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齐桓公 » 齐桓公全文在线阅读

《齐桓公》齐桓公伐楚事件 齐桓公借此确定了诸侯霸主地位

关灯直达底部

齐桓公伐楚是春秋时期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然而,这样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却没有出现刀兵相接,血肉横飞的交战场面,而是充分利用外交手段和语言智慧,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双方你来我往,表面上谦和有礼,言辞中却互不相让,内在中则是包含着尔虞我诈的诡计多变。楚国更是凭着智慧,不仅保护了自己,还给后人留下了“风牛马不相及”的名言。那么,齐桓公伐楚究竟得到了什么呢?

齐桓公继位第三十年(前656)春天,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联军讨伐蔡国,在打败蔡国以后,紧接着讨伐楚国。

楚成王带着军队迎来,并派出使者来到诸侯联军,问:“齐国住在北方,我楚国处于南方,相隔遥远,两个国家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不知道为什么你们要率领军队进入我国境内?”齐桓公让管仲回答使者说:“过去召康公命令我国的先君太公:‘五侯和九伯,你都有权征讨,以共同辅佐周室。’赐给我们先君征讨的地域范围,东到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楚国应该进贡的包茅没有进献(包茅不入),天子祭祀用品不全,我们因此来追究。昭王南征到楚国没有回去,我们为此前来问责。”楚王的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进献,确实如此,是我们的责任,今后不敢不供上。至于昭王一去不返,并没有在我楚国领土,请您到汉水边上去问罪吧!”诸侯军队又向前开进,驻扎在陉地。

两国军队一直对峙到夏天,双方有意讲和,楚成王就派了屈完到齐国营地。齐国为了表示诚意,就向后退到召陵。齐桓公将诸侯的军队排列成阵,然后和屈完同乘一辆兵车观看。这种情况不是现在意义上的阅兵,实际上是齐桓公向楚国炫耀实力。齐桓公对屈完说,诸侯的军队一起兴兵难道是为了我一个人吗?先君的友好关系应该保持。我们两国重修旧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惠临敝国谋求福祉,安抚我君,这正是我国国君所希望的。齐桓公接着说,你也看到我们的军队了,用这样多的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用这样的军队攻城,什么样的城池攻打不下?屈完说,君主您如果用德义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如果用武力,楚国有方城山作为山墙,有汉水作为护城河,您的军队就是再多,只怕也没有什么地方能够用的上。齐桓公就和屈完签订了盟约,退师离开了楚国。

这件事《左传》、《史记》都有记载,人们在说到这个历史事件的时候,都说是齐桓公的胜利,可我们并没有看到两国交战,即便是齐桓公想炫耀实力也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齐桓公在这次伐楚中究竟得到了什么?难道千里迢迢兴师动众,就是为了给周王室要一点儿祭祀用的包茅草吗?

实际上,齐国这次伐楚意义重大,的的确确是一场胜利。他让楚国取消了王号,向周王室进贡,也就是臣服周王室,本质上是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741年,楚国国君蚡冒去世,弟弟熊通杀死蚡冒的儿子即位,这就是楚武王。楚国是在周成王时期被封在丹阳(今河南南部)地区的一个子男爵位的小国,这在诸侯当中等级是很低的,到楚武王时期,其实力范围已经到达长江流域。楚武王三十五年(前706),楚国讨伐随国,并通过随国国君告诉周王室,要参与中原的政事。周王室没有答应。熊通大怒,说,这是仍然把我们当做荆蛮对待啊!于是自称为王。熊通的儿子楚文王熊赀继位以后,楚国进一步强盛,长江、汉水流域的小国不断遭到侵伐,都非常畏惧楚国。公元前672年,熊恽杀死了哥哥即位为楚王,这就是楚成王。楚成王非常有政治头脑,刚即位就向百姓布施恩惠,在诸侯中恢复旧有的友好关系。楚成王派人向天子进贡,周天子赏赐给他祭祀的肉,并对他说,镇抚你们夷越地区的动乱,不要侵犯中原。楚国于是继续对外扩张,扩地千里。实际上,楚国的真实目的仍然是“参与中原的政事”,给他一个“夷越”地区的霸主是不会满足他的扩张野心的。所以,楚国又停止了向天子进贡,并觊觎中原。

齐桓公于公元前679年称霸,到两国发生这次事件时,齐桓公已经称霸十四年,天下人早已经承认这种相互关系。楚国不向天子进贡,就是要打破一种秩序,要天子承认他的王号,不仅仅是要参与中原的政事,还有取代周王室进而拥有天下。这对于齐国来说,是巩固其霸主的地位还是任其向中原发展,天下人都在看着。

齐桓公伐蔡国有一个原因。在此事前一年,桓公与夫人蔡姬乘船游玩。蔡姬熟悉水性,摇晃船只颠簸桓公。桓公害怕,让她停止,蔡姬没有听从。桓公非常恼怒,下船以后,就把蔡姬送回娘家,但并没有断绝婚姻关系。蔡侯也是十分生气,就把蔡姬另嫁。桓公听说后更加生气,于是兴兵伐蔡。齐国伐蔡,本来是国君之间的私人恩怨,齐国强大,蔡国弱小,因私人恩怨要问罪蔡国,用得上带领八个国家的军队吗?打败了蔡国,为何又进入楚国了呢?实际上这个蔡国已经听命于楚国,齐桓公伐蔡,不过是以蔡姬之事为借口,其根本目的就是针对楚国。所以,齐桓公进入楚国,楚成王兴兵来迎,说明楚国是早有准备的。齐国所带领的这七个国家,除了鲁国,其他六国都是楚国向北发展剑指对象,后来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齐桓公的行为,就是要遏制楚国向北发展的势头,只让楚国当“荆蛮”地区的首领,不允许他来过问中原政事。楚国人知道齐桓公来干什么,他们衡量了自己的实力,只好选择讲和,暂时对外取消王号。通过这件事情,诸侯国也进一步认可了齐国的霸主地位,使天下暂时维持了一种秩序。所以不能不说这是齐国的一场胜利。

齐桓公伐楚,得到了霸主地位的进一步扩展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