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全文在线阅读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4 有趣是一种力量

关灯直达底部

了解了兴趣产生的原理和功能,我们就能理解这句话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该如何用好这个老师呢?

兴趣老师的第一种功能是推动你探索和发现新的世界,为未来做好能力储备。

在人生每一个成长的重要阶段,兴趣都会提前到达,提醒你将要面临的阶段,帮助你搜集好要使用的信息和能力。正如心理学家Berlyne所说:“每多获取一分信息,就会让我们对未来的复杂、沮丧或者无助多一分保障。我们的神经系统选择在那些除了紧急要求(包括睡觉、休息)之外少有的自由时刻做些有趣的事情,这真是个最佳选择。”

刚出生24小时的孩子,只对年轻女性的声音有兴趣,因为他们需要尽快找到妈妈。三岁左右,孩子开始对外部世界和别人感兴趣。这个时候,他们的动作和视觉能力开始发展,开始爱问为什么,开始喜欢模仿他人。这为他们接下来逐渐与母亲分离,发展自己独立的个性提供了准备。我们在每个重要的人生阶段都会发展出不同的兴趣,四岁是儿童图像知觉的最佳期;四到五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五岁是掌握数字概念的最佳期……在每个知觉期之前提醒我们的都是兴趣。

等到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我们开始对家庭和学校外的人和事产生兴趣——这是大脑在为未来进入社会做准备——这个阶段,我们渴望从身边找到可以学习和模仿的偶像,一旦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群早就向生活投降的中年人(虽然多年后,我们也可能变成这样),我们就会把眼光投向外界。这也是为什么初高中的孩子总有追星的时候——我们希望未来能成为那样的人。每一代父母都在指责孩子偶像崇拜,其实每一代年轻人都曾有崇拜的偶像,孔夫子、毛主席、忧郁的诗人、摇滚歌手、王力宏、李宇春、韩寒……本质没有什么不同。

同样旺盛的,还有我们对异性的兴趣。在那段躁动的日子里,激素充满我们的每一条血管,鼓起每一颗青春痘,激发我们做出各种现在想起来不可思议的事——为了“怎么这么巧又遇到了”的偶遇,在喜欢的女孩的上学路上等上一小时;去十几公里以外的学校发展一个各自心怀鬼胎的“联谊”寝室;用被子蒙上宿舍的所有窗户,关上所有的灯和音量,十几个人挤在充满臭胶鞋味和汗臭味的闷热宿舍里,睁大眼睛默默地看着一部爱情动作片。后来我读关于兴趣的论文,明白了这其实是为接下来的婚育做的能力知识储备——虽然现在看起来,这准备有点过于充分了。

和历史上先知总被当代人干掉的命运一样,提前提醒你的兴趣老师,往往被人们认作干扰,甚至敌人。很多家长认为只有“有用”才是硬道理。在中学,他们对孩子说不准早恋!高中说,恋爱影响高考!大学说,恋爱也没有用,工作还是要赶紧找的。结果等到大学毕业回家的第二天,他们又问:“你怎么还不找女朋友,什么时候结婚?!”

兴趣的种子在小苗阶段被杀灭,怎么会开花?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对某件事情突然感兴趣起来,先别着急评价这会不会浪费你的精力,有没有偏离你的规划,是不是有足够回报,留出一段空间,先让自己顺着这个兴趣走几步。这也许是生活对你的提醒。也许在模模糊糊的兴趣背后,有一个全新的领域在等着你。如果你千年朽木脑袋突然抽出绿芽,难道不是因为春天来了?

兴趣的第二个功能,就是作为学习的动力的来源,抵消能力培养中的重复与倦怠感。天知道要想把一项能力与技术发展到极致有多难,我在下面列举了一些数字。

莫扎特六岁第一次写协奏曲,在这之前,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超过了6500小时。

丁俊晖从八岁半开始练习台球,初一辍学后,每天平均练习10小时,18岁那年成为英国锦标赛冠军时,已经练习超过了1.75万小时。

巴菲特在2011年投资IBM之前,看过IBM50年来所有的年报,而在1988年决定投资可口可乐之前,阅读过该公司1892年之后所有的年报。

我们热衷于读“一本书精通×××”,转发“改变你生命的八个PPT”,坚信敲击某个穴位就能治好所有病,用个神器装水就能净化心灵,学个“世界级”的课程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平,这些都是愚蠢的事情。其实看看这些数据就能明白——高手在单调的重复中生成,求快不配做高手。

高手们为什么可以扛得住这样长达几万小时的重复和单调?研究发现,每个行业的高手都知道各种让无聊的工作变得更有趣的策略——邮差懂得吹着口哨打发骑车的无聊,搬运工懂得唱出劳动号子来应对肩膀的疼痛,训练场上的球员懂得隔段时间给自己挥拳打气,而几乎所有的IT公司都有荤段子文化——在写代码的时候猛讲黄色笑话——他们太需要一些东西抵御码代码的无趣。我的兄弟老杜告诉我,他听贝多芬写代码,不知道是有欣赏贝多芬的趣味,还是贝多芬也能听出荤味来。总之,高手们都觉得修炼挺有趣,他们是“玩”成高手的。

研究还发现,只是强调重要性并不会使一件事情变得有趣,过度的强调会适得其反。有趣的事情不一定重要,所以学会让重要的事情变得有趣,才是关键。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即使每天告诉学生和员工学习有多重要,每天告诉自己减肥和健康有多重要、改变有多重要,却很少有人会真正有动力去行动。理智带来的驱动力,永远没有情绪发动机——兴趣推动得有力。当我去学习太极的时候,老师告诉我,练太极最好的心态就是“玩”。艺术家们最才华横溢的作品,往往是在前期“玩”的阶段创造出来的。

爱因斯坦只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却没有详细说明这个老师好在哪儿。现在我们知道兴趣是个人成长中出现过的最好的老师——它在我们人生面临考验前,提醒我们提前学习;它在我们讨厌重复学习的时候,提供有力的鼓励,让我们发展出知识与技能。

如何利用好这个老师?为什么有些人的兴趣老师温柔而坚定地一门课教几十年,而有些人的老师则抽了风一样天天给你开新课?请接着看,如何养大一个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