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楂树之恋 » 山楂树之恋全文在线阅读

第47章

关灯直达底部

    静秋垂头丧气地坐上了回K市的火车。来的时候,充满着希望,以为即使见不到老三,至少可以从他家人口中打听到他在哪里住院,就算他已经走了,他的家人也会告诉她坟墓在哪里,哪知道连军区的大门都没进成。
    江老师安慰她说:“可能是因为我们没带单位证明,别人才不让我们进去,下次我们记得让单位开个证明,就肯定能进去了。”
    “可是卫兵说军区司令根本不姓陈——,难道——”
    “也许小陈是跟妈妈姓的呢?他以前说过他父亲挨斗的时候,他全家被赶出军区大院,那说明他那时是住在军区大院的。后来他父亲官复原职,那他家就肯定又搬回去了。”
    静秋觉得江老师分析得有道理,问题是这次没找到,她最近就没假期了,要等到暑假才有时间再去找,不知老三那时还——在不在。
    江老师说:“他全家都不在家,是坏事也是好事。说是坏事,就是我们没碰见他们。说是好事,是因为全家出去旅游,说明——家里没发生什么大事。”
    静秋听江老师这样说,也觉得有那种可能。如果老三在住院,或者去世了,他家里人怎么会有心思去旅游?一定是他病好了,或者K市那个军医院误诊了,老三回到A省,找了几个医院复查,结果发现不是白血病,于是皆大欢喜。反正他们勘探队已经撤走了,说不定解散了,老三就留在了A省。
    她想象老三正跟他父亲和弟弟在一个什么风景区旅游,几个人你给我照像,我给你照像,还请过路的帮忙照合影。她想象得那么栩栩如生,仿佛连他的笑声都可以听见了。
    但她马上就开始怀疑这种可能,她问江老师:“如果他病好了,他怎么不来找我呢?”
    江老师说:“你怎么知道他这次出去不是去找你呢?说不定他去了K市,我们来了B市,在路上错过了。这种事可多了。也许你回到家,他正坐在你家等你,被你妈妈左拷问右拷问,已经烤糊了。”
    静秋想起老三那次被妈妈“拷问”的样子,不由得笑了起来。她一下子变得归心似箭,只盼望列车快快开到K市。
    回到K市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老三不在她家,她问妈妈这几天有没有人来找过她,妈妈说那个段树新来过,问他有什么事,他又不肯说,坐了一会就走了。
    静秋万分失望,为什么是段树新,而不是陈树新呢?
    当天夜晚,她顾不得睡觉,就给A省军区司令员写了一封信。她把老三的病情什么的都写上,还忍痛割爱,放了一张老三的照片在里面,请求司令帮忙查找陈树新这个人。她相信老三的爸爸即便不是军区司令,也一定是军区的什么头头,司令一定能找到他。
    第二天,她用挂号把信寄了出去,知道挂号虽然慢一些,但一定能寄到。她现在已经不敢盼望奇迹出现了,只能做最坏的思想准备,那就是司令也找不到老三。那她就等放暑假了,再到A省去,住在那里找老三。如果这个暑假找不到老三,她就每个暑假都跑去找,一直到把老三找到为止。
    五四青年节那天上午,八中开庆祝会。本来青年节不关小学生的事,但附小跟八中在一个校园里,中学部在那里载歌载舞,小学部也没办法上课,所以每次都是一起庆祝。不过下午中学生放半天假的时候,小学生就不放假。
    静秋照例给各班的节目伴奏,她刚给一个班级的合唱伴奏完,就有个老师告诉她说有个解放军同志找你,有急事,叫你到门口传达室去一下。静秋听说是“解放军同志”,心想可能是老三的父亲派人来了。信刚寄出去,不可能是收到信了,只能是司令从外面回来,听说她去找了他,于是派人来了。
    但她又觉得不可能,她没告诉卫兵她的地址,司令怎么会找到她?
    她带着满腔疑惑跑到传达室,一眼就看见一个象极老三的军人等在那里,见到她,那个军人走上前来,急匆匆地说:“静秋同志吧?我是陈树民,陈树新的弟弟,我哥哥现在情况很不好,想请你到医院去一趟——”
    静秋一听,就觉得腿发软,颤声问:“他——怎么啦?”
    “先到车上去,我们在车上再谈,我已经来了一会儿了——本来想直接进去找你,但是今天你们开庆祝会,门卫把校门锁了——”
    静秋也顾不上请假了,对门卫说:“您帮我叫我妈妈用风琴帮那些班级伴奏一下,叫她下午帮我到我班上顶一下,我现在要去医院,我的一个朋友——情况很不好——”
    门卫答应了,静秋就跟陈树民急急地往校外走。
    校门外停着一辆军用吉普,静秋跟着陈树民往吉普走去的时候,听见几个溜号的学生在喊:“静老师被军管的抓去了!”
    她只好跑回门卫,让门卫对她妈妈解释一下,免得以讹传讹,把她妈妈吓坏了。
    军用吉普里只有司机和陈树民两人。在路上,陈树民告诉她,老三从县医院出来后,并没回A省,而是呆在黄花场那边的三队,一方面可以协助查清勘探队的工作环境是否会诱发白血病,另一方面黄花场离八中农场只有几里地,那条路可以开车,也可以骑自行车,方便老三到农场去看她。
    后来她回到K市八中附小教书,老三也转到K市,住在那家军医院里。他只在春节的时候回A省去了一下,春节后又回到了K市。他父亲劝他留在A省,但他不肯。他父亲只好让他家保姆跟着过来,在医院照顾他。再后来陈树民也过来了,在医院陪他。他父亲不能一直守在K市,只能经常过来看他,因为开车从A省过来只要十小时左右。现在他父亲、小姨、姨父、姑姑、几个表兄妹堂兄妹、还有几个朋友都守在医院。
    陈树民说:“哥哥走得动的时候,我们到八中来看过你,看见你带着一些小女孩在操场打排球。我们也从校外的路上看过你给学生上课。后来哥哥躺倒了,他就让我一个人来看你,回去再讲给他听。他一直不让我们告诉你他在K市,也不让我们告诉你他得的是白血病。他说:‘别让她知道,就让她这么无忧无虑地生活。’
    有他的交待,我们本来是不会来打搅你的,但是他走得太——痛苦,太久。他进入弥留之际已经几天了,医院已经停止用药、停止抢救了,但他一直咽不下最后那口气,闭不上眼睛。我们想他肯定是想见你一面,所以就不顾他立下的规矩,擅自找你来了。相信你会理解我们,也相信你会想见他一面。但是你千万不要做什么偏激的事,不然他在天有灵,一定会责怪我们。”
    静秋说不出话来,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这段时间想老三想得太多,想得神经失常了。她一边为能见到老三欣喜,一面又为他已经进入“弥留之际”心如刀绞。她希望这只是一个梦,一个恶梦。她希望赶快从梦中醒来,看见老三俯身看着她,问她是不是做了恶梦,告诉她梦都是反的。
    陈树民问:“静秋同志,你是不是党员?”
    静秋摇摇头。
    “你是团员吗?”
    静秋点点头。
    “那请你以团员的名义保证绝对不会做出伤害你自己的事来——”
    静秋又点点头。
    到了医院,吉普车一直开到病房外面的空地上,陈树民招呼静秋下了车,带着她上二楼去。病房里有好些人,一个个都红肿着眼睛。看见她,一位首长模样的人就迎上前来,问了声:“是静秋同志吧?”
    静秋点点头,首长握住她的手,老泪纵横,指指病床说:“他一定是在等你,你去——跟他告个别吧。”说完,就走到外面走廊上去了。
    静秋走到病床跟前,看见了躺在床上的人,但她不敢相信那就是老三,他很瘦很瘦,真的是皮包骨头,显得他的眉毛特别长特别浓。他深陷的眼睛半睁着,眼白好像布满了血丝。头发掉了很多,显得很稀疏。他的颧骨突了出来,两面的腮帮陷了下去,脸象医院的床单一样白。
    静秋不敢上前去,觉得这不可能是老三。几个月前她看见的老三,仍是那个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青年,而眼前这个病人,真叫人惨不忍睹。
    几个人在轻轻推她到病床前去,她鼓足勇气走到病床前,从被单下找到他的左手,看见了他手背上的那个伤疤。他的手现在瘦骨嶙峋,那道伤疤显得更长了。她腿一软,跪倒在床前。
    她觉得有几个人在拉她起来,她不肯起来。她听见几个人在催促她:“快叫!快叫啊!”
    她回过头,茫然地问:“叫什么?”
    “叫他名字啊,你平时怎么叫的,现在就怎么叫,你不叫,他就走了!”
    静秋叫不出声,她平时就叫不出他的名字,现在她更叫不出。她只知道握着他的手,呆呆地看着他。他的手还不是完全冰凉的,还有点暖气,说明他还活着,但他的胸膛没有起伏了。
    几个人又在催她“快叫,快叫”,她握着他的手,对他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他说过的,即使他的一只脚踏进坟墓了,听到她的名字,他也会拔回脚来看看她。
    她就一直握着他的手,满怀希望地对他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她不记得自己这样说了多少遍,她的腿跪麻了,嗓子也哑了,旁边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说:“别叫了吧,他听不见了。”
    但她不信,因为他的眼睛还半睁着,她知道他听得见,他只是不能说话,不能回答她,但他一定听得见。她仿佛能看见他一只脚已经踩在了坟墓里,但她相信只要她一直叫着,他就舍不得把另一只脚也踏进坟墓。
    她不停地对他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她怕他听不见,就移到他头跟前,在他耳边对他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她觉得他能听见她,只不过被一片白雾笼罩,他需要一点时间,凭她的那个胎记来验证是不是她。
    她听见一片压抑着的哭声,但她没有哭,仍然坚持对他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过了一会,她看见他闭上了眼睛,两滴泪从眼角滚了下来。
    两滴红色的、晶莹的泪……
    尾声
    老三走了,按他的遗愿,他的遗体火化后,埋在那棵山楂树下。他不是抗日烈士,但西村坪大队按因公殉职处理,让他埋在那里。文革初期,那些抗日烈士的墓碑都被当作“四旧”挖掉了,所以老三也没立墓碑。
    老三的爸爸对静秋说:“他坚持要埋在这里——,我们都——离得远,我就把他托付给你了——”
    老三生前把他的日记、写给静秋的信件、照片等,都装在一个军用挂包里,委托他弟弟保存,说如果静秋过得很幸福,就不要把这些东西给她;如果她爱情不顺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把这些东西给她,让她知道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倾其身心爱过她,让她相信世界上是有永远的爱的。
    他在一个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他身边只有一张静秋六岁时的照片和那封十六个字的信。他一直保存着,也放在那个军用挂包里。
    陈树民把这些东西都交给了静秋。
    每年的五月,静秋都会到那棵山楂树下,跟老三一起看山楂花。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心理作用,她觉得那树上的花比老三送去的那些花更红了。
    十年后,静秋考上L大英文系的硕士研究生。
    二十年后,静秋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三十年后,静秋已经任教于美国的一所大学。今年,她会带着女儿飞回那棵山楂树下,看望老三。
    她会对女儿说:“这里长眠着我爱的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