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更加“任性”的办公
马上就要到下班时间了,你手头有个稿子却还没有写完,于是你拿出U盘,把没写完的稿子拷贝进去,拔出U盘,急匆匆地奔向回家的班车。到家吃完饭,你端坐于电脑前,拿出U盘把未完成的文档拷进自家电脑,一番舞刀弄枪之后终于大功告成,于是把完成稿拷进U盘,装进了衣兜里。
第二天一到单位,领导就找上门来,稿子到底弄完没有?当然弄完了!你言之凿凿,双手一摸衣兜,坏了,换衣服了,人已经到了海淀的单位,U盘却还在十几公里之外的大兴家里,这可如何是好。
在过去,靠U盘或者自己给自己发电子邮件,是实现多场景多地点办公通行的做法,但现在?早就是云时代了好不,早就可以忘掉U盘了,跑步进入办公云时代吧。
听上去很高大上的样子,别怕,我在这里说的云办公,并非基于那些复杂且收费的云办公软件,如和畅ERM、iwork等,那些白富美固然很好,但离普通办公室人的世界太远。云办公,其实靠百度云盘、360云盘等大容量免费网盘就可以实现。
一般来说,云盘分为两种类型,备份型和同步型。备份型云盘就像在你的电脑里多了一块大容量的硬盘,文件拷过去即是上传,上传完成后本地就可以删除了。可以理解成是一个网上“U盘”。你可以把自己的各种电子资料(照片、文档、音像资料等)存在上面。所以,备份型云盘是一个免费的、大容量的“U盘”。云盘的好处,在于“无须携带、久不丢失”。有了云盘,就不用再带U盘或移动硬盘了。再无“忘了带U盘”或“移动硬盘摔坏”之忧。
同步型,顾名思义就是做同步本地文件及文件夹用的,同步会保持本地指定的文件夹和云端保持一致,即本地删除文件,会导致云端网盘同步删除,本地更新一个文件,云端网盘也会同步进行更新,而且是实时同步,本地文件夹文件与云端文件完全一致同步删除或增加,这一功能用于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会在不同的终端,比如单位电脑(A)、家中电脑(B)对某文档反复修改、接续修改。之前,你一定要记着用U盘把文档拷过来,拷过去,注明不同的版本。万一遗忘或错标版本,输入的重要信息就会丢失,哪个版本是最终版本再也闹不清楚。
现在,如果你在A、B两台电脑都安装上同步型云盘,那么,两台电脑就实时“同步”了。你无论在哪台计算机修订,这个修订都会被同步到所有终端上,再无错版之虞,用户可以在多个电脑之间办公,非常方便。
石头一直使用的是360云盘的同步版,它可以实现多个文件夹的同步,好处在于你只要设定好同步文件夹,在本地对文件夹内文件的任何操作都会同时自动反映到云端,同样,在云端的任何操作也会自动同步到本地,完全不用专门上传或拖来拽去。而且它是多线程云端自动更新,而不是像百度云盘一样一个一个文件手动上传,“多线程云端自动更新”,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简单了说吧,用起来就像打开电脑里的一个普通文件夹一样流畅。
发现同步云盘的妙处之后,我在办公室的计算机、家中台式机和出差用的笔记本上安装了360云盘Windows版,在我的iPhone和iPad上安装了360云盘iOS/iPad版。于是我的工作变成了这个样子:
把桌面上的“近期工作”文件夹设为云同步文件夹,当领导布置让我写一篇讲话稿的时候,我会在办公室电脑的“近期工作”文件夹新建一个文档。
快下班了,稿子还没写完,晚上还有应酬呢,我直接保存文件,关了计算机,赶往聚会地点;桌上觥筹交错,我心里却还想着稿子,拿出手机打开云盘的APP,对着已经上传到云端的文档修修改改、继续构思。
回到家,打开家里计算机云盘的“近期工作”文档,没写完的文档已经自动同步到本地了,绿色的小钩代表更新完毕;加班加点完成稿子,保存,上床休息。
第二天一早来到办公室,打开办公室的计算机,同步文件夹销魂的绿色小钩又出现了,打开一看,跟昨晚的最终稿一样,直接把文档拖进Fox-mail,发送给领导,工作完成!无须刻意上传更新,就可以任性地在不同终端对同一文档进行连续操作,不用烦恼到底哪个才是最终版本,这就是云同步的妙处。
2.搭建云库,实现资料共享
对办公室工作来说,如何保存浩繁的文件资料,同时实现资料共享是个大问题。不同活动往往由不同的人员负责,所以活动的相关材料就散布在个人自己的计算机里,今年毕业典礼是甲负责,明年甲调走了,改成乙负责,所有材料又要另起炉灶;文稿也是如此,经常是初稿在甲处,二稿在乙处,终稿在丙处,毫无章法,不知不觉资料就流失掉了。
以往,如果要实现办公室内部资料的共享,只能靠搭建局域网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只能在办公室内部使用,到了外边就再也看不到资料;另一方面还得设置专门的服务器,技术和成本的门槛都比较高。
云盘出现之后,搭建共享数据库的门槛大降,石头就申请了办公室公用账号,为大家安装了云盘客户端,决心建一个自己的云库。云库主要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资料共享区,一个是工作共享区。
资料共享区事先建立好分类目录,比如校长讲话、书记讲话、贺信、主持词、重要报告、活动方案、照片、视频、其他等,请大家把自己电脑里的相关材料按规划统一上传到资料共享区,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包含数万文件的庞大资料库,大家随时可以在电脑、手机上对资料库进行搜索调用,沉睡在硬盘深处的很多文件资源一下子活了过来。
想想以前,在接到写作任务的时候,常常要打N个电话找材料:小李,你那有没有以前的类似稿件?小王,你写过这个主题没有?都发给我!搞得单位里鸡飞狗跳,自己也疲惫不堪,还没动笔,激情已消减大半。云库建成后,只消自己用关键词搜索几下,之前的相关文档就都蹦出来了,很多都可以直接套用。
工作共享区主要是供办公室内部共享手头的工作。比如,石头负责起草某次校长讲话的初稿,以往起草完毕后只能通过邮件发给科长,科长改完后再发给副主任,副主任改完才是终稿,有时候稿子一多,发来发去自己也糊涂了。现在我起草完就会放到云盘的工作共享区,科长直接通过云盘就能查看修改稿件,科长改完在文件名中标注一下,再通知副主任修改,这样一来就不用稿子满天飞,一个文档就进行到底,而且留在工作共享区的都是最终版本的文件,用计算机专业的话来讲,大概就是极大减少了数据冗余。
3.用云笔记记录点滴
过去,要想保存点信息可不容易,有的人做小卡片,有的人剪报,总之,效率低下、费时费力。
云笔记的出现让知识保存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在网络上浏览过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可以轻松地把它保存下来,然后同步到云端,以后需要的时候就不再需要网络搜索然后筛选了;并且,现在大多数云笔记本产品都支持多终端登录,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就可以查看这些信息,同时也可以随时随地地记录我们的所见所想。
在众多云笔记产品中,Evernote和有道云笔记出现较早,也比较受欢迎,其他还有Google Keep、微软的oneNote、盛大的麦库记事,以及新点科技的FIT云笔记等。石头一直用印象笔记Evernote,我们可以使用Evernote很方便地创建一条笔记。
点击Evernote主窗口的顶部“新建笔记”按钮就可以创建一条笔记,这时候给笔记取一个能够显示笔记内容的标题方便以后搜索。然后点击笔记的正文部分并开始输入文本,用户可以改变文本的字体、字号或者颜色,或者也可以将文本调整成粗体、斜体或者下划线体。一旦完成了笔记的输入,不再需要做任何事情,Evernote会自动保存并同步你的新笔记到Evernote服务器。
并且,Evernote支持多平台访问,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也可以随时随地新建和浏览笔记。Evernote可以存储许多不同类型的内容,不仅仅是文本,还可以存储图像和音频消息。另外,做笔记时如果有附件,Evernote可以方便地添加文件,用户可以轻易地把文件放进印象笔记本里,并配合其他操作、任务和工作项目使用它们。Evernote还可以保存微信文章、聊天记录、网页,微信上看到好的文章、和爱人之间甜蜜的呓语,都不必再担心丢失或占用空间,保存到云笔记里就能随时看到了。
4.是时候有一张二维码名片了
二维码现在铺天盖地,已经成了很多场合交换信息的标配。二维码是能够将大量信息图形化传播的一种工具,借助手持终端,别人就能快速读取二维码的相关信息。以手机为例,只要你安装了二维码识别类软件,启动软件,对准二维码图片扫描,就能够获取并存储二维码上面的信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会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了,大家慢慢养成了习惯,看到二维码就习惯性地去扫一下,好像通过二维码真可以做到“手机扫一扫、便知天下事”似的。
以前在办公室工作,要留下联络方式,无非见面后打招呼,交换名片,现在将你的名片信息生成二维码,印制在名片上,或者直接通过手机发送二维码,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对方拿到你的名片,不再需要敲击那令人手疼的手机键盘,打开扫码,将摄像头对准名片上的二维码,只需要3秒,即可将你的名片信息录入到手机通讯录。名片的信息展示不再局限于一张卡片的大小,也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距离。
二维码是一种开放标准,所以国内二维码名片市场目前处于混沌状态,尚未统一。有些二维码生成工具可以直接把信息写到二维码里,有些则其实只是个网址,扫描后会链接到你个人信息的页面。石头觉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如果想包含尽可能多的信息甚至图片、视频,还是链接到网页吧,如果只有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等信息,直接写在二维码里也未尝不可。
首先,百度一下“二维码”,找一个靠谱的二维码网站,就选排第一位的在线二维码生成器好了,比如石头一般用号称国内最大的草料网。进入网站后找到名片功能点击进入,在对话框侧输入想要展现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和其他信息。草料网生成二维码还可以添加头像,这似乎是该网站独有的功能,石头试过,这些信息可以在手机上非常完美地展现,且同步保存到手机通讯录,效果棒棒哒。
点击生成按钮即可生成名片二维码,拿手机扫一扫看下名片在手机上显示的效果如何。如果有信息错了,就修改下,然后点更新二维码名片按钮。最终生成满意的二维码名片后,下载二维码图案。
这个图案可以印到纸质名片上或者保存在手机上,见面时发给别人或者请别人扫描,也可以直接以图片的格式网络传播,比如通过微信或彩信发送,附在电子邮件的签名栏里,等等,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