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一夜翦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洗尽秋江日夜潮。
这首词的情绪是:郁闷。
“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昨天晚上刮了一夜西风,今天起来一看,蕉都凋残了,满眼的花儿草儿也都打蔫了。我也打了蔫了,心情很差,那怎么排解坏情绪呢?干脆,去喝酒好了,“强把心情付浊醪”。浊醪(láo),就是浊酒。
光喝酒也不是个办法,一边喝酒一边看书吧。看什么书呢?看《离骚》,用《离骚》来“洗尽秋江日夜潮”。
最后一句乍看上去很是费解,问题之一:江潮怎么“洗”呢?洗衣服、洗菜、洗澡,都是可以洗的,洗水可该怎么个洗法?问题之二:就算水也可以被洗,可难道能拿《离骚》来洗吗?用《离骚》去洗江潮,这不会比用肉包子去打狗更有效果吧?
答案很简单:所谓“秋江日夜潮”,即是心潮澎湃之“心潮”。
这首小令别看短小,所有意象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诸家注本往往忽略平凡无奇的前两句而不加解释,其实,对这首词来讲,《离骚》是一个主题,全部句子都在围绕着这个《离骚》。明白了这个主旨,我们重新再看一下:
“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这也许是写实,也许不是,这个景象正是《离骚》的一个主要意象:“众芳芜秽,美人迟暮。”接下来“强把心情付浊醪”,容若去借酒浇愁了,这也和《离骚》有关吗?当然有关,只要联系下一句的“读《离骚》”,就知道这里的关系何在了。
古人喝酒、读书,有两个很著名的典故,一是“《汉书》下酒”,和《汉书》有关,这里不讲,另一个就是“痛饮酒,熟读《离骚》”。一般只要一说喝酒,如果接下来要说读书的话,读的这个书往往不是《汉书》就是《离骚》,这已经是文人传统中固定的文化符号了。“痛饮酒,熟读《离骚》”出自《世说新语》。有人解释什么才叫“名士”,说:“其实名士也没啥,不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只要平常没事的时候痛饮酒、熟读《离骚》,就可以被称为名士了。”这话也许带几分调侃的味道,也许独显清高,但无论如何,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饮酒、《离骚》与魏晋风度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其中含义是:以狂放的态度来浇心头块垒,而《离骚》本身的意象则是:高才之人郁郁而不得志。而“浇心头块垒”的这个“浇”字也就是容若词中的“洗”,或者是“消”。金代词坛大家蔡松年有一首《大江东去》,开篇便是“《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正可以和容若“读《离骚》,洗尽秋江日夜潮”一句并观。
诸家注本多说这首小令表达出容若有着高远的政治抱负,在政治上不甘寂寞。这也许属实,但就文本来看,也许是过度阐释了。这首词在字面上可以说是一篇《离骚》微缩版,所表达的意思是: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借酒浇愁,心潮翻滚。至于“愁”究竟是什么,翻滚的“心潮”究竟是什么,究竟是政治抱负,还是词学抱负,还是天性不得舒展的苦闷?或者仅仅是受了一时一事的委屈?这一切,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们如果都能猜得那么准确,容若的词集也就不会叫作《饮水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