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交谈在第一句话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交谈双方都会通过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然后解读获取的无声信息,做出各种预判和假设。然而,通常情况下,这些判断和假设都是不正确的。
真正的交谈在第一句话之前就开始了
记得几年前在一次研讨会上做讲座的时候,我就注意到坐在前排的一位参会人员,年龄稍大,而且一副很不感兴趣的样子。会上时不时地大声叹气,翻翻白眼,和我几乎没有什么眼神交流。这些身体语言及面部表情似乎都在告诉我,他很不想在会上待着。我当时一度猜想他是受老板逼迫来听会的。
可是,研讨会结束后,他却走到我旁边,一边跟我握手,一边说道:“谢谢您。这是我参加过的最好的研讨会了。我的人生真的会因此而改变。”
我本以为他是恭维几句,然后,他又接着说:“我负责一家跨国公司的会计业务。几个月后,我会带45位会计去塔尔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东北部城市),到时候您愿意为他们做演讲,举办研讨会吗?”
从那以后,我学会了一点:做假设的时候不要那么肯定。如果一个人将手臂交叉放在胸前,他有可能不容易接近,很矜持,还有一种可能:他只是很冷而已。
很多沟通达人都有这样的共识,那就是真正的交谈在第一句话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双方都会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然后解读获取的无声信息,我们以此来判断成功接近对方是否可行。如果我们觉得这些信息都是积极的,那么我们就会继续前进,同时谨慎地揣测其反应。如果我们感觉这些信息都是消极的,那么我们就会觉得对方不太感兴趣。
开始交谈之前,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疑虑和假设——
● 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互动。
● 我们不知道一开始应该说些什么。
● 我们不知道对方是否想要和我们交谈。
● 我们不知道如何接近对方。
然而,通常情况下,这些疑虑和假设都是不正确的。我们要把自己对于观察的解读和真正观察到的分开,这一点很重要。
开启交谈的两种方法
要开启一次交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
● 等待他人接近你。
● 主动接近他人。
第一种方法是内向者的典型选择,他们不愿冒险被他人拒绝,也不希望自己看起来笨笨的,因此,他们会等待对方主动接近。如果对方采取主动,内向者会觉得对方对自己有足够的兴趣,因此他们才主动接近自己。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
● 如果没有人接近,不适感会因此加强。
● 注意力只在自己身上,没有给予对方足够的关注。
● 对于结果无法把握。
● 整个过程会给双方带来潜在的痛苦。
第二种方法是外向者的常见选择。他们并不会那么在意对方如何看待自己,因此他们会迅速接近对方。他们会觉得别人和自己一样,在交谈中很自如。就刚开始交谈而言,这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对于少言寡语的人而言,第二种方法太具压力,因此他们不会考虑。不过,他们解读的痛苦往往是来自过于肯定的假设。
我们心中的假设
假设1:我不想贸然闯入。
我们总觉得如果贸然接近他人,对方会感觉受到了冒犯。可是,换位思考一下:别人接近我们时,我们是否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呢?若真如此,多数时候,你可能都比较感激对方,因为他们先开口,你就不用为难了。因此,如果你看到对方一个人站在那儿,说不定他/她很希望和你交流呢。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对方“不来电”,如果如此,你不妨优雅地结束这次交谈,然后尝试和其他人交谈。不过,这种状况并不多见。
假设2:他们可能不喜欢我,或者觉得我无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推测是对的。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无趣,就会认为他人有如下想法:哦,天哪,看看吧,我被这个人困住了。的确,当他人接近我们准备开启交谈时,我们会迅速形成第一印象,不过,交谈开始之后,第一印象是对是错就一目了然了。多数人都会暂且假设他人主动发起交谈是因为兴趣使然,直到有迹象可以证明这种假设有误为止。
假设3:他们比我更自信。
多数人都会尽力让自己看上去更自信,更具吸引力,尽管心里很忐忑。很多时候,其实大家都并非像看上去那么自信。
不过,我们内心都渴望和他人建立联系。通过接近他人,这种需要可以直接表达出来。每个人对于交流的需要都是一样的,而且也都知道相互交流需要付出怎样的精力。
假设4:对方单独一个人站着,是因为他/她喜欢这样。
实际上,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有人觉得,在社交场合,人们单独站在一边,是因为他们不想和他人交流,如果真是如此,那为什么不待在家里呢?其实他们是在使用上述“方法1”,即等待他人接近。如果你先开口,找他们交流,他们就会松口气了!
假设5:我不了解他们,因此,我不知道他们喜欢谈论什么。
这么想也没什么错,不过,你要知道,这也是我们的最大优势——正是因为彼此不了解,才有很多可以谈论的话题。要继续前行,首先你要备好一些基本的探索工具,用这些工具探索新的“领土”上有哪些观点。
假设6:如果我们交谈不愉快,我会觉得很挫败。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把成功交谈的左右责任扛在了自己肩上。并非每次交谈都要多么了不起,一开始和不同的人进行交谈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人只能泛泛而谈,彼此的交谈内容只限于表层,无法深入;而有些就不一样,你们可以深入交谈,进一步了解彼此的生活。
交谈的目的并非向对方炫耀你有多么聪明,而是在两人之间建立起联系。交谈的结果并不只是说明你优秀与否,你的交谈技巧高明与否,同时也是对于交谈另一方的反映。正确解读相互交流的结果非常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其实先开口具备很大优势——你可以挑选交谈对象,不是吗?
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观点理解生活
人际关系中还有一个很大的障碍,那就是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观点理解生活,这会产生以下两个潜在的问题:
● 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
● 我们总觉得对方和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一样的。
(1)我们总觉得我们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
这种想法很危险。如果我们坚信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会试图让对方按照我们的方式理解问题,可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达人”,其目的并非改变他人的思想,而是理解他人。
戴安(我的妻子)就是个“行动派”。不管做什么事儿,她都会尽快且尽可能全面地完成。开会的时候,她会先停一下,然后便问道,“好的,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谁来负责呢?”
而我却是个“思考派”,大家眼里的我,通常是个“点子王”。给我一个问题,不用一会儿我就能想出一堆的解决方案,而且我的方案总是与众不同。不过,我很少付诸实践,只是限于想想而已。
就在我和妻子婚后不久,彼此的不同就显现出来了,而且成为我们之间的问题所在。我觉得戴安过于用功了,需要放松一些。同样,她看到我一天到晚头脑风暴,就是不付诸行动,也很受不了。
慢慢地,我们都意识到,其实没有哪种方式是最好的,只不过大家不同而已。我们越是能够理解对方的观点,就越容易从差异中找出更好的、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这些年来,随着理解和探索的深入,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坚固了。
(2)我们总觉得对方和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一样的。
保拉喜欢热闹的派对。她本来以为在让过生日的时候,给她举办一个大大的派对,一定会让她惊喜,也是对彼此友谊的加强。可是,看到让没有丝毫的惊喜和兴奋,保拉感觉朋友根本不理解自己,因而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菲尔周末参加了一场婚礼,和教堂的一些人共进晚餐,然后又和家里的亲朋好友聚了聚。菲尔的一个朋友邀请他和妻子巴尔布周一晚上一起喝咖啡,除了他们,还有其他几对夫妻。菲尔想在周一晚上安安静静地休息,就婉拒了朋友的邀请,他租了电影光盘,买了些中式外卖晚餐,这个时候却发现妻子巴尔布郁郁寡欢,因为她知道菲尔拒绝了朋友的邀请,对此菲尔实在无法理解。
保拉和巴尔布都喜欢热闹,并且觉得其他人也和她们一样。让和菲尔也可以接受热闹的场合,只是这样的场合很快就会让他们感到疲惫。
这两种情况都是真实存在的。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境,是因为双方性格的不同,我们只是对此描述,而不是强调休整。如果忽略了对方性格的独特性,有效交谈就会困难重重,有时甚至难以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