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宋诗会意:七百年的风流儒雅 » 唐宋诗会意:七百年的风流儒雅全文在线阅读

小诗不小

关灯直达底部

亭亭画舸系寒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郑文宝《柳枝词》

与徐铉一样,郑文宝也是以南唐旧臣的身份入宋的。郑最初师事徐铉,善篆书,工鼓琴,修文学艺,且懂军事,并非两脚书橱。从现存的史料来看,郑文宝当时的诗名不低,宋初名流对他的诗作颇多赞誉,如欧阳修《六一诗话》说他的“水暖凫鹥行哺子,溪深桃李卧开花”时人莫及,司马光《温公续诗话》称他的“杜曲花香浓似酒,灞陵春色老于人”为“诚难得之句”。

不过,郑文宝流传后世的诗文并不多。《全宋诗》录得郑作十六首,里面很多还是不成篇的断句;此外,《全宋文》录郑作八篇。然而郑文宝就像唐代的王之涣一样,尽管作品少,但质量都很高。作品贵精而不贵多,这是古今不易的真理。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远上白云间”,郑文宝的“载将离恨过江南”“灞陵春色老于人”,至今不绝吟于人口,这已是多少庸常诗家所不能企及的功业。

关开这首《柳枝词》的作者是谁,历来是有争议的。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当时有人在客舍的墙壁上见到这首诗,诗下没有署名,有人认为是张耒的手笔,也有人认为是孙冕,但更多的人认为是郑文宝所作,因为郑文宝的诗风婉丽,有晚唐遗响,此作庶几近之。这首七绝的影响很大,屡见后世文人袭用其意,例如周邦彦把这首诗扩充成了一首《尉迟杯》(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都是在向这首《柳枝词》致敬。

一首短短的七绝在创作上造成这种影响,可谓“小诗不小”。

类似这种作者存在争议的情况,其实很常见。古人跟今人不同,今人文章还没有写好,就往往先署上自己的大名,版权意识重,这固然没有错;而古人认为学术是天下公器,因此他们对自己作品最大的期待,就是为后人传颂,所以出现了很多伪托前贤之名而成的作品。汉朝以后,人们的版权意识加强,伪托的情况有所减少。随之而来的就是关于作者、版本等问题的考据了,例如那首著名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有考据家认为不是杜牧的手笔,因为在小杜最早的作品集里找不到这首七绝。

考据是做学问这条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有些时候,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再绵密的考据也不一定能求得真相。比如陈与义的这首《登岳阳楼二首》(其二):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关于这首诗的第五句,四库荟要《简斋集》的版本是“北看可堪回白首”,而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本《增广笺注简斋诗集》的版本则是“北望可堪回白首”。两个版本未详所是,在找不到坚实证据以定是非的情况下,只能存异。但如果用“北看”,则不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一联里,有两个“看”字,同字同义。这是一首律诗,古人是相当避忌出现这种情况的,因此宜选用“北望可堪回白首”这个版本。在很多情况下,考据家需要懂创作方能有类似的取舍。

“亭亭画舸系寒潭”里面的“寒”字与“系”字,包含了时令与柳枝,切题。全诗是在说:寒冷的天气里,一叶轻舟系在潭水柳岸,岸上人在饮酒道别,并未酣畅淋漓,就要乘舟出发;那一叶摇曳远去的轻舟,载着人们的离愁,消失在江南的烟波风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