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全文在线阅读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3 职业生涯的内功与外功

关灯直达底部

当我们能看到辉煌背后的付出时,就可以把这个思考推进一步——内外职业生涯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1.内职业是外职业的前提,内职业生涯带动外职业生涯

假设有两个人,小明和小强。小强更关注内职业生涯,而小明这个永远的反派更关注外职业生涯。他们同时进入一家公司,接手同样难度的任务。

企业按照小强的职位,给他一个难度为10分的任务,由于小强的内职业发展快于外职业生涯,他能做到12分。企业尝到甜头,于是尝试给他20分的任务(外职业生涯上升),而他的能力发展到可以回馈24分,于是企业决定给他一个50分难度的职位。

而小强的外职业生涯比内职业发展得要快。当企业也给他一个10分的任务时,他觉得自己的能力被低估了,他应该做一些更大的事情,于是他心不在焉地做出来8分。企业看到10分的难度做不到,于是主动下调到6分,小明彻底觉得自己被愚弄了,于是回报4分。最后企业只好给他4分的职位了。

希望得到明确的职场目标和许诺才开始学习,这种“不主动”是职场新人常犯的毛病。无论是职业还是商业,都是一门先给后得的艺术,而越是大的跃升,需要给的就越多;越是完美的商业模式,就需要越长的回报。这需要源源不断的内职业发展来支持。

同样的问题出在大学生求职之中,大学生求职有个常见误区——太过于关注待遇:

“一个月多少钱?多久会涨工资?”

“有员工宿舍吗?有免费Wi-Fi吗?”

“有带薪假期吗?如果我工作不够一年,有探亲假吗?”

很多HR隐隐约约地反感,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这是注意力太放在外职业生涯的表现。一个过于关注外功的人,往往看不到内功的发展,即使刚开始能够胜任,也会在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败下阵来。

相比之下,职场更加喜欢专注于内职业生涯的人——这些人更加关注的是:

“将来谁来带我?与谁共事?有什么项目可以做?”

“这个职位都需要什么能力?我能从哪里学到?”

先给后得的人

先得再给的人

持续关注这些问题,会让你的职场竞争力不断上升,发展力度坚挺,路途一帆风顺。即使这企业不给你机会,你也会像袋子里面的锥子,总有人会给你机会。

所以,在企业中,不管你处于何等职位,请务必保证你的内职业比外职业强一些,这样你才有持续上升的能力。

2.外职业生涯超前

外职业生涯远远超前于内职业生涯,就如企业的支出常年远大于收入,这是件危险的事情。

当外生涯微微超前内生涯的时候,很多人感到的是明确的目标和动力。这一般会发生在进入新的职位半年之内。

当外生涯超前内生涯一大截的时候,很多人感到焦虑和压力大,急需学习和充电。

而当外生涯超前内生涯太多,这个时候你压力巨大,无力应对,处于崩溃边缘——很多快速成长的公司或部门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候你应该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外职业定位,或者停下来把提高内生涯作为首要大事来做。

3.内职业生涯超前

是不是内职业生涯越超前越好?也不尽然。如果那样,大家应该坚持读到博士后才开始工作,这显然行不通。

原因有两个。

首先,内职业生涯需要外职业生涯的指导。只有定期了解企业和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可能方向正确地培养自己的内功。

其次,内职业生涯的套现往往会吸引来很多资源,而资源会重新导入内职业生涯,形成下一轮的职业发展高潮。

想想扎克伯格的职业发展经历:他懂得定期套现自己的内职业生涯——他的编程能力外化成Facemash网站(外化),这个网站让他有了参与Harvardconnection网站编写的机会(内化),而这个机会又让他孕育出facebook(外化)。

所以,较好的状态是,内职业生涯保持超前外职业生涯一步,这样的状态最舒心。内职业生涯超前一大段时,你会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比较虐心,觉得无趣,打不起精神,觉得没有价值感。而当内职业生涯超前太多——这是企业和你的双输,你真的应该认真思考这一点——你就会想为什么企业看不到我的能力?到底是我的问题还是企业的问题?如果是前者,你需要认真地思考一下自我营销的话题;如果是后者,你真的应该动心,和自己甚至其他更多企业谈谈,转换个岗位或者职位,否则对双方都是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