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全文在线阅读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6 跟周杰伦学习如何做屌丝

关灯直达底部

你可以不喜欢周杰伦,却不能不知道他。

周杰伦,台湾的人气天王,唯一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亚洲男歌手。我喜欢他的歌,虽然不太听得懂歌词。我也看过他所有不知道是面瘫还是刻意装酷的电影:《头文字D》《满城尽带黄金甲》《天台》。

但是,你不得不认同,正是这样一个有点沉默、长相不“帅”、家世平平的歌手,用他的音乐席卷了整个华语地区。“每一个年轻人都至少听过10首他的歌曲,对于中国人来说,他应该是继邓丽君后普及率最高的歌手。”华语颁奖典礼上如此评价他。他的音乐风格灵动、创新,给整个流行音乐界带来久违的新风,他的“中国风”也带动了中国古典文学在80后中的复兴。

作为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师,穿过歌星耀眼的光环,我看到一个职业发展生涯很优秀的人。周杰伦的身上,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又有什么可以运用到我们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身上?

专注自己的天赋

1979年1月18日,周杰伦在台北出生,爸爸是生物老师,妈妈是美术老师。从小周杰伦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敏感性,听到音乐就会随着节奏兴奋地摇晃,有时候一边看电视,一边戴上墨镜学高凌风唱歌。母亲见他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就毫不犹豫地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给他买了一架钢琴。这一年,周杰伦才四岁。

虽然是教师之子,这个小家伙的学习却不尽如人意。他说,自己小时候成绩栏上红颜色比蓝颜色多,数学经常只考40分出头,只能用“对音符有天分的人,好像数学都不太好”来安慰自己。他的英语老师认为他有学习障碍:“他几乎没什么面部表情,我觉得他是个笨蛋。”高中联考前夕,周杰伦的功课还是差,最后联考只考了一百多分。当时淡江中学第一届音乐班招生,周杰伦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了考试,没想到竟然考上了!

能在高中学习音乐,周杰伦幸福无比,他的音乐天赋和才华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很大的肯定。他的同学回忆说,那个时候,周杰伦弹钢琴唱歌和打篮球的样子迷倒了很多女孩子。但是他自己回忆说,那个时候他非常平常和普通,能够学习音乐让他的心灵得到安慰,虽然父母亲在他14岁离异,但是躲在音乐世界的周杰伦并没有受到巨大的冲击。他回忆说:“12岁到16岁是我最开心的几年。”

周杰伦的高中钢琴老师说,周杰伦十多岁时已经培养出远远超越他实际年龄的即兴演奏能力:“他将庄严肃穆的音乐变奏,以一种很有意思的方式重新演绎,听上去就像流行歌曲。”

纵观周杰伦的学生时代,有两点特别让人注意。第一,对自己天赋的忠诚和投入。音乐对他来说与其说是一种兴趣,不如说是“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音乐帮助他抵挡家庭离异、长相平平、成绩不好等所有的青春期常见的烦恼,让他自信健康地成长。一个人能够在自己的天赋中舞蹈,这幸福能抵挡一切成长的动荡。爱因斯坦在这个阶段幻想与光赛跑,傅聪在这个阶段生活在小提琴音符中间……古往今来,大部分事业成功人士的传记中都提到了自己童年“内心的另一个世界”对他们实现健全人格的帮助。

周杰伦高中时代选择读音乐班是第二个很重要的职业规划选择,大部分关于职业与社会的概念在这个时期养成。这是一个人把天赋与职业能力相结合的最好时期,大多数人刚刚开始有社会意识,如果他的天赋可以在自己的小群体里面获得认同,就会极大地推动他未来把这种天赋作用于社会的想法。如果周杰伦上的是普通班,也许他的音乐才能只会变成一个差生聊以自慰的小把戏。音乐班的氛围让他的这种天赋很顺利地从个人兴趣发展到社会技能,同时,这份自信也让自闭、敏感的他顺利地走过青春期与家庭变故。

由于偏科严重,还屡屡挂科,周杰伦没有考上大学。离开学校一年多来,他又考了两次大学音乐系,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让从事教职工作的父母很失望。他的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择业还是就业?

学校没有考上,是择业还是就业?这个问题被今天的大学毕业生千万次地问,当年的周杰伦也面临这个毕业后时期——职业适应期——的经典问题。如果选择择业,那么最吸引他的一定就是歌手的工作,但是这样一个17岁的孩子,如何成为一个歌手?周杰伦实在想不到,他选择了先就业。

在碰了几次壁以后,1996年6月,高中毕业生周杰伦选择了在一家餐厅打工——虽然不是自己的理想,但是应该先生存下去,再谋发展。

小餐厅里面的工作其实很简单,把厨师做出来的饭菜送给女侍应生,再由女侍应生送给客人。即使是这样,周杰伦也没有离开自己的音乐世界,他带着一个随身听,一边工作一边听歌。他偶尔也会开小差,有一次把一锅汤倒在接应的女侍应生身上,还被老板扣了2000台币。

机会终于来了。老板为了提高餐厅档次,决定在大堂放一架钢琴,可连续尝试了几个琴师都不满意。周杰伦在空闲的时候偷偷地试了一试,他的琴声震惊了不少同事,还包括他的老板。他拍着周杰伦的后背说:你可以不用在这两个小时干活啦。

选择先去餐厅打工,是周杰伦做的第二个正确的选择。好的职业规划强调先生存再发展。原因有二:其一,完美的工作不是一下子就能获得的,需要长期技能的积累和经验的积累,如何渡过这个难关?先让自己生存下来是关键。其二,大部分学生毕业的时候,最需要补的不是专业技能,而是适应社会的心态。这堂心态课可以在任何工作里面学到,心态往往比能力更加重要。综上所述,毕业后最好的职业规划选择应该是:找一份自己能做的工作,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心态。同时注意培养进入理想工作的能力,把完美工作作为长期目标来努力。

试想周杰伦如果坚持寻找自己喜欢的完美工作——唱歌,那么他的音乐之路能坚持多久?他没有经济支援,没有能够证明自己的履历,没有明确的方法和方向。我想他会在半年后停下来,而他的音乐梦想也随之破碎。笔者在大学中见过很多这样的人:我要做管理、我要做导演、我要拒绝做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于是就这样,我们把自己塞进了现实与梦想的夹缝中间,动弹不得。他们忘记了,完美的工作是从不完美的工作中开始的。

职业发展期:进入第一平台

在餐厅里面打工和弹琴让周杰伦慢慢开始有公开演奏的机会,也慢慢开始积累起自己的听众。如果那个意外没有出现,周杰伦也许会觉得,这个工作还挺好的。

1997年9月,周杰伦的表妹瞒着他,偷偷给他报名参加了吴宗宪的娱乐节目《超猛新人王》。周杰伦参加当日非常害羞,他甚至不敢上台唱自己的歌,只好找了一个朋友来唱,自己用钢琴伴奏。两个人的演出惨不忍睹,一片嘘声。主持人吴宗宪路过钢琴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这个一直连头也没敢抬的小伙子谱写着一个非常复杂的谱子,而且抄写得工工整整!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对音乐很认真的人。节目结束以后,他问周杰伦:“你有没有兴趣参加我的唱片公司,任音乐制作助理?”

我研究过至少三本周杰伦的传记,以往传记作者往往把这一瞬间定义为周杰伦生命的转折点——因为过人天赋加上吴宗宪的慧眼识珠,周杰伦终于成功啦!我却不这么看,我觉得看乐谱的短短几秒钟,根本无法确认一个人是否有音乐天赋,真正让吴宗宪感动的是这个年轻人对自己创作的认真程度。打动吴宗宪的,与其说是才气,不如说是认真。我的很多名企的咨询经验也告诉我:不管能力有多大,企业往往只选择那些认真对待自己工作的人,这本身是一种最重要的能力。

周杰伦从此进入他职业的第三个时期:职业发展期。从很多成功人士的经历来看,这个阶段的开始往往是由于链接到了业内的第一平台。周杰伦联系到当时的台湾娱乐界牛人吴宗宪;王宝强这个阶段开始拍《士兵突击》;爱因斯坦在这个阶段联系上了科学伯乐奥斯特瓦尔德;而比尔·盖茨在这个阶段磕磕巴巴地在IBM的董事会面前展示了他的Windows 1.0。几乎每一个成功人士背后都有一个登上行业第一平台的故事。所以这也是职业规划的重要原则:进入行业内的第一平台并展示自己。

态度与才华的突破

至此,唱片制作助理周杰伦在负责唱片公司所有人的盒饭之余,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在那间七平米的隔音间里面,他开始投身于创作。半年下来,写出来的歌倒是不少,但是他的歌曲风格奇怪,以前从来没有人听过类似的。

虽然公司将他的创作推荐出去很多,但是没有一个歌手愿意接受,其中包括拒绝《眼泪不哭》的刘德华和拒绝《双截棍》的张惠妹(当然,两年后他们后悔不迭。想象一下,张惠妹唱《双截棍》的样子该有多么好玩!)。而他每月5000台币(约1000元人民币)的收入,一直没变过。

吴宗宪有些着急,他决定给这个年轻人一些打击。他让周杰伦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告诉他他写的歌曲有多么烂,沉着脸并当着他的面把他的乐谱揉成一团,丢进废纸篓里。周杰伦没说什么,转身离开。这是周杰伦在音乐道路上的第一次重大打击。所幸他没有消沉多久,因为音乐是他唯一能把握的东西了。第二天早上,吴宗宪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惊奇地看到这个年轻人的新谱子放在了桌上。第三天、第四天,此后七天,每一天他都能在办公桌上看到周杰伦的新歌,他彻底被这个沉默木讷的年轻人的坚持打动了。

1999年12月的一天,吴宗宪把周杰伦叫到房间说,如果你可以10天之内写出50首新歌。我就从里面拿出来10首,做成专辑——你看,既然没有人喜欢你的歌,你就自己唱吧。

10天之后,周杰伦安安静静地拿出来50首歌,吴宗宪从里面选择了10首,组成了一张专辑,在2000年11月出版发行:这就是让周杰伦一举成名的《JAY》。从这张专辑开始,周杰伦一发而不可收拾,成为本节文章开头描述的那个神奇的亚洲巨星。

周杰伦的职业经历说来传奇,其实也普通。每一个人进入职场的时候,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犯下大错、领导批评、不被人认同……学习犯错是职业发展期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对待错误,比错误本身更加重要。没有被上司的讽刺打倒的周杰伦,反而用更多的努力征服了他的上司。胜利者不一定是总赢的人,能够接受打击,能够仔细反思自己的问题,能够更加积极地对待事业,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们可以做错的事,不要做错的人。

三个职业发展时期

周杰伦的生涯也呈现出清晰的三阶段:在餐厅打工的生存期、弹钢琴和做音乐助理的发展期,以及出第一张专辑之后的事业期。和鲁迅与李开复不同,周杰伦的事业线在高中之前就开始投入——如果中学生们能早一些发现自己未来的天赋与才干,也许每个人都可以更快地走过生存期,在毕业前走到职业自由点,开始自己的事业期。

在每一个时期,周杰伦都做了很好的示范。在进入职业前的探索期,他选择了专注培养自己的天赋,没有被“大而全”的教育模式平庸化。在职业发展期,他明智地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先养活自己,慢慢培养自己的能力,期待在最高平台展示的机会。在事业发展期,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持续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用自己的认真和踏实打动公司所有人的同时,也打动所有的听众。

其实成功的道理很简单,只是简单并不代表容易做。周杰伦也许有一些你我都有的天赋,但是在成功的路上绝对没有偶然。

周杰伦的生涯启示:如何度过生存期?

周杰伦的生涯三阶段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他从小如怀孕一般无法掩饰的音乐才华外,就是他在成名前穷困潦倒的经历。从1996年高中毕业在餐厅打工,一直到2000年11月初在吴宗宪手下做助理、发第一张专辑之前,他的收入始终在5000台币之下,折合人民币1000多。即使作为高中毕业生,这也是一个蛮低的收入。

这并不是偶然。我的观察是:越强调个人风格与自由的职业领域,就越缺乏统一的标准,也就越需要一个漫长而无规律的等待、孕育、挑选的过程。越早开始者,往往越容易成功。

很多人的梦想是服装设计师,而一个国内中等品牌的设计师,工作量如何?她们每周大概需要设计30幅稿件,送给设计总监。总监从其中挑选出大概1/5,交给打板师做出样衣,在样衣里挑选出来1/10左右能量产的,投放市场。最后如果你的衣服能卖得超过一定数量,你才能从中获得每件一块钱左右的提成。刚入行的前几年,平均月薪在4000左右,如果有爆款,收入会很高(这就是我说的无规律的挑选法则啊)。但是如果你能成为设计总监,年薪15万则很轻松。如果能够晋升大牌的设计总监,百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即使完全顺利,这条路也大概要走10年。能走到顶端的人,是万分之一。

同样地,写作、舞蹈、唱歌、绘画、设计,从业者都需要一个漫长的事业爬升阶段。他们应该最了解如何熬过梦想的逆转点。

如果你有一个炽热的梦想,却又暂时没法养活自己,你该怎么办?

说起来只有三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先努力发展职业线,暂时放下梦想,找到别的生存支点,然后在职业发展稳定的情况下,慢慢切回梦想领域。如李开复、鲁迅这种完全自食其力的榜样,最靠谱;

第二种方式是找到个有实力支持你且认同你事业的人,帮你扛着生存线。如恩格斯之于马克思,如凡·高的弟弟提奥之于凡·高,如EB(Etienne Balsan)之于香奈儿。这种方式你既有惊天才华,又能遇到贵人相助;

最后一种是你家底丰厚,完全不存在生存期,可以直接从事业线入手。如爷爷是英国首相的哲学家罗素勋爵,如老爸是开唱片公司的歌手陈慧琳同学。这种情况,呵呵——你知道一下就好了。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即使有好职业、贵人相助或者丰厚的身家,却依然没能开始事业期?原因很简单——大部分的人,从来没有真正走出过生存期。

根据生涯三阶段模型,事业线出现在生存期刚过而职业期开始的时候。但是有一种情况让你很难进入职业期——你的欲望随着收入同时上升,生存线与职业线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当收入上升时,你的消费欲望(生存线)也随之上升,甚至超过了你的收入上升速度。所以他们永远在两线之间没有空间,无法开始寻找事业线——如果鲁迅花光薪水在上海过安生日子,如果李开复在谷歌上班还买着豪车别墅,前者拿什么办报,后者凭什么度过创业的零收入期?

除了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欲望,我们挤掉了职业线下所有的空间,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来投资梦想。这欲望有从众攀比的消费主义,有内心空洞的填充性消费癖,蚕食着每个人的自由。

自由=能力-欲望

你有多自由,完全视乎你的能力和欲望之间的空间有多大。

2006年,一个新东方的校长来我住的地方看我,对我说没想到你这个收入,还住这种地方。那个时候,我和几个兄弟挤在海龙对面的三居室里面,每个月房费1000元,方便得不得了(2009年房东把房子卖掉,竟然售价300万,其实也是豪宅啊)。

今天,低消费依然是我自由的长城,虽然现在的收入比以前高,但是我依然让自己的月消费控制在3000元左右,不换新车,不追名牌,不买房,缺乏吃货兴趣爱好。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空闲时间来看书、弹琴、旅游、和有趣的人交往,能让我兴致起来就飞去某个城市见老友,能参加一场有点贵的音乐会,或者去美国参加个学术大会。意味着有一天,当“新精英”可以自运营时,我可以跑到国外读个和职业发展毫无关系的蓝调硕士、哲学博士。也意味着我可以不把“新精英”看成赚钱的工具,而真正做点有意思的事。在同龄人中,我的收入中等,但是我享有比大多数人更多的——自由。

自由=能力-欲望

能力的加法需要时日,而欲望的减法则快捷很多;如果能力暂时不足,至少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我们称失去自由的人为“奴”,当你的欲望大于能力,你就成为了把自己套死的“奴”——刷的比赚的多,谓之“卡奴”;开着无力承担的车,谓之“车奴”;住在需要45岁前全力以赴才能还清房贷的房子里,叫“房奴”。欲望为你自己套上了脚镣。

周杰伦也使用着同样的策略获得自由:专注音乐让他快乐,生活欲望降低。而低欲望则让他能够保持这种快乐,一直到为他带来回馈的那一天。如果当年的周杰伦也坚持要过毕业——赚钱——结婚——买房的生活,世上绝无周杰伦。

《拆墙》一书第一章的“买房卖梦想”的观点,让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买房的无条件反对者。我的真实反对指向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是理想主义的大敌。如果你拥有宽裕的财力,房子的确是个不错的投资和保值品;但是如果你需要把你未来10年的大部分收入都押到一个房子里去,如果你觉得即使吐血也要iPhone,如果你觉得没有某个牌子的包包、衣服或车就没法出门……如果你生活有了太多的“必须”,那你就成了消费欲的奴隶——无论你是卡奴、车奴还是房奴,无论你欲望的理由是面子、丈母娘还是好好爱自己,超越能力的欲望都会给你的理想带上锁链,使你卖身为奴——即使你能看到你的理想,你的欲望主子也不会放你过去。

周杰伦的故事,讲的是生涯三阶段的第三个重要原则:控制你的欲望是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

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四法则

1.自我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走过生存、发展和实现三个阶段。

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很难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实现的。阶段可以加速,却无法跨越。

2.发展好当下的职业是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

发展好职业线会带给你进入事业线所需要的能力、资源及平台。如果你还没有遇见自己的理想,你至少可以让自己为抓住它做好准备。

3.控制欲望也是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

很多人不是找不到理想,而是无力逃脱现实。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能让你保持自由与灵活。要记得,你占有的东西,同时也在占有你。

4.世上没有现成的梦想。如果想要,自己造一个。

所有的理想都不是“找到的”,而是在职业中通过自我修炼、思考、经历和观察而“发展出来”的,与其等待一个虚幻的理想,不如现在就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