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 »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全文在线阅读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2 关系视角: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如何正确安慰一个倒苦水的人

关灯直达底部
我们听着,赞同、安慰,但是绝不把它看成是对我们的召唤。

崔璀同学曾写了一篇文章《你委屈个毛线啊》,骂醒了一个委屈的闺蜜。大家都觉得很解气,纷纷模仿她的样子,对自己身边的人(闺蜜/伴侣/父母)说:“不要再说委屈什么的了!你明明是为了自己!”

结果,被说的人纷纷表示更委屈了……

“我连委屈一下的权利都没有吗?”他们说。

权利,是可以有的。

但是小心,它太容易让人不爽。

委屈这种情绪有一点儿特殊。一个人在表达这种情绪的时候,不仅仅是在自说自话,同时也很容易唤起别人的照顾。因为他们显得特别“可怜”、特别“无助”,让人心生怜惜。但是,别人真的被这种情绪吸引了,给予他们额外的关照,很快又会发现他们并不需要帮忙,有一种被耍的感觉。

你可能很熟悉这种对话的模式:

“你知道她有多过分吗?欺负我欺负到不行……”(哭)

“真的好过分!就不能跟她讲道理吗?”

“讲过啊,没用啊……”(大哭)

“那你跟她撕啊!要不要我陪你?”

(深明大义的)“无所谓了,大家朋友一场/同事一场/婆媳一场,以后还要相处,弄得那么僵也不好……”

或者(跟老人经常有这样的对话):

“家务活太多了,腰酸背痛的。”

“那我带你去做个按摩?”

“没必要,休息休息就好了。”

“明天我帮您做吧。”

“算了,你上班也怪忙的。”

“要不然,咱们家请个保姆吧。”

“唉!不用了,交给保姆我也不放心。”

有没有觉得哪里怪怪的?

搞出那么大一个问题,他们居然又“无所谓”了!

本来是他们在抱怨,问题是他们摆出来的,别人热心帮忙解决问题,忽然间画风突变,变成了别人独自面对问题,他们倒在一边袖手旁观了。

为什么会这样?崔璀说得好:

因为“不得已”的另一面是“我想要”。

大部分难以解决的问题,换个角度来看,往往都是一个人主动的选择。抱怨的时候,听起来好像是无力反抗,忍辱负重。然而,一旦我们真的提供了资源,让他们有机会去改变了,就暴露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态度了。

他们还会选择现在的生活,仅仅只是想抱怨一下。

那我们到底是在替谁着急呢?

我听一个朋友讲过一件至今让她难以释怀的事:一次,她的好朋友遭受了男友的暴行,找她哭诉,她当时义愤填膺,打电话过去把男生狠狠骂了一顿。好朋友要分手,她当然鼎力支持,还在自己的房间收拾出一块地方,让她可以暂住一段时间。结果好朋友想了几天,下不了决心,还是跟男友一起回了家。

我的朋友快被气死了。她感觉自己反而变成了挑拨人家分手的小人,尤其再遇到那个被她臭骂了一顿的男生,她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面对。

这种事情遇到得多了,我们自然会积压一肚子委屈,需要吐槽。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别人对他的生活进行抱怨的时候,千万不要急着去帮忙。首先判断一下:对方是真的需要我帮忙吗?有没有可能,那就是他自己选定的生活,他也根本不想改变它,只是想找个地方(就是你)倾倒一下苦水?

跟倒苦水的人和平相处,是一件需要特别修炼的事。像崔璀那样骂醒对方,让对方从此改掉抱怨的习惯,可能是最根本的办法。但如果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那就需要先改变我们自己。最重要的原则是:保持适度的冷淡。

多数人都有一个自动的反应模式:别人找我们倒苦水的时候,我们就忍不住替他想办法,甚至帮他解决问题。因为在我们听来,“倒苦水”就等于“求助”。而保持冷淡的意思,就是从我们心里把这两个东西分开,“倒苦水”仅仅就是“倒苦水”,我们听着,赞同、安慰,但是绝不把它看成是对我们的召唤。

具体地说,就是这样一种对话模式:

“你知道她有多过分吗?欺负我欺负到不行……”(哭)

“真的好过分!”

“更过分的是,她还……”(哭)

“唉,太过分了。”

“对啊,你知道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我有多惨吗?”(大哭)

“真的,你好惨哦。”

虽然在情感上无限认同和接纳对方,但是绝不假定对方此时需要我们的帮助,以至于主动提供建议,干预,或者出手帮忙。换句话说,保持一种“我全身心地同意你,但是我不会主动要求你改变”的状态,你不动,我不动。

这可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很冷血无情,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至少留给了对方表达委屈的空间。你说你的,敞开说,我保证做一个好听众。这样做,是把“委屈”还原为一种纯粹的情绪,任何人都有表达情绪的权利。

这对他们来说也许已经够了。

理解你的痛苦,但并不建议他们改变,或许也是对他们的尊重。既然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在选择对自己最好的东西,我们就应该有足够的底气:虽然他们看上去悲悲戚戚,但他们正在从自己的选择中获益。只要没遇到特别极端的情况,这些选择就应该被尊重(无论旁人是否觉得有更好的主意)。在他们声明自己想改变之前,不要武断地替他们下结论,觉得“这样不好,你应该改变一下”。

老人抱怨家务活太多,腰酸背痛,但这是他们的选择。虽然在子女看来,“请保姆”是更好的做法,但子女也许并没有看到老人真正想要的东西。

这时候不如放手,让他们我行我素就好。

而不要气呼呼地觉得:“既然你也不想请保姆,以后就闭嘴,不要抱怨!”

有时候,冷淡的相处自有一种温柔和善意。那意味着:我接受你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哪怕你不断强调你的痛苦,我仍然相信你有为自己做主的能力。

和倒苦水的人在一起,这或许是最容易的相处之道。

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时常怀疑自己是否太冷血,对他人的痛苦视而不见。有时候,“委屈”会变得特别难以忽视,像一个诱饵,勾着人忍不住要做点什么。记住,仅仅是保持关心、倾听和温暖回应,同时克制想要改造对方的想法,这样对你和对方都好。如果实在担心自己太冷血,非干预一下不可的话,那我再教你一招:始终用提问的方式,确认对方是否真有改变的打算。

“家务活太多了,腰酸背痛的。”

“好辛苦,你打算找别人帮你做吗?”(而不是“请个保姆吧”。)

我不是想改变你,我只是在确认你的想法。

“我男朋友脾气太暴躁了,还打人。”

“太可恶了。那你接下来的打算呢?”(而不是“那就跟他分手啊”。)

这种“你打算怎么办”的提问,永远比“我建议你怎么办”更好用。记住:选择的权利在对方身上。虽然我们总觉得自己有更好的办法,但那只是因为我们不够理解对方,而不见得是对方真的想不通,非要别人提点。这样,他们拒绝改变的时候,我们也就不会那么挫败。我们会在心里默默地说:

“好的,我知道这是你的选择。我尊重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