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雪窦寺训
──二十四年春在雪窦寺讲──
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勉各位身体力行。学校有校训,寺亦有寺训,今以四字作为寺训:
第一、俭字,即节俭。去除奢靡的浪费,作为恰当的用度,即是节俭;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雪窦山简称雪山,雪山是世尊修苦行之处,若能在此住一年半载的,必是能节省用度,俭朴知足之人。沩山大师警策文云:‘少求俭用,免逼迫于心田;知足除贪,播馨香于异地’。省俭乃能除贪;希望由诸位实行节俭,影响到本寺大众,再远应诸方,实行俭德。能如此,则可挽救现时奢侈之风,而济民困国穷之难矣!
第二、勤字,对懒惰、懈怠而言。无论作何事,行何业,都要勤劳力作,不稍懒惰。世人的勤劳不休,大抵是被贪心所驱使,一但贪念稍轻,便觉世事一无所求,流于怠惰。今特别提出勤字,以救中国人苟安之病。此勤字在六度中、即精进度,在善十一心所中、即勤心所,三十七品中、即四正勤。故必勤勇精进以对治懒惰,无论求学、做事、礼佛、诵经、应人、接物,都得精勤不懒,才能称之为勤。出家人主要是上求佛道,下化有情,广行菩萨济世之道,尤须实行六波罗蜜内之精进波罗蜜。今不讲精研五明,亲证六通,即世间普通的事业、学术,亦岂不勤行能做到耶?儒者日夜强学以待问之精神,在替佛扬化之吾人,须时刻匪懈于导世利物之行;当职事尤应以尽职为原则。
第三、诚字、即诚实。为人作事,要虚心以处事,诚实以待人,不带一点诈巧欺伪之心,易得他人同情;既有人表示同情,乃显精诚团结的力量 , 凡有作为,就易成功。谚曰:“二人同一心,黄土变成金”。近人说精诚团结,即是纯粹无杂的至诚团结力。古书说:‘纣有亿万人,亿万心;周有三千人,唯一心’。有百里之土而能王天下者,协力同心之效也。此无他,全在一诚字上用功。现在、中国各地寺院住持,无法把佛教振兴起来,其原因亦在缺少一诚字;若能开诚相见,和合团结,亦未尝无办法把佛教兴起来。即于经忏佛事而论,本是从自己诚实恳切之心,念经拜忏;有人请荐灵祈福,乃将一片诚心以回向施主。如今念经拜忏者,只知一天可得一二角钱了事!各地寺院遂成善价而贾之工场,把原来诚心修行之美德丧失。故此时之佛教,须是实行诚字,乃可复兴,而中国民族之复兴亦在乎诚。
第四、公字。表现大乘佛法之真精神,即是无我大公之特别功用。前三字大小乘共行,此公字乃不共之大乘行也。大乘行之为人作事,处处要以为公众作前提,一无偏曲;若落偏曲,弊窦丛生。丛林中职事,于此公字尤应注意!领众行道,有成人之美,代众之劳,一切无碍,则德业增进。雪窦为诸方之所瞻望,如能将事务办理得如法次第,他寺亦效法办理,未有自不能作、而教他人去行之事。故今后要少说空话而
注重实行,由僧众能有为常住、为佛教的公心,而影响及全国人民,能为社会、为国家,乃至天下为公;皆须由实行而昭示于人也。今举此四字,浅略说明身体力行之法,希望各位努力实行,以期见诸成效!(性定记)(见海刊十六卷四期)
二、大雄中学校训
此“俭勤诚公”四字,可分作三重的解释。
第一重、经济政治的解释:比方一个人自己有工作的能力,依之而得到生活的享受,但必须工作才可生活。若要想有点进步,不致于碌碌终身长此困顿下去,那末、必须要从经济政治开始。经济的发展要有资本;政治是两人以上所不能没有的社会关系。而资本的来源则又从俭省储蓄而得。若不能节俭蓄积,纵有多的收入,来多少用多少,就会浪费无余,而永久没有可供生产用的资本。故资本是生产的因素,而节储是资本的来源。其次要勤:既有了资本,就要勤劳来利用,以求发展。假若认为已往有了一点储蓄即坐食享用,懒惰偷安,则以俭而懒,懒到连原有生活都不能维持,前途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必须继之以勤,利用资本来扩大生产,发展事业。一切经济政治的建设,皆从俭勤得来,故俭必须继之以勤。不但消极的节流,还要积极的开源,才能有大的成就与收获。第三说到诚字:如果不诚实,就不能得到二人以上的帮助。大的事业不是一个人能做成的,在二人以上必须有言语文字互通诚款;若无真诚,虽家人父子间也不能互助合作,不能精诚团结。没有互助的关系,社会立刻解体,任何事业不能成功,经济自然失败。故诚字是建立社会关系的根本。第四要公:公有公平公正之义。既有诚必有二人以上的关系,有了二人以上的众人,就要公平公正。政者正也,在政治上为众人办事叫作办公;办公事的人称公务人员。要有公平才可安居乐业,否者必致于互相侵害,互相倾轧。这样的政治必办不好,而经济也必致亏损。用经济政治的立场来解释此四字,每个字都与经济政治有关。若分开说,用俭勤来建设经济,用诚公来建设政治,意义尤为明显。
第二重、文化道德的解释:上面就社会生活讲,属于物质的建设。现在就社会精神的建设讲,比较超象。精神方面,譬如礼乐,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乐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都节制过甚,要有俭约限度的意思。老子说:“吾有三宝:一曰俭,二曰慈,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一就是以俭德为宝。中国儒、道家的人文主义,其精神都首先注重于俭。其次要勤,凡事要达到精微美妙,必须用勤来推动达成。若有俭无勤,在文化亦必孤陋,不能发扬光大。如文学、哲学、艺术、各种科学及文物制度,都要精勤,才能达到深妙的进步。古人如孔子,好学不倦,发愤亡食,不知老之将至。大禹惜寸阴,陶侃惜分阴;都是勤的精神。第三要诚:诚字在文化道德上的意义,更丰富。如云:“不诚无物”!各种物都是和合体,若无诚则不能和合;既不和合则物不成。文化道德更是和合体,人类社会是要用诚去和合的。社会和合,才有文化道德发展进步,生生不息。所谓“至诚不息,不息则久”。如点灯要有油炷和合方能发光。中庸云:“自明诚人之道,自诚明者天之道”;“至诚可以参天地之化育”。有了诚,上天下地一切万物,都可以相资相长。乃至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此诚字在文化道德的关系上之重要可知。第四说到公字:平常说要大公无私,人类文化道德,要赖公正以达最高境界。公正无私则与天地同春,日月同明!此必须从心理上养成无私的公德。假若心里有私欲存在,对人对事就有所偏,有所偏不免与人抵触,则私忿随起。私能损害公平的精神,也就能破坏人类道德文化。社会上没有公平公正,就是没有文化道德。故要保持文化道德,亹亹不已,要先能够养成公平公正。
第三重、佛法修证的解释:先从俭字说,在佛法中最明显的就是戒。戒者、有所不为而后能有所为,即止其所不当为而行其所当为。将不须有的不应有的动作行为戒除,以节省其精神疲劳而作应作之事,这是戒,也就是俭。同时、还要以布施、忍辱来帮助。施者舍也,要将不须有之事舍除,如贪欲等。要能舍除,就能避免精神的虚耗浪费。在精神上能蓄积俭省,一旦用之于事功上,效力必大。其次、忍也能助成俭德,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切无谓之斗争,皆可从忍而息,以免精神时间无谓的浪费。由贪心起者舍之,由嗔心起者忍之。在佛法上说:以戒为主,以施、忍为助,乃成俭德。其次、勤字,在六度中就是精进,在三十七道品有四正勤。勤要建筑在俭德之上,才是正勤。正勤是纯善的,方可名精进。如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这是消极的止恶。再进一步要积极的行善,就是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速生。不但保持现有的美善,还要令功德法财增长。勤以精进为主,也要以施、忍为助。勤于利人者,要舍己之所有、济人之所求。又要随时反省自己,舍除无谓的嗜好,以集中精力,作积极的善事。忍者,要忍辱负重,安忍坚强,才能担当大事。所谓“持其志,毋暴其气”,才能负荷重担。经论上,对断除烦恼名弃舍重担;而利益众生昌明佛法,亦名负荷重担。这都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菩萨要担荷一切众生的担子,见众生有困苦艰难,须代为忍受,代为解决,不能舍而逃避。故须忍辱负重。乃至忍饥寒,忍恶名毁骂,行利益众生的事,往往引起愚痴的反感。如父母为小儿治病,服药或施针灸,小儿哭骂跳打,父母必须忍受不与计较,而仍为治疗,故忍能助成勤之功德。第三、诚者,即言行一致之谓。诚字的会意,即言成也。就是言行合一的成就。由言行一致,进于心行一致,心境一致。到了心境一致,就是禅定,所谓心一境性。心专于一境,心境如如相应,即是瑜伽。故定学又名瑜伽,又名增上心学。心境的安宁清明,是定之相。儒亦云:“诚则明”,故诚之至,达于定慧。前面曾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是定慧、神通,皆可由诚而得。能志诚恳切,心境专一,则志趣坚定,心无分歧。专于一事即能专于一境,心境融洽,理事无碍,定慧双彰,此诚之深义也。第四、公者,无私之谓也。要反问何以会有私?由有人我相对,先于为我故也。要成大公德,必去尽其私;要去尽其私,必破我执。依佛法,遍观一切和合缘成,本无有我,澈底遍观一切法毕竟空,无人我自他之相可得,则为我之私心可除。宇宙万有缘起性空,完成大公,证得法界无碍。佛法教人修证,须观身空法空无我相,乃至观我与众生同体平等而发大菩提心,这是大公之极则。
以上所说,要在日常身心上,处世接人上,省察警觉去实行,方能获益。不仅在书本上、语言上有此文句而已!(尘空记)(见海刊二十五卷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