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现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的沃尔特·米舍尔(Walter Mischel)于1970年左右发起了一项在现代心理学中非常著名也非常有趣的实验。他让一组4岁孩子坐在一个房间里,并把一块棉花糖放在桌子上。他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马上吃桌子上的棉花糖,但他要出去一下,如果谁能在他回来之前不吃棉花糖,他就会给谁两块棉花糖。在实验录像中,你可以看到米舍尔离开房间后,孩子们坐立不安,踢着腿,把自己的眼睛遮起来,在桌子上撞自己的头,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吃摆在他们面前的棉花糖。有一天,米舍尔用奥利奥饼干代替了棉花糖,结果一个孩子拿起了桌上的饼干,偷偷地把中间的奶油夹心吃掉后,再将饼干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这个孩子现在可能已经成了一名美国参议员。)
这个实验得出的更重要的结论是:相对于那些忍了一小会儿就开始吃棉花糖的孩子们,那些忍了几分钟也没吃的孩子在日后上学时的表现更好,更不容易惹是生非,上中学时的社交能力也相对较强。在13年后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中,那些可以忍耐15分钟不吃棉花糖的孩子的成绩,要比那些只能忍耐30秒的孩子的成绩高出210分以上。(棉花糖测试竟然比智商测试更能准确预测4岁孩子们长大后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成绩。)20年后,这些更能忍耐的孩子们大学毕业率要高得多;30年后,他们的收入也要高得多。而那些迫不及待就将棉花糖吃掉的孩子们,日后的犯罪率相对而言要高得多,也更容易遭受毒品和酗酒成瘾等问题的折磨。
棉花糖测试要求孩子们在短期冲动与长期奖励之间作出抉择,实验结果可以衡量孩子们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幼年就学会控制自己冲动的孩子在学校和生活中都表现得很优秀,而那些不能控制自己冲动的孩子在学校里会遭受无休止的挫折。
拥有良好冲动控制能力的孩子往往是在井然有序的家庭中长大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特定行为的结果是可预见的。他们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在要做的事情上取得成功。无法抗拒棉花糖诱惑的孩子们通常生在混乱的家庭中,他们不太会顾及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也不太会应对那些近在眼前的诱惑。
不过,实验最关键的结论还在于发现了什么样的策略行之有效。那些表现不佳的孩子们将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棉花糖上。他们认为如果他们一直盯着棉花糖的话,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控制自己吃棉花糖的欲望。那些能够等待的孩子们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棉花糖上转移开来,他们假装棉花糖不是真的,不在桌子上,或者根本就不是棉花糖。这样的孩子具备调整注意力的技巧。
在后来的实验中,米舍尔告诉孩子们想象在棉花糖的周围有一个相框的样子——想象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张棉花糖的图片而已。被传授了这种技巧的孩子相比那些不具备这种技巧的孩子平均能够多忍耐3倍的时间。而当孩子们被要求想象他们面前的棉花糖只是一团蓬松的云朵时,他们的等待时间将会更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孩子们可以将棉花糖视为各种不同的东西。他们使自己远离棉花糖,在头脑中触发跟棉花糖不一样的、没那么有吸引力的感受。那些能够控制自己冲动的孩子会用冷静的方式看待棉花糖,而那些控制能力不强的孩子在棉花糖面前则表现得很狂热:他们看到的只是棉花糖美味可口的诱惑。当他们大脑中对棉花糖狂热的网络被激活时,就会一发而不可收,他们没法不将棉花糖塞进嘴里。
棉花糖实验表明,自我控制能力并不意味着通过坚定的意志力来抑制内心的冲动。意识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意志力来直接控制潜意识,必须要靠触发技巧。在任何时候,人脑中都存在着正在潜意识层面运行或可以在潜意识层面运行的活动。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能力良好的人能够形成一些习惯和策略,触发那些能够使他们以有效的、富有远见的方式感知世界的潜意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