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国内国际舆论一片哗然。但齐桓公不为所动,坚持信任管仲。管仲也投桃报李,运用全部智慧,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时齐国大治,国力迅速增强,成为春秋历史上第一霸权。在齐桓公称霸的四十年中,曾召集过国际和平会议26次,出动军队28次,但却一直保持着春秋时代初期的朴实氛围和骑士风度。可以说,齐桓公能够成为一个受人尊重和赞扬的霸权,更多的,靠的是一种人格魅力,而不仅仅是军事实力。这和在他之后的四个霸权完全靠武力称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齐桓公是一个政治家,他所提出的口号是“尊王攘夷”,即尊奉周王朝国王和排斥夷族。我们先说一说尊王。周王朝的那个所谓中国最高统帅,已经象一块抹布一样,被扔在洛阳那个角落里,好久没有人再想起了。齐桓公重新把他找出来,放到尊贵的神坛上,三国时期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和齐桓公的尊王有异曲同工之妙。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确定了太子的正统地位。数年后,齐桓公率多国国君与周襄王派来的大夫会盟,确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及周王使臣宰孔会于葵丘。宰孔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后遇到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齐桓公都会过问和制止。齐桓公的做法对任何人都没有坏处,而且还减少了嫉妒和各封国的自卑心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超凡智慧。
相对于尊王这种更多是形式上的功绩,齐桓公更大的功绩在于攘夷。这是一个一直被历史提及,但却被严重低估的功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齐桓公一次次挺身而出,其后延续了几千年但在当时还像婴儿一样脆弱的中华文明,在两千多年前就会遭受到毁灭性打击,甚至扼死摇篮。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自清末维新变法开始,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在热兵器时代的显著特征。但是,翻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在冷兵器时代,我们所看到的,却是一个个来自于西方最多是北方的茹毛饮血连文字都罕有的极度落后的游牧民族攻打先进的中原地区,并且击败之,蹂躏之,甚至完全统治之的例子。先进的中原文明在和落后的游牧部落的战争中,胜利者除汉唐盛世外,寥寥无几。失败者却汗牛充栋,不可胜数,连强大的大秦王朝都要加修补长城以抵御匈奴,更别说五胡乱中华时中原的彻底残破,更别说元清两朝时被蒙满两族完全占领并统治达几百年之久。
但是,到了元清时期,中华的文明,早已根深蒂固,即使被外族完全占领,也有能力延续下去,并将外族或赶走,或同化。可是,在东周初期,中原地区那一小块刚刚破土不久的农业文明,却远远没有那么强的抗打击能力。而且,这一小块文明还分布在大大小小几十个诸侯国中,力量分散,很容易被刚刚灭掉西周的戎狄部落各各击破。不幸的是,他们已经这么做了。
戎狄部落是匈奴的祖先,源于夏桀之后裔。商灭夏,夏桀的一部分后裔逃入北方,逐水草而居,过上了游牧生活。他们父妻子继,兄终弟及,人口慢慢繁衍,力量慢慢壮大。周灭商,戎狄按时进贡,称为“荒服”。周朝衰落,戎狄便时常骚扰,成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威胁。到了周幽王时期,更是一举灭掉西周王朝。灭掉西周后,戎狄继续攻击东周。按照当时各各封国的力量,任何一个封国都很难单独抵抗戎狄的入侵。这种必须集结更大力量才能救亡的艰苦责任,现在由霸主承担,齐桓公遂成为中华文明的保护人。公元前664,山戎伐燕,齐桓公亲自赴援,将山戎击溃。从此以后,燕国在100多年里,再没有严重的外患。公元前661年,狄人攻邢,邢国陷落,齐桓公在夷仪为邢国建立了新都。次年,狄人大举攻卫,卫懿公被杀。齐桓公再次在楚丘为卫国另建新都。可以说,如果没有齐桓公,邢国和卫国,已经灭亡。
中华文明的威胁不仅来自北方,还来自同样是尚未开化的南方的楚国。楚国是新兴的一个国家,发展迅猛,对北方的封国构成很大威胁。经过多年努力,齐桓公对楚国一再北侵进行了有力回击。公元前655,联军伐楚,迫使楚国同意进贡周王室,同时加入以齐桓公为首的联盟,听从齐国指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召陵之盟。伐楚之役,抑制了楚国北侵,保护了中原诸国。中华文明的拯救者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齐国的霸权也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