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回答的艺术 » 回答的艺术全文在线阅读

《回答的艺术》让人把话说完,切勿武断下结论

关灯直达底部

一位妈妈带着她4岁的儿子,陪同父亲一起去春游。

儿子对妈妈说:“妈妈,我口渴了!”

妈妈从包里拿出两个苹果,对儿子说:“你一个,给外公一个。”

没想到儿子将两个苹果拿到手后,分别咬了一口。

妈妈心里很不是滋味,狠狠地瞪着儿子。

“妈妈……”儿子有话想说,妈妈立即打断,严厉地说:“我平时怎么教育你的?你怎么可以这样自私?”

儿子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想要说话却不敢,小嘴紧紧地抿着。

外公看到后,拉着孩子的手,微笑着问道:“乖孙子,告诉外公,你为什么将两个苹果都咬上一口?”

孩子满脸童真地说:“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外公。”

外公脸上笑开了花,母亲既为孩子的懂事感到骄傲,又为自己刚才武断地下结论感到羞愧。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犯过类似这位妈妈的错误,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武断地下了结论,结果反而是自己错了,不仅造成场面上的尴尬,还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这种错误总是重复上演,有些人将其归结为“我这人性格直,有啥说啥,容易得罪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不等人将话说完就武断地下结论,这种行为其实是自己在没有听清问题时,就已经在主观上认定了对方观点是错误的,然后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对方进行打断、批评,了解事实真相后,又感到后悔。因此可以说,我们学会说话只要几年,而懂得沉默却要几十年。

认识到错误,并能及时道歉很值得称赞,但这种称赞并不表示你可以重复犯类似的错误。回答问题时更是如此,一定要等提问者将问题和观点陈述完整后,再决定如何回应对方。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说得越多,反而错得越多,不如学会闭嘴,学会倾听。

在大多数人的习惯意识里,沟通就等同于语言交流。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古德曼对沟通却有着不同的论断,这就是著名的古德曼定理。古德曼定理并不是否定谈话的沟通效果,而是从心理学角度辩证地看待沟通,也就是指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沟通理解为有声的会话,很多时候,先声夺人最容易使沟通陷入尴尬的困境。

倾听之所以在回答过程中必不可少,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 回答问题之前,你是提问者的听众。如果在提问者没有阐述完观点之前,你抢先回答,谁来当听众呢?倘若没有听众,那么,提问与回答也就失去了意义。

2. 回答问题需要思考。回答问题之前,如果没有时间用来思考,就很难领会提问者的话语内涵。

3. 回答问题前的倾听,是消化问题的过程。回答问题也需要领悟,倾听是消化别人观点的最佳途径。

那么,学会倾听为什么这么难呢?专家指出,倾听最困难的地方在于需要放弃自己的立场,完全进入对方的世界。相信绝大多数人都难以做到放弃自己的立场,这就必然会导致倾听变得困难。例如:

太太说:“某邻居刚换了一辆轿车,唉!我们什么时候也能换一辆新车?”

先生想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想了想还是忍住了,因为他在努力学习倾听这门艺术。

太太接着说:“算了,看你现在的收入……估计也没希望。”

先生终于按捺不住:“什么叫没希望啊?你是千里眼啊,以后的事你怎么能知道……”

上面的对话中,尽管先生已经努力倾听,终究在倾听时,他还是下意识地站在了自己的立场。生活中,尽管我们总是说自己在听,但我们只是在头脑中思考在对方提问之后我们要说的内容,而不是真正去听对方说什么,这也是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的时间学会闭嘴的原因。

练习倾听技巧时,无论对方的提问有多么荒谬可笑,无论你是不是不理解甚至是厌恶对方的提问,你都要学会忍住辩驳的冲动,只能给出反馈式的回答。那么,什么是反馈式回答呢?举个例子:

某人抱怨工作时间长、加班多、收入低,而且领导脾气不好。

反馈情绪的回答:“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价值没有被重视,挺生气的?”

反馈含义的回答:“你是不是觉得挺不公平的,收入和能力不成正比?”

反馈内容的回答:“你们公司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是不是不太好啊?”

思维训练

上刑场前,国王对预言家说:“你不是很会预言吗?你怎么预言不到今天你要被处死呢?我给你一个机会,你可以预言一下今天我将如何处死你。你如果预言对了,我就让你服毒死;否则,我就绞死你。”

但是聪明的预言家的回答,使得国王无论如何也无法将他处死。请问,他是如何预言的?并尝试分析原因。

(答案见附录1.2.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龙点睛

在明知对方需要的是倾听而不是建议的时候,如果你还是忍不住反驳,那么再好的回答技巧也没有用处。虽然这个习惯看上去不难改变,但要做到其实很难。说到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要从思维习惯上入手,克制自己,当倾听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你回答问题的能力就会发生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