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群书治要 » 群书治要全文在线阅读

卷三十七

关灯直达底部

《孟子》

《梁惠王》

孟子见于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曰仁义而已矣。【王何必以利为名乎。亦惟有仁义之道可以为名耳,以利为名,则有不利之患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征,取也。从王至庶人各欲取利,必至于篡弑。】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愿安,意承受孟子之教命。】孟子对曰:杀人也【无人也之也】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梃,杖也。】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杀人无异也。】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为政乃若率禽兽食人,安在其为民父母之道。】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曰:有之。曰:若是其大乎。【王怪其大。】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耳,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蒭荛者往焉。雉菟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郊关,齐四境之郊皆有关也。】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也。民以为大,不亦宜乎。【设陷阱者丈尺之间耳,今陷阱乃方四十里,民患其大,不亦宜乎。】

《公孙丑》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言人人皆有不忍加恶于人之心也。】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先王推不忍害人之心,以行不忍伤民之政,以是治天下,亦易于转丸于掌上也。】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有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则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由此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言无此四者,当若禽兽,非人之心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端者,首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自贼害其性使为不善。】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谓其君不能为善而不匡正者,贼其君使陷恶者也。】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技不可不慎也。【矢,箭也。函,铠也。作箭之人,其性非独不仁于作铠之人也。术使之然,巫欲祝活人,匠作棺,欲其早售,利在人死也。故治术不可不慎修其善者也。】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其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又甚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舜从耕于历山及陶渔,皆取人之善谋而从之。故曰:莫大乎与人为善也。】

《滕文公》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孟子曰:治天下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故治于人者食人,不能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劳心者,君也。劳力者,民也。君施教以治之,民竭力治公田,以奉食其上,天下通义,所常行也。】

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尧独忧之,举舜而治焉。舜使禹疏九河,决汝汉,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离娄》

孟子曰:离娄子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言当行仁恩之政,天下乃可平。】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仁心性仁也。仁闻仁声远闻也。虽然犹须行先王之道,使百姓被泽,乃可为后世法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伹有善心而不行之,不足以为政,伹有善法度而不施之,法度亦不能独自行。】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也。

故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法,可谓智乎?【言因自然,即用力少,而成功多。】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仁者能由先王之道,不仁者逆道,则播杨其恶于众人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家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之内;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雠。【芥,草芥也。臣缘君恩以为差等。】

《告子》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申,非疾痛害事,如有能申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无名之指,手第四指也。馀指皆有名,无名指,非手之用指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心不若人,可恶之大者也。而反恶指,故曰不知类,类,事也。】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也。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息,则谓水不胜火者,此与于不仁之甚者也。

孟子曰:五谷,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熟之而已矣。【熟,成也。】

《尽心》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谓教民趣农,役有常时,不使失常时虽劳后获其利则逸矣。】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杀此罪人者,其意欲生人也。故虽伏罪而死,不怨杀者也。】

《慎子》

《威德》

天有明,不忧人之暗也。地有财,不忧人之贫也。圣人有德,而不忧人之危也。天虽不忧人之暗也。辟户牖必取己明焉。则天无事也。地虽不忧人之贫也。伐木刈草,必取己富焉。则地无事矣。圣人虽不忧人之危也。百姓准上,而比于其下,必取己安焉。则圣人无事矣。故圣人处上,能无害人,不能使人无己害也。则百姓除其害矣。圣人之有天下也。受之也。非取之也。【有光明之德,故百姓推而与之耳,岂其心哉。】百姓之于圣人也。养之也。非使圣人养己也。则圣人无事矣。

毛嫱,西施,天下之至姣也。衣之以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