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全文在线阅读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8 如何再造一个乔布斯?

关灯直达底部

1.经历无法复制

既然那么多人要当××界的乔布斯,我就来谈谈乔布斯,以便更好地解释我的观点——成功即使能复制也没法粘贴。

乔布斯成长于嬉皮精神盛行的伯克利附近的一个寄养家庭。继父是当时最好的汽车机械工程师之一,非常善于将不同的配件组装起来然后卖掉,他从小教育乔布斯关于好产品的理念,也就是今天被盛赞的工匠精神:“一名好的木匠会在壁柜的背部也用上最好的木板。”

这种秉持细节完美的理念,让乔布斯坚持在苹果的产品上不断尝试最好的配件,当人们打开用户自己无法打开的iPhone手机,他们会被里面精致的线路设计和布置感动——即使在没有人看到的“壁柜背部”,苹果也一如既往地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美感与精致。

乔布斯的青春期,也是美国互联网革命的青春期。他是第一批参加黑客(互联网的第一批天才)聚会的人。在聚会上他结识了沃兹,后者成为他的好朋友和商业合作伙伴。当沃兹设计第一台Mac的时候,乔布斯做的更多是“买买汉堡与薯条”的工作。他从利兹大学退学后四处晃荡,之前在选修课上接触到书法,让他意识到“工具不仅应该传递信息,还应该传递美”,这也成为他在苹果产品设计上坚持的理念——手机作为一个通话工具,不仅应该能够通话,还应该是美的。

那个年代的嬉皮士集体对西方文明感到失望,一起向东看。乔布斯辗转去印度修习禅学,禅学的苦修与极简主义深深影响了他。他认为极简使人敏锐,这让他终生坚持每天一小时的冥想与素食主义。他笃信“less is more”(少即多),这让他敢于推出只有一个物理按钮的iPhone。

乔布斯的才干,从他不可复制的生活经历中打磨出来。

什么?你决定现在就背井离乡,先认个东风一汽的高级工程师做义父,参加黑客聚会,退学学书法,然后去印度拜师然后回来吃素?如果你真能做到,请务必微博私信我,我们交个朋友。不过即使你做到上述一切,你也无法复制出一个乔布斯来,因为才干无法复制。

2.个人才干无法复制

先放一下乔布斯,讲一个我们永远的男二号小明的故事。

小明回家路过邻居姐姐家窗口,看到她脱光衣服躺在床上,摸着自己的胸说:“我要一个男人,我要一个男人!”

第二天,小明回家,发现姐姐果然有了一个男人。

小明冲回自己家,脱光衣服,摸着自己的胸说:“我要一辆单车,我要一辆单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这个故事的真实寓意是:也许别人的成功模式你能学会、经历你能模仿,但别人有些你永远不知道的才干。

什么叫才干?在“能力”一章里我们提到其定义:“个人所展现的自发而持久的并能产生效益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模式。”才干常用来形容人的个性、品质和特征,它对职业业绩优秀有很大的贡献,在生活和工作中被无意识地使用。

这些才干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来自数万小时的练习,让某些能力习焉不察地融入你的能力中。最要命的是,正是因为这些能力如此习焉不察,很多时候使用者并不自知,只能通过测评、亲友认证,加上自身体验交叉验证。所以即使在他们本人亲笔撰写的回忆录中,也不会提到自己的才干。你只能从一些旁人的描述了解到这一切。

还是拿乔布斯来举例子。乔布斯的审美是书法课培养的,还是有天生的成分?大家都知道乔布斯是养子,亲生母亲在他之后又生了一个妹妹。当乔布斯知道这件事,他决定去寻找他素未谋面的妹妹。在《乔布斯传》中,他这样描述与妹妹的第一次见面:

“我们非常之像。”

他们相约去了附近一座教堂,在那里他们发现他们喜欢同一个细节,对于美有非常类似的观点。他们都表现出类似的审美才干。而后天的生活让这种审美的才干开出不同的花朵:乔布斯的继父是机械工程师,乔布斯选择了退学,专注于艺术和科技的融合,渐成iPhone;而妹妹跟着妈妈,她拿到了文学硕士,成为作家。

这种对美的判断在乔布斯的职业生涯中起到过巨大的作用,这才干到底是天生,还是有什么小概率的后天巧合,让他和从未见过面的妹妹拥有类似的才干?真的无从得知。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虽然并未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乔布斯却无比依赖这种才干。前段时间爆出乔布斯曾经对Apple TV的界面说过“不”,但是在他离开以后,再也没有人对产品说过“不”。所有乔布斯年代的设计师,都对乔布斯说“不”的速度与坚决感到震惊——而正是那种斩钉截铁的审美能力造就了今天的苹果店、iPhone和iPad,这种果断背后凭借的不是某种训练出来的能力,而是一种才干与直觉。

我自己有过类似的例子。有一次在与朋友闲聊的时候,他们开玩笑说你可能是“世界上最有亲和力的生涯导师”,我觉得很好奇:我从不觉得自己有亲和力,在我的自我概念中,我可是一个长发迎空、桀骜不驯的少侠(说到这里大家都建议我照照镜子……)。后来我看自己的咨询与培训录像——看到自己很自然地在上课前走到陌生的学生堆里面去聊天,看到自己蹲下来听某个人说话,看到自己舒服地坐在咨询椅上,对面的来询者逐渐放松下来……我深深地意识到我真的有“亲和力”的才干。而我竟然20多年对此一无所知!

如果我在有生之年能牛×到值得被写传记的程度(我宁愿被归为“少儿读物”,也不要被放到“成功励志”那一类),我一定会语重心长地告诫我的后人:做培训与咨询时,讲话一定要犀利,笑话可以再贱一些,全然不顾那是因为我有很好的亲和力在托着。

所以即使你读完了名人所有的故事经历,他的天赋和才干你也很难觉察,更不要提复制了。最诡异的是,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说,而是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与其说乔布斯改变了世界,不如说是世界选择了让乔布斯发动这个改变。

3.时代无法重来

好的,我们大胆狂想一下。这个叫小明的家伙,坐时光机,回到20世纪60年代完成了关于乔布斯所有的不靠谱的修炼,拿到乔布斯的DNA给自己注入审美的才干,然后带着这一切回到现在这个时代,他能通过复制乔布斯的经历成功吗?

答案还是:不行。

比起乔布斯的个人经历,对他的成就更为重要的是,他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的硅谷,这让他与世界上最伟大的IT领袖成为朋友或者敌人。他的导师是甲骨文公司的拉里·埃里森,他的敌人是IBM和微软的比尔·盖茨,先友后敌的是百事可乐CEO史考利和Google的拉里·佩齐……

一个人伟大,往往不仅因为他的经历,更因为他的伙伴、他的对手,还有他的时代。

伟大从来都是天时地利人和交集的东西。

在今天这个时代,经济、互联网、移动终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达,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创造和改变这个世界。各个行业随着不断地网络和电子化,边界逐渐融合,形成新的商业版图——这也意味着,即使乔布斯本人直接复活,也无法以相同的方式取得成功。

如果你在20世纪80年代照过照片,你一定还记得柯达这个品牌。柯达胶卷以化工产业起家,以色彩还原逼真为竞争力,与颜色鲜亮的富士公司分割了世界几乎90%的胶卷市场。从1888年生产出世界上第一个感光的胶卷,一直到2012年9月19日宣布破产之时,柯达已成立130余年,业务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柯达的破产主要是因为跟不上数码相机的潮流,但讽刺的是,数码相机技术正是柯达自己在1975年发明的。不过当时柯达的胶卷实在是卖得太好,所以一直没有真正关注过数码技术。

几年后,当柯达惊觉数码相机渐成趋势,自己大势已去,尼康、佳能、索尼等品牌早已占据市场。从此开始了数码相机群雄割据时代。一个做胶卷的化工公司,却受到来自电子产品的围剿,估计是谁也无法想到的吧。

好景不长。很快,数码相机厂商也遇到了强劲的对手——智能手机。诺基亚在2004年推出第一部百万像素级的手机7610。当手机也能拍出好照片时,谁又愿意专门带一台累赘的数码相机?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名。数码相机除了高端的数码单反一支幸存,其他都慢慢衰落。

但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诺基亚代表的传统手机也没有挺多久。2007年iPhone横空出世,五年后其市场份额超过诺基亚。诺基亚这个北欧“贵族”放不下身段,既不愿意抄袭苹果,也不愿意投入安卓门下,而选择了和另一个迟暮的巨人微软合作,推出了WP(Windows Phone)系统,结果反响冷淡。

在2013年9月3日,诺基亚的手机部门正式被微软收购,一代巨人从此倒下。诺基亚的塞班系统的理念是“最好用的手机”,而iPhone的理念则是“能打电话的随身电脑”。虽然一直到今天,诺基亚Lumia的信号和结实程度依然一流,但人们还是难以抵挡在手机上使用各种软件的诱惑。

在20年前,商界人士无法想象:一个百年的化工公司竟在10年内被数码产品商打败,手机厂商则在10年之内逐渐取代数码产品,而一个硬件厂商在五年内动摇世界份额第一的手机厂商。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而且不可预测。

再回观苹果,它现在面临几大强敌——做搜索引擎的Google、做手机的三星(以及中国市场的小米),还有做电子书的Kindle。乔布斯改变了世界,他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尾——这个世界改变得比他想象的快多了。

几年前,杂志社的编辑永远无法想到网络媒体(我曾经在2003年遇到过一个名刊的编辑,谈到网编,他翻白眼、咧嘴、嗤之以鼻:那也叫编辑?)会如此迅速地取代纸媒。而由网编摘录来提供内容的网站,几年之内迅速被博客所取代。博客写手的热气未散,有一天突然又成为播客的天下。然后是140字的微博,然后是读图时代,最近大家连140字都不愿意写了,点赞就好。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当年如日中天的柯达

第一部百万像素级的诺基亚7610手机

我也不知道,崔健说:“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

我的很多读者来自教育培训界,我再来谈谈关于教育培训的可能性。我在2012年见过当时还很新鲜的3D录像机和投影仪——今天的技术已经能够把这样一套系统做到10000元以下,如果配以相应的编码技术和网速,通过网络的两地3D同投变得非常可能。

培训界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几年之内,只要有一两台投影仪,我们就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以栩栩如生的3D效果,看到最好的一个老师站在你身边同步讲课,而不需要邀请他到现场!更好玩的是,如果听课的学生在自己的手机上安装一个提问的App(应用),就可以随时与老师或者同学互动互通,比举手都方便。只要网速够快,与真实的课堂没有什么区别——相比10年前那种巨大的500人教室,效果甚至还要好。

这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讲课的成本越来越低——想想企业省去的差旅、接待、吃饭的费用,还有老师本人来回的时间成本,以及可以多个子公司或者不同公司分摊的费用。其次意味着在未来的培训市场,每一科目都会慢慢洗牌,成为只剩几个巨人和一群“侏儒”的世界——如果在本地能轻松廉价地听到顶级老师的课,还会有人以高价去听一个不那么好的老师的面授吗?

如果只剩第一名,其他人的机会在哪里?第二名的机会在于与第一名完全不同,第三名的机会也许在于服务比较好,而其他人的机会则在于更细分的市场,或者让那些无法取代的、针对个体的服务或咨询必须出现。这是我看到的趋势,也是新精英现在努力的方向。

回到关于复制成功的主题,即使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也无法通过模仿对方获得成功,因为这个时代变化太快。那些当年让你成功的因素,也许会让你在10年后的社会惨败。

成功无法复制

比尔·盖茨出生在美国爆发IT革命的初期,又有个与IBM董事长共事于同一家基金会的妈妈;巴菲特的职业生涯正好横跨美国百年不遇的经济大腾飞30年,如果换到现在这个时代,即使他本人向天再借500年,也未必能保持恒定的回报率;林书豪爆红于姚明离开NBA、以此为生的媒体焦虑地寻找下一个华人明星时期;李宇春等超女蹿红在唱片业尴尬时期——由于MP3盗版泛滥,推出的唱片无人购买,而粉丝当然支持自己选的偶像,音乐从唱片经济转为粉丝经济。而出于某种阴暗的集体潜意识,国内的互联网每隔段时间,就要集体嘲弄一个女性供大家消遣,芙蓉姐姐、凤姐等的出名正属此列。

大部分人的耀眼成功,都是汇聚了天时地利人和。即使他本尊亲临,也无法复盘。不管如何努力,再造一个乔布斯的计划,一定会全盘失败。

如果有人问围棋大师,哪一步是你下出的最好一步?大师也只能摇头无语——最好的一步只有在那盘棋局中才能显现,脱离棋局去说“最好”毫无意义。成功人士的巨大成功,也许就是那个年代的棋局里最好的一步。

你与成功者经历不同、内在才干不同,最后即使你能搞定前两者,能让你成功的环境和时代也早已改变。所以成功无法复制。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这个意思。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方式一定不能成功,那就是模仿别人的成功。

成功的道理,追忆起来头头是道,面对未来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