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轻认知负担,我们的认知吝啬鬼常会耍花招。卡尼曼和弗莱德里克为我们揭示了认知吝啬鬼的惯用伎俩,即属性替换。当人们需要评估属性A时,却发现评估属性B更容易一些(A与B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于是就改为评估属性B。简单来说,属性替换就是用简单的问题取代难题。
作为一种认知策略来说,属性替换在很多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使用两种不同的策略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何不省省力气,选择那个简单一些的呢?即使替换后的属性并不是最完美的答案,至少可以让我们距离正确答案更近一些,总比找到答案却费尽周折要好。可是,在真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过度概括的替代属性策略常常会导致严重的误差。
人们常常会犯的一个严重错误是违反支配关系原则。支配关系是决策理论中的一个专业术语,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假设我让你拿起一个铲子,或者从一堆装饰画中选出带有桃心的一张,只要做到上述两件事中的任意一项,就给你100美金作为报酬;另外一个人提出,只要你画出一个桃心,就给你100美元。如果你拒绝了我,而接受了另外一个人的提议的话,恭喜你,你做了一个毫无争议的糟糕决定,因为你违反了支配关系原则。从支配关系的角度来看,我的提议处于支配地位。如果你赢得第二个提议中的100美金,那么你可以稳拿我提供的100美金;而如果你当初接受了我的提议,除了画一颗桃心之外,还有其他的渠道赢得报酬。
如果一个事件的结果集合中,包含另一个事件的所有结果,两者之间即是支配关系。当人们对较小结果集合的估值或概率估计高于较大结果集合时,就是违反了支配关系原则。卡尼曼和弗莱德里克通过研究发现了很多因属性替换而导致人们违反支配关系原则的例子。请看下面这个案例。研究者让一组被试估计在某个特定的年份中,密歇根发生的谋杀案数量。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人们很难通过对既有知识的检索获取答案。为了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被试需要回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包括该州的人口总数、听说过的犯罪事件及其他相关线索),在对这些信息综合考量的基础上进行估计。然而,这个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并没有想太多(认知吝啬鬼)。研究中被试被分到两个小组中分别对底特律和密歇根州的杀人犯数量进行估计,底特律组的估值竟然是密歇根州的两倍!
显而易见,人们就上述问题给出的答案违反了支配关系(所有底特律的罪犯,都是密歇根州的罪犯)。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根本没有认真去思考并提取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事实与信息,而是仅仅依据带有情感偏向的印象,估出一个或高或低的数字。相对于“密歇根州”这个地名来说,“底特律”三个字会让人们更多地联想到凶杀案画面,虽然从理性角度分析,底特律的凶杀案绝对不可能多于密歇根州,但人们仍然做出了底特律有更多凶杀案的估计。相似的原理还可以解释人们对下面这个问题的错误估计。在预估“一场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由地震引发的洪水致使1000人溺水身亡”和“一场发生于美国某处的洪水,导致了1000人溺水身亡”两件事情的发生概率时,人们预计前者的发生概率高于后者。原因在于前者发生的画面更容易出现在脑海中,这种易得性影响了我们的概率估计判断[1]。
决策学领域的大量研究表明,属性被替代是根据对决策后果利弊的评估而做出的,是对当前可预见的前景的情感性评估[2]。这一类属性替代方式在多数情况下是非常理性的,因为情感确实会将结果的好坏转换成为是否有用的信号。可是,如果在进行情感价值评估时完全不进行分析性处理以及调整,问题就出现了。例如,仅仅依靠情感评估,会让人对影响结果的概率和数量特征失去敏感度。一项研究让人们对可能导致自己休克的情境进行评估,由于人们的思维被对当前情境的情感评估所占据,导致人们对于休克可能发生的概率非常不敏感。人们在回避1%的可能性休克和回避99%的可能性休克这两种情境中,愿意付出相同的代价。很明显,对休克的强烈情感反应吞噬了被试对概率进行评估的能力。
无独有偶,资源经济学中一项公众对环境破坏进行评估的研究也发现,情感反应会干扰人们处理重要量化信息的能力。这项研究请被试回答如下两个问题。
情景1:要拯救200000只沉溺于油潭中的鸟,你愿意为此付出多少钱?
情境2:要拯救2000只深陷油潭的鸟,你愿意为此付出多少钱?
结果发现,人们愿意在情境1(均值为88美元)中付出的金钱仅仅比情境2中稍微多一点点(均值为80美元)。研究者推测,成千上万只鸟集体沉溺油潭的这种画面所引发的强烈情感反应干扰了对实际需要救助的鸟的数量的关注,从而决定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判断与反应。奚恺元(Christopher Hsee)及其同事在另一项研究中进一步证实了这个推论。在这个研究中,研究者告诉一组被试:“如果有科学家在亚洲发现了4只大熊猫,你愿意捐多少钱来拯救这4只大熊猫?”另一组被试需要回答相似的问题,只不过熊猫的数量由4只变成了1只。在这个研究中,两组被试都只读到一段阅读材料,没有看到任何其他的视觉图像刺激。相对于上面的鸟类研究,这个研究中涉及的数量较小,因此可以更为清晰地评估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在这个情境中,相对于拯救一只大熊猫来说(均值11.67美元),人们愿意捐出更多的钱去拯救4只大熊猫(均值为22美元)。第二个研究,所有研究设计完全相同,只不过在提供了阅读材料之后,还为被试提供了非常可爱的大熊猫照片。结果发现,人们救助4只大熊猫与救助1只大熊猫的捐款金额完全相同。可爱照片所引发的情感反应使被试忽视了对数量的考量。
在股票市场上,人们都知道应该遵循“低买高卖”的交易原则,但情感导致的属性替换时常会阻挠这一原则的贯彻执行。当股指高开时,股市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这种积极的情绪氛围鼓励非专业的投资者(以及许多专业操盘手!)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而做出买入的决定。当股指下滑时,情况则完全相反。投资者已经开始亏损,而担心进一步加深亏损的恐惧情绪控制了决策氛围。股票市场触发了负性情感反应,导致人们通常不会做出低价买入的行为,而是会选择卖出。因此,情感性评估使得投资者高价买入、低价卖出,与“低买高卖”的投资原则南辕北辙。在金融投资领域,作为一个认知吝啬鬼所付出的代价是非常高昂的。在我们上一章讨论过的共同基金案例中,投资者由于高买低卖,导致他们在1998~2001年损失了数十亿美元的未得收益。情感性替代是导致这类昂贵的非理性行为发生的主要认知特征之一(其他的包括损失厌恶、过度自信以及对随机事件的过度解读)。
[1] 更多关于可得性以及它在复杂概率判断过程中的替换作用,请参见卡尼曼的研究(Kahneman,2003a)。关于加利福尼亚地震的例子,请参加卡尼曼和弗雷德里克等人的研究(Kahneman and Frederick,2002;Tversky and Kahneman,1983)。
[2] 关于情感评估的文献数量繁多(例如:Forgas,1995;Frederick,2002;Loewenstein,Weber,Hsee,and Welch,2001;Oatley,1992,2004;Rottenstreich and Hsee,2001;Schwarz and Clore,2003;Slovic,Finucane,Peters,and MacGregor,2002;Slovic and Peters,2006)关于休克研究,可参考罗腾思杰克等人的研究(Rottenstreich and Hsee,2001)。关于公共资源评估研究,请参考卡尼曼的著述(Kahneman and Frederick,2002)。熊猫研究来自奚恺元(Hsee and Rottenstreich,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