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按:《易》曷以系之于周乎?考自古说重卦者,郑康成以为神农,史迁以为文王,王辅嗣以为伏义,孙盛以为夏禹,茫无定论,无所适从。不知皆是也。盖伏羲有伏羲之《易》,神农有神农之《易》,黄帝、尧、舜虽不可考,然亦必各有《易》,以至夏禹、商汤亦皆有《易》,而其《易》爻辞又各不同。故孔子欲观殷礼而得《坤》、《乾》,足以徵殷、周之《易》不同。然则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其中爻象之词必不同于《周易》明矣。若夫孔门教学者,专重《周易》,所以尊时王也。后世传《周易》者,又以孔子所尝论断也。然而孔门删订祇此一《易》,而汉儒傅授顿有数家,源同流别,歧之中又有歧焉。然自孔子赞《易》,已云「有君子之道四」,是《易》之道未容以一端尽矣。而子贡谓「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则孔门又未尝不重天道矣。此所以箕子陈洪范明五行,而五行则实出于八卦。然则汉儒卦气消息、纳甲爻辰之说,固本之五行阴阳,乌得谓古人必无此说乎?后世论《易》者弃天道而专重人事,固不失「朝乾夕惕」之旨、「无成有终」之义。然于羲皇演卦之源,尚未能极其指归,而于「道之大原出于天」之说亦有所未尽。总之,《易》本天道,天下万事无不并包。后人以其学之偏而各明一义,遂成为纠纷而不可穷诘耳。今尽列汉代传《易》诸家,俾后之学者因象数以徵天道,上求羲皇作《易》之本恉,庶几三《易》之微于兹可会。夫君道隆盛矣,而可畏者惟天。故天子死称天以诔之,有过举则引天象以戒之,此《易》之用也。而孔门修身之旨,亦在是矣,可不勉乎!
田何 王同 周王孙 丁宽 服生 杨何(即墨成)孟但 周霸 衡胡 项生 田王孙 主父偃 司马谈 蔡公 京房──以上田氏派
施雠 张禹 鲁伯 彭宣 戴崇(子宾) 毛莫如 邴丹 刘昆(子轶) 景鸾──以上施氏派孟喜(赵宾、白光、翟牧) 盖宽饶 洼丹 觟阳鸿
梁竦 许慎 甘容 夏恭 袁安 袁京 袁敞袁彭 袁汤 尹珍 徐淑 宗资 袁太伯 任安 虞叔雅 冯颢 虞光 虞成虞风 虞歆
虞翻 杜微──以上孟氏派
梁丘贺(子临) 王骏 五鹿充宗 冯商 范升(梁恭、吕羌)士孙张 邓彭祖 衡咸 杨政 张兴(子鲂) 张堪 祁圣元 杜晖
──以上梁丘氏派焦赣 京房 张博 殷嘉 任良 姚平乘弘 戴凭 魏满 刘辅 郎宗(子顗) 董春第五元先杨秉 折象 徐穉 聿著 孙期 崔瑗
刘宽 宗资 唐檀 杜乔 樊英 李昺 范冉 度尚 傅燮 朝宗 张紘 王朗(子肃) 董遇 陆会──以上京氏派
费直 王璜 韩歆 范升 杨政 陈元 郑众荀爽 挚恂 马融 郑玄──以上费氏派高相(子康) 毋将永
──以上高氏派朝婴(孙商) 盖宽饶──以上韩氏派陆贾 刘安 魏相 朱云 桓宽 刘向 扬雄
谯玄 任延 冯逡 何武 苏竟 马廖 崔篆王景 班固 王符 许峻 杨由 段翳 徐宣徐宪 徐防 向长 荀悦 宋衷刘表
徐干 陆绩 何晏 孙炎 姚信 程秉 袁淮──以上不知宗派
自鲁间瞿子木受《易》孔子,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子家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田何子庄。及秦禁学,《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故传授者不绝。何传东武人王子中间、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箸《易传》数篇。同授灾川人杨何。何字叔元,元光元年征为中大夫。齐即墨成以治《易》至城阳相。广川孟但为太子门大夫。鲁人周霸、莒人衡胡、临淄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要之,言《易》者本之田何。
田何字子庄,齐人也。自孔子授《易》,五传至何。及秦禁学,以《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故何传之不绝。汉兴,田何以齐诸田徙杜陵,号曰杜田生,以《易》授弟子。东武王同子仲、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等皆显当世。惠帝时,何年老家贫,守道不仕,帝亲幸其庐以受业,终为《易》者宗。
主父偃,齐国临淄人也。学长短纵横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游齐诸子间,诸懦十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北避燕、赵、中山,皆莫能厚客,甚困。以诸侯莫足游者,元光初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莫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乃拜为郎中。岁中四迁。偃因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上从其计。又说上以「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兼并之家,乱众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小诛而害除」。上又从之。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或说偃曰:「大横。」偃曰:「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后卒以齐王事诛。
太史公受《易》于杨河。蔡公,卫人,事周王孙,注《易》二篇。
丁宽字子襄,梁人也。初粱项生从田何受《易》,时宽为项生从者,读《易》精敏,材过项生,遂事何。学成,何谢宽。宽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以东矣。」宽至雒阳,复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景帝时,宽为梁孝王将军距吴、楚,号丁将军。作《易说》三万言,训故举大谊而已,今《小章句》是也。宽授同郡旸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
京房,淄川杨何弟子也,为大中大大、齐郡太守。
按:田何之学本无章句,至王同、周王孙、丁宽始有《易传》。然周生独号古义,岂周氏别有所得乎?商瞿之传至周王孙、丁将军,盖又一变矣。右为《易》田氏之学,为《易》大宗。
施雠字长卿,沛人也.沛与砀相近,雠为童子,从田王孙受《易》。后雠徙长陵,田王孙为博士,复从卒来。与孟喜、梁丘贺并为门人。谦让,常称学废,不教授。及梁丘贺为少府,事多,乃遣子临分将门人张禹等从雠问。雠自匿不肯见,贺固请,不得已乃授临等。于是贺荐雠:「结发事师数十午,贺不能及。」 诏拜雠为博士。甘露中,与《五经》诸儒杂论同异于石渠阁。雠授张禹、琅邪鲁伯。伯为会稽太守,禹至丞相。禹授淮阳彭宣,沛戴崇子平。崇为九卿,宣大司空。禹、宣皆有传。鲁伯授太山毛莫如少路、琅邪邴丹曼容,著清名。莫如至常山太守。此其知名者也。繇是施家有张、彭之学。
施氏《易说》:「允升,大吉。」允,进也。
施氏《外传》曰:「三王之乐可得观乎?知王者所封二代而已。」张禹。(见《论语》)
彭宣字子佩,淮阳阳夏人也。治《易》事张禹,举为博士,迁东平太傅。禹以帝师见尊信,荐宣明经有威重,可任政事,繇是入为右扶风,迁廷尉,以王国人出为太原太守。后官至御史大夫,封长平侯。及王莽迁大司马,柄政专权,宣上书言:「三公鼎足相承,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臣资性浅薄,年齿毛老,愿上大司空印绶,乞骸骨归乡里。」莽恨宣,白太后策免之。
刘昆字桓公,陈留东昏人,梁孝王之裔也。少习礼容。平帝时受《施氏易》于沛人戴宾。能弹雅琴,知清角之操。王莽时,教授弟户恒五百人。每春秋飨礼,常备列典仪,以素木瓠叶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兔首。每有行礼,县宰辄率属吏而观之。王莽以昆多聚徒众,私行大礼,有僭上心,乃系昆家属于外黄。莽败乃免。光武即位,除江陵令。时县连年火灾,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迁弘农太守。先是崤、函驿道多虎灾,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帝闻而异之。二十二年,代杜林为光禄勋。诏问:「何德政而致是?」昆对曰:「偶然耳。」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顾命书诺策。乃令人授皇太子及诸王小侯五十馀人。拜骑都尉。以老乞骸骨,诏赐洛阳第舍,以千石禄终其身。中元二年卒。子轶,字君文,传昆业,门徒亦盛。永平中为太子中庶子。建初中,稍迁宗正,卒官,遂世掌宗正焉。
按:西汉儒者,共穷经之馀,多能及于礼乐。如昆之教诸生,虽阙里之风,何以加乎?有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宜其致猛兽渡河之化也。
景鸾字汉伯,广汉梓渔人也。少随师学经,涉七州之地。能理《齐诗》、《施氏易》,兼授《河》、《洛》图纬,作《易说》及《诗解》,文句兼取《河》、《洛》,以类相从,名为《交集》。又撰《礼内外记》,号曰《礼略》。又抄风角杂书,列其占验,作《兴道》一篇。及作《月令章句》。凡所著述,五十馀万言。数上书陈救灾变之术。州郡辟命不就,以寿终。
右为《周易》施氏之学,乃田何之正传也。孔子授《易》商瞿,自瞿传至田何,未杂异说。而何诸弟子亦恪守其说,未敢变乱。孟氏以下,渐涉旁流矣。
孟喜字长卿,东海兰陵人也。父号孟卿,善为《礼》、《春秋》,授后苍、疏广。世所传《后氏礼》、《疏氏春秋》皆出孟卿。孟卿以《礼经》多,《春秋》烦杂,乃使喜从田王孙受《易》。喜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师田生且死时枕喜厀,独传喜,诸儒以比耀之。同门梁丘贺疏通证明之,曰: 「田生绝于施雠手中,时喜归东海,安得此事?」又蜀人赵宾好小数书,后为《易》,饰《易》文,以为「箕子明夷,箕子者,万物方荄兹也。」宾持论巧慧,《易》家不能难,皆曰「非古法也」。云受孟喜,喜为名之。后宾死,莫能持其说。喜因不旨仞,以此不见信。喜举孝廉为郎,曲台署长,病免,为丞相掾。博士缺,众人荐喜。上闻喜改师法,遂不用喜。喜授同郡白光少子、沛翟牧子兄,皆为博士。繇是有翟、孟、白之学。
《孟喜易章句》,《隋志》八卷。
周人五号:帝,天称,一也。王,美称,二也。天子,爵号,三也。大君者,兴盛行异,四也。大人者,圣人德备,五也。《易》爻位三为三公,二为卿大夫。日食德,谓食父禄也。
年二十行役,三十受兵,六十还兵。「同人于宗吝」,言同姓相娶吝道也。
自冬至初,《中孚》用事。一月之策九、六、七、八,是为三十。而卦以地六,候以火五,五六相成,消息一变,十有二变,而岁复初。《坎》、《离》、《震》、《兑》,二十四气次主一爻,其初则二争、二分也。《坎》以阴包阳,故自北至,微阳动于下而未达,极于二月,凝涸之气消,《坎》运终焉。春分出于《震》,始据万物之元,为主于内,则群阴化而从之,极于正南,而丰大之变穷,《震》功究焉。《离》以阳包阴,故自正南,微阴生于地下,积而未章,至于八月,文明之质衰,《离》运终焉。仲秋阴形于《兑》,始行万物之末,为主于内,群阳降而从之,极于北正,而天浑之施穷,《兑》功究焉。故阳七之静始于《坎》,阳九之动始于《震》,阴八之动始于《离》,阴六之动始于《兑》。故四象之变皆兼六爻,而中节之应备矣。
侄娣年十五以上能共事君子可以往,二十而御。《坎》,狐;《坎》,穴也,狐穴居。
「风雷益」。言必须雷动于前,风散于后,然后万物皆益。如二月启蛰之后,风以长物。八月收声之后,风以残物。风之为益,其在雷后,故曰「风雷益」也。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本受《易》于孟喜,见涿韩生说《易》而好之,即更从受焉。
洼丹字子玉,南阳育阳人也。世传《孟氏易》。王莽时,常避世教授,专志不仕,徒众数百人。建武初,为博士,稍迁。十一年,为大鸿胪。作《易通论》七篇,世号《洼君通》。丹学义研深,《易》家宗之,称为大儒。十七年,卒于官,年七十。
觟阳鸿字孟孙,中山人,亦以《孟氏易》教授,有名称。永平中为少府。
梁竦字叔敬,安定乌氏人。少习《孟氏易》,弱冠能教授。后坐兄松事,徙九真。著书七篇,名曰《七序》。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从侍中贾逵受古学,博问通人,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十四篇。又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马融常推重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再迁洨长,终于太尉、南阁祭酒。诏校书东观,教小黄门等。子冲于建光中上其《说文解字》,及慎所受《孝经古文说》,乃议郎卫宏所校者。诏赐帛四十匹。
《说文》引古《周易》异文:
夕惕若夤。 忼龙有悔。 乘马驙如。 泣涕连心如以往遴。
履虎尾虩虩。 百谷草木草丽乎地。 包充用冯河。 噬乾■。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