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 »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全文在线阅读

第二十一讲:古诗十九首·十八

关灯直达底部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这首诗和前一首一样,也是“闺怨之词”。什么叫“闺怨”?因为丈夫久久不归,妇女在闺中有了埋怨之词。什么又是“闺中”呢?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误解,说是古时候女子一天到黑都关在小院子里面,或者是绣楼上头,那个就叫闺房,不是的。“闺”是你住家的那个小巷子巷口的门。古代的城市,是一条大街两边有很多小巷子,小巷子里面全都是住家户;每一条小巷子的门口,都有一个拱形的门,因为它的形状很像古人执的圭片,所以就叫“闺门”,也叫“闺”。这也是“街”的原义,我们现在还能从这个“街”字的字形上,看出它和“闺”的联系。古代的妇女,不像现在的妇女可以出门走得很远,什么人民商场、摩尔百货,哪里都可以去,她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就在那条小巷子以内,所以就叫“闺中”。这些都是阅读古诗文需要具备的常识。

这首诗的第一句也是“客从远方来”,和上一首一样,只是带的东西不同,是“遗我一端绮”,就是一段高级的衣料。“绮”是一种丝织品,本身织有图案花纹,不是绣上去的,所以比较昂贵;这种“绮”每一截的长度,从前也是固定的,这个通用的固定长度就叫“段”,“一端”就是“一段”,“绸缎”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怎么又是远方的客人带回来呢?这是因为古时候没有邮政系统,一般人外出,只能托路上碰到的熟人、朋友给家中带信、带东西,所以那个送信送东西回来的人,就只能是来自远方的“客”了。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这个“万余里”只是极言其远,极言其长,并不是具体的数字,比如“万里长城”就并没有一万里长。“故人”就是“旧人”,指她结婚多年的丈夫;这个“尔”通“迩”,古音“nǐ”,指隔得很近。这两句是说,我的丈夫虽然走了很久,隔得那么远,但是他还记得给我带这么好的衣料(这个料子上的图案也很特殊,后面还会提到),说明他对我的感情很深,他的心离我还是很近的。“尚”就是“还是”。

我怎么处理这段料子呢?“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这里的“文彩”是“文”和“彩”两样东西,前者指这一段丝织品的图案花纹,是一对鸳鸯;后者指色彩,是说上面的色彩不一,有深有浅,所以叫“彩”。鸳鸯都是成双成对的,雌的叫“鸳”,是指性情委婉、很受得委屈;雄的叫“鸯”,是形容它很张扬,所谓“鸯者,扬也”,鸟类的雌雄性情的区别就在这里。鸳鸯很早以前就被古人视为爱情的象征,她丈夫托人带回的料子,上面是鸳鸯图案,这也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所以这个妇女就把它用来派了特殊的用场,“裁为合欢被”。“裁”是剪裁,是把一截整的料子剖开,“裁”字从衣,表明它和制作衣物有关,“裁判”、“裁决”等词义,都是从这个“裁”字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合欢”指合欢花,民间叫“夜合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但在植物学上属于豆科植物,它的叶子是一对对生长的,早晨天亮以后,叶子就张开了,而且阳光越好它张得越开,到黄昏的时候,天色暗了,叶片又一对对合拢来,到夜晚就完全合在一起,“夜合树”由此得名。用“合欢”来比喻夫妻,我们都容易理解。那么“合欢被”是什么呢?它不像现在常用的这种长方形的铺盖,而是卷成圆筒形的被子,裹成这种形状有什么作用呢?我就不细说了,两夫妻自然很清楚。这种被子还有一个好处是有利于保暖,如果把它的脚下那头缝拢,就像外国人爱用的那种旅行睡袋。这种被子今天已经失传了,所以以往那些注解这首诗的人,从来没把“合欢被”说清楚,因为弄不懂,这是后来对汉代的考古研究中,偶然发现了这种裹成圆筒形的被子,才恍然大悟:这就叫“合欢被”。

[元]王冕 《墨梅图》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这个“著”是动词,是指给衣服的夹层里面絮上保暖丝绵,因为东汉时候还没有棉花(棉花是南宋以后才传入中国的),只有丝绵。“缘”也是动词,读“yuàn”,是一道工序,就是我们说的“滚边子”,就是用线把边上密密地缝合拢来,这样才能把夹层两边合紧,免得里面的丝绵滑脱。然后还要在这个边子上做好“结”,就是打疙瘩的短绳,那个时候既无拉链,又无按扣,这个圆筒形就用细绳打疙瘩来拴结固定,这就是“缘以结不解”——原来“合欢被”是这样制作的。你们看,读古诗不仅可以让我们欣赏诗歌的美,还可以拿给裁缝作参考,去仿制古代的衣物。这也是诗歌所含的知识性,给我们意外的趣味。现在的女同志都不做针线活了,恐怕都不懂这些东西,所以多说几句。

还要请大家注意,这两句诗都是双关语,都在表达字面之外的另一层意思:我们夫妻是永不分离的,我往里面絮上厚厚的丝绵,也装进了我的相思;我在它的边子上做好结绳,是希望我们“结”成的夫妻“缘”分永远不要“解”了。这种双关的手法很有趣,至今写现代诗的,还有什么“把一片月光夹在书里”呀、“闲时就用月光下酒”呀一类的写法,以为别出心裁,其实古人早就有这样的诗句了。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这两句诗,表明这个闺中妇女对她的丈夫很有信心,说自己和丈夫就像胶和漆一样,一旦合在一起,就怎么都分不开了。大家知道吗——熬化了的胶,一旦和漆调和在一起,那是永远都没有办法把它们分开的。“此”就是指这种胶漆融合的状态,“别离”是分开。翻译出来,这两句诗就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无论外边有多少野草闲花,我的丈夫都不会对我变心!这不是盲目信任,而是爱情。她很含蓄地告诉丈夫:你快点儿回来,我在家中缝好了一床新的合欢被。其他的话她就不说了。全部用的是隐喻。这既是诗歌表现手法的含蓄,也是妇女情感表达的委婉,这才是美。现在那些流行歌曲里面唱的“想你想得睡不着”呀、“爱你爱得想要死”呀,哪里有这种方式的情感表达,来得美呢?

这一床“合欢被”,这一个“胶投漆中”,都是蕴藉很深、意味隽永的。我们至今还在用“如胶似漆”形容夫妇感情好,就是从这里来的。优秀的诗歌为我们造句,为我们建立“公式”,让我们都去“代用”。什么叫一首诗的成功?这就是成功——以前从来没人这么写,而它一旦创造出来,千百年以后都还在用,留下久远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