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在早期发展TA时,认为这是一种“社交互动的理论”,适用于团体方式的治疗。后来TA的功能进一步加强,而能有效地运用到所有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情形。
TA已经广泛运用到教育和机构这两方面,这两个领域各有不同的特色和需要,本章会概要地说明教育家、经理人、机构分析师如何运用TA。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可以查阅本章所附的参考数据。
不同领域的运用差异
将TA运用到教育和机构上,和运用到临床治疗上,它们的基本理论是一样的,但强调的重点和使用的技巧则有差异(注一)。从沟通分析师的训练与认证资格,也可以看出不同。(参考附录四)
在临床治疗上,合约通常是双向的,由治疗师和案主彼此协调。可是在教育和机构上,通常是三向的,由训练师和负责的机构协调,为机构员工谋求福利。比如公司聘请沟通分析师训练员工,合约就是由训练师和公司负责人签订,而不是由受训的员工或工会签订。
在这种情形下,大家都要特别小心,订合约的过程要保持清楚坦率的态度,以避免形成心理游戏。比如说,公司指定员工接受TA的训练,可是员工根本不想参加,于是一开始订合约时,如果公司、训练师和员工之间没有好好协调,三方很快就会进入戏剧三角形里的角色,心理游戏于焉开始。
在教育和机构上,训练师的任务有如催化者、训练者或是教练,而不是治疗师。他通常会诱导团体成员处理社交层面的问题,而不是心理层面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把重点放在外显的主题,而不是隐微的主题。训练师虽要能敏感地察觉表面讯息下有什么隐微的意思,但不宜直接和成员讨论。
这种差别是因为如果把隐微的讯息摊开来谈的话,训练师无法在教育和机构这样的环境中,适当地保护成员。比如,在公司办的训练课程上,训练师可能只带领两、三天的团体,结束就分开了,如果他诱导大家探讨脚本的问题,成员可能感受到深埋的痛苦,却无法化解这些问题。要有效解决问题,并不一定要从脚本切入,就如第17章谈到的,漠视除了出于污染和排除这些病态的情形,也可能是出于信息错误。
所以在教育和机构中,训练师的重点大多放在如何藉着思考当前的处境和该有什么行动,来有效解决问题,而不是挖掘个人过去有什么未解决的问题。如果需要判断自我状态,也只根据行为的表现和社交的互动来观察,而不从过去的经验和现象的体验来探讨。训练师或许会教大家人生脚本的观念,来解释为什么人会有造成自己痛苦和失败的行为,但很少去处理个人的脚本问题。以下分别简述TA运用到机构和教育时的一些做法。
在机构里的运用
把TA运用到机构时(注二),是不是和运用到治疗时一样,以达到自主性为目的呢?罗杰·布莱肯尼(Roger Blakeney)认为可以从“有效的程度”来看。他说机构就像个人一样,可能出现功能异常和无效的行为型态,如同个人的脚本行为,机构有没有从“机构的脚本”跳出来,就要看它能不能有效达到想要的结果。
自我状态
机构本身并没有自我状态,可是有些性质可以模拟为自我状态。机构会有固定的信念、礼节、规则,可比为父母自我状态;有专业技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可比为成人自我状态;还有一些行为和感觉,可比为儿童自我状态。分析机构时,可以检视这三部分各含有多少能量,就像治疗师检视一个人的自我状态里能量的分布一样。
更明显的是,构构和成员间的沟通和互动,可以藉自我状态模式来了解。比如员工如果以负面顺从型儿童自我的叛逆或过度适应来反应时,经理就会想到是因为自己采取了负面的父母自我的态度。想要有效改善这种情形,双方都需要采取具体行动,增加自己对成人自我的运用;也可以订出清楚的合约,指明什么情形下,经理可以运用正面的父母自我,员工可以运用正面的顺从型儿童自我(比如指明在何种状况下,彼此会觉得有安全感)。可以藉着使工作场所更明亮、更舒服,来提高自由型儿童自我,也因此增加对工作的满意度。据说有些日本企业提供特定的场所,里面放个仿制的假人经理,如果员工对老板很不爽,可以在上班时间去痛打假人一顿,这真可说是释放自由型儿童自我的最佳方式。
交流、安抚、时间的结构
人际交流的分析,已经广泛运用到需要与大众直接接触的人员,例如柜台服务人员和售货员。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保持平行交流,使沟通的过程平稳而舒服,也要学习如何以交错的交流来避免父母自我与儿童自我间的争辩。
安抚型态的分析可以用于加强工作的动机,经理要学会在员工表现好时给予正面的安抚,而不是在表现不好时给予负面的安抚。“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安抚”这个原则也很重要,你最大的满足可能来自上司的称赞,我需要的可能是加薪或是放假。
会议的过程可以用时间的结构来检视,有时会发现大家聚在一起,时间大部分花在闲谈,只做了一点点正事(活动)。心理游戏可说是机构里最浪费时间和资源的情形了,员工觉得很烦的时候,就容易采取心理游戏的方式,却很少被机构发现或质疑。可以藉着改变安抚型态和增加正面质疑的机会,来减少心理游戏,以增加生产力。TA的订合约方式也可以把整个机构的能量导向建设性的行动,避免将精力浪费在暧昧的主题上。
面质被动性
席芙学派的观念也被广泛应用到机构上。藉着漠视的矩阵图,可以有系统地检视问题的解决方法,特别是在数据和指示一层层交待下去,却经常遭遗失或曲解的情形。认识言语上的漠视、离题的交流、阻断的交流,都有助于改善沟通,促进会议的效率。
在教育上的运用
自主性包括清楚地思考和有效地解决问题,教育者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发展这两方面的能力。所以把自主性当成目标,在教育上和在临床治疗上是一样合理的(注三)。
跟机构里的训练师比起来,教育者可以和学生有较长时间、较个人化的接触。由于教育本身的特性,学生本来就倾向把老师当成父母的角色来看待,如果老师也接受这种角色的话,就很容易重演小时候父母和子女相处的情形。老师可以藉着脚本理论了解自己的脚本,以避免这种情形。
TA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也可以用来指导教育者有效地处理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
自我状态
因为TA的用语很简单,刚上小学的儿童就能学习基本的自我状态模式。藉由检视三种自我状态各有什么内容和动机,学生比较能了解自己的意图和欲望。如果学生能体验三种自我状态,学习的经验就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认到,自由型儿童自我是人格中创造力和能量的来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涵盖这些特性。
教育者也要能自由地评估本身的自我状态,大多数时间,老师是以成人自我状态来解决问题,他要设定清楚的界限,以显示什么情形表现正面的控制型父母,什么情形表现正面的照顾型父母,也可以表现儿童自我以示范自发、直觉的能力,以及学习的乐趣。
人际交流的分析,有助于师生间清楚的沟通,把隐微的意思呈现出来。藉着选择方案的运用,也能帮助师生突破原有固定的父母自我对儿童自我的互动。
注意含有驱力的行为,并加以避免,也有助于清楚的沟通。比如说,学习和“试着”学习,这两种态度有很大的不同;老师如果避免掉因为“要快一点”而匆匆忙忙、交待不清,就能静下心来花时间详细解说;学生如果不为了“要完美”而希望全部学会,能满足于学够了就好的话,反而可以改善学习的技巧。
注意安抚的型态和时间的结构,对教育的应用也很有用,如同应用在机构一样。在教室或讲堂上,有很多滋生心理游戏和扭曲过程的机会。学生常玩的心理游戏如“我很笨”、“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帮帮我吧”(这个游戏经过转换以后,就变成“都是你害我的”)。老师常玩的心理游戏有“看我已经多么努力试了”、“我只是想帮你忙”、“你为什么不……”、“挑毛病”。如果学生和老师学会分析心理游戏,就可以避免这些毫无帮助的互动,好好进行教学活动。
合约的订定可以帮助师生双方得到清楚、明显的协议,知道彼此的责任,也知道如何得到最好的结果。
面质被动性
在教育体系中,很容易发生共生关系,尤其是在某些文化里,老师传统上都扮演父母自我和成人自我的角色,而学生则扮演儿童自我的角色。当代对教育的看法,都同意TA的观点,认为这种关系是对师生双方能力的漠视。
席芙学派的观点可以帮助师生避免共生关系,好好运用三种自我状态。老师藉着认识四种被动行为,可以予以面质,而避免发生心理游戏。如果设备许可的话,教师团和学生可以设计提供交互式教学的环境,让师生双方都负起促进清晰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