旅人争先恐后地来到这里寻欢作乐,一辆又一辆的旅游巴士均以爆满而告终,而其中的奔牛节,将整个圣佛明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节庆期间,每晚的烟花表演自是少不了,歌舞节目也在小城的各个角落上演,每条巷子的空气都弥漫着快乐,每间酒吧也都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那是一年里喝最多sangria(西班牙消暑鸡尾酒)的一天,每个人都多少有点醉意,仿佛整个小城都醉了。

当全世界都在逐渐了解奔牛节时,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到的,那就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他曾于1923年首次来到潘普洛纳观看奔牛,并以此写成了著名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这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奔牛节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刺激的奔牛活动,更被作者描绘得极为传神,也因为这篇文章,奔牛节开始声名大噪,并由一个地区性节日慢慢变为了一个世界性节日。潘普洛纳的当地居民为了感谢海明威为奔牛节所作出的贡献,特地为他在斗牛场的大门口竖立了一座雕像,如今,竟成为了一个著名景点。

西班牙人喜爱奔牛节,除了奔牛节本身能为人们带来刺激与快乐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奔牛节为男人提供了一次展示智慧、胆识、技巧以及意志的机会,一个让男人们有机会证明自己的绝好机会。几百年来,凡是不敢参加奔牛节的男人在西班牙是被人瞧不起的,甚至受到人们的鄙视,而获得最终胜利的人则会被人们当做英雄一样受到人们的敬仰与崇拜。并且,危急时刻更能激发人的潜能,因此,越危险才越能够展现出个人的勇气和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激怒公牛的原因,托他们的福,也让场面变得惊险而刺激。也许,会有人为西班牙人如此轻视生命的举动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对西班牙人而言,荣誉早已超过了生命。西班牙人比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更懂得何谓荣誉,也正是因为西班牙文化中充满了对荣誉的感悟以及认同,才使西班牙人在追求生命和荣誉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也是奔牛节这样的活动能够在西班牙诞生并且发展、延续至今的原因。

红色的“枪林弹雨”——布尼奥尔镇西红柿大战

还记得孩提时代在小溪边向小朋友泼水时的感觉吗?记得和小伙伴们一起打雪仗的快乐吗?那种欢声笑语和淋漓尽致的快乐只是属于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今天的我们是很难摘掉我们的面具去尽兴的。总是感觉中国人活得很拘谨,五千年来的悠久传统有时候就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束缚住我们向往自由的心,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伦理道德时时刻刻无言地告诉我们要老实要本分,要谦虚要低调,不可张扬不可放肆。我们是如此渴望放松向往自由。在异域的西班牙,人们全然不是这个样子,只要开心,可以尽情疯狂。难怪三毛会对西班牙如此依恋,有着如此深厚的故乡情节,因为这种全然自由的生活是那么的符合三毛的性格。如果说斗牛、奔牛都是勇敢男人的游戏,那么把西红柿捏软再开心地扔向周围的人则是老少皆宜的疯狂游戏了。人们毫无顾忌地抛投着西红柿,幽深的小巷中散发着西红柿的香味,里面还夹杂着诸多的欢声笑语,听着那么让人心驰神往。不知天生喜欢玩乐的三毛会不会不小心走到小巷中,开心地向欢迎她加入的人群抛出一颗颗西红柿,让西班牙人惊讶于中国女子的开放和美丽呢?

每年八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番茄大战”开始了,战场就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地区的布尼奥尔小镇,这场战役是一年一次的,战况一向惨烈,但奇怪的是无人伤亡,牺牲的只是一箩筐一箩筐的番茄,这就是西班牙民间传统节日的真面目。“番茄大战”的首战在布尼奥尔镇的中心人民广场打响了。“开战”之前,当地的市政府将大批的西红柿用卡车运送到街道两侧,这就是“大战”中所用的“弹药”。而参战的人们会尽量把身上的衣物剩下到最少,有些人索性只穿一条内裤来遮住重点部位,现在不是害羞脸红的时候了,况且脸再红能红过手里的西红柿吗?,随着不知哪里的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的“勇士”们拿起熟透了的又大又红的西红柿,开始向身旁素不相识的“敌人”攻击,顿时,你只看到西红柿子弹漫天飞舞,蓝蓝的天空一片红色;而人们则在红色的“枪林弹雨”中时而躲闪时而攻击,动作开始慢慢的“训练有素”了,不一会儿“参战”的人们浑身上下都沾满了红糊糊的西红柿汁,从头至脚无一幸免,而小镇内则是一片深红,街上涂满一层番茄的残余,形成一种血红的特殊景象,怎一个惨字了得!随着从某一个阳台上发出的火箭信号,“番茄大战”宣告结束。此时,布尼奥尔小城市民和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们纷纷投入到了另一场战斗——打扫街道,与刚刚的兴奋激动相反,这次的战斗反而是一派平和景象。不大一会儿,整个广场和街道被打扫得干净如初,布尼奥尔城又恢复了往常的宁静,这个世界又安静了。

布尼奥尔的“番茄大战”到底始于何因呢?关于它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天,该城的一个小乐队从市中心吹着喇叭招摇过市,领头者更是将喇叭翘到了天上。这时,一伙年轻人突发奇想,抓起西红柿向那喇叭筒里扔,并且互相比试,看看谁能把西红柿扔进去。这就是“番茄大战”的由来。

此后,“番茄大战”每年一次,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番茄大战”愈演愈烈,涉及范围逐渐扩大,街上的行人们也有点不甘寂寞地加入混战。后来,世界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们也加入了“战斗”,游客果然是从来不知消停为何物啊!有热闹就凑热闹,没有热闹就制造热闹来凑,总之,游客通过这样的活动尽情放松了压抑的心情,并重新找到童年的感觉,因此这个奇特的节日在西班牙正变得越来越盛行,风头正猛。几年前,布尼奥尔镇“番茄节”也被西班牙政府列入了西班牙国家文化遗产,与斗牛和奔牛节一样成为了世界性的狂欢游戏。

沉默中的奢华——西班牙葡萄酒文化

“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李白《对酒》

说起西班牙,很少有人会想到西班牙的葡萄酒,除了德国、法国的葡萄酒名声太盛以外,与西班牙对其葡萄酒的宣传的确太少也不无关系;因此,直到现在,西班牙的葡萄酒仍旧像是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大家闺秀一样,温柔绵长、口味甘醇却从来无人知晓,当真是暴殄天物了。

在西班牙旅游,无论吃正餐、夜宵或是其他小吃,充斥美味的餐桌上都绝对少不了西班牙的红酒,可以说,西班牙的红酒已经是西班牙人不可或缺的饮品了。葡萄酒与火腿是西班牙人每餐必备的食物。徜徉于西班牙古老的街道,伸手摸摸斑驳的墙壁,想象着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走累了就随意地坐下来吃点具有西班牙特色的佳肴,点一盘切好的火腿,喝一杯透亮甘醇的葡萄酒,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西班牙生产的葡萄酒品种多种多样,目前已经有600多个品种,在这之中数量最多的要数白色葡萄的品种了,虽然如此,真正让西班牙葡萄酒扬名天下的,却是它的红葡萄酒以及仅在西班牙才有的雪利酒。西班牙的红葡萄酒气味清醇、色泽浓厚,就如穿着红色斗蓬的热情奔放的西班牙女郎,让人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又如斗牛士手中不停舞动着用来激怒公牛的红色穆莱塔,让人充满斗志、激情昂扬。传说世界著名文豪海明威便是西班牙红酒的狂热“FANS”,他的多篇以西班牙为背景的著作就是在每天狂饮有“斗牛之血”称号的里奥哈酒后文思泉涌,最终写成佳作。

雪利酒,现今仍在生产制作的最古老的醇酒之一,称其为古董酒也不为过。据说在莎士比亚时代,雪利白葡萄酒被公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也曾经一度被莎士比亚赞为“装在瓶子里的西班牙阳光”。几个世纪以来,雪利酒一直都是最受欢迎的西班牙名酒,在西班牙享有“国酒”的美称。一瓶深藏多年后刚刚破瓶的雪利酒风味如同西班牙酒馆中那千娇百媚的舞娘一样,令人神往、让人迷醉。

西班牙拥有一百多万公顷的葡萄园,居世界第一,酿酒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西班牙曾经一度衰落的葡萄酒业已经拨开云雾见天日,又重新兴盛了起来。

“水晶葡萄,晕色带白,如着粉形大而长,味甘;紫葡萄,黑色,有大小两种,酸甜两味;绿葡萄,出蜀中,熟时色绿,至若西番之绿葡萄,名兔睛,味胜甜蜜,无核则异品也;琐琐葡萄,出西番,实小如胡椒,……云南者,大如枣,味尤长。”这是徐光启《农政全书》中一段对于葡萄种类的描述。西班牙的葡萄是一个受上天誉顾的宠儿。地中海沿岸地区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而地中海海洋又可以反射大量的蓝紫光以及紫外光,尤其是蓝紫光更能很好地促进葡萄生长,从而提高浆果的品质,毕竟,优良的葡萄才是西班牙葡萄酒的重要保证。更重要的是西班牙人好像没费什么工夫就能酿出很多世界知名的美酒。西班牙人的性格和法国人在某些方面来说是比较一致的,天性都比较浪漫和懒散。但西班牙人与法国人的不同之处是,西班牙人生活中的那种散漫之气在酿酒时也被西班牙人带了进去,就像著名的里奥哈酒,人们很难想象这款名酒在酿制好了之后,常常要被置于酒窖中一放就是十几二十多年,当真是养在深闺了,存放期间既无人过问,也无人管理,但是,正是这种“弃养”方式成就了西班牙葡萄酒神秘味道的秘诀,经过这种雪藏,葡萄酒不仅没有被氧化酸败,反而更加的醇厚、柔和、芳香四溢,这就是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里奥哈神话”。时至今日,西班牙人仍保留着这种传统的古法酿酒,以此保证每一滴葡萄酒的醇正香滑,愿这个古老国度的液体国宝再一次在小巷中飘香。

◎艺术王国中的骄子

独臂的文学巨匠——塞万提斯

他是被誉为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他一生的经历,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险生涯,他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他的名字和他的文字一样享誉世界文坛,在世界文坛上,他可以代表西班牙,他就是塞万提斯,世界名著《堂吉诃德》的作者,有评论家们称《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宝贵瑰宝之一。

为了纪念塞万提斯,西班牙政府特别设立了一个“塞万提斯文学奖”,这是西班牙政府最早设立的文学奖,凡是以西班牙语进行的创作,只要作品足够优秀,无论是什么国籍,都可以成为“塞万提斯文学奖”的候选人。授奖仪式每年举行一次,地点是在塞万提斯的故乡阿尔卡拉德埃纳雷镇(在首都马德里附近),整个仪式由西班牙国王亲自主持,这个奖项也被誉为是“诺贝尔西班牙语文学奖。”1990年,新一届“塞万提斯文学奖”的获得者出炉了,那就是三毛,这是一项极大的荣誉,而这个奖项三毛是当之无愧的,只可惜,获奖的第二年三毛就香消玉殒了,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16世纪的西班牙,这是西班牙盛极一时风光无限的时代。当摩尔人被驱逐回北非,西班牙从地域到宗教都得到统一。在西班牙王廷的资助下,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为殖民掠夺提供了源地,同时也强行开辟出市场供资本主义萌芽茁壮成长;航海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殖民主义的兴盛,对美洲的掠夺刺激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一些城市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西班牙拥有一千多艘船航行在世界各地,成为当时称霸欧洲的强大封建帝国。但是西班牙的强盛如同昙花一现般极为短暂,专制君主腓力普二世对外发动的多次失败战争,极大地耗尽了国库资产,从此,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在国内,封建贵族与僧侣依旧保持着特权,各种苛损杂税繁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煎熬之中,贫富分配不均的现象尤为突出,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尽管专制王权与天主教会勾结在一起,利用宗教裁判镇压一切进步思想与人民的反抗,但人文主义思想仍然寻找到机会得到传播,因此在这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家。

23岁的塞万提斯来到了意大利,年轻充满激情的他在一年后,终于因为不肯安于现状的性格驱使他报名参加了西班牙驻意大利的军队,准备对抗来犯的土耳其人。塞万提斯参加了著名的勒班多大海战,这次战斗中,以西班牙为首的联合舰队的二十四艘战舰重创了土耳其人的舰队。带病坚守岗位的塞万提斯在激烈的战斗中负伤三次,以至被截去了左手,此后被人称为“勒班多的独臂人”。经过了四年出生入死的军旅生涯后,他带着基督教联军统帅胡安与西西里总督写给西班牙国王的推荐信踏上返国的归途。

归国途中塞万提斯不幸遭遇了土耳其的海盗船,在被掳到阿尔及利亚后,由于怀揣这两封推荐信的关系,土耳其人把他当成了重要人质,准备向西班牙勒索巨额赎金,但是西班牙皇室却没有为一个普通人破费重金。做了奴隶的塞万提斯策划了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却均以失败的结果而告终,但是他的勇气与胆识却意外地得到俘虏们的信任和爱戴,就连奴役他们的土耳其人也为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1580年亲友们终于努力筹资把他赎回,回到家乡的他已经是三十四岁了。

塞万提斯回国之后并没有因为他的英雄身份得到腓力普国王的重视,因此,他依旧终日为了生活而奔波。他一面著书一面工作,什么样的工作他都做过,他不止一次因为无法上缴税款而被捕入狱,甚至遭受无妄之灾。就算入狱他也不忘写作,《堂吉诃德》有一部分就是塞万提斯在监狱里构思并写成的。1616年他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之后塞万提斯去世的日期——3月2日,被西班牙政府定为“读书节”,并最终得到承认。在天堂的塞万提斯应该感到欣慰了吧!同样作为写作之人,在这方面三毛与塞万提斯倒是极为相似。

塞万提斯自幼爱好文学,在生活窘迫的条件下,他只能靠卖自己的文字来养活一家妻儿老小的生活。他用文学语言给商人写一篇篇的广告文案,他写过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也数不清的抒情诗、讽刺诗,但是遗憾的是都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他也曾应剧院的邀请写过三四十个剧本,但上映后并未取得预想的成功。1585年他出版了田园牧歌体小说《伽拉泰亚》(第一部),虽然作者自己很满意,但是文坛并不买他的账。塞万提斯五十余岁开始创作《堂吉诃德》,最终为世界文坛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书中堂吉诃德在游侠生活中的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抨击教会的专横跋扈,揭示出人民生活的困苦。而堂吉诃德以及桑丘,则一跃成为西方古典文学中的两个经典形象,闻名于世界。

著名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当《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面世时,立刻风靡全国,创造了一年之内再版六次的神话。这部小说虽然没有让塞万提斯摆脱贫困,却为他赢得了不朽的荣誉。小说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共2卷,书中主要描写一个瘦弱的没落贵族吉诃德因为过度迷恋古代骑士小说,竟然学着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把自己装扮起来,把丑陋的牧猪女当作美若天仙的崇拜贵妇,再让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札作为自己的侍从,吉诃德3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锄强的骑士业绩,荒唐的行为和打扮闹出不少笑话与误会,而碰壁受辱则成了家常便饭,最终,不是被打成重伤就是被当做疯子遣送回家。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将近700个,描绘的场景从宫廷到荒野遍布全国各地。小说深刻地揭露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用幽默地笔调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腐朽,展示出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触及了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小说塑造的吉诃德是可笑、可悲但又可敬的,而求实胆小却聪明公正的农民桑丘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塞万提斯为世界文学成就了两个经典人物,同时,这部小说也将现实主义以及浪漫主义巧妙结合在一起,书中既有朴实无华的真实生活,也有滑稽夸张的虚构情节,在反映现实深度与广度的同时,又近乎完美地塑造了人物的典型性,这使得这部小说一瞬间从众多书籍中脱颖而出。

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毕加索

三毛是如此欣赏毕加索,甚至愿意以身相许,在毕加索的画中三毛找到了知音的感觉,刹那间的心心相通,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我看的第一本画册,一巨册的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的平生杰作……看见毕加索的画,惊为天人!嗳!就是这样的,就是我想看的一种生命,在他的桃红时期、蓝调时期、立体画、变调画,甚而后期的陶艺里看出了一个又一个我心深处的生命之力和美……而我,也想有一个愿望,我对自己说:将来长大了,去做毕加索的另外一个女人。急着怕他不能等,急着怕自己长不快。他在法国的那幢古堡被我由图片中看也看烂了,却不知怎么写信去告诉毕加索,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女孩子急着要长到十八岁,请他留住,不要快死,直到我去献身给他。这一生,由画册移情到画家身上,只有专情地对待过毕加索。他本人造型也美,而且爱女人,这又另我欣赏。艺术家眼中的美女,是真美女。毕加索画下的女人,个个深刻,是他看穿了她们的骨肉,才有的那种表达。那时候,我觉得自己也美,只有艺术家才懂得一种美。”

三毛是极爱毕加索的,可以说毕加索是三毛的第二个单恋对象,她极度狂热地崇拜着才华横溢的他,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盲目崇拜了,甚至很小的时候就兴起了要做他“另外一个女人”的念头,不敢断言当时有这种想法的三毛是过于成熟还是非常幼稚,只知道在三毛的心里,毕加索的形象是很高大的。毕加索,是三毛儿时的一个梦想,遥不可及的梦想,所以,三毛只能通过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来慰藉自己了。

出生在西班牙的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具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一生作品无数,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达到了37000件,其中包括一千多幅油画,七千多幅素描,两万幅版画以及六千多福平版画。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至极。毕加索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在世时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的时候,法国一家报纸通过一次民意调查中显示,毕加所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对于作品,毕加索曾经说过:“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后人在总结他的绘画路程时,试图划分出毕加索一生的几个创作阶段,分别是“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以及“抽象主义时期”。

也许是因为对世事无常的敏感,也许是因为家境不佳而早熟,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孩子所特有的忧郁之感,所以早期画作多是以表现派为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创作了像《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毕加索十四岁那年同父母一起移居到了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在那里他进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见识到了当地的新艺术以及新思想,他感到他的思维变得清明而开阔起来;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想要崭露头角之时,却碰上当时西班牙与敌国抢夺殖民地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使得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重点城镇的巴塞罗那则首当其冲,于是在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之下,在潜意识里毕加索开始不知不觉地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上天是公平的,当你觉得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上天会像圣诞老人一样悄悄地送给你一份礼物,上帝虽然关了毕加索巴塞罗那的门,却为他打开了巴黎的窗。漂泊在巴黎的毕加索,贫困无助,落魄失意,就在这个时候,芳华正茂的美丽少女奥丽薇飘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给毕加索的生命重新带来了亮丽的颜色。爱情的滋润和甜美让毕加索那颗本已对生命失望而变得固执颓丧的心灵重新生动起来,原本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开始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情愫。这种情愫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的整个画风膨胀着一种幸福的温存和情感归属的喜悦。毕加索进入了“玫瑰红时期”。这个时期,毕加索的作品,人物表情一如既往的冷漠,但却已经开始注重画作整体和谐的美感以及对细微人性的关注。色彩比起蓝色忧郁时期鲜艳明朗了许多,情感已经不在先前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游离徘徊,而是渐渐地剥离了出来。先前缺乏生命力的悲哀已经被放弃而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的极大兴趣、关注以及信心。犹如《穿衬衣的女子》之中,年轻的女子身着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胴体被轻柔地勾勒出来,与偏向黑暗的背景相辅相成,很自然地流露出一种年轻女子特有的自信以及傲慢;让人感受到了鬼魅般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个画作气氛幽柔而细致,在氤氲中垂怜着一种病态美,看似颓废却又自信乐观,百转千回之中就被这幅画深深吸引。

毕加索的后期画风倾向于原始艺术,开始致力于简化形象。这使得毕加索的画风曾一度转入写实。而到了1930年作品的风格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由此可以推断,这段时期,毕加索的精神状态是不太稳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创作了一幅以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的作品——《格尔尼卡》。这幅画是一幅抽象画,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手法的完美结合而著称,在这幅画中,一切事物都剧烈地扭曲变形,毕加索运用夸张的笔触和着无数几何彩块的堆积,几近抽象只能,表现出了被侵略人们的痛苦以及受难场景,而与其相对的则是侵略者可憎的兽性,这幅画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极真实地表达了当时毕加索内心的多种复杂情感。

毕加索的一生是尝试与探求的一生,他不断尝试和变化艺术手法,并以此去探求千变万化的艺术世界,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艺术手法……多派风格都被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吸收消化以及融合,并将其转换成为自己的特有风格。但他画作中的个性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这也是他的才能之一,那就是吸收融合各种变异风格为自己所用的同时,保持着自己那粗犷刚劲的个性,这样做不但不矛盾,反而在各种手法的运用之中,都达到了内部的高度统一与和谐,可谓集千家精髓为我所用。在毕加索的一生之中,他从来都没有特定的老师,同时也没有特定的学生。毕加索曾经说过的话很多,但有一句却让人印象深刻:

“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必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

如果三毛也能有如此平静而豁达的想法,想必就不会那么早地离我们而去,而毕加索也正如他平静的想法,静静地,如愿以偿地走过了他一生九十三个春秋,留给后人无限的敬仰与财富。

西班牙艺术奇葩——弗拉门戈舞蹈

“那我们跳舞吧!既然没有了过去,现在跳一支舞也是很好的。”

——电影《老人与猫》

西班牙、吉普赛、弗拉门戈舞、摩尔人……实在是说不清将这些词语叠加起来产生的意象交汇将给人带来怎样的一种冲击感觉,它们是否有内在联系,它们之间的羁绊又是什么,已经无人能说的清楚,只有那霎时间扑面而来的神秘气味,把我带向了那一个遥远而充满苦难与悲乐的地方。

弗拉门戈,你可以说它只是一个舞蹈的名称,但它的内涵却远远不止如此,现在的它,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民族的象征。而弗拉门戈舞,也远远不是一种舞蹈所能表达的意义。它是一种追求,是一个民族的坚持。

舞蹈开始了,黑衣的女人,尽情舞动着一身的傲慢与潇洒、冷漠与决绝,与其相对,红衣的女人则用舞蹈让一腔的愤怒之火喷薄而出,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撕裂之势;此时,周围的一切全然消失,一片静谧,只有那神迹般的飘渺之舞、雕刻般的冷峻脸庞以及骤雨般的激烈姿态在眼前飘散,时而是低头顺目的沉寂,时而是狂风暴雨的激愤……既没有和谐的优雅,亦没有取悦的媚意,自始至终只为自己而跳,只为跳舞而跳舞,一股巨大的张力随着舞者的舞姿在周围迸发,让人无时无刻都能感觉到那满腔的愤怒以及强烈的内在精神力。了不起的舞者,了不起的舞姿。它也会扭转,但不似芭蕾那般是柔美婉转的波浪,那是如铁丝般坚硬而冰冷地扭曲,犹如愤怒的水蛇一般挣扎,一切的一切,惊艳而又刻骨,想要放弃却又欲罢不能。

弗拉门戈,大体划分,由三个部分组成,刚代代表着歌,铎盖代表着琴,巴依莱代表着舞,即歌、琴、舞,歌排在第一位。描写弗拉门戈的文字从来都是相似的,惊人的如出一辙,弗拉门戈的歌“毫不优美,更无圆润”;弗拉门戈的琴“撕心裂肺”,弗拉门戈的舞“肆意狂流,倾泻奔腾直下”。

吉普赛民族所特有的舞蹈到底是不是弗拉门戈,这是有待考证的,因为只有在安达卢西亚地区才能看到它的存在,感觉它的气息,于情于理,我更愿意相信弗拉门戈是属于吉普赛人的,也只有吉普赛人才有舞动它的资格,因为只有一个经历过深重灾难的民族才可能拥有这样坚毅的歌曲,这样昂扬的琴声,这样激越的舞蹈。在西班牙,在安达卢西亚,吉普赛人经历过的一幕幕人间悲喜,都转而用弗拉门戈舞这种艺术形式表达了出来,一切只为传达情绪,使用无言的形式来表达心中的语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吉普赛民族,一个流浪的民族,只可惜,三毛已经认定自己的前世是印第安人了,否则,把同样喜爱流浪的她的前世许给吉普赛,应该也不为过。吉普赛的生活一直是苦痛的,所以他们需要安慰、需要平衡、需要发泄,于是,弗拉门戈来到了他们的面前,挽救他们已沉沦许久的心。这或许是他们面对生活与生命延续的一种方式,所有的苦难已经郁积在了他们的血液深处,这也许是他们在一年年的流浪路上所得到的撕心裂肺的伤,生命本身的苦以及外族蔑视的痛,一次一次的无声郁积,一代一代的深厚沉淀,蓄势待发之后迸发出了悲怆的曲调,那悲痛而衰落的词汇以及嘶哑而深沉的声音,锻造凝练出了激愤的舞蹈——弗拉门戈。吉普赛人知道,越是有着难言的苦痛,就越要微笑,就越需要用舞蹈来发泄。三毛亦是,因为爱而满目疮痍的心,唯有通过舞蹈来安慰修补,以纸为舞台,以笔为舞者,尽情舞蹈,只可惜,一切已晚,三毛心中郁积的苦痛,已是无法消除的了。

六七个世纪之前,漂泊四方的吉普赛流浪者带着东方印度踢踏舞的节奏,携着阿拉伯的神秘感伤的风情,来到了西班牙,来到安达卢西亚,把沿途吸取的元素融合在自己泼辣奔放的歌舞中,讲述那流浪的故事。

金碧辉煌的宫殿在远处炫耀着特权,在凌乱不堪的小巷中,居住在大城市贫民窟里的吉普赛人,借着酒精和即兴创造的音乐与舞蹈,抒发他们生活中的失败、快乐、忧伤、难过,以及所有一切伴随他们的情感。

那些占人口极少数的民族,在面对极端的生活困境时所展现出来的创造力,是弗拉门戈舞最为根本的特点。只要世界上一天有爱与恨,纯洁与痛苦,不公平与寻找自由,弗拉门戈就会存在下去。

弗拉门戈舞是吉普赛姑娘表达爱恨情愁的最佳载体。风情万种性感艳丽的西班牙女郎,或用脚踏地,或捻动手指发出脆响,或手持响板敲击,脚下是雨点般激动旋律,手臂和上身却是意外的松弛,技术与艺术在弗拉门戈舞中得到完美的统一。在舞者的举手投足中表达出人性最无保留的情绪。头和手臂舞出各种优美而傲慢的姿势在缓慢的节奏中慢慢开始浮现,渐渐地舞步加快,乐师以娴熟的指法弹拨出急促多变的节奏,气势如狂风骤雨忽来,舞步也在一瞬间紧密而至,突然,吉他手在吉他上弹下最后一响,舞蹈者亮出优美的造型,一切都戛然而止。

以热情狂放著称的弗拉门戈舞蹈是世界艺术舞台上最耀眼的那一抹红色。近几十年来,弗拉门戈艺术家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将弗拉门戈舞的火种在世界各地点燃,熊熊燃烧。这火焰经久不息地撩拨着人们的心弦,让人上瘾般不能忘怀,这感情和脆弱并存。一溃,便是天崩地陷,内心的惊恐慌张,突然无从遮掩。

用心歌唱、剖心剖肺的大悲大恸,加上弗拉门戈舞有意越过悲恸的大彻大悟,整个人生,整个世界,都含在里面了。也许,弗拉门戈舞正在掀开它的神秘面纱走出来,稀释了曾经的苦难,不再是那般的刚烈和冷峻,孤傲和决绝,却是取悦的,微笑的,言语的,和这个世界轻轻地接洽。三毛也轻松地说过:“既然过去的,已经过去了,那么现在来跳一支舞也是很好的。”

用一砖一瓦表现思想——西班牙天才建筑师高迪

文艺复兴时代西班牙的著名作家塞万提斯,曾经高度赞誉了有地中海曼哈顿之称的巴塞罗那,称它是是西班牙的骄傲,并且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巴塞罗那依山傍海、地势雄伟,地中海的气候舒适宜人,市区内文艺复兴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的各类建筑和现代化的楼群交相辉映。巴塞罗那,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称荣世界。然而城市中几乎所有极富盛名的建筑物都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被称作巴塞罗那建筑史上最疯狂,也是最前卫的建筑艺术家——高迪。

高迪全称安东尼奥·高迪·伊·克尔内特,出生于离巴塞罗那不到100公里的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他的建筑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原创精神、最重要的建筑。

常人很难想象天空、云层、山脉、水面,以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的造型能够应用在水泥砌筑起来的建筑上,而在高迪的建筑中,世界万物皆可拥有建筑的灵气。高迪的建筑同我们以往所能够见到的欧式建筑有着很大的不同。作为一位用建筑来表达思想的哲学家,高迪对西班牙传统建筑进行了解构,在高迪的眼中,建筑就是震撼的交响乐,就是绝美的雕塑,就是千古流传的诗篇。在这样的思想下,高迪的风格既不是纯粹的罗马式、哥特式,也不是二者结合的混合式,而是融合了东方伊斯兰风格、自然主义以及现代主义等多种元素,是一种高度“高迪化”了的艺术建筑。高迪尤其喜欢在建筑物上使用曲线来进行设计,他拒绝在建筑物上使用直线,因为他一直认为直线是人类臆想的,是不自然而且单调的。高迪在设计中最偏爱的几何形体就是圆形、双曲面和螺旋面,他完全摈弃了彻头彻尾的直线设计,而使用了不同于一般欧洲风格的建筑方式,终于,巴塞罗那成为了一座梦幻之城。

米拉之家、巴特略公寓以及戈埃尔公园,这些优秀的建筑均出自高迪之手,甚至于他的未完成作品——圣家教堂,都让人不能不联想到西班牙人那胆大豪放、敢想敢做的民族特性。我们似乎也可以明白,典型的地中海盆地艺术,这恰恰就是高迪想要为人们展示的东西。高迪的身上充满了原创精神,正如他的名言所说:“创作就是回归自然”,高迪滴水不漏地做到了这一点。自然和幻想是高迪大多数建筑灵感的来源,海浪的弧度、海螺的纹路、蜂巢的格致、神话人物的形状等等,这些都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存在,但是它们身上却又常常有着被人遗忘的精彩之处,只有高迪发现了这一点,并融入到了他的建筑理念之中。高迪,一个像三毛一样爱着大自然的人,他的建筑以及她的文字都是回归自然的代表。

被许多当地老百姓称为“石头房子”的米拉公寓。外观酷似断崖,使用的是内外连续性的建造方式,整个公寓被视作“迷宫”的写照。连续不断的弯曲造型,就像海浪起伏,动感味十足,立面大窗上一个个的洞好似蜂窝般可爱,会让人不自觉的认为这座神奇的房子就是那被海浪侵蚀后的岩石。高迪还在米拉公寓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有的像远古时代身着银色盔甲的战士,有的像神话故事中的食人怪物,有的则像安详而沉静的教堂的大钟。其实,这些都是特殊形式的烟囱和通风管道。

巴特略公寓,远远望去好似一幅抽象派画家笔下的风景画,从中可以读出高迪对自然界中各种形状结构的独特诠释。如骨架、软骨、贝壳、翅膀、熔岩以及花瓣。公寓的露台就像一个骷髅头,柱子看上去像是一根根插入土中的骨头,屋顶则仿佛是布满闪亮鳞片的鱼背,看似山脊上耸立的险峰却只是公寓房顶上的一个烟囱。

戈埃尔公园,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终于建成了,怪异的造型让人感到仿佛走进了魔幻般神奇的世界,缤纷的西班牙瓷砖让公园流动的曲线更显得动感强烈。公园那条长蛇般的座椅,椅子的高度、背部的弧度,座椅的宽度以及人坐上去相距的空间,都恰到好处地保持了朋友之间促膝长谈应有的距离。这种人性化的设计,在公园的每个角落都能够轻易地发现,不由得赞叹高迪果然是个心细之人。

圣家族大教堂,是高迪建筑生涯中的顶峰。自1883年开始接手圣家教堂,他就专心致志于这一教堂的建筑,直至生命终结。圣家族大教堂也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五颜六色的马赛克让螺旋形的楼梯色彩斑斓,还有栩栩如生的雕像宛如从墙上生长出来的一般……繁复的细节与装饰是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但是这座庞大的建筑却显得十分轻巧,就好像孩子们在海滩上造起来的沙雕城堡。教堂上部有四个高达105米的圆锥形塔高耸入云,纪念碑般地昭示着不朽的伟大神灵。塔顶是怪诞的尖叶柿,整个塔身通体遍布着百叶窗,看上去像一只精美的镂空的大花瓶。教堂外部的雕刻精美而独特,不论是十字架上的耶稣,还是根据《圣经》故事中的情景和人物创作的主题雕塑,都会给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即使你对基督教一窍不通也没有关系,只要你伫立在圣家教堂前,你就会被那峥嵘、奇异的雕刻纹理所折服,你会无法平息内心的震撼。高迪虽然不是一位教育家,但他深谙教育环境的感染力是不可抗拒的。高迪离开人世已经七十多年了,圣家教堂从1882年动工,迄今为止,已有一百二十个年头了,但是圣家教堂仍然没有竣工。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在一个现代化程度如此高的城市,圣家教堂就好像一幅永不完工的半成艺术品,怀着人们对它的期望,继续矗立在那里。也许,正是因为它的永不完工,才能衬托出高迪建筑所带有的神秘色彩以及不朽魅力。

如今,巴塞罗那已经有17幢各具特色的建筑物被列入西班牙国家文物档案,不仅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4年也将戈埃尔城市公园宣布为国际纪念碑性建筑,看看这些成功,看看世人对高迪成就的承认与赞扬,就知道建筑师高迪,没有辱没作为一个天才建筑家的使命。也正是因为高迪,西班牙建筑领域里被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才有了巴塞罗那今日更辉煌绚烂的美丽。巴塞罗那为高迪提供并创造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而高迪又让巴塞罗那一直那么熠熠闪光,说不清是巴塞罗那成就了高迪,还是高迪成就了巴塞罗那,只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以建筑为一生追求的高迪是乐观而快乐的。

绕梁三日犹不绝——西班牙著名男高音卡雷拉斯

如果你听过世界三大男高音那响遏行云犹如天籁的演唱,你一定不会忘记那种被音乐深深震撼的感觉。在遥远神秘的西班牙巴塞罗那,那个人才辈出的城市,就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何塞·卡雷拉斯的故乡。1971年卡雷拉斯获得意大利“威尔第声乐大奖”,逐渐成为世界顶级的抒情男高音。卡雷拉斯与帕瓦罗蒂、多明戈并称20世纪末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

1946年卡雷拉斯诞生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一户普通的家庭。他有一位支持共和国制的潦倒教师的父亲,而母亲则是一位性格坚强的女人,虽然家境窘迫,但是懂事的卡雷拉斯对此却从未感到过沮丧。

卡雷拉斯七岁之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观看了电影《伟大的卡鲁索》,马里奥·兰扎是电影的主演,他那精湛的演技以及美妙的歌声给小卡雷拉斯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那个时候起,卡雷拉斯就立志要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伟大的音乐事业。卡雷拉斯很幸运,因为他有一个大力支持他的父亲,他进入了当地的音乐学校学习钢琴,进步飞快,于是他又在学习钢琴后不久开始了声乐的学习。

卡雷拉斯在巴塞罗那音乐学院开始学习声乐,他的老师是皮戈教授。在学习的这段期间,皮戈教授着重训练他的嗓音,并要求他保持音区的连贯,这为卡雷拉斯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名后的卡雷拉斯认为,男高音在整个音域之中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那是训练出来的假声,而不是自然的声音,然而,话虽如此,却没有比男高音更能激动人心的唱法了。所以,能唱男高音的一般都是英雄,或者是风流倜傥的第一男主角。在卡雷拉斯身上从未出现过被认为是男中音的情况,这都要归功于卡雷拉斯天生的高音域。

二十五岁的卡雷拉斯以意大利“威尔第之声”歌唱比赛的第一名结束了他的学生时代,自此开始了他多年的职业生涯。1972年,卡雷拉斯前往美国参加演出,在他以扎实的唱功演唱了吉亚卡莫·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平科尔顿后,纽约市歌剧院立即与他签定了为期三年的合同。从那时起,声乐界对他的评价就是“甜润,抒情的男高音,拥有天鹅绒般的嗓音”。《歌剧》杂志也曾经评价他称:“卡雷拉斯是本年度最令人满意的男高音。尽管他的演技仍略显不足,但当他张开肺叶时,就会显现鲜明的效果。”

这时,他的嗓音和台风已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抒情音色被业界人士认为非常适合出演意大利歌剧中较轻的角色。而对于法国歌剧,卡雷拉斯则认为应当用圆润的嗓音清晰地去演唱。卡雷拉斯对歌剧角色的理解能力有着过人之处,非常善于把握剧情,巧妙地平衡人物和音乐本身。这些优点的集中让卡雷拉斯取得了空前成功。他所塑造的鲁道夫、卡拉夫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卡雷拉斯对于处理歌唱技巧与戏剧表演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视的,他认为歌唱是将好几件东西融合在一起,仅仅具备唱歌的天赋,或者天生有一副好嗓音,再或者只有献身精神,都是远远不够的,一切必要的条件都必须具备才能唱的完美。卡雷拉斯曾经说过:“我相信我自身具备歌唱的才能,但是我深知有些人比我条件要更优越。我在歌唱、理解人物和处理戏剧冲突方面比发声来得容易。我始终认为声乐技巧应为表演服务而不光是为了表现声音技巧本身,更不应使听众感到仅仅是技巧。当然,没有真功夫就不会有好的高音。”

对待演出方面卡雷拉斯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在某一次《卡门》第三幕的彩排中,当演到唐·何塞拔刀向埃斯卡米洛掷去的时候,刀套竟然意外地没有打开,这显然是剧务方面的过失。仍然留恋在戏中人物和情节的卡雷拉斯十分恼火,他不断地用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向在场的经理、指挥和其他人员抱怨:“一群内行人怎么能在这种关键时刻出乱子呢?难道剧务们不知道排演正在进行,这种错误虽然不会使整部歌剧失败,但至少也会让这次排演告吹不是吗?”对于一名著名的歌唱演员来说,歌剧中的每一段对白和每一处情节都如同优美的音乐一样重要。当场没有一个人认为卡雷拉斯的怒火出了格。作为演员,他只是希望他的表演受到尊重。正式演出顺利地进行了。卡雷拉斯精美的歌唱和表演技巧紧紧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演出结束后,主要演员为观众谢幕22次,其中有8次是属于卡雷拉斯的。

1987年的夏天,卡雷拉斯不幸被诊断出患有血癌,还好不是晚期。不久,他在巴塞罗那和西雅图分别做了两次骨髓移植手术。仅经过了一年的治疗,卡雷拉斯竟然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他可是原本被医生认为存活几率不到10%的人,于是,在1988年7月11日的巴塞罗那露天广场,卡雷拉斯举行了复出音乐会,此后又以规模空前的欧洲巡演庆祝自己的归来。1989年,卡雷拉斯在西班牙梅里达演出了歌剧《梅迪亚》,继续自己的舞台生涯。他罕见的生命力令世人钦佩。

在卡雷拉斯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曾经灌制过大量的唱片,每一次唱片的灌制都对以往曾经演唱过的很多歌剧咏叹调以及艺术歌曲进行了重新诠释,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在这些唱片之中,人们感受到了重获新生的卡雷拉斯带给他们的超越生命的领悟。他的歌声变得更加深邃,但同时也保持住了原有的风格,歌声依然那么的自然而厚重,柔到极处,反而带有一种“含蓄的激情”。1992年,卡雷拉斯与“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共同演唱了巴塞罗那奥运会主题曲《永远的朋友》,天籁一般的歌声让在场的人们难忘今宵。

自从1990年起,卡雷拉斯开始与帕瓦罗蒂、多明戈共同组成世界三大男高音组合,到世界各处举办“世界三大男高音系列音乐会”。在每一次音乐会中,人们总能感受到卡雷拉斯性格中温和的一面,在三位歌唱家中,内敛的卡雷拉斯总是最低调的一位。在三大男高音中,帕瓦罗蒂和多明戈似乎总像一对欢喜“冤家”,帕瓦罗蒂的歌迷们宣称,多明戈的演唱平淡而没有特色;多明戈的崇拜者们立刻针锋相对地指责帕瓦罗蒂演唱的全部曲目以及演技缺乏创造性。然而,在卡雷拉斯面前,这些喜欢吹毛求疵、互相指责的人们都会把无休无止的相互攻击变为服服贴贴的缄默。其实人们客观地分析这三位大师,就会发现他们的演唱其实各有千秋:帕瓦罗蒂的演唱热情、奔放,易感染人;多明戈的歌声具有一种浑厚深沉的感染力;卡雷拉斯则将质朴、纯情融为一体。卡雷拉斯与帕瓦罗蒂、多明戈都保持着很深的友谊,并一直在内心感激两位大师热情的扶助与极大的宽容。当他的演唱刚步入世界舞台的时候,正是他们向他提供了源源不断地支持与帮助,才让他成长为今天如此成熟的地步。多明戈曾经说:“说到卡雷拉斯,我不仅欣赏他漂亮的声音,而且敬佩他那种任凭别人如何苦口婆心劝告他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的时候,只沿着自己认定的道路走下去的决心和勇气。”帕瓦罗蒂也深有感触地说过:“男高音歌唱家到了卡雷拉斯这一代,可以称得上是登峰造极了。他是一个伟大的新发现者。”

卡雷拉斯一直是一个敢于追求,不愿服输的人,即使面对死亡他依然不放弃理想。因此,他的事业与梦想仍在继续。

◎诉说那一段血泪史——西班牙的殖民文化

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哥伦布

说起哥伦布,三毛一定会想起一个身影,只可惜此哥伦布非彼哥伦布,三毛脑海里浮现的一定不是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而是一只肥肥的大花猫,差点把鸟儿安东尼吃掉的猫,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东尼就是这只名叫哥伦布的猫的新大陆。

如果没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恐怕就没有以后三毛的中南美洲之旅,毕竟,西班牙与中南美的关系实在很微妙。哥伦布的这次寻梦航行,将西半球的隔离状态彻底打破了。同时,哥伦布对美洲的发现也顺应了欧洲资产阶级掠夺新财富,以及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要求世界市场也因此而形成,大量金银流入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被扩大了,于是,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被推动了,这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所以,这次发现在人类整个文明进化史上的地位绝对是无可取代的。

走向新大陆的浪潮被掀起来了,这都是由于哥伦布的航行与发现,这次发现向欧洲殖民者与探险家们吹响了第一声号角,从而开启了人类全球化的过程。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意大利、英国以及荷兰等的探险家们纷纷出动,他们的足迹很快踏遍了整个新大陆。紧跟哥伦布足迹的麦哲伦开始进行环球航行,这一航行便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一伟大结论。哥伦布的首次远航也为西欧国家向新大陆扩张,侵略,直至征服铺平了道路,新大陆的门户被强行打开了。西班牙等国家立即开始向美洲进行大举的扩张以及侵略,经过此一役,西班牙很快成为了第一个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哥伦布首次远航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由于航海者的位置变化进入西半球而出现的磁针偏西现象,由于在意,哥伦布对此做了仔细的观察测量记录以及初步的具有实用意义的解释。因此,哥伦布首次远航在航海天文以及地球物理方面的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另外,在历时220多天行程8000多海里的跨洋航行中,哥伦布的船队没有损失一人,这也创造了航海史上的一个新记录,标志着人类的航海技术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然而,伟大并不代表没有缺憾,哥伦布等人并不是带着和平的目的来拜访美洲的,而是作为一名殖民主义者和征服者的急先锋来美洲寻找和掠夺财富的。欧洲在拉美的殖民奴役制度的建立,让美洲印第安人开始陷入殖民地的苦难深渊和被屠杀的血泊之中。哥伦布与其他同时代的基督徒一样,专制而蛮横,认为不信奉基督教的一切民族,都没有天然权利可言,对于他们是要采取最坚决的手段,来迫使他们皈依基督教;如果顽固不化,就可以采取最严厉的手段加以惩罚,包括处以极刑和杀害。哥伦布在海地就是这样“传教布道”的,到了1496年,也就是哥伦布来到海地的第4个年头时,海地的土著泰诺人从之前的30万人锐减到20万人,有些人是被驱赶而累死病死的,有些则是被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残忍屠杀的。

但是,无论如何,哥伦布这一创时代的举动所带给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影响无疑在人类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开创新时代的影响也是不容置疑的。

风光一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帝国

十六世纪上半叶是西班牙历史上的最为鼎盛最为辉煌的时期,在西半球不可一世。在十五世纪末,西班牙统一全国成为欧洲大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后,集市如云,帆樯如林,吸引了全欧洲羡慕的眼光。上帝似乎很垂青西班牙,它借哥伦布的手把大部分中南美洲,小部分东南亚和北非等地区送给了西班牙,墨西哥、秘鲁、智利、菲律宾、加纳利群岛等海外领地加起来居然比本土大几十倍。1516年卡洛斯一世继承了西班牙王位,1519年他又从祖父那里继承到了德国王位,登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自此改称卡洛斯五世,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资本主义萌芽刚刚显露尖尖角的西班牙依仗它庞大的军队和无敌舰队称霸于欧美两大洲,开始疯狂地掠夺黄金,经济的发展为军事打下良好根基,是当时欧洲数一数二的军事大国。从海外掠夺而来的黄金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提供了有利的资金支持和充足的市场空间,工商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纺织、呢绒、丝绸、皮革、武器制造、造船等行业在当时都占有全球首屈一指的地位,经济上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一时间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渐渐成了无人挑战的欧洲霸主。

殖民时代是人类历史上并不光彩的时代。在殖民时代中,人性的自私和残忍表现得淋漓尽致。西班牙作为早期的资本主义大国可以算作是殖民贸易的鼻祖,西班牙在十六世纪的极度兴盛,就是在对殖民地的极度残暴掠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历史进步和人类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地理大发现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进化、科技发展的结果,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但是在当时,地理大发现的目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皇室之间所花巨资去开辟新的航线的初衷,就是为了追求财富,他们对于财富的概念也非常的清楚,就是贵金属。因为在当时的欧洲受到《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描写而流传着一种说法,说在遥远的东方有一片遍地是黄金珠宝的大陆,所以欧洲国家在国力强大后积极发展航海事业,就是为了那个神奇的传说,为了那些金灿灿的黄金。

最早登上大国舞台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所有国家中最早从封建分裂状态中走出来的两个国家,形成了强大的统一中央政府。在当时,国家统一的形式表现为绝对主义王权,在欧洲所有的国家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出现这种国家形态。资本主义追求的是金银和财富,绝对主义王权则严格地执行和推动重商主义,两者结合在一起,才使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近代以后世界上最早的“大国”。

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重商主义属于早期重商主义,是重商主义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对殖民地的一种血腥的暴力、直接的抢劫和赤裸裸的争夺。尤其是西班牙所使用的极其残暴的手段,也就是所谓的新大陆的劫掠。印第安人民世世代代积累的金银和矿藏,被西班牙人的船队一船一船地运往欧洲大陆。据后人不完全统计,在公元1521-1600年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多达200多吨,白银达18.6万吨。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的83%均为西班牙所得。充满了血腥的屠杀让当地无辜的印第安人90%以上惨死在西班牙殖民者的屠刀之下。为了填补人口空缺,西班牙就开始从非洲进口黑奴,于是又造成一种新类型的商业贸易,即奴隶贸易,从中获得大量资金。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已经形成绝对主义王权,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了中世纪的封建主义残余,束缚住国家前进的动力,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两国渐渐地没落为西方穷国,让英国法国等后起之秀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在政治、领土、金融、商业、贸易、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占尽优势的西班牙,为什么一步步丧掉原有的优势,一步步衰落下去,最后沦为徒有虚名的老朽帝国呢?

为了积累财富,西班牙政府制定严格的措施把金银储存在国内,禁止出口;但是金银的本质终归是金属而已,不能吃不能喝除了做装饰品外没有大用途。

在当时工业水平并不是很高的条件下,手工生产效率很难有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是有极限的。因此,金银的大量流入就相当于货币投入激增,但生产能力却没有相应的增长,从而导致物资相对短缺,通货膨胀严重。

统治阶层看到问题后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归于向殖民地输出货物,于是下令禁止向殖民地出口西班牙货物,这在当时是个得到多数人拥护的英明决定。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导致西班牙的商业和工业失去了广阔的市场,拱手让出的市场反而促使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加工业迅速地占领了西班牙国内和殖民地的市场。

由于市场的丧失,西班牙的工商业因为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困难而发展缓慢直至渐渐萎缩。而英国等国生产的商品却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而逐渐物美价廉。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在自由贸易比较优势的选择下,自己生产还不如购买合算,于是西班牙干脆放弃了产业发展,只用从美洲掠夺回来的金银来购买外国生产的货物。西班牙人从西印度群岛经过长距离的、长时间的、危险的航行之后所带回的金银财宝,以及他们曾经用鲜血和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就这样被外国人舒舒服服地搬回到他们本国去了。美洲的金山成就了西班牙的霸名却也磨灭了西班牙人祖传的勤勉精神。

而同时期的英国没有足够的金银“货币”,只能算得上是当时资本主义刚刚起步的小穷国。英国只有通过发展开矿、工业、商业及军事工业(海盗)等渠道,采用重商主义政策去换取西班牙手中的金银,刚好西班牙自己放弃了的殖民地市场给英国工业品带来了巨大的销路,英国的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壮大起来。手工工作效率的局限性,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不足,促使英国资本家在利润的驱使下积极改进纺织机械,寻求新的机械动力,最终导致了工业革命,使英国开始踏上了大国之路的征程。

1588年,曾经叱诧一时的庞大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舰队所击败。此后西班牙一蹶不振,最终被英国取代了欧洲霸主地位。

西班牙的战败而导致的落寞,表面原因是战争中一系列战略战术失误和恶劣天气的影响,根本上则体现了英国和西班牙之间技术力的巨大差距。英国的设计水平能够生产出可以远程毁船火炮和新型军舰,而西班牙依然停留在原地没有发展。西班牙在发展过程中有过丰富的资源,并且在每个时代都使资源按照利润最优化来配置,改善人民的生活;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却使得西班牙贫穷落后了,西班牙人从美洲掠夺又千辛万苦地运回国内的财富并没有用来提高技术力、发展生产力,而是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奢侈挥霍掉了。历史前进的车轮滚滚向前。它选择了追求进步的英国,淘汰掉了安逸享受的西班牙。这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当时的西班牙人却没有意识到这点,从而错过了良机。

大西洋的七颗钻石——加纳利群岛

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如果选一个地方作为天堂的代名词,那一定是加纳利群岛。阳光、海滩、棕榈树、蓝天白云,一望无尽的大海,四季如春般的温暖,这个面积只有227平方公里的热带群岛集合了所有可以让欧洲人怦然心动的各种元素。因此无论是春、夏、秋、冬,这里总是挤满了前来旅游观光或者放松心灵的各国游客,如诗如画的风景同样吸引了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

从版图上说,加纳利群岛是西班牙的领土,但从实际地理上来看,加纳利群岛距离西班牙本土超过1000公里。从首都马德里坐飞机飞往加纳利的首府拉斯帕尔马斯,需要两小时45分钟的时间。如果纯粹从地理位置上来划分区域的话,加纳利群岛应该是属于非洲,因为它到非洲东海岸的距离要比到西班牙本土的距离近得多,加纳利群岛是在西班牙帝国对外扩张的时候强占的殖民地,一直到今天成为西班牙的领土。由于加纳利群岛地处热带,因此这里从来都没有冬天,四季的温差不大,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间的差距不超过15摄氏度。年平均气温27.1摄氏度,而且日照时间长,是一片真正的“温暖之地”,这也是很多游人选择在冬天来这里旅游的原因之一。

在英语里,加纳利有“金丝雀”的意思,人们用“金丝雀”来形容加纳利群岛,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三毛在《温柔的夜》中写到:

“……加纳利群岛,国内亦有人译成——金丝雀群岛——因为加纳利和金丝雀是同音同字,这儿也是金丝雀的原产地,但是因鸟而得岛名,或因岛而得鸟名,现在已经不能考察了”。

的确,加纳利群岛和金丝雀一样美丽丰饶,小巧而精致。在这片岛屿上,碧水蓝天,棕榈环绕,一望无际的白色沙滩好像一片片柔软洁白的纱巾平铺在海水和岛屿相接的地方,欧洲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悠闲地躺在海滩上晒太阳,加纳利的白色沙滩于是成为了岛上最诱人的地方。除了风景优美之外,加纳利还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这里盛产的热带水果是欧洲人餐桌上的高档食品,“加纳利香蕉”已经成为一个同“波尔多红酒”、“荷兰奶酪”具有相同知名度的国际品牌,在全世界享有声誉。

除了气候宜人、风光秀丽、物产丰富之外,加纳利也是一个充满了历史和人文色彩的群岛。说起加纳利的人文历史,要从14、15世纪的西班牙大航海时代开始。当时,以航海技术著称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意大利人发现了这片群岛。由于这片小岛刚好位于欧洲和非洲的中间,并且对于航海来说,岛上有着丰富的食物和淡水,因此这里便成为了欧洲航海者通向非洲的中转站。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前,曾经4次出海寻找欧洲与印度之间的新航线,在这4次航行中,有3次哥伦布都选择加纳利群岛作为中转站,至今在加纳利群岛上还有哥伦布当年的故居。在美洲被发现之后,加纳利又成为了欧洲和美洲航路上的中转站。在贸易的推动下,使得加纳利逐渐发展起来,同时产生了自己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加纳利群岛的居民很懂得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因此现在在岛上随处可以看到大航海时代的遗址和遗迹,可以说,加纳利虽然处在欧洲大陆的边缘,但是这里却记录了欧洲原始积累的点点滴滴。

美丽的自然风光加上悠久的文化历史,使加纳利群岛想不成为旅游胜地都很难。欧洲人有句话:“巴黎你只想去一次,但是加纳利你年年想去。”加纳利每年能够为西班牙政府创造几百亿欧元的旅游收入,西班牙政府就像保护首都一样保护加纳利的举措也不足为怪了。首府拉斯帕尔马斯和另一个重要城市特内里费是加纳利群岛上最重要的旅游点,因为在那里,人们可以在最自然的环境中享受到一切现代化的服务。

三毛为我们介绍了加纳利群岛的构成:

“在圣十字的丹纳丽芙省里面,包括了拉歌美拉、拉芭玛、伊挨萝和丹纳丽芙这四个岛屿。而拉斯巴尔马省又划分为三个岛,它们是富得文都拉,兰沙略得和最最繁华得大加纳利岛,也就是目前荷西和我定居的地方。这两个行省合起来,便叫作加纳利群岛”。

现在这七个岛屿分别译做:耶罗岛,拉帕尔玛岛,拉戈梅拉岛,特内里费岛,大加纳利岛,福埃特文图拉岛,兰萨洛特岛,极尽美丽的七个小岛好似七仙女一样,每一个岛屿都有着与其它岛屿截然不同的景观和特色,每一个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各个岛屿的旅游设施一应俱全,可为游人提供全方位的完美享受。

那一望无尽的海水,那美如仙境的景色,那高高挺拔的棕榈,那黝黑的岩石,那古老的火山以及那绵延细爽的洁白沙滩……小岛就是你儿时读过的童话,就是你在厌倦了凡尘俗世后那恍如隔世的梦。这里既有文化古迹,又有饕餮美食和盛大的节日。除此之外,加纳利群岛更是你亲近大自然的首选之地:徒步游,跳伞,航海,高尔夫,垂钓……你总能找到一项适合你自己的运动来放松身心。走进加纳利群岛,就如同回到我们童年美好的梦境那般幸福。

七个小岛,七个世界。

拉戈梅拉岛:乡间小岛

茂密的树林,陡峭的山峰以及保持着最原始生活方式的村庄是拉戈梅拉岛这个纯天然岛屿的特色,来这里旅游的客人都会度过一段难忘的乡间旅游时光。

在发现美洲的路上,哥伦布和他的船队曾在此滞留。如今依然矗立在那儿的还有教堂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和他三艘船的船员在重大航行前夜都会在此祈祷。

岛上有许多古老的遗迹,然而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残迹还数伯爵之塔,它曾经是一个生了锈的庞大堡垒,现在已经成为见证跨越大西洋航行的博物馆。但是这里的人文资源是不可忽视的,岛上的国家公园在1986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加拉霍艾国家公园包括中部平原和几个峡谷。绿色波浪状的森林此起彼伏,像毯子一样覆盖了大部分的土地。中部平原上的信风从海洋上带来了大量的水汽,这不仅带来了丰富的降水量,也使得这片被保护的土地成为淡水储存区,所以岛上植物生长得非常茂盛。在和谐宁静的公园中,时而会出现一些岩石矿脉突出地面,使地面显得异常奇怪突兀。这些千奇百怪的地貌是由于曾经火山爆发时厚厚的熔岩流过凝固而形成的。沿着保护区的东南边境向前走,你还可以看到四个靠得很近的火山口,曾经喷薄而出的岩浆造就了我们脚下的神奇岛屿。

三毛在《逍遥七岛游》中说到过一件神奇的事情:

“‘要听口哨?我们吹不好,叫那边的坐着的老人来吹。’孩子们热心地围着我,有一个自动地跑去拉了两个五十多岁根本不老的人来……‘真对不起,麻烦你们了。’我低声下气地道歉着,这两个中年人极为骄傲地笑开了脸,一个走得老远,做出预备好了的姿势。这边一个马上问我,‘你要我说什么?’‘说——坐下去——’我马上说。在我身边的那人两手握嘴,悠扬的口哨如金丝雀歌唱一样,传到广场对面去,那另一个中年人听了,笑了,慢慢坐了下去。‘现在,请吹——站起来——’我又说。口哨换了调子,那对面的人就站了起来……”

这是的的确确的事实。尽管手机和互联网通讯如今已经在全球普及,但是在加纳利群岛中的拉戈梅拉岛上,戈梅拉土著居民却始终保持着古老而特有的联络方式——吹口哨。在岛上,口哨就是一种语言,土著居民们可以用口哨语互致问候,交流信息。这种有着2500年历史的联络方式吸引了全球专家们的注意,他们正在呼吁将口哨语言申请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戈梅拉族的居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西属加纳利群岛中一个群山连绵的岛屿上。2500年前,他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吹口哨进行交流,文明的不断发展和殖民者的入侵,岛上的居民们虽然也学会了讲西班牙语,但是有一部分人仍然保留着使用口哨交流联络的习惯。

据当地居民介绍,这种“口哨语”是由四个元音和四个辅音组成,通过不同的搭配和长短音的变化,可以组合4000多个“词汇”出来,虽然听起来像鸟语一样神秘,但是它的应用价值却不可小觑。

西属加纳利群岛历史遗产部部长莫西斯·普拉森西亚表示:“这种口哨语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独特,而且非常有用,无论是从历史价值、语言学价值、美学价值,还是从人类学价值来考察,口哨语的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它理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也许在不久后,我们的后人在“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就可以找到“口哨语”的身影了,也许那个时候依旧会有很多人痴迷这种交流方式。

特内里费岛:人间天堂

“这是一片黑色低矮平滑的火山沙砾造成的乐园,大地温柔地起伏着,放眼望去,但见黑色和铜锈红色。甚而夹着深蓝色的平原,在无穷的穹苍下,静如一个沉睡的巨人,以它近乎厉冽的美,像你吹吐着温柔的气息。”

——三毛

从高处俯视岛屿,特内里费景色优美,隐秘的黑沙是岛屿的最大特色;星罗棋布的火山群如月光一般闪着狡黠的光:

“也许是这有骆驼骑,又有火山口可看的原因,欧洲寒冷地带来常驻过冬的游客,对于这个特异的岛屿很快地就接受了,加上它亦是西班牙国家公园中的一个,它那暗黑和铜红的沙漠里,总有一队队骑着骆驼上山下上的游人。”

在沿海的高耸悬崖上,巨型的巨人像成为大悬崖的特色,这些巨大的悬崖是特内里费岛最壮观的海岸景色。那些悬崖垂直有600米高,因此被称为巨人像。

特内里费岛是7个小岛中最大的一个,其风景美不胜收。你会不由得惊异于岛上的自然风景之美,它会是你梦想中的世外桃源。你可以在当地有经验的导游陪同下游览或者听当地居民的介绍,然后自己背着行李自驾游览世界上最美的特一得国家公园,而西班牙3718米的最高峰就坐落于此。

特内里费岛,四季如春的温暖恒久未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特内里费岛现在也拥有宽广的高尔夫球场和世界上最现代化的码头。现代与古老在岛上交融得无比完美。

耶罗岛:奇幻之旅

耶罗岛是7个岛中最迷你的一个,也是大西洋上的一颗美丽珍珠。该岛的原始风貌能如此完美的保存下来堪称世界奇迹,令人惊奇。

全岛面积约为278平方公里,景色沿着公路一直绵延,一路变幻,跌宕起伏令人目不暇接。乳白色的熔岩勾勒着黝黑的火山,柔软的草地映衬翠绿的松林,原始森林安静如巨人一般地矗立在岸边,沙滩旁怪异的岩石和蔚蓝澄透的大海,使这里显得神秘而安静。站在房间的窗前向外望去,一个童话世界尽展眼前。

耶罗岛是亲近大自然的首选之地:无论你是在狭窄的山路上徒步,还是在火山谷中跳伞,亦或是选择山洞探险,你总能在这个岛上发掘无限乐趣。历史久远的棕榈树林,董胡斯多山谷,还有奥尔齐亚子午线,当它们一个个映入你的眼帘时,你怎能不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而发出一声声地惊叹?在耶罗岛上,你可以选择穿上潜水服深入海底探险,也可于漫步于海边在清透的海面上寻找火山和绿林的倒影,抬眼望去几内亚的独特景观美不胜收。

拉帕尔玛岛:美丽之岛

这是一个最为静谧的小岛,因其美丽如画的风景被人们称为美丽之岛,海岸、村庄与城市的和谐之美,把这个小小的岛屿装扮得格外迷人,显出了与众不同的风情。大自然的魅力无时无刻地感染和震撼着每一位游客:如斯的异国风情,直教人流连忘返。

拉帕尔玛岛流传着很多美丽的传说,这里有充满神秘色彩的群岛上最大的森林;这里有起源于马可科特洛河的清澈甘甜的泉水。所有的一切都让你享尽其中的鸟语花香,仿佛置身人间仙境。拉帕尔玛岛于2002年被列为生态保护区。人们在交错纵横的小路上,既可步行,又可骑车或是骑马,让你真正融入世外桃源,拥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如果你喜欢爬山,当你站在高耸云端的山上,卡特拉得达布润特国家公园可尽收眼底。如果你喜欢游览各种公园,该岛还有主题公园,如鹰公园和植物园,可以满足人们对奇花异草,珍贵野生动物的好奇心理。

岛屿上空气质量很好,天空干净无污染,所以这里也是观测星星的最佳之地。在被称为男孩的岩石的观测站,人们可以观赏到2420米外的斑斓天空和浩瀚宇宙,你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一起并肩,参观世界上最重要的天文观测站,在这里研究广袤的宇宙。

大加纳利岛:梦幻之岛

“这本来是一个安静而人迹稀少的岛屿,十年前欧洲渴求阳光的游客,给它带来了不尽的繁荣。终年泊满了船只的优良大港口,又增加了它的重要性。西班牙政府将这儿开放为自由港口之后,电器、摄影、手表,这些赋税重的商店又挤满在大街小巷,一个乱糟糟的大城……”

——三毛

三毛是一个喜欢安静、喜欢独处的怪女子,所以他不喜欢喧闹的人群,她更喜欢的是背着行李,随自己的心情走到哪里看到哪里。

大加纳利有你梦想中的一切美丽元素,岛上景色错落有致,层次分明,高耸的山峦守护着富饶的山谷,挺拔的绿树在岩壁上鳞次栉比,白色的沙滩裹绕着蔚蓝的大海,风景如画的村庄与现代气息浓重的街道相连接。

大加纳利是海洋的孩子,在这里你无时不刻不享受着海水所带来的快乐:平均气温24摄氏度,四季如春在海洋中得到最好的见证,无所顾忌地享受潜水、冲浪和垂钓的乐趣。

在洒满阳光的宽敞的草坪上,用力挥杆,眺望高尔夫球远去的方向;在灯光点点的主题公园,人们架起烤炉,香气扑鼻的烤肉在架上翻滚,不远处的人们举杯欢快地交谈;在海浪声中睁开眼,翻身起床,拉开落地窗的华丽窗帘,一轮新日从海平面跳出,像刚降生的生命般新鲜美好。

福埃特文图拉岛:宁谧净土

福埃特文图拉岛景色迷人,秀色可餐,夕阳下的风景让人不愿相信这是人间。落日的余晖像纱巾一样轻覆大地,给万事万物镀了层金。四周没有任何声音,只剩下顽皮的海浪亲吻着金色的沙滩,一个人,只剩下影子陪着我。没有目标没有终点,就是走,享受一个人行走的感觉,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忘记了都市的喧嚣,此时此刻,宁静致远。

小岛的历史悠久,沿海传统的小村庄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情怀,教堂、寺庙、博物馆的红墙上,你都会感受到岁月走过的痕迹。沿着异国风情的小路走下去,路的尽头却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景。在这里,每年举办世界帆船锦标赛,会把你从梦境中拉到了激动的现场,体验海与浪给你带来的快感。快乐的感觉从每一个毛孔中挣脱出来,笼罩在身边叫嚣着,兴奋得尖叫冲破了喉咙,你听见世俗的面具碎裂的声音,但是心里好满足好欣慰。

习惯了都市的闹嚷,宁静会安抚我们没有归宿感的心灵,在宁静中驻足,找回自我,就像一块电池,干瘪了好久突然间充满无限的动力,宁静的力量,让我觉得的可怕。

兰萨洛特岛:童话世界

一望无际的湛蓝大海中,一座见证地球愤怒的岛屿静静地站在那里,几个世纪过去了,火山喷发后的自然原貌依旧很好地被保存着,让人们来感叹我们所居住的星球的伟大,这就是兰萨洛特岛。岛上文艺气氛浓厚,塞撒尔美术馆最为著名,美术馆曾经是艺术家的旧居和工作室,后来建成美术馆,成立基金留给后人。在由格拉西索、阿勒格兰萨、格拉山和东西罗格西部分组成的地中海国家公园悠闲地欣赏风景,不论是步行、骑马还是骑车都会发现,在这个神奇的小岛上,美丽是随处可见,出现得没有任何预告。

兰萨洛特岛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列为生物保护遗产名录,已成为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世界性的自然建筑。垂钓、冲浪、晒日光浴、高尔夫、烤鱼、派对,放松心情,尽情地享受兰萨洛特岛白日的生动和夜晚的激情。惬意地躺在柔软的沙滩上,听海鸥在耳边鸣叫,感受那发光的细沙中的温暖,习习微风吹过,海面波浪如丝绸一样涌动;在海底,五颜六色的珊瑚美得不可方物,各式各样的鱼儿成群结队地穿过气泡,抖动双腿,想象你就是那海的女儿——美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