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公共场合读这本书吗?如果是的话,用封面做掩护,偷偷看一个陌生人。按照定义来说,你并不了解这个人。但是一些人却很了解他:他是备受爱戴的父亲、亲爱的丈夫和无私奉献的朋友。了解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从一个陌生人变成朋友需要经历什么呢?
我的同事杰克曾经对我来说也是个陌生人。如果你见到他,他会给你留下和善、考虑周全的印象。同时你也会觉得他很大方——当我经介绍第一次认识他的时候,他邀请我共进晚餐,想听听我最近研究的项目。我很快就发现他很健谈,也很聪明。与他共进晚餐几次之后,我对他的学术追求、他为人父的方式和他作为一个教授的切身感受有了一点了解。然而,当我继续与杰克接触之后,我开始发现尽管他在跟我描述的是不同的事件,但是这些事件看上去都很相似。后来有一天,我开始想为什么会是这样。不管他是跟我说他在学术会议上的演讲,还是和邻居的争吵,或者上周他是如何修车的,所有的叙述都是在相同的故事主线上变化:尽管胜算不高,人们也并不看好我,但我还是坚持下来,而且成功了,让每个人知道我一直都是对的。重复的主题与杰克对周围世界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中所处的位置的看法是相呼应的,并且,他自己的这种看法是他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了他的这个主题之后,我感觉我更了解杰克了,我对他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
逐步了解一个人要求我们找到从一个层次跳到另一个层次的方法,而不是在同一架飞机上泛泛地旅行。对于不同的个性层次了解得最深入的心理学家是我崇敬的一位学术界英雄,他叫丹·麦克亚当斯。他是西北大学教育与社会政策学院的一名出色的、极具创意的教授,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个人神话与自我认知》的作者。让我很高兴的是,在近期的一次会议上,我与麦克亚当斯偶遇,因为我一直想要问他一些问题,表现出足够的礼貌之后,我马上问他:“林恩是真实存在的吗?”他脸上露出理解式的微笑。显然这个问题他被问了很多次,因此,他马上就知道我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