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 »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全文在线阅读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本章总结

关灯直达底部

心理距离坐标轴

男女之间的情绪感受遵循爱恨反应的规律。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也都遵循这样的规律。不仅局限于有喜爱与否,没有感情的两个人之间,彼此的距离控制也都遵循这样的规律。见图5-16。

图5-16 爱恨距离坐标轴

利用这个坐标轴,我们可以通过两人或多人身体之间的距离远近,来判断他们彼此间心理之间的接受程度,二者成正比。越近说明越亲近,越远说明越疏远。

逃离反应

逃离反应的显著特点,是面孔远离刺激源。负面刺激源的力度越大,远离的距离就越大,二者成正比。因为是应对负面刺激源的反应,所以会在远离动作同时呈现紧张状态,包括不松弛的面孔、视线、呼吸,以及身体不会松弛,四肢很有可能保持紧张状态或阻隔状态。

逃离之后,视线会呈现稳定的状态,但方向不一定,如果向上,是消极逃避策略;向下,是隐忍逃避策略,有进攻的可能性;如果是对视,是顶撞对抗。

总结: 看到逃离反应,可以判断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和评估为:轻蔑、反感、排斥、惶恐、害怕,等等。

亲近反应

亲近反应是表达积极意愿的主要方式,表达了希望获取更多信息,希望更有效的表达,或者希望更好的身体互动。对应的意图可以分别设计台词为:“你说什么?”“我也好喜欢他!”“这件事不要让别人知道”,以及没有台词的亲昵动作。

亲近反应可以分为试探性的小幅度和低频率,和获取性的大幅度与高频率。在不明结果的情况下,通过尝试性的动作进行干预,比如侧耳倾听;在对结果有确定性判断后,通过剧烈运动表达并获取结果,比如表达热情欢迎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