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如何做出正确决定 » 如何做出正确决定全文在线阅读

《如何做出正确决定》人类天生就要寻找爱

关灯直达底部

道德决定能力是天生的,道德决定能力的硬件基础——同情回路与生俱来,至少我们大多数人是这样的,但是道德决定能力的发展仍然需要恰当的后天经验加以滋养。如果不出差错,人类大脑会自然地发展出一套强大的同情本能。我们会控制自己不把男子推下天桥,会在最后通牒游戏中提出公平的分钱方法,会被别人受苦的照片深深震撼。

但是,如果发展过程出现差错,如果支撑我们道德决定的神经回路总不成熟,那么影响可能极其深远,比如患自闭症。自闭症很大程度上是遗传造成的(科学家们估计遗传性自闭症占所有自闭症的比例为80%~90%,是所有神经病中最具遗传性的)。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会给发育中的大脑造成永久损伤——儿童虐待,当孩子在童年时期受到猥亵、遭到忽视或者失宠,他们的情绪脑就会扭曲(例如,约翰·韦恩·盖西的父亲嗜酒成性,盖西小时候总是遭到父亲的身体虐待)。让人类同情别人感受的生理程序被关闭了,遭到残暴对待使我们变得残暴,遭到虐待使我们喜欢虐待别人。这是一个悲惨的循环。

这一看法的第一项证据来自哈里·哈洛(Harry Harlow)的工作。想进一步了解哈洛以及他的精彩研究,请看德博拉·布卢姆(Deborah Blum)的传记《爱在暴力公园》(Love at Goon Park)。20世纪50年代早期,哈洛决定在威斯康星大学建立一个猴子繁殖基地,当时他正在灵长类动物身上研究巴甫洛夫条件反射,需要更多的数据,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动物。尽管之前从来没人在美国成功繁殖过猴子,但是哈洛决心试一试。

繁殖基地刚开始只有几只怀孕的母猴,哈洛悉心照料这些怀有身孕的灵长类动物,然后,在它们分娩后,立即将小猴放进干净整洁的笼子里面隔离起来。起初,一切按计划顺利进行。他用脱水加糖牛奶喂养这些小猴,牛奶里面还加了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用消过毒的奶瓶每隔两小时喂小猴一次。他仔细调节灯光的亮度,模拟白天黑夜交替的环境。为了尽可能减少疾病的传播,哈洛从来没有让这些小猴互相来往。结果,这些小家伙长得比同龄的野生猴子更大更壮。

但是这些小猴身体健康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疾病:他们被孤独毁掉了。它们短暂的一生在完全隔离的状态中度过,连最基本的社会交往都无法进行。它们在自己的金属笼子里疯狂地滚来滚去,吸吮自己的大拇指直到流血。看到其他猴子,它们会害怕得尖叫,跑到笼子的角落里,紧紧盯着地板。如果感觉受到威胁,它们会表现出各种暴力行为。有时,这些暴力行为针对自己,有的猴子把自己撕扯得血肉模糊,有的猴子会啃掉自己的手掌。由于早期隔离,这些小猴被迫在余下的生命中继续保持隔离。

这些问题小猴让哈洛明白大脑的发育需要的不仅是恰当的营养,大脑的发育还需要什么呢?第一条线索来自对这些小猴的观察。科学家在笼子里面铺了一层柔软的布,这样猴子就不用睡在冰冷的水泥地上了。没接触过母亲的小猴很快迷恋上这些布,它们会用布把自己裹起来,如果有人靠近笼子,它们会紧紧挨着布。柔软的布是它们唯一的安慰。

小猴的怪异行为启发了哈洛,他又想出一个新实验,决定再养育一代猴子。这次他用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硬硬的铁丝网做的“铁丝妈妈”,另外一个是用软软的毛绒做的“毛绒妈妈”。哈洛认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小猴应该更喜欢“毛绒妈妈”,因为这样它们就可以搂着软软的毛绒了。为了让实验更有趣,哈洛在其中几个笼子上做了一下手脚,他没有亲自喂猴子,而是把奶瓶放在“铁丝妈妈”的手上。他的问题很简单:什么更重要,食物还是慈爱?这些小猴更想要哪个妈妈?

最后,答案再明显不过了。不管哪个“妈妈”拿着牛奶,小猴总是偏爱“毛绒妈妈”。猴子感到饥饿时会跑向“铁丝妈妈”,迅速喝饱,然后立即回到“毛绒妈妈”身边。小猴在6个月之前,一天当中超过18个小时与“毛绒妈妈”腻在一起,只要不饿就不会找“铁丝妈妈”。

哈洛实验的寓意在于,灵长类动物的婴儿生下来就有强烈的依恋需要,它们之所以搂着毛绒,是因为它们想要体验真妈妈的温暖和柔情。这些小猴对慈爱的渴望超过了对食物的渴望。哈洛写道:“这些小动物脑子里似乎装有某种程序,天生就要寻找爱。”

爱的需要没被满足,会带来很多悲惨的后果,小猴的大脑会永久受损。只有“铁丝妈妈”的猴子不知道如何与其他猴子相处,如何同情陌生猴子,如何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行事,无法做最基本的道德决定。正如哈洛后来写道的那样:“如果猴子教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在你学会如何生活之前,要先学会如何去爱。”

哈洛后来进一步探索了社会隔离的破坏作用,他的实验越来越残忍,挑战了动物实验的极限。他最残忍的一个实验是,把数只小猴一起关在一个笼子里长达数月,笼子里面什么也没有,连“铁丝妈妈”都没有。最终结果悲惨得无法形容。被隔离的小猴像得了灵长类精神病,对所有的情绪表达都麻木不仁。它们会无缘无故地打架,打到其中一只猴子严重受伤。它们甚至对自己的孩子也很恶毒,一只疯猴咬掉了自己孩子的几根手指;另外一只疯猴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哭泣,于是把孩子的脑袋塞进嘴里嚼得粉碎。然而,多数发疯的母亲只是把它们所受的残忍对待又施加到它们的孩子身上,当它们的孩子试图拥抱它们时,它们会把孩子推开。茫然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但都无济于事,它们的母亲什么感觉都没有。

发生在猴子身上的事情也有可能发生在人类身上,罗马尼亚就发生了这样的悲惨事件。

1966年,这个国家的独裁者尼古拉·齐奥塞斯库(Nicolae Ceausescu)颁布法令,禁止任何形式的避孕方法。之后,这个国家到处都是弃婴,因为贫穷家庭养不起那么多孩子,只能扔掉多余的孩子。结果,孤儿数量急剧增加。

罗马尼亚的国营孤儿院很快爆满,陷入资金不足的困境。婴儿被放在只有一个塑料瓶的小床上面,幼儿被绑在床上,从来得不到拥抱。冬天,孤儿院里暖气不足,残疾的孩子搬到地下室住,其中有些孩子常年不见阳光。大一些的孩子被下了药,这样他们就能一次昏睡好几天。有些孤儿院25%的孩子不到5岁就死了。

罗马尼亚孤儿院存活下来的孩子也留有永久的创伤,许多孩子身材矮小,骨骼萎缩,身上有多处未经处理的感染。但是孤儿院生活最大的后遗症是心理方面的,许多被遗弃的儿童有着严重的情绪障碍,他们往往敌视陌生人,互相辱骂打架,连最基本的社会交往都不能进行。那些收养了在罗马尼亚孤儿院受过苦的孩子的夫妇报告说这些孩子有许多异常行为,有些孩子一被触碰就会哭泣,另外一些孩子会呆呆地看着某个东西长达几小时,然后突然大发脾气,摔打可以拿到的一切东西。一对加拿大夫妇收养了一个3岁的男孩,一天,他们走进他的卧室,却发现他把新来的小猫扔到了窗外。

神经学家用脑功能成像仪观察罗马尼亚孤儿的大脑活动,发现他们的负责情绪和社会交往的脑区(比如OFC和杏仁核)的活动性很低。研究也表明这些孤儿不能准确体察别人的情绪,在解读面部表情方面十分无能。这些国家政策的牺牲品难以理解人类世界的同情心。他们不仅难以识别别人的情绪,而且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美国有关早期受虐儿童的研究也描绘出同样暗淡的画面。20世纪80年代初,心理学家玛丽·梅因(Mary Main)和卡罗尔·乔治(Carol George)观察了一组来自“压力家庭”的幼儿,其中一半孩子受到过严重的身体虐待,另外一半孩子来自破碎的家庭,其中很多孩子和养父母一起生活,但是没有挨过打、受过伤。梅因和乔治想看看这两组不幸的幼儿对哭泣的同伴有什么反应。他们会表现出正常的人类同情心吗?或者说他们同理同伴的感受吗?研究者发现几乎所有未受过虐待的孩子都会对哭泣的同伴表示关心,他们本能的同情心让他们试图安慰同伴,看到别人难过,他们也会难过。

但是,早期受虐经历改变了一切。面对悲伤的同伴,受过虐待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反应。即使他们表现出同情,如果同伴哭个不停,同情经常也会变成咄咄逼人的威胁。下面是研究报告对一个2岁半的受虐儿童马丁的描述:“马丁试着去牵哭泣女孩的手,被她拒绝了,他用另一只手拍打她的胳膊。然后,他转过身背对着她,看着地面,开始大叫:‘别哭了!别哭了!’一声比一声急促,一声比一声大。他拍着她,但这样让她更伤心,于是,他退到旁边嘘她,朝她龇牙齿。后来,他又开始拍她的背,一下比一下重,拍变成了打。他不停地打她,不理会她的尖叫。”尽管马丁想帮忙,最后却让事情变得更糟。一个2岁的受虐儿童凯特也表现出相同的行为模式,起初,她对伤心的同伴很亲切,轻轻拍着他的背。“但是很快,她拍得非常重,开始狠狠地揍他,不断揍他,直到他爬着逃开。”研究人员写道。因为凯特和马丁无法理解别人的情感,所以他们无法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

这些受虐待儿童缺失的是情感教育。因为这些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温暖,所以他们的大脑留下了严重的创伤,至少在内心深处。不是这些孩子自己想变得残忍或者缺乏同情心,只是他们缺少正常情况下指导道德决定的大脑活动模式。因此,他们对待伤心同伴的方式就像他们的父母在他们伤心时对待他们一样:运用恐吓和暴力。

幸好,这些悲惨的例子很少见。我们生来就能感受彼此的痛苦,所以伤害别人或者违反道义是极其痛苦的。同情心是我们最基本的本能之一,这也是为什么进化如此青睐镜像神经元、梭状回面孔区以及其他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心思的脑区。只要在儿童时期得到关爱,而且没有什么发育障碍,人类大脑就会自然地拒绝暴力、提出公平的分钱方法、尝试安慰哭泣的孩子。这些行为只是我们作为人的一个基本部分。进化已经在我们的大脑植入互相关心的程序。

看看这个辛酸的实验:实验人员训练6只猕猴学会推动开关以获得数量不等的食物。一共有两个开关:如果推动其中一个,它们会获得大量自己喜爱的食物;如果推动另外一个开关,它们会获得少量不那么好吃的食物。正如你可能猜想的那样,猴子很快学会了推动能够获得大量自己喜爱食物的开关,得到最大的奖赏。

这种快乐的模式保持几个星期之后,一天,6只猴子中的一只肚子饿了,决定推动开关,这时发生了可怕的事情:另外一个笼子里面的猴子受到电击,痛苦不堪。所有6只猴子都看到了,它们听到了可怕的尖叫声,看着那只猴子害怕得抽搐颤抖。它们立即改变了自己的行为:4只猴子决定不再推动奖赏最大的开关,只要不伤害别的猴子,它们宁愿吃少一点儿、吃差一点儿;第五只猴子不推任何开关长达5天;第六只猴子不推任何开关长达12天。为了不让一只素不相识的猴子被迫受苦,它们宁愿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