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隐形人格 » 隐形人格全文在线阅读

《隐形人格》PART 5 有效社交心理指南

关灯直达底部

15 CAST四步法

在几乎每一种令人痛苦的情境中,都有四种行为可供我们选择,它们可被归纳为CAST,分别代表着:

改变(Change):尽可能改变并改善情境。

接受(Accept):接受这个情境无法改变的事实,学会忍耐。

留下受苦(Stay and suffer):留在情境中,继续感到痛苦。

离开(Take off):承认失败,彻底离开这个情境。

改变你所能改变的

你不能直接改变他人的行为,只能改变自己的。通过改变自己,你有的时候充当催化剂,触发他人做出改变,但不总是这样的。所以,你要接受现实,如果你假设自己可以改变他人的行为,因而留在情境中,你可能会失望。

然而,如果你的目标是改变自己的所思所为,那么这个目标更容易实现。最佳的顺序是这样的:首先改变你的想法,然后改变你的做法。

改变你的想法

有时候,你只需改变想法就够了,不过,不总是这样的。如果要改变你的想法,可以经由如下两个途径:

・挑战你无理荒唐的观点或对情境的理解。

・一直提醒自己,什么对你而言是真正重要的。在这里,你可能会发现乐观主义和共情思维会有所帮助。

改变你的行为

一次改变一个小小的行为。选择将会给他人或者你的心绪平和带来最大变化的行为。

记录你的表现,然后在到达预期目标时,奖励你自己。下面是一些你可以去做的:

・更多地表明自身立场(首先运用理性的自我对话,比如,“坚持要人们守时是合理的要求”)。

・更多地要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更好地解决冲突。

・控制怒气。

・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不要只想着让你痛苦的那些事。

・提升你的人际交往技巧。

改变情境中你所能改变的

在情境中,也许有一些因素是你能够改变的,例如,居住方式、日程表,外界的支持或建议,财务改组或计划变更。和朋友讨论,他们能帮你集思广益,想出备选方案。

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学会忍耐

如果你做出的决定不是尝试改变,而是忍受事情现在的样子,这也许意味着你要忍耐不完成分内工作的无能同事,或者继续和一个在你不得不出差时就变得焦躁不安的伴侣共同生活。

能够成功忍耐(真的能够成功忍耐!)的秘诀是:放弃任何认为其他人会改变的想法。

接受:

・差异不一定是缺陷。

・人无完人。

・一些问题就是无法解决的。

・生活有的时候并不公平。

当事情不可改变,而你又不能接受时,提醒自己,这将有碍于你的情绪健康。你可以:

・降低自己的期望。

・减少参与到令你烦扰的事情之中。

・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重新关注积极的方面。

你需要不带怨恨地接受情境不能轻易改变的事实,如果你是愤懑地接受,那么就真的是在受苦。

留在情境中受苦

这是一个糟糕的选择,但是,许多人觉得自己不得不如此。他们改变不了自己的想法,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改变情境中的关键因素。他们学不会接受,因为一些事情实在是无法接受。他们觉得离开(一份工作,一个伴侣,等等)太过伤害他人或自己,例如,会带来财产损失、负罪感、孤独,会失去地位,所以他们选择留下来受苦。

承认失败,然后离开

如果你面对的是特别有害的行为,这是合适的战术。事实上,你留下不走可能很危险。如果你已经尝试了所有其他选择,觉得自己在心理上不能再忍受下去,继续如此你的精神健康将会严重受损,那么,这也许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理解:运用共情思维

共情是带着同情心去体察别人的感受并作出回应。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共情,但我们都可以选择做得更多。以这种方式站在他人的情感角度思考,是一种可以学习的技巧。你一定要在有过类似的经历之后,才能真正明白别人是怎么想的,或他们为什么那么做。这是最可靠的理解他人的方法。失去孩子的人最能感受遭遇过同样悲剧的人的痛苦。不过,在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不能亲自经历每件事。幸运的是,有许多机会可以让我们尝试着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和行为。

这里有一些可以共情的方法,它们是按照有效性由强到弱排序的。

・我们可以挖掘自己非常相似的或具有类似主题的个人经历,例如,抛弃、焦虑、尴尬等。比如说,通过唤起在其他情境中感受到的排斥和嫉妒,我们能够明白一个人在婚姻破裂,妻子投入他人怀抱之后的心情。一个经历过自己的孩子突然在游泳池中消失不见的家长,可能没有孩子被溺死的家长那样的切肤之痛,但是,他当时感受到的恐惧是他能够共情的起点。

・我们能回忆起别人讲述过的类似情境,以及他们是如何感觉和反应的。家人朋友告诉我们他们在某些情境中的亲身感受,加深了我们的理解。那些听得用心的人能够积累起更多的间接情感经历,进而加以比较或利用。这不应堕落成“故事大赛”,不过,那些“故事”能让我们明白他人在经历什么或感受什么。

・我们从报纸、书籍和杂志中读到有关别人在类似情境中的感受。比如说,我们也许没有遇到过车祸,但是,通过阅读他们对车祸影响的描述,我们可以知晓受到创伤的人在这样的事故之后是怎么想的。一些人大量读书,去了解行为和人性,思考或探讨它们的隐含意义。他们拥有更多的情感资源以及研究素材和理论。

・最起码,我们可以把自己投射到别人的情境中,想象他们的感受。我们可以猜猜在那些情境中我们将会如何感觉和反应。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怎么办?我会有什么感觉?我会如何反应?我有类似的、可以有助于我理解想象的经历吗?如果我患上致命的绝症,我是否会考虑自杀呢?我对安乐死的看法会改变吗?

・非常明显,较之过着相对狭隘的生活的人,那些具有丰富和深刻阅历的人在共情银行中有更多的积蓄。说实在的,我们更需要对负面情绪的共情。在生活中被呵护备至的人,或那些不怎么冒险(因此不常跌倒,但也收获得更少,或成长得更慢)的人觉得更难共情。

・无论你经历过什么,如果你能努力地用别人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他们可能的感受以及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那么你的人际关系就会更加融洽,特别是当你面对性格不合的人或令你抓狂的人,即焦虑型或索取型,试图维持一段良好的工作或私人关系时,共情是十分有力的工具。

乐观思维

乐观思维的基础是看向光明的一面。《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曾指出,这种思维能够让我们在困境中或在情感上受到挑战时保持乐观。下面是几种有助于产生乐观情绪的自我对话:

・一件坏事发生并不意味着另一件坏事也将随后而至,“祸”可以是单行的。

・一件坏事发生了,这并不意味着全都是你的错,或是因为你搞砸了才发生的。有许多因素是你控制不了的,例如,其他人的行为,全球事件或运气不好,这些都可能导致坏事发生。

・“一切都会过去。”当坏事发生时,它可能只是“坏”那么短短一段时间。绝大多数不好的事情和艰难的时光都是暂时的,有时限的。

・当坏事确实发生时,尽量寻找其积极的一面,并暂时紧紧抓住。比如,你可能撞车了,但没人受伤;或者你的钱包丢了,可你的信用卡在另一个包里。

・当好事发生在你身上时,告诉自己,它们可能继续“好”很长一段时间。“福”非常有可能会双降的。例如,你的销售额本月上升了,没有理由不会在下个月继续上升。

・当好事发生时,关注你做过的、促进好事发生的积极行为。你和好事的发生有着莫大的关系。你可以创造不同。比方说,本月销售额上升是因为你多打了百分之十的销售电话;跟进每一个表示出兴趣的人;在最初只是被接到语音信箱之后,你决定晚些时候再打一次电话,而不是就此放弃。

16 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

在应付难搞的人际关系时,理性思维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也是让你的行为变得不那么令人难以接受的良好策略。它允许你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再回应,而不是未加思索就放纵情绪。

理性思维是符合逻辑的,它反思现实,关注的不是事情在你想象中的样子,而是事情的真实面貌。它让你冷静下来,帮助你得到真正想要的;让你感觉更好,促使你赢得真正重要的东西。

需要被质疑的典型非理性假设(信念)

挑战非理性思维

控制激烈情绪的最好方法,是讨论隐藏在这些情绪之下的非理性思维。下面是人们可能产生非理性思维的一些途径。

“全有或全无”的思想

这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不允许有灰色地带。

为了挑战这种非理性思维,你可以:

・转变你的想法,“没人是完全好的或完全坏的”,“没有什么事情是彻底糟透了的”。

・停止使用“总是”和“从未”来修饰、限定你自己与他人的行为。

・避免给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打上永久的标签。例如,你可以说:“我有的时候会生气发怒。”而不要说:“我是个坏脾气的人。”

自己吓自己

“自己吓自己”是相信一些坏事不只是坏,是“真的,真的可怕”。“可怕”的言语会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紧张和苦恼。

为了挑战这种非理性思维,你可以:

・转变你的想法,“我不喜欢这样,但这不是世界末日。”不要觉得“这绝对是太可怕了”。

・找出真正可怕的事情,然后客观地对待。例如“这比孩子被杀更可怕吗?”

有用的言辞包括——“不要庸人自扰。”“这是麻烦,不是灾难。”“没什么大不了的。”“世界不会毁灭。”

灾难化

想象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而且假设最坏的结果一定会出现,这被称为灾难化。为了挑战这种非理性思维,你可以:

・改变你的想法:“那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明确指出,担心没有真实发生而且很有可能不会发生的事情,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估测概率,表明“最坏的情况”不大可能真的发生。

“我受不了了,这太……”

这种非理性思维让你相信自己无法处理某些事,你将会因此失败。为了挑战它,你需要改变想法:“我不喜欢,但我能忍受。”

尽力达到你自己或者他人的不切实际的期望

我们对于自己都有一些不现实的设想。非常明显,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不可动摇的原则,例如:不撒谎,不骗人,不盗窃,不害人。然而,对于我们的其他行为来说,则“没有规则,只有期望”。我们是可以质疑这些期望的。问问自己,“哪页纸上写着那条规则啊?”大部分生活琐事,是不存在规则手册的。只是因为其他人也认为你应该做某些事情,并不意味着那么做就是正确的或理智的选择。你可以一直提醒自己:“人无完人。我是一个人,我是不完美的。我只须尽力而为。”

使用“必须、本应、应该”

挑战你生活中的“必须、本应、应该”。用更好的词汇代替它们,或干脆把它们全部清除。

过度控制人和事

这种非理性思维认为你的行为能跨过不可逾越的障碍,你必须是那个解决问题的人。转变你的想法:“我改变我所能改变的,然后接受现实。”

对生活提出的是要求,而非希望

如果你“要求”,那么你期待并坚持事情必须如你所想,你的愿望必须得到满足,否则你的日子就没法过了。这是痛苦的根源,无助于你接受事物本来的样子。如果你“希望”而非“要求”,那么你想要事情如你所想,就会采取行动尽量使之实现。然而,如果没有实现,你也不会太过苦恼。这鼓励你接受事物本来的样子,避免不切实际地要求它们本应变成什么样子。做一名“希望者”,不要做“要求者”。

运用克制的语言让你的想法更加理性

使用的语言影响你思考的理性程度。

自我管理策略

为了方便记忆,所有建议均以字母“P”开头。它们都是理性的自我管理策略,帮助你控制自己在面对困境和他人行为时的反应。

(1)证据(Proof)。有任何证据表明我的担忧和想法是正确的吗?我是否可以和朋友或者我信任的某个人进行现实检测?比如,我担心朋友因为我不帮忙而生气。我可以直接问她是不是这样,也可以找一个我们共同的朋友,征求这位朋友的意见。

(2)可能性(Possibilities)。有没有可能是我理解错了?可不可以用其他同样正当但更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看待整件事,至少在短期内先这样做?例如,她也许只是因为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升职而生气。

(3)积极方面(Positive aspects)。整件事中是否有什么积极方面?哪怕很小,都可以给我一些安慰。例如,她答应下周和我一起吃午饭,她可能不是太生我的气了。

(4)角度(Perspective)。我客观地看待这件事了吗?它像乍看起来的那样,是一场灾难吗?它真的要毁掉我的生活吗?还是它只不过是一个我不得不忍受的麻烦?它也许不会延续非常长的时间,而且即使那样,它也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可能只是我生活的一小部分。就算她生我的气,也不是灾难。我当然希望她没有生气,不过,如果她生气了,我也能处理。

(5)更朴素的语言(Plainer language)。我是在用“惨重的”和夸张的语言,让自己感觉更糟吗?例如,“狂怒的”“耻辱的”“沮丧的”“发狂的”,而不是说“恼火的”“尴尬的”“悲伤的”和“担心的”。“我关心”,而不应该是“我心急如焚”。

(6)将事情个人化(Personalizing)。我是不是代入太多个人感情了?我假设事情和别人的行为都是在针对我。许多时候,事情的发生和人们的反应都是十分正常的,或者是一些与我完全无关的因素造成的。我不能把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想,我要淡然处之。

(7)恐慌让人无法作为(Panic paralyzes)。遇事惊慌是没用的,于事无补。我需要提醒自己记得,惊慌失措只会让人失去行动能力。如果吓坏了,我就更不可能成功地应对,得到我想要的。我能把握住自己,想想应该做点什么,让情绪不要失控。

(8)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除了惊恐和担忧之外,我还可以做些什么吗?有没有什么事情是我没有想到的?例如,也许下周我可以在和他一起吃午饭的时候谈起这个话题。

(9)坚持不懈(Persistence)。我是不是太快放弃了自己改变和控制事态的策略?我要咬紧牙关,再试一次吗?

(10)搁置一会儿(Put it aside for a while)。我能不能暂停一下,不再想这件事?这样的话,稍后我可以更加冷静地思考和处理。

(11)身体状况(Physiology)。我此时的身体状况,如疲劳、饥饿、疾病或荷尔蒙涌动,是不是妨碍了我很好地解决问题?例如,我觉得我感冒了。

(12)问题归属(Problem ownership)。这真的是我的问题吗?或者,事实上,只是别人的问题部分地或全部地反映到我身上?例如,她可能是过分敏感。也许既是她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

管理具体情绪的理性思维

控制愤怒

我可以为此感到气愤,因为我被伤害了,遭受不公正待遇,不过,纵然我不喜欢,我也能克制愤怒情绪。我不会否认,但也不会夸大我的感受。我可以做点什么建设性的事情来改善事态的发展呢?如果有的话,我会去做。如果没有,我也不会让自己感觉更糟。我知道自己不会永远愤怒下去,我要和已经发生的事情达成和解。我能坚持,直到事情变好。

驾驭焦虑

在从前,我的身体中就曾经有过这种惶惶不安的感觉。上一次,它毫无意义,尽管感觉有坏事要发生,但直到这种感觉过去了,也什么都没有发生。这一次,它也会过去,就和上一次一样。这只是我的身体在愚弄我的头脑。我要放松,等待它消失。我可以挺到它过去。

克制对冲突的担忧

即使有人生我的气,那也不是世界末日。我能忍受,虽然我更希望他们没有生气。也许有问题的是他们。在一生中,谁都无法避免在某个时刻惹怒别人。我的权利和他们的同等重要。冲突不一定总是坏事。

缓解悲伤

我可以为此感到悲伤或难过,因为我失去了对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人或事。但是,哪怕觉得悲伤,我也能够成功地处理悲伤情绪。我不会否认,但也不会夸大我的感受。我知道我不得不学会接受失去。我不会让自己的糟糕感觉超出合理范围。我要努力找到方法,坚持熬过去。我知道事情也许过不久就会有转机,我可以在那个时候再处理。虽然悲伤,可这不是世界末日,尽管有时我真觉得这就是世界末日。

17 适度地坚持自我

许多人倍感挫败,因为他们发现自己被利用,被摆布,或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放弃消极行为,适度地坚持自我有助于缓解这种挫败感。一些人相信,他们为自己挺身而出或者与他人对峙,就是坚持自我。这是误解,许多人表现出来的不是坚持自我,而是攻击性和敌意。

消极行为

典型的消极行为包括忽视自己的权利,允许他人侵犯你的权利,不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想法,让他人为你做出选择或决定。在消极行为之后,你经常生自己的气或厌恶自己。你稍后的反应可能是:我为什么不说出真实的感受呢?我为什么在自己这么忙的时候还答应做那件事?我为什么不要求我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为什么一直不去打那个投诉电话?

消极行为损伤自尊,也许会鼓励他人掠夺或欺凌你。这不大可能让你赢得他人的尊重。

攻击行为

极度的愤怒或焦虑能够触发攻击行为。你也许是捍卫自己的权利,然而,在这么做的时候,你可能攻击了他人,侵犯了他们的权利,或者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或决定。是的,你捍卫了自己的权利,不过,是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的。在攻击了别人之后,你会因为支配或羞辱了他们而感到内疚,然后你的自尊也因此受到伤害。持续的攻击行为让人们远离你,无益于你的人际关系。

坚持自我的行为

坚持自我意味着申明自己的主张立场,却不攻击或侵犯他人的权利。你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并赋予他人同样的权利。你不把自己的观点或决定强加于他人,而且你也不允许他们这样对你。在你坚持自我之后,你觉得冷静,你更加自尊自爱,信心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