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晴,你的名字很漂亮啊!”
面试官夸奖应聘者的名字,有两个原因:一是发自内心地赞美,二是希望能够在面试开始之前制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尤其是应聘者名字较为特别时,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回答1:“是吗,谢谢!这个名字比较符合我的性格,雨是比较温柔的,晴是比较热烈的,因此,我觉得我的个性既有顺从的一面,也有比较热烈积极的一面。”
这种回答是非常普遍的一种错误典型,虽然听起来很美,却完全不真实。没有人能在刚出生时就知道自己的性格,妈妈也一样不知道自己刚出生的宝宝的性格是温柔还是热烈。这种回答表现出应聘者太急于表现自己的优点,却违反了真诚沟通的原则,会让面试官产生反感。
回答2:“谢谢!我妈跟我说,她年轻的时候比较喜欢文学,总是想追求一种阳春白雪的感觉,有点‘小资’,于是就给我起了雨晴这个名字。其实,我可是有一点‘名不符实’,雨晴虽然听起来很温柔婉约,我倒是比较偏向男孩子的性格。”
这个回答既轻松幽默地讲了自己名字的来历,又暗示了自己积极的性格,为沟通开了个好头,也容易给面试官留下积极有活力的好印象。
面度不做准备,成功的概率就会大打折扣,自然也就难以回答应聘过程中面试人员提出的问题。对面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预判,答案却准备错了,也会适得其反。下面,我们就面试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回答方式,进行简单的分析:
1. “请你自我介绍一下!”
这个问题在面试开始时,往往都会出现,目的是了解应聘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演讲能力,反而生平介绍却是次要的,因为应聘者的简历中已经有了描述。因此,回答这个问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内容要与简历相一致。
(2)表述方式尽量口语化。
(3)突出重点,不谈无关的内容。
(4)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5)注意语气和肢体语言的使用。
2. “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了解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思维深度等,为了深入了解应聘者的爱好程度,可能还会出现更加深刻的问题。例如应聘者喜欢打篮球,可能会出现相关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打篮球的?你最喜欢哪个运动员?”如果真正有这方面的业余爱好,就应该能对答如流。回答此类问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事先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2)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
(3)不要说庸俗的、令人反感的爱好。
(4)不要说自己根本就没有的业余爱好。
3. “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
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了解应聘者的求职动机、愿望及工作态度等,面试官通常欣赏那种对公司很了解的应聘者。因此,回答这类问题时,应聘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从行业、企业和岗位这三个角度来回答。
(2)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好,对应聘公司做一个详细了解,尤其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3)参考回答:“我非常看好贵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而且我认为贵公司十分重视人才,这个岗位也很适合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在这个岗位做出成绩。”
4. “对这个工作岗位,你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了解应聘者的预测能力,大多数应聘者或许能看到问题,但回答出应对方法的人,却少之又少。回答这类问题,应聘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从技术、知识、经验等方面,预见前景与困难。
(2)表明自己面对困难时所持有的态度。
(3)如果有岗位工作经验,可以对应对方法做出简单陈述。
5. “公司为什么要录用你?”
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了解应聘者是否能够站在招聘单位的角度来回答,是否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回答这个问题,应聘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1)表现出对这份工作感兴趣,有足够的信心。
(2)表明自己的观点,例如:“我符合贵公司的招聘条件,凭我目前掌握的知识、技能、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学习能力,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
(3)真实坦诚,切勿说大话、谎话。
6. “您在前一家公司的离职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了解应聘者的心态,用不良心态贬低自己离职的公司是面试的大忌,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喜欢这样的员工。因此,回答这个问题,应聘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将“离职原因”说得太详细、具体。
(2)不要表述主观的负面感受,例如:“太辛苦”“管理太混乱”“公司不重视人才”等。
(3)也不能避而不谈,可以用“想换换环境”“个人原因”等回答。
(4)不要在回答时显示出个人的负面特征,如不诚实、懒惰、缺乏责任感等。
(5)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比什么都重要。
思维训练
一位软件工程师看中了一套房子,售价是200万。不过,以工程师目前的收入还买不起,只好观望。假设房价每年上涨10%,工程师每年固定能赚40万。他想买这套房子,不贷款,不涨工资,也没有其他收入,每年不吃不喝不消费,那么他需要几年才能攒够钱买这套房子?
(答案见附录2.5.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龙点睛
同一个面试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而同一个答案也并非在任何面试场合都有效。因此,要想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应聘者掌握一定技巧后,对面试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把握,有意识地揣摩面试官提出问题的心理活动,然后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