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只因目中无人 » 只因目中无人全文在线阅读

《只因目中无人》第三节 限制性信念的来源

关灯直达底部

上一节中,大致提到父母的教育会使孩子形成限制性信念。这一节中,我将详细解释限制性信念如何形成。

经验

我们的限制性信念基本上都是通过经验形成的。我们做一件事情,就会产生一系列后果,通过这种『行动—结果』模式,人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采取什么行为,就会得到什么结果。

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个事实——事物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往往没有掌握事实的全部。

我有一个朋友,他曾准备和一个姓陈的老板谈合作。去谈合作的时候,他发现这位老板非常不友善,全程都皱着眉头,并且在谈判的过程中不停出门接电话,非常没礼貌。他介绍产品的时候也总是被这位老板打断,问很多问题,然而无论他怎么解释,也看不到这位老板露出笑容。谈判越来越僵,最后在尴尬的气氛中结束了。当然之后我朋友就没有再继续跟这位老板合作,最终不了了之。

机缘巧合,不久以后我有个项目需要与这位老板合作。朋友听说这件事情后,好心提醒我说:『这个陈老板是个脾气很坏、没礼貌的人,你要小心点。』

听他这么说,我还真是有点担心,怀着忐忑的心情应邀去了这位老板的公司。见面之后,我发现这位陈老板根本不像我朋友说的那样,他风趣儒雅,很有涵养,对我们的到来安排得很周到,完全无法想象他曾那样粗暴地对待过我的朋友。

难道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大事,使这位老板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与陈老板的合作顺利地进行着。合作中我发现,他的涵养并非装出来的,他确实是一位体贴周到、令人敬仰的人。可是,为何那次和我朋友的谈判会搞得那么僵呢?

和陈老板慢慢熟了以后,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他想了想说:『团长,你朋友遇到我的那段时间,可能正好是我和前妻办理离婚手续的时期。那段时间,因为财产和子女抚养权的问题,搞得我焦头烂额,见到谁都一副苦瓜脸,整个人状态极差。』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他办完离婚手续,去国外度了假,才慢慢恢复过来。

我恍然大悟,我朋友根据自己不好的经验去判断了这个人,并非他经验错误,只是他没有掌握事实的全部就形成了一个信念——这位陈老板是一个脾气很差、没礼貌的人。

很多人都是这样,会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形成一个信念,这个信念会左右他们的行为。有时,这种经验还并非直接来自他们自己,很可能来自别人。

读书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从来不敢在冬天的晚上洗头发。他对我说,小时候他妈妈告诉他,冬天晚上洗头发第二天会头疼。我觉得很奇怪,我和身边的很多人冬天晚上也洗头发,可我们从来也没有头疼。后来有一次,我见到他妈妈,就和她聊到冬天洗头发会头疼这个问题,老人家说:『我们那个时候没有吹风机,冬天晚上洗完头发,到睡觉的时候头发都还没有干。如果头发没干就睡觉,很容易着凉,当然会头疼。』

我朋友听到自己母亲说的这番话,哑然失笑。

母亲传递给他这个经验的时候,还没有吹风机。母亲为了保护自己孩子免受头疼之苦,简要地向孩子传递了自己的经验,但孩子却并不知道事实全部,就稀里糊涂地相信了。

教育

我们的教育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的父母,另一方面是学校。

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人生顺利,所以他们会把自己人生中的信念及他们认为的好与不好的经验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在很多家长的信念中,好成绩就意味着好的人生——成绩好的孩子就能进好大学,进了好大学才更容易找到一份稳定优越的工作,以后的人生就有了最坚实的保障。

那些成绩不好的小孩,要承受来自父母、老师甚至同学的歧视。渐渐地,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觉得自己不可能成功,没有办法做到,从此以后他们的生活就只会重复父母的老路,不去尝试与创新。当然,也就会重复父母的错误与痛苦。

错误的逻辑

在作决定的时候,人们会先去评估这个决定的『投入与产出』,确定自己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然后可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但是很多人关于『投入与产出』的估计其实是错误的。他们没有仔细研究过自己作出这个决定的依据是否真实可靠,并且往往将这一个依据泛化。

我经常听到一些言论,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只有外国人才行』。我时常听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这句话。如果一个小孩,他的理想是周游全世界,当他把这个理想告诉自己父母的时候,父母会怎么说呢?我曾经听到最多的回答是:只有外国人才行,中国人是不行的。

『周游世界』对很多中国家长来说是一件投入非常大的事情,而且并不容易成功。为了避免孩子把精力消耗在这件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上,家长们会尽早扼杀掉孩子的这个想法。但这个理想是否真的是『天方夜谭』,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周游世界』对中国人来说也很容易实现。我曾经的理想就是周游世界,但是那时我并没有那么多钱负担这样的旅行,那么我如何实现的呢?我组织很多企业家去参观国外的企业,30岁出头我就去了20多个国家,并且走进了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实地考察和学习,我实现了『周游世界』的理想,不仅没有花一分钱,还赚了不少钱。正是因为我『周游世界』这个项目能不断给我提供资金,我才不至于像很多同行那样,因为经营亏损而放弃心理学教育这个行业。『团长』这个称呼也是从那时开始出现的。

借口

有时,人们用错误的逻辑去形成一个信念,为的是给自己的失败找一个借口。

当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情,却没有效果,他可能会将自己的失败合理化,用一个借口为自己开脱。借口用得太多,就会变成一个信念。

我知道很多女士在减肥,有一次我的一个学员对我说:『团长,运动减肥对我没用。』我问她:『你尝试过了吗?』她说她曾经买过健身卡,还专门请了教练,学习了一段时间,体重不降反升。刚好我认识她的健身教练,有次聊天我们谈到这件事,她的健身教练告诉我说:『她都没有按时来过,可能就来过三四次吧。而且有些学员刚开始运动,运动完了会很容易饿,他们又觉得自己运动了,可以吃多点,结果运动量不够,但饮食却增加了,当然会长胖。』

当一个借口变成『信念』的时候,就会限制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恐惧

限制性信念还有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恐惧』。

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都害怕被批评、被无视、被拒绝,这些恐惧就会渐渐演化成限制性信念。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关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老师眼中的形象,很多美国老师觉得中国学生太安静了,课堂上不发言,也不参加讨论,更不会提出反对意见。但美国学生就不同,他们经常挑战老师的理论。其实在这些中国学生中,很可能有种信念——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但这种信念是怎么形成的呢?很可能当孩子在国内学习的时候,他们发现,如果自己反对老师,就会被他们讨厌。老师是权威,被权威讨厌是非常严重的事情,所以学生是出于『恐惧』才会形成『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这种信念。

这种信念,渐渐使人们失去思考的能力,只能人云亦云,或者被『专家』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