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睿是谁的儿子?曹睿是怎么死的?曹睿(206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史称魏明帝,中国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26-239年在位。曹丕与文昭甄皇后之子,曹操之孙。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曹丕去世后,曹叡继位为帝,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然而统治后期,大兴土木,临终前托孤不当,导致后来朝政动荡。
他的爷爷曹操很厉害,“挟天子以令诸侯”,能打仗,善诗文,是名副其实的一代枭雄,生前已把曹魏立国的基础奠定。
他的父亲曹丕更厉害,猛炒一番“帝王股”,抢班夺权搞政变,硬是把东汉的江山变成了曹魏的江山。
而他自己也不简单,曾率军大败蜀军,逼得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只可惜,在坐稳了龙椅之后,他开始热衷于大兴土木,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虽有打仗之勇,却无安国之智,魏明帝曹睿,更像是一个错披了皇袍的将军。他的陵墓在洛阳境内,可到目前为止,还没人能在地图上标出它的确切位置。
曹魏的江山是从东汉手里抢来的,不够光明正大,因此,“曹家班”历来疑心很重。为防有人毁陵,曹操死时,布下了“七十二疑冢”。曹操的子孙做得更绝,干脆不封不树,这就使得后人的考证困难重重。我市历史学者徐金星说,魏明帝葬于高平陵,这高平陵,可能在洛阳市南大石山,也就是万安山上;也可能在汝阳县茹店村一带。说到对曹睿的评价,徐金星说历来有两种看法:“有人说他是军事天才,果敢有为;有人说他是无道昏君,只知道奢侈享乐。”
一
曹丕不仅是曹睿的父亲,还是他的启蒙老师。
曹睿刚懂事,曹丕就给他上了一课:这世上谁也不能相信,包括你自己的父亲;只有权力,才能给人真正的安全感。曹睿之所以受到这番“教育”,全因他有个不一般的母亲。他的母亲,就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美人甄妃。当年,她本已嫁入袁家,做了袁绍的儿媳妇,可曹丕垂涎她的美色,不顾她是个“二婚茬”,硬是把她弄到手,册封为妃。公元205年,甄妃生下曹睿。之后不久,曹丕又喜欢上了美女郭氏。郭氏想独享宠爱,就天天在曹丕面前说甄妃的坏话。不巧的是,此时又传出甄妃与小叔子曹植“偷情”的风言风语,曹丕一怒,就将甄妃赐死,并让其尸体长发披面,口塞谷糠,意思是让她无脸见阎王,无法到阴间告状。
郭氏无子,甄妃死后,曹丕把曹睿交给郭氏抚养。曹睿眼看着母亲被父亲害死,悲愤难言,因此非常讨厌郭氏,但郭氏是父亲跟前的红人,为了生存,他又不得不听从父亲的安排。他知道,只有忍辱负重,将来当了皇帝,才能出人头地。郭氏心中有鬼,很不喜欢曹睿,处处为难他。曹睿每天看着“后娘”的脸色说话行事,处处小心谨慎,时时遵守礼仪。渐渐地,他的殷勤博得了郭氏的好感。即便如此,因为甄妃的事,曹丕仍未打算立曹睿为太子。直到曹睿15岁那年,事情才有了转机。那天,曹睿跟随曹丕到郊外打猎,一只母鹿领着一只幼鹿从他们面前奔跑过去。曹丕弯弓搭箭,把母鹿射死了,然后转过身来,让曹睿射杀小鹿。曹睿望着那只惊恐的小鹿,联想到自己的遭遇,眼泪落了下来,他说:“陛下既然已经射死母鹿,我怎能再忍心射杀其子﹖”曹丕听后,不由得一阵心酸,当即把弓箭扔在地上,回宫了。
经过此事,曹丕心中有了立曹睿为皇太子的念头,但不知何故,他当时并未将“皇太子”的头衔给曹睿,只是封他当了平原王。公元226年,曹丕病危,感觉自己熬不下去了,这才立下遗诏,立曹睿为皇太子。同年,曹丕驾崩,曹睿继位,定都洛阳。
二
曹睿虽当了皇帝,但这皇帝当得很不太平。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为了夺取霸权,三国之间战争不断。烽火连天的局势,给了曹睿施展军事才华的机会。
公元228年,蜀相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因甘肃三郡的守军集体叛变,弃魏投蜀,魏国上下顿时乱成一团。有人断言,魏国时日不多,很快就要玩儿完了。危急时刻,曹睿面不改色地从龙椅上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不就是丢了三个郡嘛,有啥可慌张的?待朕调兵遣将,定将诸葛亮率领的蜀军打得落花流水!曹睿马上组织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亲自率军镇守长安,同时抽调5万名步骑兵,由大将张郃带领,阻止蜀军的进攻。与张郃对阵的是蜀国将领马谡。马谡“好论军计”,惯于纸上谈兵。刘备临死前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但是,诸葛亮没有听从他的劝告。北伐曹魏,马谡自告奋勇,提出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诸葛亮同意了马谡的请求。
不料,马谡到达街亭后,没按诸葛亮的指示“依山傍水部署兵力”,而是自作主张,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副将王平劝马谡: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马谡不以为然,仍固执己见。结果,张郃将马谡围困于山上,纵火烧山,蜀军不战即败。街亭失守,战局骤变,诸葛亮不得不率军退回汉中。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斩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街亭一役,说明诸葛亮并非事事都能神机妙算,却显示出曹睿能用人、会用人。
此后,诸葛亮又数次率军北伐曹魏。曹睿大胆起用司马懿等人,与蜀军对抗。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最后一次北伐,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坚守不出,以逸待劳。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衣饰,羞辱司马懿。魏军将士得知主帅受辱,纷纷要求出战。司马懿上书曹睿,假意要求与蜀军决战。曹睿看完司马懿的奏章,心领神会,令其不准出战,并派大臣手持符节,前往营中加以压制。魏军久不应战,蜀军粮草耗尽,不得不沮丧地退兵。
时隔不久,孙权应蜀国之邀,发兵三路攻魏。曹睿又果断派兵,在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击败吴军主力,导致吴军全线溃退,使蜀、吴夹击曹魏的计划落空。在一次次破坏蜀、吴的进攻计划后,曹睿在魏国的威信越来越高,加上他能够接受大臣直言上谏,能够明察断狱,在他统治的前期,魏国的局势相对比较稳定,疆域也一度扩展。
三
在处理与臣子的关系方面,曹睿也很有天赋。他试探佞臣,不打不骂,手段非常高明。
有个叫刘晔的大臣,善于揣度君主之意,很受曹睿宠信。曹睿要讨伐蜀国,群臣皆表示不可。曹睿私下询问刘晔,刘晔却说可以。但是,刘晔在和其他大臣单独讨论伐蜀事宜时,又表示不可以。有人将此事告知曹睿,说:刘晔是棵墙头草,陛下您得防着他点儿。曹睿并没有因为刘晔是自己的宠臣就偏袒他,而是设计试探刘晔是否真是个马屁精。果然,刘晔不知是计,仍然一如既往地附和曹睿。曹睿很失望,就逐渐疏远了他。
曹睿还很重视文士。在他的号召下,大批文人来到洛阳,从事学术研究。何平叔就是其中的一位。据《世说新语·容止》记载,何平叔是个美男子,皮肤白皙。曹睿怀疑何平叔擦了粉,不是正宗的“小白脸”,就在酷暑时节,把何平叔邀到宫中吃热汤面。何平叔不知曹睿的用意,大大方方地端起面碗,吃得满头大汗。曹睿心想,好小子,这下你脸上的粉该掉了吧?可是,何平叔吃完后用袖子一擦脸,不但没擦掉半点儿“粉”,脸颊反而白里透红,更好看了。曹睿这才相信何平叔是“自然白”。还有一件趣事发生在曹睿与画家徐邈之间。一天,曹睿出巡,与徐邈同游洛水时,发现水中有几只白獭。曹睿素来喜爱珍禽异兽,不禁兴奋异常,就命随从入水捕捉。但是,白獭非常灵巧,随从们费了半天劲儿,一只也没捉到。徐邈灵机一动,找来一块大木板,画了几条鲼鱼,将其立在船头。白獭生性喜食鲼鱼,见到木板上的“猎物”,争先恐后地往船上爬。于是,不到半个时辰,曹睿就捉到了十几只白獭。因经常与徐邈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打交道,曹睿也有了几分才气。他擅长作乐府诗,还会写散文。不过,他在这方面的成就比他的祖父曹操可差远了。
四
尽管曹睿很会打仗,很会礼贤下士,但是,曹魏王朝还是在他手中衰落了。
蜀相诸葛亮死后,曹睿心病得除,开始纵情享乐。他挑选了大批美女入宫,日夜在宫中作乐。更可怕的是,他还大兴土木,严肃的国家政权,成了他任意摆布的玩具。连年征战,曹魏国库空虚,财政开支本已告急,曹睿又雪上加霜,在洛阳、许昌两地建宫殿,弄得国家财政频频亮起红灯。大臣们数次上书力陈其弊,曹睿就是不听,反而变本加厉地劳民伤财,激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不会算经济账倒也罢了,只要选对皇位继承人,曹魏还有重整河山的希望。可是,曹睿在继承人和顾命大臣的选择上也犯了致命的错误。
曹睿没有儿子。按说,他应该从父亲、祖父的后嗣中选择皇位继承人。或许是受了他父亲曹丕排斥亲兄弟曹植的影响,他竟然收养了与自己血缘关系并不很近的曹芳、曹询。没过两年,曹睿病重。他觉得有必要交代一下后事,就叫来宠臣司马懿,让他辅佐年仅8岁的曹芳登基;也许是怕司马懿靠不住,他又叫来皇室宗亲曹爽,让他与司马懿一起辅佐朝政。这下乱子可大了:司马懿和曹爽各怀野心,曹睿临终托孤,正好给了两人明争暗斗的机会。
公元239年,曹睿在洛阳驾崩。司马懿率先打起了篡夺曹魏政权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