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十一月在叙府佛学社讲──
近来学佛之人日多,各处所有之正信会、功德林、居士林、佛学社等,皆为在家二众研究修学佛法之团体。旧来向有念佛会与法会等,不过为念诵礼拜之临时集会,与今有系统有研究之佛学社等相比拟,则大相径庭。至近来渐有之佛学社等,得一般士夫之共同研究,渐能将佛法流通于世。由是以观,佛法似有发达的希望,以对不振作之僧伽日趋衰落,适成一反比例。盖旧时之读书人读孔、孟之书,了知事亲以孝,亲君以忠,乃至事神以敬等,而于佛法则鲜能研究了解及之;因之、信仰佛教者,皆属不读书之农、工、商与妇孺,只知崇拜以祈福、消灾、延生、度亡等,致今日渐被世人诟为迷信!所以致此之由,盖有许多的因缘,识者类能道及,慈不赘说。近来读书人的思想业已开放,对于佛教已渐能自由探讨,由研究以至于流通,遂引入不少知识份子的信仰,于是佛法于社会便日见昌明矣!
复次、近二十年来之社会,正值激变恐慌之时,以致人心不安,咸欲于各种学术思想中寻条出路,故各种宗教、学术蔚然兴起。于比较研究之下,能使多数人满意者,厥惟佛法。故思想高深之人,多来学佛,以致归信者日形踊跃。颇有传流到全人类之趋势。因从各种宗教、学术比较研究所选得的佛学,确为改善社会人心之枢纽,所以旧来固守陈腐之僧人,必渐归于淘汰,其能契机应世之僧人,与由有研究、有愿力之居士新出家者,同负住持之责任,则佛法可更期发达昌明矣!
然在淘汰陈旧而激起许多新发正信之在家信徒后,与其散漫而无一致之修学与教化方针,何如有一名实相符之会社为之摄持,较为妥善,故余尝为佛教正信会之提倡,现今各佛学团体,尚多礼拜、念诵、祈福、求寿等旧式崇仰,其能深明佛理传布佛教以转移人心改良社会者,实不可多得。今各位皆佛学社社员中中坚份子,大抵皆具有学识经验,能深明佛理阐扬佛法者,对于现代社会及宏扬佛法的关系上,负有重大之责任,故须下一番深切的工夫,期与名实相符。因真的佛法,是悲智双修,而与自私自利迥不相侔。其为众生、兴正法、度苦厄之动机,是从无我大悲心之中流露出来,非但求自修自了之小乘法可比。要在悲愍众生,以众生之苦痛为己之苦痛,解脱众生之烦恼苦痛即断除自己之烦恼苦痛,因欲断除自他之烦恼苦痛故发大悲心。然在此心上又应如何建立正法呢?在佛法之正当修学途径,须从教、理、行、果之次第。第一、要重圣教──即佛说之经律与三乘圣贤所造之论──。此圣教为根本所依,即以为量,如邪正、是非、皆以圣数为度量,便能判断是非,辨别邪正。然此圣教为三乘圣贤所共遵守者,非仅诵持礼拜而已!须明此中之理,而理是能诠的名句文中的所诠义,依此理解到明切之时,深思玄悟,惭能贯通以得圆满之理解。而据理修行,应取大小乘所共依之戒、定、慧三增上学;从此推广,则为大乘所不共之六度行。但其中更可有一总持之行,用以贯穿一切散行,修一行即修一切行,修一切行仍不离一行──或禅、或净、或真言等,随其所宜,取其一行而为总持一切之行门──,如天台之一心三观,贤首之法界观等。若依一行而修一切行,由是渐进,是为大乘圆渐之果,至其果证之究竟位即佛。在未证佛果已前之菩萨果,如十信位之菩萨,亦须经十万大劫方始成就,此犹是初发心而尚未决定坚固发心者。若已决定坚固发心者,为初发心住;若修净行,须十信位上之菩萨方真有成就。若依菩提心将一切六度行贯穿起来,即此资粮便可随愿往生。然此种修行法门,远之为佛法之基础,近之则能建立人生道德,而为人中之正人君子;故不特为证佛果之历程上所必需,亦为人生道德所必需,尤为现在中国之不可少者。各位处于现在之时代,对于改造社会,纠正人心,皆负有重大之责任;倘能依此菩提心去修十善六度种种菩萨行,方足振兴佛教、救济人群也。(克全记)(见川东讲演录)
(附注)原题“在叙府佛学社讲词”,今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