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方哲学简史 » 西方哲学简史全文在线阅读

第10章 伊斯兰文化及其哲学

关灯直达底部

东罗马帝国、西班牙和非洲遭受到的入侵与西欧遭受到的入侵相比,有两方面的不同,一是东罗马帝国的寿命比西罗马帝国长将近1000年;二是入侵东罗马帝国的伊斯兰教徒在征服东罗马之后独立发展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文明。

伊斯兰教纪元开始于公元622年。十多年后,阿拉伯人开始了征服世界之旅。公元636年,叙利亚被征服;公元642年,埃及被征服;公元650年,波斯被征服;公元664年,印度遭到侵犯;公元669年、公元716年,君士坦丁堡先后两次被围;公元697年,迦太基被征服;从公元711年开始,西班牙遭到阿拉伯的侵犯;公元732年,伊斯兰教徒在图尔战役中失败,于是针对西方的部分扩张战争就此停止。

穆罕默德建立了一个没有包含三位一体和基督化身等神学知识的单纯的神教,因此,他和他的追随者都没有提出过将他奉为神明的要求。他们遵奉《古兰经》的教导,将尽可能地为伊斯兰教征服世界作为信徒的主要义务,不过,由于《古兰经》称基督徒、犹太人和拜火教徒为“圣经之民”,因此他们不会加害这些人。

最初,阿拉伯人发动战争是为了劫掠生活必需品,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对手的软弱无能,于是就长期占领了抢夺的土地。终于有一天,这些原本在沙漠上过惯了苦日子的人,发现自己变成了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的主人,不但生活奢华,而且还获得了精致的古代文明遗产,真是喜出望外。不过,相比于北方的蛮族,他们经受住了这种诱惑,没有大搞破坏,而是尽可能地保持了它们的原貌。这样一来,他们在新领地上的统治就变得更加容易了。更重要的是,大批的民众放弃了基督教,转而改信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因为阿拉伯人征收的赋税很少。

图尔战役中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率领法兰克王国军队迎战阿拉伯帝国西班牙总督阿卜杜勒·拉赫曼率领的阿拉伯军队的情形。在这次战役中,法兰克王国取得了胜利,阿卜杜勒·拉赫曼战死,阿拉伯帝国向西方扩张的战略受到重创,从此停止了向西方的扩张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君主制国家,统治者是继承了穆罕默德许多圣洁品质的哈里发。在名义上,哈里发是选举产生的,但实际上也变成了世袭,由基于政治原因而接受穆罕默德教义的人创立的倭马亚王朝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王朝。虽然阿拉伯人以宗教的名义征服了大片土地,但对待宗教本身他们却并不虔诚,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掠夺财富。不过,这也正是他们能够“以少制多”的原因——他们没有宗教的狂热精神。

改信伊斯兰教以后,波斯人从伊斯兰教中创出了许多元素,这些元素十分有趣,更有宗教和哲学意味,连穆罕默德和他的亲随都不可能想到。公元661年,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逝世之后,伊斯兰教徒分成逊尼和什叶两派,波斯人属于认为倭马亚王朝是篡位者的什叶派。后来,倭马亚王朝倒台了,接替者是代表波斯利益的阿拔西王朝。与倭马亚王朝相比更倾向于狂热的阿拔西王朝并没有统治整个帝国,因为有一股倭马亚王朝的力量逃到西班牙以后,又统治了那里。从此,西班牙独立于伊斯兰教世界。

阿拔西王朝最著名的哈里发是与查理曼大帝和伊琳娜女皇同时代的哈伦·拉希德。在他统治时期,阿拉伯帝国的疆域更加辽阔了,而他个人的权威也达到了极致。不过,当他死了以后,这些盛况也烟消云散了,因为他的继承者将并不驯服的土耳其人编为主力部队,这一错误使得他自己很快就成了土耳其人的傀儡。不过,即使如此,哈里发依然是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直到1256年,蒙古人的屠刀才彻底让“哈里发”退出历史的舞台。

在政治制度方面,阿拉伯帝国和罗马帝国有着同样的缺点。在君主专制和一夫多妻制的共同影响下,皇室总是不断发生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内乱。内乱产生了在血腥中登上皇位的哈里发,也产生了无数的奴隶。后者地位低下,但对帝国的危害却并不低,因为他们总是发动危害帝国的叛乱。

虽然叙利亚是伊斯兰教世界独特文化的起源地,但它的盛行地却是波斯和西班牙。最初,叙利亚人将希腊哲学知识传给了阿拉伯人,所以阿拉伯人一开始就认为亚里士多德胜过柏拉图,不过,他们所能理解的是披上了新柏拉图主义外衣的亚里士多德。第一个用阿拉伯文写哲学的人是金迪,他是阿拉伯人中唯一一个著名的哲学家,翻译了普罗提诺的著作《九章集》的一部分,但这给阿拉伯人认识亚里士多德带来了混乱,数百年之后,阿拉伯哲学界才克服了这种混乱。

在波斯时,伊斯兰教徒接触到了印度文化,并从梵文书籍中学会了初步的天文学知识。公元830年前后,阿拉伯人穆罕默德·义本·莫撒·阿勒-花拉兹米发表了一本名为《印度记数法》的书。通过这本书,西方人学会了“阿拉伯数字”,其实它应该叫做“印度数字”才对。我唯一知道的波斯数学家是奥马·卡雅姆,他曾经改订过历法。《莎那玛》的作者菲尔杜锡是波斯伟大的诗人。

一般而言,阿拉伯哲学家都是百科全书式的,只要是可以被称为哲学的学问,他们都感兴趣。这其中,阿维森纳和阿维罗伊是应该特别关注的。

波斯人阿维森纳(伊本·西那)(980—1037年)生于布哈拉,24岁时到了基瓦,之后去了克拉桑。在伊斯巴汗时,他做了一段时间的医学和哲学教师,后来就一直住在德黑兰。他的医学比哲学还有名,虽然他对盖兰医学的意义不大,但在十二世纪至十七世纪的数百年间,欧洲人一直把他当做医学导师。在生活上,他贪酒好色,在一些贵族的庇护下,他才得以摆脱正统教派的敌意。他对土耳其雇佣兵不满,并因此而麻烦不断,有时甚至会被关进监狱。更要命的是,他写的一部百科全书也由于神学家的不满而遭致埋没——所幸在西方不是这样。与之前的伊斯兰教哲学家相比,阿维森纳更接近于亚里士多德。这是他比较独特的地方。

阿维罗伊(伊本·路世德)(1126—1198年)出生在西班牙科尔多瓦的一个审判官之家,因此,他也先后在塞维利亚和科尔多瓦做过审判官。阿维罗伊最初只对神学和法律感兴趣,后来才开始研究医学、数学和哲学。他名声很大,以至人们相信他可以分析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因此向哈里发叶尔孤白·优素福推荐了他。1184年,阿维罗伊做了叶尔孤白·优素福的御医,两年后,叶尔孤白·优素福就去世了。叶尔孤白·曼苏尔继任哈里发之后,对阿维罗伊信任如故。后来,由于正统教派的反对,阿维罗伊被革职,被先后流放到科尔多瓦附近和摩洛哥。这还不算完,后来又有人控告阿维罗伊“以牺牲真正的信仰为代价从事古代哲学的研究”。于是,叶尔孤白·曼苏尔下令烧毁了所有涉及逻辑和形而上学的书籍。不久以后,阿维罗伊逝世了,西班牙境内的伊斯兰教哲学也宣告结束。伊斯兰教世界严格的正统教义扼杀了哲学的思辨精神。

伊本·西那(980—1037)。著名的阿拉伯哲学家、医学家、自然科学家、文学家,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欧洲人尊称其为“阿维森纳”。其所著的《医典》是十七世纪以前亚洲、欧洲广大地区的主要医学教科书和参考书;在哲学上,他是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肯定物质世界是永恒的、不可创造的,同时又承认真主是永恒的。主张灵魂不灭,也不轮回,反对死者复活之说

阿维罗伊在生前曾致力于改变阿拉伯人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解。崇敬亚里士多德就像崇敬一位宗教创始者那样,已经远远超过了阿维森纳对亚里士多德的崇敬。他还认为,可以借助独立于启示的理性证明存在着上帝。他的这一主张影响了托马斯·阿奎那,后者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他的主张。他崇敬亚里士多德,也曾经紧紧地依附于亚里士多德,在提出“灵魂不死”的主张时就是如此。他认为,灵魂不死是因为智性不死。不过,这并不能保证灵魂不死,因为表现于不同的个人之间的知性其实是同一的。这遭到了基督教哲学家的反驳。

像大多数后期的伊斯兰教哲学家一样,虽然阿维罗伊是伊斯兰教徒,但却不是严格的正统教派。在当时也流行过一个纯正统教派的神学家组织,这个组织认为,哲学对信仰不利,因此反对一切哲学。他们中间的一个名叫阿勒嘎则勒的人写过一本书,书名就叫《哲学家的毁灭》。这本书里说,既然《古兰经》里有所有必要的真理,那么就不必再有启示之外的哲学思辨。阿维罗伊对此作出了回应,写了一本名为《毁灭论的毁灭》的书,有力地抨击了阿勒嘎则勒。

从哲学发展的角度来讲,阿维罗伊是伊斯兰教哲学的终结,但却是基督教哲学的一个开端。十三世纪时,米凯尔·司各特将他的著作翻译成了拉丁文,在欧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不仅是经院哲学家受到了他的影响,就连许多主张灵魂不死的非专业自由思想家也受到了他的影响而被称为“阿维罗伊主义者”。起初,弗朗西斯教团和巴黎大学的职业哲学家是最仰慕他的人。

作为独创性思想,阿拉伯哲学并不重要,因为它仅在数学和化学领域有些独创性,况且在化学领域的独创性还是在研究炼金术时偶然得到的。不过,伊斯兰教文明也不是一无是处,在鼎盛时期,它在美术和技术领域的成就斐然,只是在理论领域没有独立思辨的能力罢了。然而,如果把它视为一个文明的传播者,那么它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虽然伊斯兰教徒缺乏改革的动力,但却维护和延续了创造文明的工具。在伊斯兰教徒的刺激下,西欧摆脱了野蛮状态,而且还产生了一种超过传播者自己创造的新思想的思想,这就是经院哲学。

当基督教再次占领西班牙时,原本生活在西班牙境内的犹太人留了下来,并承担了大量的翻译工作。在这些犹太人中间,产生了一位重要的哲学家,他就是摩西·迈蒙尼德。1135年,迈蒙尼德生于科尔多瓦,30岁时,他定居开罗。他的著作里,有一本名叫《困惑者指南》的书,据称是写给失掉信仰的哲学家的,主要内容是调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和犹太神学的关系。迈蒙尼德反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认为不仅形式是上帝创造的,就连内容也是上帝创造的。但上帝的完善远远超越了任何言语的表达能力,因此人们不可能知道上帝的本质。虽然他反对亚里士多德哲学,但也认为亚里士多德是俗世的权威,启示是上天的权威,在有关上帝的认识方面,两者能殊途同归。他还认为,宗教有一项重要的义务,就是追求真理。在某些方面,他喜欢《蒂迈欧篇》这本书胜过喜欢亚里士多德,因此他写了一篇概述《蒂迈欧篇》的文章。他的同胞唆使基督教会攻击他,因为他们认为他是异端。这就是迈蒙尼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