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全文在线阅读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2 人生的四种方向:高度、深度、宽度和温度

关灯直达底部

生涯的第一个发展维度:高度

终极价值:影响力与权力

人向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向上发展,与更强者接触,进入与创造更大的平台,掌握更高、更大、更强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影响世界。这似乎成为一个不言而喻的人生追求方向。今天你走入书店,至少有半墙书是关于如何找到这个方向的——主人公童年如何不幸,如何逆境成长,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巧遇贵人,如何一败涂地而后又东山再起。我想我不用太多举例。

高度是一个清晰的人生隐喻——一个人走得越高,就有越多人能看到他,他也就能获得越多的资源、看到越多可能——高度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中能达到与掌握的地位、权力与影响力。生涯高度的追寻者,他们热爱竞争,有感召力与影响力,渴望资源与平台,希望有朝一日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

你猜得没错,大部分的领袖、政治家、企业家、帝王都是生涯高度的追寻者。

我的生涯高度:

问问自己:我能否热衷于成为一个对于世界、群体、组织或家庭有重要与深远影响的人?我能开创或管理多么伟大的组织或公司?我能多大程度地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

生涯高度是一个外显的维度,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地位、财富收入、名声与权力大小判断一个人的生涯高度。

生涯的第二个发展维度:深度

终极价值:卓越与智慧

传说雅典被罗马攻陷之日,两个士兵闯入阿基米德的房间,看见他在桌子前面整理几何手稿,他的最后一句话是:等等,让我算完这个算式。我相信这个关于阿基米德的故事。所有在深度路上的追寻者,一辈子都在用生命说这句话:等等,让我想明白这个问题。

生涯深度指的是人们在思想、智慧、艺术与体能上达到的卓越与精进程度。正如于丹解读的《论语》名气最大却不一定是最专业的,影响力最大的人,并不一定是最精通这一领域的人。生涯的另一个维度就此展开,生涯深度的追寻者们渴求真理、寻求极致、反复打磨,让自己炉火纯青,他们希望站在人类知识的顶峰、思考的极限边缘。

今天你依然可以在很多领域找到这些追寻生涯深度的人。物理学家建造能环绕半个瑞士的粒子加速器,为的是找到“上帝粒子”;诗人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反反复复地炼字;印度恒河边在冬天赤身苦修的瑜伽行者;小提琴家每天近10小时的练习;古龙笔下每天拔剑一千次的剑客;奥运健儿四年超过10000小时的苦练……他们在不断地冲破人类对思想或身体极限的认识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命走得越来越深邃。这就是生涯的第二个维度——生涯的深度。

我的生涯深度:

问问自己:你是否曾渴望在某一个领域达到最高的知识或技能水平?你是否对突破自己某方面的极限感到兴奋?你是否愿意在某一个专一的技术领域投入自己巨大的努力?

生涯深度往往通过行业内的专业奖项评定。如学术界的学术地位、科学界的诺贝尔奖、新闻界的普利策奖、体育界的奥林匹克金牌等。

寿司之神

能够在深度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人,生涯是最“无趣”的。他们的职业经历都特别简单,从16岁开始做一件事情,然后每天反复地做。没转行,没跳槽,无职业规划,不跟人竞争……慢慢修炼,突然有一天,他们声名鹊起,成了高手。

我写着都觉得无聊,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过下来的。我刻意没有挑选科学疯子,比如纳什,或是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小城、作息规律到小城里的人以他散步的时间来对表的康德。我专门挑选了一个做寿司的老头儿,就是想说,深度不仅仅意味着科学,只要对某一个领域准备一辈子钻研下去,你就可以从方方面面找到深度。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就是这么一个人。

他从战后回国开始学做寿司,一直做了60多年,现在85岁。他的寿司店在东京银座地铁站,只有10个坐席,每顿饭最低消费3万日元(约合1826元人民币),需要提前一个月订座位。这家店被评为米其林顶级三星餐馆——“值得专门为其安排一次去此国家旅行”的餐厅,是世界上40余家米其林三星餐厅中最小的一家,他也是所有厨师中最老的一位。当年有人抗议说米其林怎么会给一家只有10个席位的餐馆三星,评委会的答案是,你去过就知道,二郎的餐厅没法给其他星级。

我天生对美食迟钝,属于成都小吃也能猛吃的低水平吃货。但是《寿司之神》中对于寿司制作的描述,与其说激起了我的食欲,不如说激起了我的敬意。每天,二郎的寿司店会提前安排客人的座次,把食客按照年龄、男女、状态调整好位置。这样,在上寿司的时候,后厨能够记得男女的顺序,从而捏出食量不同的寿司。

“这样不会打乱吃寿司的节奏。”二郎说。

如果注意到有客人是用左手拿寿司的,下一次上寿司的时候,二郎会开始从另外一边上。这哪里是吃寿司,都快赶上家庭排列系统(注:一种心理学的治疗方式,通过家庭人员的排列用系统方式治疗)了。

做寿司最难的部分是什么呢?其实不是前台的捏制,而是食材的准备。从专业的米贩那里购入特殊米,用高压压制,放入醋保持爽滑,最后放在保温的罐子里,饭粒温度要与人的正常体温保持一致。

米饭上面的食材就更加重要了。二郎长子祯一每天早上去海货市场购买新鲜的食材。与二郎的寿司店合作的海鲜商人,都是只卖单一食材的专家——卖虾的只卖虾,卖章鱼的只卖章鱼,卖海鳗的只卖海鳗。祯一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直觉,用手电筒照鱼肉的纹理,用手摸鱼肉的质感,最终买回来最好的郁鱼。

“我们是寿司的专家,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比我们更专业。”二郎说。

“整个市场每天只有大概三公斤的野生虾,我会全部留给他。”一个卖虾的老板说。

“最好的郁鱼,只有一条。我们卖给他。”郁鱼老板说。

行业的高手往往有一个业内最专业的圈子,他们只与专业人士合作。因为所有追求深度的人,都发自内心地尊重专业人士——他们知道要做到专业有多难。“只与最专业的人合作”,因为真正的专业人士,是那群比你对产品细节更加较真的人。当你的合作者的要求比你设定的还要低时,你设定目标、提需求、改合同、做协调,最后你发现还不如一开始就找专业人士来做。

食材买回来,下一道工序才是做寿司最关键的部分——食材的加工。章鱼需要放在盆子里按摩50分钟,让肉质鲜嫩。海苔片需要慢慢地在火上烘烤,去除湿气;鱼要腌制五个小时,用文火烤,用筷子挑去杂质。他的寿司团队一共六个人,刚入门的学徒要从给客人服务学起。比如学习手工搓毛巾送给客人,毛巾很烫,要搓好很痛苦。只有等把搓毛巾学好,才能碰刀和鱼,这样大概10年过后,才能学如何煎蛋糕。祯一近60岁时,还未出师。

“我一开始认为自己没问题,但是真到自己操作就做砸……我一共做了三四个月,做了200多个失败品。当我真的做出最后的合格品,二郎说这才是应有的样子。我高兴得哭了。”资深学徒中泽说,他已经当学徒20多年了。

每一天,二郎会站在寿司台前,亲手给每位客人捏寿司。七年前,他设计出寿司的最佳赏味顺序:第一乐章是经典寿司,比如三文鱼、比目鱼;然后是第二乐章“即兴”,按照时令海鲜上食物,比如针鱼、章鱼;最后一个乐章是一些传统菜式,比如海鳗、剪蛋糕。寿司如音乐般流动,每一口你都能吃到二郎的理念。

全部吃完以后,85岁的二郎带着62岁的祯一站在门口,和每一位离开的客人鞠躬告别。

“一旦你选定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炼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

“向前看,超越自己。始终努力,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手艺,这就是他教给我的事。”祯一说。

二郎不准备退休,他没有别的休闲方式。他每天早上五点起来,晚上十点多回家,他想继续做到他做不动为止,他认为自己还能做出更好的寿司。追寻深度的人,以全部精神贯注于一点,却从这一点中收获整个世界。

美食作家山本义弘说,伟大的厨师有以下五种特质:

首先,对待工作很认真,维持最高水平的表现;

其次,一心提升自己的技术;

第三,爱干净;

第四,他们是领导者,而非合作者,他们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方式;

最后一项,他们永远怀抱热情。

不仅伟大的厨师,所有的深度追寻者都在秉承以上的信条工作。今天中国的商业环境,一味强调做大、做强、可复制,却很少有人认真做精、做美、做独一无二。所以寿司之神二郎的生涯值得提倡。

“我会在梦中醒来,在梦中,只有寿司。”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深度人士是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很多人只知道他是科幻大师、生物化学博士,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科学方面的全才——除了最为人所知的《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机器人》系列外,阿西莫夫一生创作和编著的书超过500本,著作除了哲学类外,涵盖了“杜威图书分类法”的所有类别。

有次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实在忍不住,问他:“无所不知是什么感觉?”

阿西莫夫回答说:“我只知道肩负全知之名是什么样的感觉——提心吊胆。”

(注:见于In Joy Still Felt)

牛×的是,他还真的上杆子了。

生涯的第三个发展维度:宽度

终极价值:爱与和谐

下午六点半,你整理完一天的工作,把所有文件存档,整理好桌面,长舒一口气准备下班。而这时候你的手机响起,外地的上司在电话中说有件事情希望和你上网再沟通一下。你摇摇头正准备打开笔记本电脑,却收到妻子发来的短信问你什么时候回家吃饭。你的孩子刚三岁,每天晚上九点睡,他等着你回家给他讲剩下的关于小熊的睡前故事。你还不忘提醒自己要顺道给妈妈买药——妈妈年纪大了,得了病,却总舍不得买能报销范围之外的药。你在办公室的门口和电脑之间犹豫了几秒,这让你瞥见办公室门口放着的YOYO的红色羽毛球包,那是你大学时候的爱好,你以前曾经喜欢下班后和兄弟们打上几场,但有多久没用过了?半年?一年?你真希望自己有时间做好这所有的一切。

有没有意识到,在更高和更深的两个维度之外,我们的生命还蕴藏着另一个维度:宽度。高度如攀山,越高位置越少;深度如挖洞,越深知音越少。而这个维度则会让我们从山上和洞里走出来,越走越宽,越来越多地与世界联系。

尼采说:“只有上帝和野兽才喜欢孤独。”只要生活在社会里,我们就活在人群中——除了做好自己,我们还有很多角色——我们不仅仅有部门主管的角色,同时还是父母的孩子、父亲、丈夫、朋友、兄弟……如果顺着这个思路数下去,我们还有再多元一点的角色:我们曾想过去读读书,成为某个领域的一个业余爱好者,成为环游世界的人……这就是生涯的宽度。

生涯宽度就是指我们能够打开和做好人生中多少个不同的人生角色,让它们丰富又互相平衡。生涯宽度的追寻者其发展不在高处,不在深处,而是横向展开——他们的追求是做好生命给予的每一个角色:做一个浪漫又让人惊喜的恋人,做朋友们永远信任的伙伴、做孩子和蔼有爱的父母、做爸妈孝顺如意的孩子。与此同时,他们还努力拓展更多的可能性:成为专业级的玩家,成为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成为有责任心的公民。

我的生涯宽度:

问问自己:你是否渴望体验生命中更多的角色?你的各种角色是否都发展完整和成熟?你的各种角色之间是否平衡?

1957-1990年,著名的美国生涯大师舒伯以生涯彩虹图表达了对终生生涯发展的见解,总结出人生最常见的八种角色: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等。舒伯指出:生涯的重要任务是帮助人们形成一个整合的、恰当的、清晰的自我概念。

奶奶的故事

当我看到彼得·德鲁克最喜欢的作品《旁观者》的第一篇,我就知道宽度的原型找到了,那就是德鲁克笔下的奶奶。

奶奶年轻时娇小玲珑而且容貌出众。但是我所看到的奶奶已是迟暮之年,看不出一点青春美丽的痕迹,不过她还留着一头靓丽的红棕色鬈发,这点让她引以为傲。她不到40岁就成了寡妇,而且百疾缠身。由于得了一种严重的风湿热,造成心脏的永久损伤,因此好像总是喘不过气来的样子。关节炎使她成了跛子,所有的骨头,特别是手指,都又肿又痛,加上年事已高,耳朵也不灵了。

但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她到处溜达的雅兴。她风雨无阻地走遍维也纳的大街小巷,有时搭电车,不过多半步行。她的随身“武器”就是一把可做拐杖的大黑伞,还有一个几乎和自己一样重的黑色购物袋,里面装满了一大堆包装得好好的神秘小包裹:有准备送给一个生病老太太的一些茶叶、为一个小男生准备的邮票,还有打算给裁缝的半打从旧衣服上拆下来的“高级”金属纽扣……

奶奶家中有六姐妹,每个至少生了四个女儿,所以侄女多得数不清了。这些侄女小时候或多或少都被奶奶带过,因此跟奶奶特别亲,甚至和自己的妈妈都没有这么亲近。在她拜访之列的,还有从前的老仆人、贫困的老太太、以前和她一起学音乐的同学、年迈的店主和工匠等,甚至连去世多年的朋友家的仆人,她都不忘问候。

有一回奶奶想去看住在郊外的“小葆拉”。这个老寡妇是奶奶已经过世的表哥的侄女。她说:“如果我不去看这个老女人,还有谁会去呢?”家族中的老老少少,包括奶奶自己的女儿还有那一大堆侄女,一律喊她“奶奶”。

不管和谁说话,奶奶的声音都愉快而亲切,并且带有老式的礼数。即使多年不见,她依然记得人家心中牵挂的事。有一次,奶奶有好几个月没有见到隔壁的女管家奥尔加小姐,再次看到她时,就问她:“你那侄儿近来怎么样?通过工程师考试了吗?那孩子可真了不起,不是吗?”她偶尔也会到老木匠的家里走动,并问他:“科尔比尔先生,市政府不是跟你们多课了些房屋税吗?后来解决没有?我们上回见面的时候,你不是还为这件事心烦吗?”奶奶的妆奁就是这位老木匠的父亲做的。

奶奶的公寓常常有个妓女在拉客。奶奶和这个妓女说话一样是客客气气的。其他人对这妓女熟视无睹,只有奶奶会走上前去跟她寒暄:“莉莉小姐,你好。今晚可真冷,找条厚一点的围巾,把身子围紧一点吧。”有一天晚上,她发现莉莉小姐喉咙沙哑,于是拖着一身老骨头爬上楼,翻箱倒柜地找咳嗽药,之后再爬下去交给那个妓女。在战后的维也纳几乎没有一部电梯可以用,所以奶奶只好这样爬上爬下。

奶奶有个侄女很不高兴,告诫奶奶说:“奶奶,跟那种女人说话,有失您的身份。”

“谁说的?”奶奶答道,“对人礼貌有失什么身份,我又不是男人,他跟我这么个笨老太婆会有什么搞头?”

“但是,奶奶您居然还给她送咳嗽药去!”

“你啊,总把性病当作洪水猛兽。对此我虽然无能为力,但是我至少可以让她的感冒赶快好起来,不至于让那些男人被她传染,得重感冒。”

……

奶奶死时,也和生前一样,留下了一则“奶奶趣谈”。

有一天,风狂雨急,她仍和平常一样风雨无阻地到处溜达,走着走着,竟走上了车道。司机看到她,想绕过去,但还是让她摔了一跤。于是,这司机连忙下车搀扶。奶奶虽毫发无伤,但也吓坏了。

司机说:“老太太,我送您到医院去一趟,好吗?还是让医生检查一下比较妥当。”

“年轻人,你对我这个笨老太婆实在太好了,”奶奶答道,“还是麻烦你叫辆救护车来好了,车上多了一个奇怪的女人可能会损及你的名誉——人言可畏啊。”

10分钟后,救护车抵达时,奶奶已因严重的心肌梗死而死亡。

弟弟知道我和奶奶很亲,因此打电话来告诉我。他以哀伤的语调说道:“我有一个非常令人难过的消息要告诉你……奶奶今天一早过世了。”但是,他一开始描述奶奶死亡前的故事,音调就有些改变,最后终于笑出来:“想想看吧,只有我们的宝贝奶奶会这么说。七十几岁高龄的她居然还担心和一个年轻人同车会给他带来‘绯闻’的困扰!”

我也笑了。不过,我倒想到一件事:一个75岁的老太婆自然不会损及这个年轻人的名誉,但要是一个陌生老太太在他车内死去的话,他要如何向世人解释?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应该有过这样的“奶奶”,他们也许不是你的亲人,却总以所有人的庇护者的身份出现,关心每一个相关不相关的人。选择宽度的人,他们的心最宽大、最柔软,也最细腻。没有这种人,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根本无法延续到今天。

不管怎样

——特蕾莎修女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

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

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生涯的第四个发展维度:温度

终极价值:自由

2003年4月1日晚上6点41分,亚洲巨星张国荣从香港文华酒店24楼一跃而下,终年46岁。整个华人世界为之震惊。虽然其时非典爆发,惜命的香港市民却有40000多人从家中走出,送别哥哥。

因为当天是愚人节,对于他的死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开玩笑吧?怎么可能?!”

这种无法理解很正常:在他腾空而起的那一瞬间,他的生涯高度接近一个亚洲艺人能达到的巅峰,他两年前的世界巡回演唱会“热·情”获得《时代》周刊热评;他的生涯深度也几近完美,作为歌手被誉为“天生的舞台表演者”,作为创作人写过《沉默是金》这样的曲子,作为演员又拍过《霸王别姬》这样的电影;他的生涯宽度也不窄,在圈中有不少好友,有亲密的伴侣唐先生,家人也很爱他。事后调查证实他死于长达两年的抑郁症,已有过一次自杀未遂。抑郁症除了遗传,也有性格与环境的因素影响。

张国荣是我很喜欢的歌手,他的故事似乎在提醒我们——有一个维度在我们生命的更深处。一段在外人看起来光彩夺目、高深宽都完美的生涯,却依然有可能不幸福(想想《后宫·甄嬛传》吧)。除了自己的感受,很少有别的外界标准能够鉴定这个维度,这就是我们的最后一个生涯维度: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