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全文在线阅读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8管理你的生命质量

关灯直达底部

找到生命的重心

生涯四度中,高度和深度都是外显而可测的;而深度和温度则是内在的,难以量化。越是生涯价值低的人,往往越渴求外在的维度表达,而总体价值越高的人,则越寻求整体维度的平衡。

就像穿衣服一样,当我们有了第一笔小钱,我们很少会买一床好被子或者一件舒适的内衣,那并不“光鲜”。我们一般会选择买一件名牌的衬衫、一条闪光的皮带,或者再庸俗一点,买副名牌太阳镜并且坚持不摘商标。只有当手头真正宽裕时,我们才会开始向让自己舒服一些努力。

同样的心理让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急于寻求外在的维度名片上更加吓人的头衔、更加光鲜的证书、更加拉风的车子,我们都在证明自己的高度和深度。追求这些维度并没什么不妥,但是当贪婪过界,我们就会忍不住从那些内显的维度中提取,这就是浮躁的来源。

我们会按掉家人问回不回家吃饭的电话继续开会,以求更好的职业形象;我们会昧着良心往牛奶里加入化学药品,以换取更多的收益;我们会抄袭论文、买卖文凭、购买答案,并且慢慢习以为常;我们会因为一个400万的订单错过孩子14岁的生日,却不知道400万的订单会越来越多,而14岁的生日只有一次。

我们被这些越来越“成功”的指标淹没,我们的生涯系统也在慢慢被摧毁、腐烂。这让我们更加焦虑——因为我们心中知道,我们穷得只有这个了。

平衡是生涯四度最好的解答,无数证据指出,平衡是一个系统价值最大化的体现。我们都知道,生命和所有运动一样,每个人的平衡方式都不同,要找到平衡,就要先找到自己的重心。但如何找到生涯的重心?

常见一些人在20多岁选择回老家做安稳的工作,或者为了父母亲的意愿选择发展不大的生活,他们的理由很坚定:父母亲抚育我们多年,难道不应该吗?

父母亲为我们操劳多年,的确值得孝敬。但从生涯四度的角度,我们可以探讨一下什么时候父母最需要我们照顾。

父母亲最需要照顾是在他们60~80岁的时候:前面一段时间刚刚退休下来,需要心理支持和找到新的方向;70~80岁身体每况愈下,需要心灵、健康、经济方面的支持。

那个时候我们多大?按照30年一代估算,大概是30~50岁之间。那个时候我们最需要有的是“从容强大的心灵”“有自己的方向”“稳定的经济收入”,而这几项获得与否,又与你毕业后几年的努力相关。

所以,毕业后那几年,你越是为了孝敬父母,就越应该让自己有一个健康、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

在你的每一个生命阶段里,生涯每个维度都有自己的需求,关键是找到核心的那个。有人高度不足是因为深度积累不够,所以没有竞争力;有人则因为温度不足,无法维系宽度……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发展好所有的维度,但是我们无法在一个时间段里,同时发展所有维度。请记住,在一个阶段内,总有一个生命维度,是改变生命的杠杆,生涯平衡点就在其后面。

思考一下:这五年内,你的生涯四度中,有哪一个维度一旦改变,就能带动所有部分都改变?

这有什么用吗?

有段时间,我和太太很喜欢打台球,我们两个人都打得不好,但是在这个城市里,在台球厅一边打着球一边聊天,是种比在空气污染的街道上散步更好的饭后运动。

无意间,我们聊到父亲,妻子问:“为什么你爸爸去深圳那么早,却没有做得很好?我看你爸爸的老同事都还不错。”

我的父亲退休时是一个机械公司的研究所所长,是位非常专业细致的机械高工,在深圳退休工资不算高,不如在民企做经理的妈妈。

我告诉他,在我初中升高中的那年,爸爸有一个机会升任发展部主任。当年很多在内地无法运作的项目,都在深圳特区进行。发展部是谈商务合作的部门,毫无疑问是个肥差。爸爸走马上任。做了半年,发现有两大不适应:第一是平时总是需要出差;第二是在家的时候应酬多,很多人过来拜访送礼。我小时候是人来疯,一有人来,我就不好好做作业。而那一年我初三了。

作为孩子,我不知道爸爸是义无反顾还是轻轻松松做了这个对他事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决定——他和公司提出换岗,成了公司的研究所所长,从此不再出差。那个学期的晚上,我们家关上大灯,不开电视,拉上窗帘,躲开所有希望来坐一会儿的同事。我在客厅借着应急灯的灯光看书,他们则在阳台小声聊天,偶尔过来摸摸我的头和背,送来一碗水果。那是我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太太有点奇怪地打断:“有人来,你爸爸可以让你在房间里面学习啊,而且那个时候你又不用你爸辅导功课,他完全没有必要在家——其实我觉得这个牺牲对你考上高中没有什么用。”

我瞄准一个绿球,呼出一口气,推出一杆,说:“你这么一说,他好像的确没起什么作用。但是从那以后,我们家的每个人都更加信任彼此。年龄越大,我就越了解父亲的牺牲有多大。我们也就越知道彼此能为这个家付出些什么,这让我们家这么多年虽然有很多冲突,但是一直很幸福。”

她点点头,没说什么,我们继续打了下去。

一直到晚上临睡的时候,她才突然说:“我想起自己家里的很多事,我突然明白,原来我的家里,缺的就是这些没用的付出。”

说完这句话,她哭了。

高度在很多时候可以转化为宽度、温度,效果却不会马上显现,信任会作为账户储存起来在很多年以后,酿成美酒。

而一件事情有用没用,也许只有时间与生命知道。

提升你的生活效能

《适合比成功更重要》一书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平衡是一个零和游戏,一个维度多,一个维度就少。与其探讨平衡,不如探讨效能。如果我们能学会用10分钟的时间完成以前一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同时学会用30分钟的时间完成以前两小时的孩子教育,是不是两者都不会损失?接下来我谈谈生涯效能——通过学习生涯四度,你能提高单位时间的生命效能。

高度

成功的游戏规则我在前面的章节里谈得很详细。职场的成功大概有自己的固定套路:角度——深度——高度——格局——机遇。

刚刚进入社会,找到一个好的切入角度:好公司、好项目或者好职位。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寻求高度,因为此时没有积累,直接立起来肯定会断。慢慢积累自己的深度,让自己有力量、足够强壮,然后找个机会上位,也就有了高度。如果光有高度没有格局,很快这面旗帜就会倒下,因为立不稳。格局让你看到更多,向四面八方生出旁枝,让自己立稳。从电线杆到金字塔,到这个地步,人能做的事情也就差不多了,接下来就看天时地利是否能推起这座金字塔了。

推荐书目:(按照阅读难度排序)

《曾国藩》唐浩明(曾国藩的人生经历说明,完人和通才是有的)

《官场笔记》侯卫东(一个普通公务员的微妙上升路径)

《工作DNA》郝明义(著名台湾出版人的职场哲学)

《专业主义》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学家,从麻省理工学院的核物理博士干到麦肯锡日本总经理,这本书详细写了专业的打造)

《老马的职业“鬼”话》马华兴(“新精英”资深职业规划师的犀利职场观)

《管理的常识》陈春花(中国人写的最简单、通俗又深刻的管理书)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外国人写的不简单、通俗但挺深刻的管理书)

推荐专栏:

《朝九晚五》专栏谁谁谁(本名薛莉)

深度

1.看到高手

大部分人一辈子无法成为高手,是因为他没有见到过真的高手,这个时候他连努力的方向都不知道在哪儿。

Google用五年时间、耗资4000万最后研究出来的界面,百度一年就学到了。QQ则从模仿OICQ开始。令狐冲在见到风清扬之前,只是一个武功平平的大师兄。郭靖天资聪颖,在见到洪七公之前,几乎被江南七怪调教成烈士——怎么说的来着?看到高手不等于你能超过他,但是如果你没有看到,就连门都没有。一旦你看到你所在领域的高手,马上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具有登上顶峰的资质;如果你能找到与你气质接近的高手,马上就能知道自己该如何走上顶峰。

看原典、听本人的课、找到行业内真正的牛人,是成为高手的必经之路。

推荐书目:

《学习之道》维茨金

2.找到好对手

有一次我的同事李春雨老师——曾经是首师大的研究生职业规划中心主任、国家精品课程的参与人——回来对我抱怨在“新精英”主讲的一门叫UCC(University Comes to Company,从大学到企业)的课程。他觉得不忿的原因很简单:他把自己在大学讲课的内容拿去企业做新员工培训,受到了巨大的好评,每天一两万的培训费,但是为什么在大学那段时间,同样的内容,大家连听都不愿意听?

在职业规划咨询中,我要求即使是实习咨询师做公益咨询的时候,也要来询者为咨询师和自己付喝咖啡的费用。因为任何人都知道,一旦一次咨询需要付费(即使是一杯咖啡钱),就会让来询者有期待、让咨询师有压力,真正的成长则从此开始。

很多时候,讲师、咨询师、教练或者企业的内训师无力成长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好的对手。当你通过点名而不是吸引力来保持出勤率,当你可以无限制地聊天而不是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解决问题,当你可以讲个笑话就搪塞过去而不用解决问题,当你对大家说“我也不懂,就是分享一下”的时候,你就已经选择了一个平庸的对手,而你的能力也被限制了。

下棋的人应该知道,和庸手下一辈子的棋,还是庸手。

3.刻意练习

Practice makes perfect?练习导致完美?

错!君不见很多人practice了一辈子普通话还是乡音不改,听了一辈子《新闻联播》依然说得不像赵忠祥。

Perfect practice makes perfect.只有刻意练习,才能成就完美。

每一次都挑战自己的黄灯区域的练习,被称为刻意练习。

推荐书目: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科伊尔

《异类》格拉德威尔

4.专注

所有的小说都告诉你这个真理,但是好像所有的人都会忘记——走到高位的,往往不是那些懂技术最多的人,而是坚信一项技术慢慢打磨到极致的人。看看《天龙八部》里面的慕容复比不过乔峰的降龙十八掌,你不觉得,那是因为他上了太多武功“课程”吗?

宽度

1.找到你的角色重心

有一些角色对你非常重要,有一些则不那么重要。试着给你的各种角色排个序吧。

子女、父母、爱人、工作者、持家者、学习者、休闲者、公民……

排好序后,再尝试给每一个角色一个时间精力分配的比例(见下页图)。每个阶段,生涯角色的重心都会不同,每半年调整一次。

●写出你自己目前所扮演的全部生活角色,然后按照投入的大小画一个饼图。

●如果你的生活可以朝着你理想的方向发生改变,把理想的角色分配画一个饼图。

●对照现实和理想的饼图,看看有什么因素妨碍了你的理想实现,想想可以做点什么让你的理想尽可能实现。

2.保护好软时间

很多认识我的人都很诧异,像我这么瞎忙的人,要做管理、要讲课、要研发、要写作、要上课,还要减肥,居然可以每年出去旅游两次。

我每年有两次固定的旅游,一次是和老婆的出国旅行,一次就是和男人们的穷游。前面那次主要以舒服放松为主,后面这次主要以折腾为主。

我是怎么安排出时间来的?

很早我就发现,宽度方面的时间,是软时间,即可以压缩的时间。关系可以处可以不处,旅游可以去可以不去,聚会可以有可以没有,爱好可以做可以不做,反正也没有绩效考核。

长久下去,真的给你放三天假,你都不知道找谁去。所以越是软时间,越需要提前变硬一点。我会在每年年初的时候,以硬性的方式定下旅游时间,列入日历,并和团队提前沟通好,这个时间段对我很重要,多重要的事情都不要安排。如果你安排得够早,同时能让大家理解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你的时间就能有保证。

唯一保护软时间的方法,就是比硬时间更硬。

3.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一位职场妈妈对我说:“我每天下班都尽量赶回家陪儿子,有时候为了陪他,还把工作带到家里做。而孩子他爸,每天回来得很晚,就陪孩子玩一会儿,孩子却比较亲他。这是为什么?”

我问她:“把工作带回家里做,那你怎么陪孩子呢?”

她说:“一边工作一边陪啊,他在一边玩就好了。”

我慢慢了解到,她认为陪孩子,就是花时间去陪,很多时候一边开着电脑回邮件,一边让孩子在旁边自己玩。而孩子他爸不是这样,他会回到家里,先让自己休息10分钟,调整好状态,关上手机,才去陪孩子玩。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全情投入。

谁更有效?孩子是最诚实的人。

另一个听来的故事不知道真假,也是讲这个道理。在一个女生的婚宴上,大家都好奇为什么她追求者众,最后却选择了没有什么优势的小强。那个女孩子说:很多人都会开车送我,或者找司机送我回家,但是只有他每次都陪我坐地铁,从雍和宫倒两趟地铁,然后走15分钟,一直到我团结湖的家的楼下。能为我花钱并不珍贵,为我花精力才珍贵。

花精力去陪你认为重要的人,而不是花时间。你过年回到家里大睡几天,眼睛盯着电视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家人聊天,和朋友喝酒狂吐几次,这都不叫陪。

4.提升爱的能力

现代人经常困惑的问题是:如果我就是放不下工作,我就是没有那么多精力,那该怎么办?如果你不能投入更多的资源,却希望获得更多的质量,你也许必须提高你的技能。

是的。高度有技能,深度有技能,为什么宽度和温度没有技能?

以前你需要花一小时才能让夫妻关系恢复,现在通过学习两性沟通,你能15分钟做好,这是不是技能?

以前你需要花三小时才能让孩子听话,现在通过学习教练式辅导,你能用几个问题解决,这是不是技能?

以前你要和父母待一天才慢慢开始融洽,现在你找到关键点,很快就能进入状态,这是不是技能?

如果你想要时间更短,却收获更多,你就必须提高生活的技能。

在家里放一块小黑板,每个月把将要发生的精彩时刻(可以通过照片)预告出来,大家一起期待。

在家里买台2000多块的投影仪,搭配300块的音响,就可以开一个自己的家庭电影院。然后把想看的电影存起来,列出节目单,每周“开映”。还可以邀请朋友一起观影。

在家里挂一幅可刮擦的世界地图,把去过的地方刮开,这可以鼓励我们走遍世界。

给父母设立一个旅游基金,恐吓他们说如果这里面的钱今年不用完,明年就没啦。

这都是我的生涯宽度管理技术。

关于宽度的资源:

我最喜欢《我》《公主的月亮》《爱心树》……但个人色彩浓厚,如果要入门,不妨从彭懿的《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开始。

下面是一些培育“亲子关系”、很受业内人士推荐的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汪培珽

《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龙应台

《正面管教》简·尼尔森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PET)》戈登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海姆·G.吉诺特

如果你感兴趣,还可以了解一下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职位。

亲密关系: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约翰·格雷(描述两性关系的很好的书)

《爱的五种语言》盖瑞·查普曼(恋爱中的男女适合看)

《为家庭疗伤》李维榕(上集比下集好看)

萨提亚模式:解决家庭问题很好的体系,由美国心理治疗师萨提亚女士创立。我觉得也很适合女性。你可以从她写的《新家庭如何塑造人》开始了解。

家庭系统排列:一种由海灵格创立的治疗方式,融合了心理戏剧和超个人心理学的东西,强调通过现场表达的方式,找到家庭里面的“系统”,然后通过改变系统来改变家庭。你可以从他的案例集《爱的序位:家庭系统排列个案集》开始了解。

以上课程在中国都有,但是鱼龙混杂,大家多听听专业人士的推荐。

温度

1.找到至少一种让自己开心的方式

有一次在企业家沙龙的分享聚会上,我问了一个问题:

在座有多少人知道,怎么样让你的员工在三分钟内开心起来?

下面几乎都举手了,这是领导力的表现。

我继续问:

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老婆孩子要些什么?怎么样让他们在三分钟内开心起来?

下面的举手变得稀稀拉拉,好像插秧。

我再问:

有多少人知道自己需要些什么?怎么样能让自己在三分钟内开心起来?

下面没有什么人敢举手了。

这是不是我们的尴尬?我们有很多取悦别人的方法,却对如何让自己开心所知甚少。

其实每个人都有让自己开心的方式。

想了解更多,可以看本书第二章。

2.和自己约会

我有一个朋友,他在政府有关部门上班,三十出头干到处级,前途无量。他妻子贤惠,孩子刚满五岁,可爱至极。加上他还喜欢没事打打高尔夫球,我们觉得他是个前途无限的正派有品人士。

这样一个人,开着豪华版的奥迪过来找我咨询为什么生活不开心,是不是有点诡异?在咖啡厅等他的时候,我都想说你他妈的这样都不开心,那我死了算了。

当然,我还是耐心听完了他的故事。他的问题是太累了,早上一起床,就要按时吃早餐,然后开车先送太太上班,再送孩子上幼儿园,其间,车里的音响一直放着某少儿英语课程的听力碟,因为孩子要考试过级。他在单位里一定是谨慎做人八小时,回到家里也不敢放松,因为父母亲在,孝顺的他要去他们房里坐坐,然后回房间给儿子讲故事。等10点孩子睡着,再听老婆说带孩子有多累、公司发生了什么事情。到12点老婆睡着,他才打开电视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个无聊剧集,很多次,他就这样睡着了。我说你那个高尔夫球呢?他叹了口气说那是朋友带他去玩的,他们也是去散心,很多时候还带有一些情绪,他还要照顾他们。

我想你也能明白他的问题,他活得太累,太努力想扮演好儿子好爸爸好下属好领导好朋友,以至于没有留任何时间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