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 »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全文在线阅读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4 育儿观察:请把孩子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人 就算看不惯别人家的育儿方式,也可以允许它先存在着

关灯直达底部
彼此不同,但谁也不比谁更优越。

看到网上一篇文章,评价马雅舒在《妈妈是超人》节目中的表现。坦白说,我并不了解马雅舒,也不了解这个节目,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以为是一篇探讨育儿理念的文章而已。但是翻到后面的评论,吓了我一大跳。

点赞最高的评论都是这个画风——对,你一定很好奇吧,这个妈妈究竟做了哪些人神共愤的恶举?

翻遍整篇文章,列举的她的罪名包括:

1.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哭,她也跟着哭。

2.送完孩子,回来的一路上都在哭。

3.孩子在幼儿园不会上厕所,尿了裤子,妈妈却没有在第一时间想到训练孩子,而是心疼孩子的无助。

4.跟孩子对抗时,无法贯彻自己的态度。

5.爸爸想要训练孩子独立,妈妈反对。

6.追着孩子喂饭。

7.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包括零食。

8.听到孩子撒谎,却没有立刻指出。

9.不让孩子碰一些她认为“脏”的东西(例如菜市场的生鲜)。

10.因为怕孩子磕碰,把家里的大件家具都撤掉了。

……

简而言之,这个妈妈无原则地宠溺她的孩子,过于感情用事了。

就是这样了?

对,就是这样了。

实话说,看完评论我有一点儿不敢相信,又翻回去看了一遍原文。

没错,我确认过了。不是虐待,不是忽视,不是暴力,并没有把孩子放置于高危情境下,或是失职严重到需要社会干预,只是宠溺而已。

我不是说宠溺是一种好的态度。让我来选,我当然也不会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养育儿女。但是相比而言,更让我觉得刺眼的,是留言的那种态度。

那种态度,怎么说呢,用最克制的说法吧——很失礼。

你以为你是谁啊!

你有什么资格教别人怎么做父母?

我们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偏好,这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发表评论说:我本人不接受这样的育儿理念。这是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表达自己,不等于随意践踏别人。我认为,对于生活在文明社会的人,这是一种基本的礼貌。

我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回家比较晚,简单地弄了一点儿汤泡饭来吃。这时正好一个邻居老太太来家里串门。她是我岳母的朋友,进门之后,看到我在吃饭,便大大咧咧地走到饭桌旁边,看我在吃什么。然后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对岳母说:“你就给你们家姑爷吃这玩意儿啊?”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整个屋子里的尴尬。

如果把那时候的沉默用语言表述出来,它应该是:

“哦,你牛,你家顿顿有肉。再见。”

我当然知道她也没有恶意,某种程度上可能对我还是善意的(或许她认为姑爷理应受到更尊贵的待遇)。假如我吃的东西有毒,她这样指出,我会感激不尽。但如果只是简陋,这种评论就有失礼之嫌了。

我们去逛超市,看到一个妈妈过于宠爱她的女儿,拿了大包小包的零食,我们不会走上前去说:“你怎么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呢?”这很失礼。

我们在幼儿园门口,每天都看到有家长在上演生离死别的大戏,我们不会提醒一句:“你该去看心理医生!”这很失礼。

我们在餐厅吃饭,看到邻座的夫妻追着孩子喂饭,我们不会起身劝阻:“让孩子学会自己吃!”这也很失礼。

我们看到家长对孩子妥协,不能训练孩子独立……事实上,我每天早上送女儿去幼儿园的时候,都会看到有家长蹲在教室门口,给孩子换室内鞋。多大孩子了,自己难道不会换吗?但是爸爸妈妈有时候磨不过,就蹲下去了。我不会向他们指出:“你们这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残疾人的节奏啊!”相反,我们相视苦笑,像是在说:我懂的,真是伤脑筋啊。

当然,你可能想反驳:问题是这个妈妈的行为错得离谱啊,她会把孩子带得越来越坏,毁掉孩子的一生,我们不正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吗?

对此我想说:那只是我们的猜想。

我们的猜想有可能会成真。但现阶段,它也只是猜想而已。她培养出的孩子有多“糟糕”呢?三岁了还在用尿不湿,抗拒上幼儿园,在幼儿园尿湿了裤子,还任性,不听妈妈的话,爱撒娇,情绪化。也就是这么多了。

这当然不能说是一百分的孩子,可是也不见得就糟糕得不可收拾。爸爸不是发现她落后于别的孩子的时候,就想要干预了吗?这说明什么?说明爸爸心里是有数的嘛。爸爸从前是退让的,妈妈想怎么带,都可以由着妈妈去,现在开始有对抗了,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贯彻自己的意见。

这个变化说明,家里有另外的主心骨,是有人可以坚持所谓的“正确”理念的。那不就行了吗?让一个人负责坚持规矩,另一个人负责情感抚慰,这不也是一种分工的形式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孩子长大,跟妈妈一模一样,那又怎么样?也不见得活不下去啊。都说妈妈脑子有泡,不也嫁了一个那么好的老公吗?评论区里那么多人抱怨:想不通,那么完美的男人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女人?想不通的唯一原因就是:人家一定也有人家特别的好处,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真的,想通一点儿吧。

人家一家子朝夕相处,相互了解得比我们多,用不着我们去替谁抱不平。

除非你只是想让自己感到更优越。

只是生活理念上的不同,本不用那么痛心疾首。毕竟我们都是看客,是跟着摄像机镜头去别人家做客的人。你去别人家做客,会因为家里不摆家具,就撇撇嘴说人家有病吗?不会吧。大多数人会想:还可以这样啊!

我们都遇到过生活理念与自己非常不同的人。我有个朋友,他们家住一楼,从阳台开了个后门,直接通向小区。这个门常年是打开的。他们家孩子大的六岁、小的四岁,招呼都不打一个,就自己出门玩了,玩累了就跑回家喝口水。我们在他家做客,第一次看见时啧啧称奇:“他们自己在外面,你们不害怕吗?”

朋友夫妇说:“怕啥?小区里挺安全的。”

其实我要说的是,换成是我,我会怕。我不敢把这么小的孩子放到大人视线之外。但我见识到别人家的做法,我就理解了,这只是我自己的人生态度而已。我不会觉得人家不靠谱,唯有我才是靠谱的。虽然我以后还会坚持自己的做法,但至少我学习到,可以有不同的可能性存在——“还可以这样啊”。

另一对夫妇几年前来我家做客,看到我不满三岁的女儿“唰唰唰”地剪纸,也是惊讶得瞪大眼睛:“你就让她自己用剪刀?不怕她伤到自己吗?”想必他们的心情也是类似的。我告诉他们,我女儿用剪刀从来没有伤到自己。他们也告诉我,他们把家里一切锋利的东西都藏得很好,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我们彼此都学习到了——“还可以这样啊”。彼此不同,但谁也不比谁更优越。

身为看客,看到跟你不一样的人生,学到了东西,或者更坚定自己的态度,这就足够了。何必冷言冷语,对别人家的事就那么看不惯呢?

回到马雅舒身上,她没有做出危险的行为,没有达到“事急从权,外人非管不可”的程度,他们的生活也没有伤害其他人(孩子尿裤子毕竟没有尿到我们身上,对吧),何不嘴下留一点儿情呢?就算看不惯,也可以允许它先存在着。放心,有一天这个孩子真的惹到了别人,自然会有人去教育这个熊孩子和熊妈妈的。

在此之前,毕竟大家都是看客。

当然我理解,参加这种节目本身就是为了给看客提供谈资。所以,马雅舒接受这份工作的本职之一,就是承担外界各种可能的评判(批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许这些声音反映出的不是针对某个妈妈的压力,它背后是社会的一团情绪,只是刚好以这个明星作为代言人而已。这团情绪是说——

你既然当妈了,就要接受我们的监督。

你怎么当妈的,好好一个孩子被你带坏了!

你真应该学习一下正确的当妈姿势!

你这样,我都替你老公觉得不值!

你这么一个公主病的女人,也配给人当妈?

真的,看到这些情绪的时候我会想,社会真的进步了多少呢?区别只是,你的生活让邻家大妈看见了,大妈跟别人交头接耳:“马家那个媳妇……唉,真弄不懂她男人看上她哪一点。”而你的生活让一百万人看见了,这一百万人在网上交头接耳:“这种神奇的人是怎么找到这么完美的老公的?”但那种不客气,那种理直气壮地评论他人家务事的优越感是一模一样的。

但最让人不舒服的,是这一切都是以“正确”之名。大家会觉得,我们这么说都是为了你们一家好啊。毕竟妈妈这么奇葩,不说狠一点儿怎么长记性呢?

既然我们是正确的,我们就可以对妻子说:“你这是有病,你该去看心理医生。”

我们是正确的,就可以对正在管教孩子的老公说:“你很完美,但娶了这么个老婆,是你人生的最大败笔。”

我们是正确的,就可以对三岁的孩子说:“你现在还没有伤害别人,但你会成为一个熊孩子,因为你妈妈不是一个好妈妈。”

然后我们相互点赞,觉得自己三观够正。

钱钟书有句话说得好:“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以正确之名,给人的伤害,不正是最难以消受的伤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