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写给内向者的沟通心理学 »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写给内向者的沟通心理学全文在线阅读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写给内向者的沟通心理学》第1章 坚持自己的个性,交谈才会更有趣

关灯直达底部

人与人的差异越多,谈话的内容就会越丰富。差异性让交谈双方有了新的话题可以探索,因此,人际关系就更容易朝新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这样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动画片,虽然已经不记得那个时候我有多大,但是,动画片的一些情景至今仍然很清晰:有个人有一支魔术棒,这个人拿着魔术棒随便一指,就能变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我也砍下来一根树枝,好像还是父母种植的杏树,希望也能和动画片里一样神奇。

那个时候自己想要的东西太多了。玩具、零花钱、名气可能是最想要的了。不过,我至今仍记得,除此之外,我还想要别的:当时我拿着树枝敲了敲自己的脑袋,说道,“我希望我不要这么少言寡语。”

我觉得那个时候的我并不算内向,可是,我感觉周围的人确实都比我更善言谈。在和朋友交谈时,我会暗暗分析,为什么交谈对他们来说这么容易呢?当我加入其中时,我总是忍不住担心,思前想后,不知道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最害怕的莫过于说错话,遭他们嘲笑了。

读高中的时候,我已经总结了一些社交方面的必备技巧,可还是觉得整个过程很不自然。高一的时候,我在食堂里遇到了杰克,我刚好站在他的身后。他当时读毕业班,在学校非常有名——橄榄球队的四分卫。我一直都知道他,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能和他说上话。可是,那天,他突然转过身,对我说:“嗨,你好呀。”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我是多么震惊,居然一时语塞,就这样尴尬地过了几秒,他接着说,“你是害羞,还是?”我胡乱地说了些什么,我自己都不记得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失败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

我很不喜欢当时的自己,觉得很不公平,为什么只有我一人这样呢?我真的想做出改变,我想要成为一个外向的人。

我想要那根神奇的魔术棒。

多年后,我终于找到了。不过,这和我之前想象的完全不同。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置身人群当中,我们总是更容易找到和自己相像的人,并被这样的人吸引。而且,和这种人相处相对容易,也更让人舒适,因为我们可以很快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如果我们身边的人和自己截然不同,人际关系就没那么容易了,不管事实是否如此,至少我们是这样想的。

如果大家都彼此相似,那生活就太没趣味了。想一想吧,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和独特性,世界的丰富多彩恰恰来源于此。

(1)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雪花,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指纹,同样,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特征及性格特点也各不相同。我们并非从一个模板或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的产品。每个人都是身体、精神、情感及心理的独特组合,和其他任何人都不相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使命。

上天造就每个人时,赋予了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特征和性格特点。设计就意味着功能,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表现出的独一无二说明了每个人有着不同于他人的功能。没有谁和你一样,如果你能够按照自己的独特之处发挥作用,那么你必定是做得最好的。

(2)生活因差异而精彩。

祖父非常喜欢橘子酱,吃吐司、松饼、煎饼都离不开它。所以,家里日复一日就只有橘子酱。

可是,爸爸就不一样了,他在壁橱里放了各式各样的果酱和果冻,今天吃吐司,他可能会蘸着草莓酱,明天或许就是樱桃酱了,再过两天又成了葡萄酱。不过,我发现,他的果酱中唯独没有橘子酱,我有些不解,向他请教,他的回答非常简单:“因为总是吃橘子酱太无趣了。”

差异性丰富了生活本身。现在回顾一下我的生活,不难发现,多数时候都是四平八稳的,我也因此觉得安心,我喜欢这样的感觉,也希望以后能够继续。可是,最难忘的回忆却是那些让我倍感考验的时刻,这样的时刻充满了挑战,与众不同。或许当时我并不觉得多么美好,可是,在个人生活中,它们却是最为有趣的组成部分。

我们中很多人都有过艰难的跋涉经历,或是驾车穿越广漠无边的沙漠,或是在暴风雨中奋力前行,或是在蜿蜒曲折的山间道路长途跋涉。不管何时,只要可能,我们中多数人都会选择平坦的高速公路——不过,过于平坦的道路容易让人困倦,而在暴风雨的途中开车却很少有这种情况发生,因为我们的感官系统在紧张待命,我们心里非常清楚这个时候集中注意力是多么关键。到达目的地之后,我们会把哪段经历反复诉说——是平静无奇的高速公路旅程,还是暴风雨中惊险无比的山路旅程?

我相信,上天造人时故意让每个人都与众不同。生活的丰富多彩恰恰是来自于这些差异。

(3) 差异性让交谈更有趣。

开始交谈时,多数人都会寻找共同话题。因为相似之处越多,交谈就更为容易。

这个听起来确实符合逻辑,不是吗?开始交谈时或许确实如此,不过这样不用太久,交谈双方就会觉得没意思了。如果我们彼此一致,那岂不成了和自己谈话?

人与人的差异越多,谈话的内容就会越丰富。差异性让交谈双方有了新的话题可以探索,因此,人际关系就更容易朝新的方向发展。

何谓内向,何谓外向?

我们通常把那些交谈有困难的人称为“内向型”。而那些一分钟就能说一箩筐,很难停下来倾听对方的人,我们可能会称之为“外向型”。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一下概念。

“内向型”是指那些通过独处就可以获得能量的人。他们并不一定很害羞,但是,在和一群人相处之后,他们更需要个人的空间。他们倾向于在内心里自我反思,而不是和他人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可能在集体讨论时他们不太容易参与其中,但是,之后他们会独自把问题思考一遍。通常情况下,他们的最终结论都是很可靠的,而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然,这样的结论有时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酝酿和总结。他们并不是不善言谈,只是倾向于先思考再开口。

在人际沟通方面,内向型性格的人通常会在以下方面纠结:

● 不知道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 不知道如何才能表达妥当。

● 说话时会结结巴巴。

● 不知道如何开启交谈。

“外向型”是指那些通过群体交流获得能量的人。他们倾向于通过交谈来思考。人越多,他们越是活跃。交谈中,他们通常都能够最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反应敏捷,不会因为人多势众而恐慌。可能一开始的结论略显浅薄,不过,他们会意识到这不过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最后会有更好的结论。

外向型性格的人通常会在“倾听”方面存在问题,他们会在以下方面有所纠结:

● 为什么大家有时候不赞同自己的观点。

● 感觉交谈很无聊。

● 为什么身边有些人看着很不安。

● 难以理解少言寡语的人。

内向让交谈更有深度,外向则更具行动力

内向型性格的人往往会羡慕外向型性格的人,羡慕他们可以快速且容易地进入交谈。但是,他们只注意到了外向型性格的一个方面。同样,外向型的人可能也会不理解:为什么他们侃侃而谈,听者的眼睛有时却呆滞无神呢?

不管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他们的独特之处对于人际关系来说都很关键。内向型让交谈更有深度,而外向型则更具行动力。如果交谈中没有内向型的人参与,那么最终的结论就可能欠成熟,执行的时候惨遭失败。同样,如果交谈中没有外向型的人参与,你最终得到的可能只有周密设计但永远没有付诸实践的计划。

我们越是想要模仿他人,放弃自己本来的样子,越容易感到沮丧。问题并不在于我们的性格类型——从性格类型中我们可以获得和他人合作共处的能力。我们越是想要成为他人,自己的独特性越容易丧失。如果性格特征让我们感觉不安,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只将注意力放在和他人的比较之上。

要想人际沟通更有成效,就要具备两个基本的事实:

● 了解并接受自己。

● 了解并接受对方。

如果具备以上两点,人际沟通中的很多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因为这个时候的我们是作为一个整体在交谈,而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对方,给对方留一个好的印象。

走向沟通达人之路

约翰很想有个家。可是,单凭着每个月的薪水,这个愿望几乎没有可能实现,因为每次不到月底他就捉襟见肘了。他期望一切都有所改观,但似乎深陷困境无法脱身。每周他都买五张彩票,指望着梦想能从这里成真。从统计学角度来说,这个机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他却把所有困难的解决都押在了这种一蹴而就的侥幸之上。

我让一位做会计的朋友史蒂夫替我算了笔账——我想知道如果约翰没有买彩票,而是拿这笔钱做了投资,结果会怎么样?假如说,他每周投资5美元,利率为5%,四十年后,每周的5美元就成了33000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不买彩票,可以不像大多数人那样指望着彩票,他就可以挣更多的钱,而这是侥幸无法带来的。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最根本的性格,因为这完全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外。想要重新塑造性格,就好比指望一个一蹴而就的办法,最终能够收获的也只有沮丧。我相信,肯定有比一蹴而就更好的方式。

关键在于更细致地了解你的独特之处,接受并享受这种独特之处。

一旦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知道独特性的价值所在,我们就可以将之作为起点来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和他人交谈时会更坦诚,而不是特地用某种虚伪的方式试图“理解”和“被理解”了。

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方式,可以让一个人一夜之间就成为沟通达人。不过,通读本书,你会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儿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行。

沟通达人之路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漫漫长路,其基础恰恰在于我们独一无二的美。

施展魔法

你的独一无二以及周围人的独一无二会打开通往沟通力的大门。

“赞美自己的独一无二”是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与他人交谈的最有力工具。

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真实的自我而非模仿他人时,结果就会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