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刚经持验记 » 金刚经持验记全文在线阅读

历朝金刚持验纪上卷

关灯直达底部

荆溪周克复重朗纂

男周石订

吴门陈济生皇士参

后魏卢景裕字仲儒。节闵初。为国子博士。崇信释氏。注周易论语。族兄神礼据乡人谋叛。逼裕同力以应西魏。系晋阳狱中。至心念金刚经。枷锁自脱。齐神武作相。特见原宥。嗟夫。人有受阳世阴司之枷锁桎梏。而不求脱者乎。然眼前之恩爱枷锁。快乐桎梏。何以认为性命。而不知脱。且重重纠结。而不肯脱也大惑不解。可悲可怜。若能等一受持如景裕。则前因后际。一齐断绝。得大自在矣(出报应记)。

梁天监中。有琰法师。居长安招提寺。年十一。出家。偶同寺僧。往相士家。相士谓琰曰。可惜聪明。止十八岁耳。琰闻不乐。归诣藏经殿。焚香礼佛。愿赐经一卷。毕世受持。随手于藏函内。抽得金刚经。昼夜持诵。忽一日更深。房中有五色光明。须臾见一梵僧。身长丈五许。语琰曰。汝寿十八当亡。以真诚持大乘经力增延矣。言讫不见。琰年逾十九。复遇相士。愕然曰。吾夭师相全消。何修至此。琰曰。专心持念金刚经。相士曰。师寿当至九十二矣。届期坐化。异香满室(出金刚证果)。

隋赵文若。开皇初。病亡。经七日。家人将殓。忽缩一足遂停。既苏云。被一人追入冥城。王问在生有何功德。答云。惟持金刚经。王曰。此第一功德。算虽尽可延。又曰。诸罪更重杀生。卿每以猪羊充庖。遣使领至受苦处。北行二三里。高墙下有穴。仅可容身。从此穴出。登一高阜。四望遥阔。一城极高峻。烟火接天。黑气溢地。备闻哀号声。文若掩蔽耳目。叩头求出。仍觉心破。口中出血。使者引回见王曰。汝好啖肉。薄罚难免。索长钉五枚。钉头及两手足。痛楚异常。从此绝肉持经。后因公事至驿。忽梦一青衣女求救。因问驿吏。有何物食。报云。一羊甚肥嫩。视之则。青㹀也。文若云。我不食肉。遂赎放之。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乃至死死生生。互来相啖。赵文若虽持经延算。终以嗜肉受长钉。若无此功德。则杀报轮回。无休息矣(出太平广记)。

隋开皇十一年。大府寺丞赵文昌暴卒。惟心尚暖。复活云。初死。有人引见阎罗王。王问曾作福业否。文昌答以家贫。无力营善事。惟专心持诵金刚经。王合掌赞言善哉。汝持此因果甚大。使人引向藏内取经。昌西行五六里。见屋数十间甚华丽。满贮经典。信手抽取一卷。即金刚经也。捧至王所。一人执卷在西。文昌东立向诵。一字不遗。王大欢喜。即放昌还。令引从南门出。见周武帝在门侧房。身着三重钳锁。唤昌云。汝是我本国人。识我否。文昌云。臣昔宿卫陛下。帝曰。卿是旧臣。还家。可向隋皇帝说。吾诸罪辩了。唯灭佛法罪重难免。望代营功德。得离地狱。昌辞行出南门。见一人在大粪坑中。头发上出。引人指云。此是秦将白起寄禁于此。罪犹未了。昌既苏。奏闻。诏天下户口钱。为武帝转。金刚经。仍录事状入隋史。桉周世宗毁铜佛像曰。佛教以头目髓脑。有利众生。尚无所惜。宁复以铜像为爱乎。镇州大悲像。甚有灵应。击毁之。以斧钺自胸镵破。其后世宗北征。疽发洞胸。果报亦何惨也(出法苑珠林)。

隋国子博士徐孝克。自少钦信释典。经论多所解释。陈天嘉中。除剡令。大建四年。徴秘书丞不就。遭侯景乱鬻妻养母。蔬食长斋。持菩萨戒。都宫省多鬼怪。孝克居之。妖变皆息。陈亡入长安。文帝闻其名行。召令于尚书都堂。讲金刚般若经。时开皇十二年。卒年七十三。临终念佛。室有异香。邻里惊异。史载孝克。徐陵弟。性至孝。出家改名法整(出受持果报)。

隋书生荀氏。居益州。新繁县西四十里王李村。素行韬晦。人莫知之。尝于村东空地上。遥望虚空。手书金刚经。遂感诸天龙神覆护。此地丈许。遇雨不湿。如屋覆然。诸牧牛小儿。皆于此处避雨。至唐武德中。有异僧语村人曰。此地空中。有人书金刚经于此。诸天设宝盖于其上。不可污亵。自是设栏围绕。供养佛像。每斋日。远近设供诵经。常闻天乐。声震一方。按金刚般若。体同虚空。世人书经。多繇福报起念。荀子向空书经。明是解空榜样。书而无书。所谓无住相书也。证悟从虚空不可思议来。感诸宝盖天乐。福德亦不可思议(出三宝感通记)。

隋睦彦通宰武牢邑。日持金刚经十卷。李密盗起。人欲杀之。以应义旗。彦通遂投身城下。贼拔刀逼杀。前有深涧。遂跃入。空中见金刚神。以手接彦通臂。置盘石上。都无伤损。呼曰。感汝念经。故来相救。彦通还家。所接右臂。奇香累日不散。后位至方伯。一日无病。索笔书偈。沐浴而逝。偈曰。八十九年在世。随身做些活计。今日撒手便行。明月清风自在。冒宗起曰。今日杀运相续。人命如丝。余与宜之。皆从箭锋头弄弗律也。此时闻此因果者。急急发愿持诵。借刀兵地狱。为解脱津梁。莫到没巴鼻处。叫苦叫屈(出报应记)。

隋杜之亮。仁寿中。为汉王谅府参军。后谅于并州举兵反败。亮与僚属皆系狱。日夜涕泣。忽夜梦一僧曰。汝但念诵金刚经。此厄可度。至晓。取经专诚习念。及主者引众就戮。唱者俱死。惟无亮姓名。主者皆坐罚。俄以赦免。显庆中。卒于黄州刺史。异哉亮当引颈就戮时。忽失姓名。转无头之鬼。为不坏之身。则以专。诚胜口诵也。视枷锁自脱者。更奇矣(出太平广记)。

隋萧瑀梁武帝玄孙。入隋。为中书令。封宋国公。女为帝后。瑀笃信佛法。常持金刚经。因议伐高丽。忤帝旨。与贺若弼高颎同禁。欲置于法。瑀八日间。念金刚经七百遍。明日桎梏忽自脱。守者失色。复为着至殿前瑀独蒙宥。弼颎俱重罚。瑀因着。般若灵验十八条。造三尺檀香塔贮经。按唐太宗以瑀好佛。尝赍绣佛一躯。并绣瑀状于像侧。又赐王褒所书大般若经。并赐袈裟。充讲诵用。又尝称瑀。不可以利诱。不可以死胁。想是金刚定力(出报应记)。

隋沙门法藏。居鄜州宝室寺。性淳行古。开皇中。在洛川县。建造寺宇。变卖衣钵。起盖殿屋二所。又写经八百余卷。至唐武德二年二月。染疾。昏寐中。见金刚神执经一卷。谓汝造寺写经。有互用之罪。我今授金刚经一卷。果能至心书写。流通读诵。互用之罪悉灭矣。俄疾愈。遂罄鬻所有。写经百卷。修诸善行。不涉世缘。寿至九十九岁。正月十五日。延众念法华。金刚。各一七卷。端坐书偈。别大众曰。今年九十九。看看无所有。更莫问如何。凭空打筋斗。一时缁素。咸睹阿弥陀佛化身接引。往生极乐。按张安道写楞伽置金山。后世转生。觉为己书。东坡属公书完。藏为家宝。坡写一卷。藏之山中。古人写经。愿力如此。又佛门中因果。较世法更严。所云砖钱不许买瓦也。均之善法。尚错不得。矧不善法哉。昔灵觉寺僧宝明。自云。出家之前。曾作陇西太守。造灵觉寺成。即弃官入道。虽不禅诵。礼拜不缺。死后。冥王责之曰。卿作守时。屈理枉法。劫取民财。虽造佛寺。非卿之力。合此案观之。凡世自谓功德。而竟成恶业者多矣。宁独造寺写经。有互用之罪(出金刚证果)。

唐武德间。长安富豪苏仁钦。恣意宰割烹炮。被杀者。陈诉阴司。追魂系狱。仁钦重病经年。减算夭亡。冥王语曰。缘尔前生修善。现世富饶。尔今恣杀业重。恶报当偿。即令驱至刀山剑树。钦惶怖哀告。在生虽未作善。曾请金刚经一卷。舍与安国寺已化僧神敬受持。僧虽迁化。可以对证。须臾异香芬馥。一僧执经至殿。言久。与仁钦受持。有般若功。王即合掌放还。得再生。因印施法华经一百部。金刚经一千卷。修水陆大斋济众。忽夜梦亡父文忠曰。我为富不仁。杀生害命。老堕厕中。死陷地狱。因汝修功德。得生天界矣(出金刚证果)。

唐武德年间。江陵人陈昭。奉斋持念金刚经。累积功行。有大蟒。每日在座侧。听经毕。即退。邻人力昌勇悍。疑为妖。击杀之。蛇诉冥司。追摄力昌。令蛇缠身噬啮。遂托梦告妻曰。蛇愿听经百卷。便可升腾。只欠七卷耳。我误杀之。今受苦厄。速请僧写金刚经七卷。忏悔救我。妻贫甚不能为。有五岁男名僧护。见母悲泣。谓曰。何不卖儿救父乎。母遂抱儿出市。卖蜀客得钱两贯。请僧写经。礼祝三宝。一愿亡夫灭罪。二愿母子重逢。自是忆子目盲。日诵金刚。行乞于市。其子随客往蜀三十年。继父母俱亡。忽念生母。回江陵寻觅未见。买宅暂居。偶值节腊祭祖。祝云。我不幸幼孤。母卖子荐父。今寻母无踪。愿父母同超三界。适其母就斋求乞。闻此语。大呼云。我是汝母。当年卖契。现在住处篮内。护抱母痛哭。焚香拜天。取水漱口。与母䑛目。左右皆明(出金刚证果)。

唐括州刺史。乐安任义方。武德年中。死经数日而苏。自云。被引见王。王令人引观地狱。与佛经所说不殊。地下尽夜昏暗。如雾中行。家人以义方心有温气。即请僧诵金刚经。义方于地下。隐隐闻经声。王检其案。谓吏曰。彼算未尽。何错追。遂放归。送者云。但随经声即到舍。忽见一大坑当道。意欲跳越。遂落坑中。应时即起。既得回生。因论说地狱。画地成图。所得俸禄。皆造经像。延僧写金刚般若千余部。冒宗起曰。经声出于僧口。便出鬼门关。若妙法摄入信心。永断生死种矣(出法苑珠林)。

唐遂州人赵文信。贞观元年暴死。三日复苏云。初死时。被人拥逐。同伴十人。相随至阎罗王所。中有一僧。王先问云。师在世修何功德。答云。唯诵金刚经。王起合掌曰。师当升天。何错至此。言未讫。忽有天衣来下。引师上天去。王复唤文信问之。答言。一生不读佛经。唯好庾信文章。王言庾信是大罪人。现受罪于此。汝见识否。答以虽读渠文章。未识其人。王令引信出。乃龟也。随令引去。少时复作人来。语云。我为生时好作文章。妄引佛经。杂揉俗书。又诽谤佛法谓言不及孔老之教。受此恶报。不能解脱文信回生。为人具述其事。按唐扶沟令田霁。殁已岁余。见梦其妻云。生前叨中科第。自恃才俊。于往古圣喆之书。妄有讥驳。遇当世名流。摘其所短。今在地下。日有两蛇。三蜈蚣。出入七窍历诸苦痛。满三百六十日。方得托生。然则口业不除。虽诵经何益(出法苑珠林)。

唐大理司直司马乔卿天性纯谨。有志行。永徽中。为扬州司户曹。母亡。毁瘠骨立。刺血写金刚经二卷。方毕。忽见墓侧。生二芝草。九日长尺有八寸。绿茎朱盖。日沥汁一升。味甘如蜜。取而复生(出法苑珠林)。

唐陈文达郪县人。常持金刚经。为亡父母诵至八万四千卷。多见祥瑞。为人转经。疾厄皆免。铜山人陈约。曾追赴阴司。见地下筑台曰。此般若台。待陈文达者。其为冥司所敬如此。云栖竹窗随笔云。予生也晚。甫闻佛法。而风木之悲已至。虽欲追之。末由也已。奉劝世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诵经报恩(出法苑珠林)。

唐白仁哲龙朔中。为虢州朱阳尉。运米辽东。过海遇罡风。四望昏黑。仁哲焚香。急念金刚经。才数遍。忽如梦寐。见空中有一梵僧。谓曰。汝念真经。故来救汝。须臾风定。八十余人俱济(出报应记)。

唐陈利宾会稽人。弱冠擢第。善属诗文。释褐长城尉。少诵金刚经。遇厄多获其助。开元中。宾自会稽江。赴东阳。天久雨。江水弥漫。同行二十余船。乘风挂帆。须臾天晦风烈。至界石窦。上水急流而下。波涛冲击。不得泊。前二十余舟。皆至窦口败。舟人恐惧无措。利宾急诵金刚经。至急流所。忽有一物。状如赤龙。横出扶舟。因得上。咸谓诵经之功(出广异记)。

唐元初九江人。贩薪于市。年七十。常持金刚经。晚归江北。中流风浪大起。同舟俱没。惟初浮水上。即漂南岸。群舟泊者皆大商。见初背上光高数尺。疑是贵人。争遗之衣服与饭。乃知为村叟也。因诘光所自。云读金刚经五十年矣。在背者经也(出太平广记)。

唐王令望。少持金刚经。还邛州临溪。路极险阻。突遇猛兽。急念此经。猛兽熟视。曳尾去。曾任安州判司。过扬子江。夜暴风起。泊船百艘。相接尽没。惟令望船独全。后终亳州谯令。阅此知罡风不能坏。大水不能没。猛兽不能伤。乃见不惊不怖之实际(出报应记)。

唐魏恂。左庶子尚德之子。持金刚经。神功初。为监门卫大将军。时京有蔡䇿者。暴亡数日方苏。自云。初至冥司官以追人不得。将挞其使者。使者云。魏将军持。金刚经。善神拥护。追之不得。即别遣使复追。须臾还。报并同。冥官曰。且罢追。恂闻之。更加精进(出广异记)。

唐王陀为鹰扬府果毅。因病断荤酒。发心诵。金刚经日五遍。后染瘴疾。见群鬼来。闻陀诵经声便退。遥曰。王令追汝。且止诵经。陀歇。鬼悉向前。陀乃昏迷欲绝。须臾又来一鬼云。念经人。王令权放六月。既寤。遂一心持诵。昏旦不息。过六月而鬼寂然矣。夜闻空中有声呼曰。汝以持经功德当寿九十。竟符其数(出太平广记)。

唐易州田参军惯畜鹰犬。畋猎为事。天宝初。易州放鹰。于丛林棘上。见书一卷。乃金刚经也。遂发心持诵。越数年。诵及二千余遍。畋猎如故。后遇疾暴卒。至地府。见诸鸟兽。周回数亩索命。王问作罪何多。田无以对。因发往吏局推问。其徒十人。吏令启口。以一丸药掷入口。便生烈火。遍身焦烂。须臾灰灭。俄复成人。如是六七辈。至田氏。累三丸不见火状。吏怪之。复引见王。具白初好畋猎。曾得金刚经于易州棘上。持诵二千余遍。王云。只此灭一切罪。命左右检其福簿。果如所白。王因令诵。经才三纸。庭中禽兽。忽然不见。遂放还。更延寿十五年。盖世人纵然一日戒杀。但得今日无业而已。其已作之冤。依然犹在。惟持经。则息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