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 »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全文在线阅读

《微反应:小动作后面隐藏着什么?》6.1 仰视反应

关灯直达底部

人的意识中,比自己大的东西,是要仰视和敬畏的。

在远古时代,体型大的食肉动物不论在捕猎还是在搏斗中,都会比较占优势,同样的尖牙利齿,体型巨大的对手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人类的祖先在群居时,身材高大的猎手也比较容易捕获更大的猎物分给同族的人,为群体的生存提供更加充足的食物。再加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的参天古木、悬崖巨石,都会让懵懂的人类产生发自心底的压倒性震撼和对遥不可及的神秘事物的仰望与敬畏。

大,代表着人类无法触及的神秘;大,代表着斗争实力上的绝对优势。

这种代代相传的生存与死亡的记忆,逐步深深地烙印在人类的意识当中。因此,在文明诞生之后,建筑物的大小与主人的身份地位成正比,历代中外皇宫都是气势恢宏的庞大建筑,现代有钱的人也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房子越换越大,车子越长越大越能说明实力。

文化意识形态上,一些需要被百姓膜拜的宗教偶像也被想象并塑造成巨大的形体。比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描述有:“……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清净如四大海水清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

“那由他”是表示很多数量的印度的单位,表示千亿或万亿。“由旬”是相当于30里或是40里(40里=16km)的印度距离单位。各位可以自己算算看,印度人想象和塑造出来的佛有多大。算不清楚也不要紧,就是一句话“高不可及”。这种塑造偶像的思路,是试图通过身高来使得佛与普通民众远远不同,让人仰慕。

著名的乐山大佛、北京雍和宫一根巨木雕成的佛像,以及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已经被塔利班炸毁),这些都是巨大型佛像的典型代表。普通人往跟前一站,确实“须仰视方可见全貌”,不由得心生敬仰。

但其实,《金刚经》中释迦牟尼自己亲口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翻译过来就是,不追求大小,不追求美丑,都一样看待才能学懂。如果参研佛学的成功人士需要靠身高体重来让其他人仰视,恐怕是有问题的。

虽然经过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人类历史见证了无数以弱胜强、以小博大的示例,不过这并不能推翻人类对高大的仰视规律。但就个体而言,大家都是普通人,谁能比谁高多少呢?

潜意识中的高大至上原则,会让人在比拼的时候把自己塑造得很高大。

6.1.1 傲慢

傲慢是这样一种心态:自认为自己比对方好(强壮、富有、高贵……),而且还好很多,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继而认为完全没必要与对方交流,潜台词是“不屑”。当然,能被傲慢形容,通常事实与行为人自己想象的并不相符。

除了拥有名车大屋、甩手的千金和华丽的服饰之外,一个傲慢的人会有经典反应如下:这些外在的东西还不够,我还得比你高一点。踮脚尖、穿增高鞋太低级,我要高高抬起头,让下巴比自己的常态高一些,这样就感觉高多了。如图6-1和图6-2。

图6-1和图6-2

头是身体的指挥官,指挥官自己觉得高于对手了,这个仗才有信心打。

尽管人类已经很文明了,但这就是长期进化得到的积累,很难有意识地进行控制。平常还能装装有修养,只要情绪一上来,立马显现原形。如图6-3。

图6-3 争斗时的头抬高

傲慢和不屑是一种情绪的两种外在表现。他们的动作反应非常近似:头向后仰,下巴抬高。因为下巴抬高了,双眼的视线自然会呈现为自上而下的审视,所以常常是上眼睑(上眼皮)顺其自然地遮住一半眼球,作居高临下状。还有更过分的同步表现,有可能还会再配合一些摇头晃脑或者半露犬齿的轻蔑表情(可参见《微表情》一书)。

图6-4 高山清司

图6-4中是日本黑社会组织山口组二号人物高山清司。他于2010年11月18日清晨(日本时间)在家中被警方逮捕。警方指控他涉嫌勒索。有消息称,高山清司在警方闯入家中时,正在沙发上坐着,看到警察,高山清司依然镇定自若。他虽然否认警方的指控,但是没有拒捕,媒体称其态度十分傲慢。

从图6-4中可以看出,如果单单观察下巴,由于大量颈部脂肪的存在,是没有明显的上抬痕迹的,但是他的头部整体姿态呈水平偏上仰角度(从耳朵的垂直线与水平线夹角来判断),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睁着的那只眼睛(右眼为什么闭着不明确,可能有疾病),经典的半睁半闭状态,凸显了他内心中的傲慢。

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完整的傲慢反应或者不屑反应并非经常发生。更多的是轻微程度的表现。比如对话的过程中,如果一方出现了这种反应,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对这个人说的话感到不满意,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的观点更好更高级。我们曾经对话过一个综合格斗俱乐部的教练,当给他观看跆拳道等其他拳术的训练视频时,他就出现了经典的傲慢反应——略微抬起下巴,但嘴上却很客气地讲,“武术没有高低之分,都是为了强身健体。”这是典型的“客气话”。

如果面孔并非正面朝向对象,而出现了仰头和抬下巴的动作,则在前述表意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不服从的表意,这种姿态往往和挑衅的表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行为人的强势对抗心态,其强势程度要高于厌恶性逃离,是准备对抗的外显特征。如图6-5、图6-6。

图6-5 抬起并倾斜的下巴

图6-6 抬起并倾斜的下巴

另一种非常隐晦的现象常见于坐姿。行为人坐在椅子上并弯曲躯干的情况下,把头抬平,也就是下巴保持为水平状态,尽管躯干是弯曲的,这样一来二者夹角也是扩大变化,属于在整体怂软服从的状态下,微小地表达了不羁。

6.1.2 满意和享受

在没有明显敌对关系的情境下,行为人因为受到积极刺激而产生满足感和优越感,或者纯粹收获了生理收益,比如好声音、好空气、好味道等,也可能出现抬头的反应。

每个人心里都会对自己有一个评价,而且对自己的评价都倾向于好的方向。就算是十恶不赦的恶棍或者百无一是的无赖,也会设法找到自己满意的地方来保持心理健康。自我认同是一个人能够存活的基础条件,如果一个人真的从内心中否定自己,那么他的情绪只有一个——绝望,后面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以自我评价为基线,如果来自外界的评价等于或者高于这条基线,就会直接引发满意或骄傲的情绪,而这种情绪的表现,就是尽量让自己看上去高大一些,包括抬头、挺胸和眉毛上扬(眉毛的上扬属于表情构成,请见《微表情》)。

趣味案例

如何寒暄能快速取悦对方

见到一位久未谋面的学生,从会聊天开始修建良好的社交关系。

友:“好久没见啊!”

我:“真是的!你可比原来胖多了。”

友:“是吗?”

一边说,他一边眼睛向下看,快速抿了一下嘴唇,略微低头,声音较轻。不过很快恢复平静。

我:“发福可是成功人士的特点。”

友:“我确实胖了。”

说这话时,他音量提高,语速慢,语气温和,典型的社交反应。

我:“不过我觉得你比在学校的时候成熟很多,听说现在独当一面了。”

友:“那当然了,您见我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呢。”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抬头的动作很明显,以至于身体略微后倾,脸上笑容丰满,声调突然提高,语速很快,语气欢快。

虽然是很简单的寒暄,但欲扬先抑的小跌宕,往往能起到很好的趋近效果。

听到第一个问题时,咬嘴唇的动作是经典的安慰反应,视线的阻断和低头都是因为负面情绪而引发的交流中断,声音较轻表示神经系统处于消极状态,且没有反抗能量,是愧疚情绪的表现。

其实,我并没有清晰的关于他是否胖了的记忆,只是一般人如果生活习惯很好,是不希望自己变胖的。因为一旦变胖,就说明生活习惯或者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

当我评价他成熟之后,他的抬头反应、下巴微扬、露出真实的笑容,说明内心对这个判断是满意的,从语气中也透露着开心。

虽然这样的聊天寒暄根本不会涉及实际的利弊得失,刺激源也非常常见,力度不大,但通过否定评价和赞扬两个连续的刺激,还是使被测试人产生了明显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