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维度又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格局,或者一个人的境界,但『格局』『境界』这些词不太容易理解,中国的文化需要去『悟』,而西方文化讲求规律,有章可循,下面我用西方心理学的一个分支——NLP的方法来跟大家解构一下『格局』和『境界』。
NLP有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叫『思想健身室』,这个工具可以有效地训练一个人的格局和境界,这个工具由三个维度组成,分别是『位置感知法』『时间线』和『理解层次』。(附思想健身室图)
位置感知法
我们看待一件事情,往往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往往会得到片面的结果。我们可能会按照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去解读整个事件,甚至会投入过多情绪,反而失去了客观与冷静。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我们在看待一个事件的同时,能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就能更加立体地看待这个事件。一个总能从多角度看待一件事的人,是一个智慧的人,因为智慧源自多角度视野。
NLP的『位置感知法』,就是给大家一个方法,让我们可以从更多的角度看问题。
也许有读者会说,这不就是换位思考吗?不完全是,因为换位思考只有两人位置转换,而更重要的是,当只有两个位置时,这两个位置往往是对立的,因为结合了自身强烈的情绪,一个人很难换到对方的位置去思考。而在NLP的『位置感知法』中,有『第一身』『第二身』和『第三身』三个位置。这三个位置中的『第三身』是一个中立的抽离角度,因为有了这个位置,换位才会变得可行。
第一身:从自己角度看待问题
第一身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是一个主观的角度。用第一身看待问题,是结合了自己的观点、信念和情绪去解释自己看到的事件,对事件的描述是从自己的眼、耳、身体来看、来听、来感觉的。
用第一身思考问题的人,有主见有立场,但是也会固执于自己的看法,不能了解对方的感受,对问题的看法会非常偏颇。用第一身看待问题的人,在冲突中往往会指责、苛责对方。
第二身:从对方角度看待问题
所谓『第二身』,就是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此时你不是自己,而是对方,你的思考和你的情绪都是对方的思考和情绪。当你能够做到这一点时,你就拥有了『同理心』。同理心是一切关怀的基础,只有拥有了同理心,才可能与对方连接,也更可能去规范自己的行动。打个比方,当你自己在家坐在沙发上时,你可能会选择一个自己舒服的姿势,哪怕那个姿势不优雅也无所谓。但是当你有客人在家时,即便你还是坐在同一张沙发上,你的姿势也会出现变化——因为你会在意客人对你的看法,其实这时你就是在用『第二身』看待自己,从客人的角度看待你自己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能够经常站在第二身思考问题,他比较不容易和别人起冲突,也更能未雨绸缪。用第二身看问题,就好比下棋,在我落子之前,我会考虑对方可能怎么走,这样的思考会让一个人看得更远,自然也会走得更远。
第三身:从抽离角度看问题
如果说第二身看问题算是『换位思考』,那么第三身看问题就是『抽离事件去思考』。
第三身的思考是怎样的呢?举一个例子,当你和伴侣吵架的时候,你的孩子是怎么看的呢?或者你的父母又会怎么看呢?如果不是家人,你的朋友、邻居甚至陌生人又是怎么看的呢?
第三身,就是用与事件无关的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第三身看待问题有什么好处?第三身看待问题可以让人保持抽离的状态,当你与这个事件无关的时候,你会更加客观理智,甚至看到事件的更多细节。我们所面临的矛盾、冲突及问题,通常是由很多情绪包裹着,抽离则可以去掉情绪重回理智。第三身看待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冷静,不至于完全被情绪湮没。
还记得本章开头讲到的胡总的故事吗?其实他的思维方式就是符合这种『位置感知法』。
当导游带我们去购物点购物时,一般的人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此时购物是不划算的,这就是『第一身』的位置。而胡总呢,他不光考虑自己,还考虑到了导游,此时的导游就是『第二身』——如果我自己购物了,导游就有提成,自然会开心;如果导游开心了,以后几天必然会尽心尽力地服务,其他团友也会开心。当他考虑到其他团友的感受时,他已经去到『第三身』的位置了。当然,『第三身』除了团友还有其他人——亲友,如果自己给他们买了礼物,他们也会开心。然后他又回到『第一身』他自己,如果收到礼物的亲人朋友开心,他自己也会开心。当他考虑到了这些以后,自然而然就作出了在景点购物这个决定。大家有没有发现胡总考虑问题是三个位置全部都用到了呢?
而在日本东京吃饭排队时闹事的那位老板呢?他只会考虑他自己,他觉得自己是老板,别人就应该像伺候皇帝一样伺候他,哪里都要为他开绿灯,稍微等候一会儿似乎就是侮辱了他。他不能考虑到这个考察团安排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不能考虑到其他团友的感受,也根本考虑不到在日本人面前这样的表现会使中国人的形象受到多大影响。他的思想中只有自己,当一个人心中只有他自己的时候,就算他偶然成功了,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因为,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相处。
NLP说,一个选择没有选择,两个选择左右为难,三个选择,才是选择的开始。当你有三种位置看待一个事件的时候,你才真正拥有了真正的选择,你就拥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在一个系统中,拥有更多灵活性的人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同时,当你真的能够有更多选择时,你就自由了。
因此,一个多维度的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自由,当然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
时间线
大多数人都能将自己经历的时空形成一条线,这就是『时间线』。『时间线』是一个稳定的潜意识结构,或者说,是一套内在记录时间的心理程序。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记录时间的方式,比方说我们怎么知道哪个事件是已经发生的(过去记忆),而哪个事件还没有发生(未来计划)。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我们的大脑里对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有着不同的记忆位置,这些位置能够按时间的顺序连成一条线,而这条线就是『时间线』。
人们通常会将这一条线分为三段——『过去』『现在』和『未来』。
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思想的内容大部分会和『时间』有关系。这是我们头脑的奇妙功能之一。我们可以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想着『过去』比较困难的时候,想着『现在』的舒适,同时,想着『未来』要买一栋更好的房子。而我们以前可能都没有察觉到,原来当我们在想着不同的时间点时,我们的眼睛很自然地会转向不同的方向,甚至我们的手也会在讲着不同的时间点时『指』向不同的方向。
当我们将自己置于不同『时间』时,我们的想法就会出现变化,这些变化又会使得我们的行为出现变化。
我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美丽的女孩,在10多岁的时候出了车祸,车祸使她失去了双腿。她整天以泪洗面,甚至在绝望时想要自杀。她每晚必须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因为每次闭上眼睛就会出现车祸发生时的画面。
她在这样的悲痛中生活了好几年。有一天,一个朋友来看望她,她目光呆滞,满腹牢骚,抱怨自己有多么不幸。听完她的抱怨以后,她的朋友说了一句话突然敲醒了她。她的朋友说:『你今年还不到20岁,你打算未来几十年的人生都在这样的抱怨和愤怒中度过吗?』
朋友离开后,她还一直琢磨这句话。是啊,我还不到20岁,我未来的人生或许还有几十年。在过去这几年我每天都生活在灰暗中,怨恨一切,父母家人都因为我而愁眉不展,这几年我和我身边的人仿佛生活在地狱一般。我的腿伤已经恢复好了,未来还那么长,我还要以这样的状态生活几十年吗?几十年后,我的父母早已过世,难道我给他们最后几十年的记忆都是如此悲伤与痛苦吗?
她含着泪细细思考了一整夜,她不想要这样的未来。她的人生只是在过去发生了灾难,而未来尚未发生,她或许还有选择。她希望拥有开心的人生,希望身边的人能够快乐。
当有了这样的觉悟以后,她变了。她开始积极地参加康复锻炼,甚至开始准备考大学,并且开始尝试在网络上写小说。慢慢地她变得小有名气,甚至有些出版商主动找她合作出书,当他们见到她第一眼时根本不敢相信——这个文字如此细腻、活泼、积极向上的女孩,竟然是坐在轮椅上的女孩!而她的笑容那么美丽,和别的正常的姑娘一样,充满了朝气和快乐。
这是一个把时间由过去转到未来的案例,有人说一念之差,一个人就天差地别。而这个女孩的这一念,从过去调整到了未来,她就完完全全地发生了变化。
我们再来看看从现在到未来的好处,很多修炼的方法都让人活在当下,其实,有时活在当下,也会成为一种困境。比如,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的时间焦点就会聚集于当下,这时,困难会显得特别大,整个人都会被困难所包裹,很难找到解决方案,如果这时候你能够把时间框架移到未来,就不一样了。
试想一下你过去是否遇到过一些困难,当时感觉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如失恋,可是现在回头一看,是不是觉得当时的自己很可笑?同样,你今天的困难,如果从未来的时间框架来看,你也许会觉得是『小菜一碟』。各位读者,如果你今天真的遇上了一个大困难,请你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当我60岁写回忆录的时候,我会如何写自己的这一段历史呢?』
我经常跟我的导师团的导师们说:『你今天的困难,都将是你未来讲课的案例!』同样,各位读者请记住,不管今天你遇到了多大的困难,都将是你未来讲给儿孙听的精彩故事!
理解层次
爱因斯坦先生曾说过,人类的困境源于人们往往在制造问题的层面解决问题。我以前对这句话一直不太理解,因为太抽象了。直到后来学习到了NLP中的『理解层次』,才让我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理解层次』最早是由人类学家格雷戈里·贝特森为行为科学的心理机制提出来的,后由美国NLP大学执行长罗伯特·迪尔茨从中提炼和发展出来的一项NLP技术。理解层次是指个体或组织的各种活动所在的不同层次之间的等级以及相互影响的关系。每一层次都会与其下面的层次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高层次上发生的改变必然向下『辐射』,从而在低层次上发生相应的改变。当然,在低层次上也可能发生改变,但不一定能够影响到高层次。
『理解层次』可以让我们从不同层面理解事物,拓展我们的思想蓝图,极大地丰富我们处理问题和达成效果的方法。它也能帮助使用者明白如何从困惑中突破,并且与自己潜意识中的深层力量联系,使得人生策划方面更有效果。
理解层次一共分为6层,因为高层次的改变会向下辐射影响到低层次,所以,当在低层次遇到问题时,在高层次上解决就会变得轻而易举。越往上走,越抽象,境界却越高。一个人若能养成在最高的几个层次中思考的习惯,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大家甚至圣人,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境界。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理解层次的结构:
1.环境(Where and When)
什么叫环境?
『环境』就是何时、何地,即外界的条件。世界上的种种人、事、物、时、地、金钱和设备等都属『环境』。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想换个工作、换个房子、离开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创业,这些问题可以简单地称为外在的问题,这些外在问题可以说就是『环境』。
『环境』既可以成为我们的资源,也可能是我们的障碍。比如说,有人说你工作做得不够好,如果你在环境这一层次寻找理由,你可能会说:我的资源不够,同事不配合,现在市场环境那么差,等等。总之你的障碍存在于『环境』中。
2.行为(What)
行为这个层次所指的是『做什么』或『什么没有做』,主要是指你自己的行为,也就是在环境中的我如何运作。
比如,各位读者此刻的行为就是在读书,有些或许会做笔记,有些会一边喝茶一边读书。『读书』『做笔记』『喝茶』这些都是行为。
3.能力(How)
能力层面是如何做的问题,它涉及选择、策略和资源等。能力决定一个人能够做或不能做哪些事情。
这个层次涉及一个人的选择机会。每一个选择都是一种能力,故此选择越多,能力越大。我们一般说的能力,表面上指的是技能,如会一门语言,会一种软件,会一门技术,等等。除了特定的能力,也包括一些综合能力,如担任一个管理职位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问自己:我能胜任吗?这个胜任,并不是某一种单独的技能,而是很多能力的组合。
比如参加一场谈判,谈判结果理想,你可能会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谈判结果,是因为你本来就具备良好的谈判能力。
到哪里?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这是我们每天都会思考的问题。所以,在『环境』『行为』和『能力』这三个层次思考的人我们称为普通人。这些我们经常接触的层次其实是由更高的层次决定和主导的,但是更高的层次却不是我们能够经常意识到的层次,甚至根本不会去想,常常被忽略。更高的层次就是我们的『信念』『身份』和『灵性』这三个层次,它们由潜意识所控制着,往往不是一般人所能明白的,却是人生成败苦乐之决定因素。可以说,环境至能力这三层,只不过是另外三层在现实生活中的显示而已。
4.信念(Why)
为什么要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会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形成一套相关的信念与价值观。这是我们做或不做一件事情的理由和动力。信念和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做每一件事的标准,但是这种标准并不会时常在意识层面体现,而是在人的潜意识中。所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打个比方,你是怎样选择一份职业的?以什么为标准?是自己的喜好、收入,又或者是社会地位,还是你顺从父母?
我们看电影《无间道》里面的卧底,他们工作辛苦、危险,甚至可能到死都没人认可他们的付出,可是他们为什么还肯做这个工作,甚至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做,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或许就源于他们的价值观和信念,他们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
信念是怎么形成的呢?信念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在第三章《限制性信念》中,我们已专门讲了信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信念的作用,这里不做赘述。
5.身份(Who)
身份,其实就是一个人在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怎么看待自己?如何给自己定位?或者描述出自己的定位,这就是身份层次。
美国最杰出的商业哲学家吉姆·罗恩说过,达到目标最有价值的一件事,不是你获得了你想要的东西,而是当你努力获得你想要的东西时,你变成了哪一种人。
变成了哪一种人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身份』决定了一个人的『信念』,而『信念』指导着你的『行为』,而『行为』创造了你生命的成果。换句话说,身份决定了你的命运!
有一个小男孩,非常聪明,但是也很顽皮,老师和家长都拿他没办法。他的这种情况让大家很困扰,应该怎么办才好呢?后来学过NLP的老师想了一个办法,让他成为纪律委员。结果你猜发生了什么?自从他成为纪律委员之后,他的行为就改变了很多,不仅上课遵守规则,平时见到其他同学扰乱课堂秩序,他也会约束同学。他的父母和老师并没有在他的行为层面做特别的努力,但是自从老师给了他纪律委员这个身份以后,他的行为就开始符合这个身份了。
即便是一个小孩子,他都会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因为身份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
6.灵性(Who else)
灵性这个层次是我与世界上其他人、其他事物的关系。当一个人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时,或者一家企业在思考公司使命及对社会的贡献时,便涉及『灵性』的层次。
我们来想想,你会为了什么拼尽你一生的努力,甚至献出生命?你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献出生命吗?我想不会,几乎没有人会说『我要钱不要命』,但我们却随处可见为了孩子、为了家人、为了国家而牺牲生命的英雄。为了别人的福祉贡献出自己一生精力的人并不少见,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为别人或为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每个个体的潜意识中都潜伏着为群体而贡献的动力,这个群体可能是我们的家庭、社区、民族、国家,甚至是全人类。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追寻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个意义和价值就是我们的『灵性』层次。
在抗战年代,有些革命者被捕后,不论敌人用什么酷刑他们都不会出卖组织,是什么让他们拥有钢铁般的毅力?是什么让他们无论面对诱惑还是酷刑都不为所动?在我们的肉体之外,在自我的福祉之上,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就是『灵性』层面,这个层次要求我们去发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完成自己的使命。革命者觉得自己这一生的意义就是参与革命,为自己的同胞和祖国奋斗,哪怕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所以,他们在绝境中也能表现出超出常人的坚韧。
每个人都有灵性的部分,只是大多数人迫于生存的压力,而将灵性深深埋藏。灵性与生俱来,无须培养,只需要去唤醒。
北宋大儒、著名理学家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一种极高的灵性境界。如果一个人的『灵性』层次能够被唤醒,他几乎不用再做别的训练或者引导,就能在某一领域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因为他会用尽一生去为更多的人作贡献。一个心怀天下的人,他将感动天下人,天下资源也将为他所用。
『信念』『身份』和『灵性』是隐藏的层次,是一般人所意识不到的层次,这几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层次,却在无形中影响着人类看得见的『能力』『行为』和『环境』。因此,那些能从更高层次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我们称之为『高人』,或者叫境界高的人。
理解层次让我们简单地认识到问题或困扰背后的原因,因而会更快地以『治本』态度去处理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NLP的真义不在其技巧方面,而在改变人的心态方面。技巧只是改变行为或者增添选择,而心态则是信念、价值、身份甚至灵性的层次。
为了能让大家对『理解层次』有更多的了解,我给大家分享一个通过上层工作而改变下层行为的案例。
我一直都在坚持运动,这个习惯已经有20年了。
有一次,一位导师班的学员对我说:『团长,我真的太佩服你了,竟然能够这么多年都坚持运动,50岁还能保持这么好的身材。』我看了看他那严重发福的身体,作为一名站在讲台上工作的导师,是应该运动了。
我对他说:『你也可以啊!』
他说:『不行啊,我坚持不下去。』
『你喜欢做什么运动?』(行为)
『谈不上喜欢,只是身体越来越胖了,不运动不行啊!曾经办过健身卡,可惜坚持不下去。』
『为什么坚持不下去?』(信念)
『缺乏行动力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脑知道需要运动,可是就是没有行动。』他摸了摸自己的肚腩,尴尬地笑了笑说,『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身体越来越胖了。』
我知道他卡在了信念层面,一方面他知道需要运动,但另一方面在潜意识中又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信念牵引着他,导致今天想运动又不去运动的结果。这在心理学上叫『矛盾信念』。当然,我可以从信念入手,去处理他的矛盾信念,但这只是一次闲聊,不是专门的个案,时间有限,于是我决定从理解层次的更高层去试试。
『没关系啊。我们广东人认为,肚子大的人有福气,一看你就是一个有福气的人。』我先跟他开个玩笑,接下来切入身份层面,『只要不影响你讲课就好,现在你的身材对一名导师来说有影响吗?』(身份)
『怎么没有影响!我现在越来越难买衣服了,以前的衣服都穿不上了。』从他的回答中我知道他只看到导师形象方面的影响,我知道这是表层的,没有太大的推动力,于是我继续往深处推进。
『除了外表的形象之外,作为一名导师,你希望给你的学员树立一个怎样的榜样?导师是一份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身教重于言传,有时你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了什么,你希望你的学生从你身上学到什么。』(身份)
他一下子表情凝重起来,呼吸变得深沉,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回答我:『是的,团长,我要像你一样以实际行动教学,而不是讲一套做一套!』
我已经感觉到他的力量,但这份力量还不足以对抗他的矛盾信念,我决定上升到灵性层面,再推他一把。
『是的,作为一名导师,最重要的是做自己所讲,讲自己所做,因为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家人都看着我们的表现。对了,你父母的身体还好吧?』
『我妈身体还行,我爸身体也不太好,经常生病,幸好有我妈在家照顾,我才能放心经常出差。』
『是啊,家里有个病人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如果你现在不注意身体健康,你想想,未来会给你的爱人、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灵性)
我看到他的眼睛开始湿润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妈太苦了,年轻时照顾我们,现在又要照顾我爸,一辈子都为别人而活,我不希望我太太像我妈一样。团长,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坚持锻炼的!』
看着他含泪的眼睛,我知道他是发自内心的承诺,最后我给他下了一个心锚:『看得出你很爱你的太太,也很爱你妈妈,你是个好丈夫,也是孝子。以后去运动而内心又犹豫时,想想你妈妈,再想想你太太,我相信你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理解层次』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技术,如果我们能熟练地掌握这个技巧,可以谈笑间去影响或改变一个人。因为我们掌握了理解层次,就掌握了人在不同层次之间相互影响的秘密:每一层次都会与其下面层次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高层次上发生的改变将必然向下『辐射』,从而在低层次上发生相应的改变。
格局与境界
通过对『位置感知法』『时间线』和『理解层次』这三个维度的理解,现在再回看我们前面讲过的故事,你对什么是『格局』,什么叫『境界』是不是已经一目了然了呢?
什么是『格局』?还记得胡大购物、张西闹东京、小王骗粉丝的故事吗?我们都能感觉到胡大的格局很大,而张西、小王的格局小,至于什么是格局,又说不清楚。我们看一看这张图(下页右图)就清楚了。
这是一张由『位置感知法』与『时间线』这二维坐标组合起来的九宫格,张西与小王只困在了中间的那一格,也就是第一身现在的位置,考虑的是自己目前的利益。因为他们被困在这么一个窄小的位置里,那格局当然小了。而胡大先生就不同了,他不光考虑他自己,导游、团友、他的亲戚朋友全在他的思想蓝图中;他不仅考虑现在,他还考虑过去以及未来,用上图表示,九格全方位地包含在他的心胸之内,心胸如此宽广,这不就是『格局』的最好演绎吗?
那什么是『境界』呢?我们通常会用高低来形容一个人的境界,那境界高的人高在哪里呢?我们再来看一下思想健身室这张图(左图)。
这是在『位置感知法』与『时间线』这二维坐标建立的平面九宫格的基础上,以『理解层次』为高度坐标建立的三维立体模型。所谓的『高』,当然就是理解层次的高层了,一个境界高的人,他通常从『信念』『身份』以及『灵性』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各位读者还记得壹心理的合作伙伴黄伟强先生为什么打动我吗?是的,他打动我的地方就是,他想为整个心理学界做点事,通过互联网搭建一个平台,让心理学界的人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这个层面就是理解层次中的最高层:灵性。
还记得那些历史上的伟人吗?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他年轻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了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用佛法普度众生。
孙中山为了建立三民主义,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为了救万民于水火,带领工农红军,推翻旧势力,建立新中国;德兰修女一生致力于消除贫困,为穷苦大众竭尽所能,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些历史上的伟人我想用一本书也写不完,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心系大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境界很高的人,因为,他们的立足点在理解层次的最高点: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