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越读者 » 越读者全文在线阅读

《越读者》前言:从一艘新奇的太空船谈起

关灯直达底部

二○○七年一月,报纸上有一则小小的新闻,谈的是一种有别于美国航太总署(NASA),由私人发展的新太空船概念。我循着线索,上网去了那个新闻焦点的源头“蓝色原点”(Blue Origin),看到主事者以这样的开头写了一封信:

“我们正在很有耐心,一步一步地,设法降低太空飞行的成本,以便可以让许多人都可以使用,并且可以让我们人类更尽情地继续探索太阳系。”

因此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发展一种虽然装载人数不多,进入太空也只能到“次轨道”(suborbital)的太空船,但这种太空船的突破性在于,可以垂直发射,又垂直着陆。

二○○六年十一月十三日,这个名为“新谢帕德”(New Shepard)的太空计划,第一次发射了这种新奇的太空船,虽然最高飞行高度只有285英尺(87米),但是垂直起降的模式实验成功。因此接下来你可以看到从二○○三年开始很神秘地进行这个计划的主事者,在德州买下一块670平方公里太空基地,同时网罗美国许多航太专家来进行这件事情的贝佐斯(Jeff Bezos),像个快乐的孩子一样在开香槟庆祝。

是的,就是创立亚马逊网路书店的贝佐斯。他离太空船可以每年发射52次、太空旅游的新未来,更接近了一步。

我对这件事的好奇,是因为新闻里贝佐斯的名字而勾起。

贝佐斯大学读电脑科学,毕业后进金融业做财务分析,然后成为网路书店的先驱,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是,他怎么会对太空探索感起兴趣?什么时候开始的?

如果知道贝佐斯高中时候,曾经以一篇名为《零重力对家蝇老化速率之影响》的论文,赢得NASA的学生论文奖,这个疑问就解答了大半。当时18岁的贝佐斯住在迈阿密,他受招待去参观过太空飞行控制中心回来后,接受一家报纸访问,说他将来的梦想是,在太空中建立太空饭店、主题乐园,以及太空轨道的游艇。

后来,我从他接受几家不同媒体访问的回答中,整理出一份他日常跨越许多领域的阅读书单:丰田汽车的精简生产线企管书、纳米机器人摧毁地球的科幻小说、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这是他最爱的一本小说)、有关火箭工程的书籍。

他从高中就有的兴趣,如何一路跟着成长,就很清楚了。

阅读,有各种存在的理由及意义。其中最动人、作用也最大的,还是阅读和理想或梦想结合的时候。

阅读和理想或梦想的结合,可能是像下面的顺序。

正因为我们无意中阅读了一本书,开启了我们对一个理想或梦想的接触、认知,发生了激动的拥抱,从此我们对人生有了不同的想象、期待及规划。

阅读和理想或梦想的结合,又可能像是倒过来的顺序。

正因为我们对人生有了新的梦想或理想,为了往那个目标前行,从此我们对阅读有了不同的想象、期待及规划。

人生的现实,与理想及梦想之间,有着巨大鸿沟的界限。

是阅读,让我们有机会跨越这个界限。

是因为我们想跨越这个界限,使得阅读有了不同的作用。

阅读之所以华丽,正在于此。那个18岁迈阿密的孩子一路走来,只是一个例子。

我们置身人类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丰饶的阅读时代。

以书籍来说,中文每年就有将近二十万种的新书(含简繁体字),无所不有。何况还有无数方便可得的外文书籍。

以网页来说,全世界又以难以计测的速度在分分秒秒地诞生着新网页,还别提那许多转发的email、讯息。

面对全球化的商业环境,有人说,世界是平的。

但是在阅读的世界里,可不是。世界正在无声无息,以前所未有的幅度,拉开阅读高低不平的差距。

因为需要阅读,可以阅读的东西无穷无尽,无所不在,而一个人每天二十四小时则是唯一不变的常数,所以每个阅读的人都可能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局促于一些界限之内。

界限,可能是考试教育锁定教科书与参考书所形成的。

可能是中、大学长达十年时间阅读胃口的影响所形成的。

可能是踏入社会后的现实压迫所形成的。

可能是对于“网路”与“书籍”一些既定印象及使用习惯所形成的。

可能是从没有意识过这些界限的存在所形成的。

可能是从没有想象过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跨越哪些现实与理想或梦想的鸿沟,而形成的。

《二○○一:太空漫游》的作者亚瑟.克拉克,在书中如此描绘太初时代的原始人:

(他们)硬是和同伴嚼着各种浆果、水果和树叶,顶过饥饿的痛苦──就在他们为了同一批食料而争抢不已时,环绕四周的食源之丰富,却远超出他们的想头。然而,千千万万吨多肉多汁、徜徉在大平原和灌木林里的动物,不仅超出他们能力所及,也超出他们想象所及。他们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

我们已经很熟悉Winner Takes All. “赢家通吃”的说法。其实,只要把“Winner”替换为“Reader”,另一句话就是今天的写实──Reader Takes All. Or, Nothing.

是的,Reader Takes All. Or, Nothing.

在网路与书籍交互激荡出绵延无垠的密林之时,只有懂得超越界限的读者,才能尽享广阔天地里的一切丰饶,否则,局限于既有观念与习惯,只能茫然失措,和那个“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的原始人没有什么不同。

这本书拿贝佐斯的故事来开头,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由于贝佐斯个人的经历,比较适切地点出我想要说一个“越读者”,也就是习于越界阅读者的特点。

坏处是,可能会让人误会,这又是在强调如何学习成功人士的阅读之道的书。

没有。这本书要说的并不是这些。

我要写这本书,是因为我对阅读一直充满了太多困惑。

我从小生长在韩国。在华侨社会里,中文阅读的选择很贫瘠,那时最大的困惑就是怎样才能在周边的环境里搜寻到可读的东西,怎样才能跨越那个环境的局限。

高中毕业,跨越重洋来台湾读大学后,饥渴地抓到什么都读,乱读了一通。美其名曰兴趣广泛,但不免时常看着满书架的书,觉得空洞无比。

毕业后,阴错阳差进了出版业,又因缘际会地在不同类型的出版公司与杂志社之间做过各种性质不同、职阶不同的工作,不论就身为读者的需要,还是出版者的工作需要,对阅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又充满了越来越升高的困惑。

1990年代,网路出现了。网路与书籍的界限,以及相互越界的混沌,把我的困惑搅动得更混乱了。

幸运的是,我在四十四岁那年,有个机会把我多年来在这些困惑中的思索,做了印证,也有了点归纳。接下来的七年,我跟着自己的归纳,一路做些实验,也一路展开更多的摸索。所以现在写在这里的内容,只是一个不断进行一些越界尝试后的读者,希望给同样困惑的别人,一些或许可供参考的心得;只是一个自己受益于阅读,不断尝试跨越人生一些现实界限的人,一些或许可供参考的心得。

这是个越界的时代。人类和动物的器官在越界,太空探索和旅行在越界,所有梦想在越界。而越界的起因,正在于知识与阅读的越界。

阅读不再是皓首穷经,阅读不再是闲情逸致。

阅读不再是有目的,阅读不再是无目的。

阅读不再是功利,阅读不再是品味。

阅读不再是文字,阅读不再是图像。

阅读不再有网路与书籍之分,阅读不再有博士与高中生之分。

这是一个没有越界阅读,就不成阅读的时代。

不论错过了多少机会,不论多么晚开始,阅读都在等着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机会。何况在这网路时代。

这是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越读者时代。

这本书里说到的“你”,主要是一个作者和他一路摸索的读者身份在对话。

“蓝色原点”计划有一句拉丁文标语:“Gradation Ferociter”,意思是“一步一步前进,摆脱一切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