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and Marriage
爱情与婚姻是两个人的事。
我们的教育教过我们单打独斗、众志成城,却没好好告诉我们何谓“两个人的事”,以及“两个人”要如何才能携手经营感情与婚姻生活。
要做好适当准备迎接爱情和婚姻,首要之务就是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除了前几讲提过的一般性准备之外,人们从幼儿期开始就必须接受一些性本能(sex instinct)的训练,而且必须一直持续到成年为止;这种训练旨在协助人们在婚姻与家庭中,都能在本能上获得正常的满足。人们在爱情与婚姻关系中的所有能力、不足与倾向,在小时候形成的人生原型里就找得到。透过观察人生原型所蕴藏的特质,我们就能明确指出个体成年后将会遭逢哪些困境。
一个人在爱情与婚姻当中会碰到的问题,和一般社会问题,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会面临同样的困境和任务。因此,如果有人认为爱情和婚姻是天堂,只要谈恋爱或结婚就会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那可就错了。在这两种关系里,存在着各种有待完成的任务,而且我们在努力经营爱情与婚姻的同时,心里必须时时刻刻为另一半着想。
爱情与婚姻不只是一般的社会适应问题。在这两种情境中,我们都要拿出高度的同理心与绝佳的能力,来认同另一半。如果说现代社会中,很少有人能在步入家庭之前做好适当准备的话,那是因为人们一直没有学会用另一半的眼睛去看、用另一半的耳朵去听,以及用另一半的心去感受。
前几讲的讨论大多着重在问题儿童身上。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只关心自己,不在乎别人。我们不该期望这类孩子的人格特质,自会随着生理性本能逐渐成熟而有所改变。问题儿童并没有准备好迎接社会生活,对于建立爱情与婚姻关系,同样毫无准备。
社会兴趣的发展过程非常缓慢。唯有从小就开始接受这方面的训练,并且一直在人生的有益面向努力奋斗,才能培养出所谓的社会感。有鉴于此,要辨识一个人是否做好与异性交往的准备,难度并不高。
我们只需记住针对人生有益面向所做的观察。处于人生有益面向的人勇敢而充满自信。他们会正面迎战人生的问题,持续努力找出解决方案。他们有知交好友,与街坊邻居相处愉快。欠缺上述特质的人不值得信任,也还没准备好要迈入爱情和婚姻。此外,假设某人有正当职业,在工作上也不断进步,我们或许能据此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人既已立业,很有可能也准备好要成家了。判断依据虽是从微小迹象而来,意义却很深远,因为可以证明一个人是否具备社会兴趣。
了解社会兴趣的本质之后,我们就会了解,唯有以完全的平等为基础,才能圆满解决爱情和婚姻的问题。施与受的基本原则最为重要,但伴侣是否彼此尊重,意义就不是那么重大了。爱情本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爱情有各种不同的样貌。唯有两人之间的关系打下了合宜的平等根基,爱情才会走上正途,婚姻才能成功。
不管男女,如果婚后想成为征服者的话,结局可能会走向毁灭。以这种心态来期待婚姻并不是该有的准备,而婚后的生活将会证明这一点。美满的婚姻关系中并没有征服者的立足之地,意即婚姻中是没有征服者的。
婚姻,意味着两人必须彼此关心,也要设身处地为另一半着想。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人们该为婚姻做哪些必要的准备。就像我们之前看到的,这牵涉到社会感的训练;而爱情与婚姻方面应具备的社会感,又和性吸引力有关。事实上,每一个人从小就有一个理想的异性典范。以男孩为例,母亲很可能成为他心目中的理想女性,进而找一个和母亲相近的女子成家。如果母子关系紧绷的话,儿子就会寻找和母亲完全相反的另一半。母子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儿子日后共结连理的妻子类型,从小细节便可看出端倪,如眼睛、体型、发色等。
我们都知道,如果做母亲的很独断、一味压制儿子,等到儿子该谈恋爱与结婚时,就不会放胆去追求异性,而且理想的异性往往是柔弱、服从的类型。如果做母亲的养出一个好斗的儿子,儿子婚后也会不时和妻子争吵,想完全支配另一半。
爱情本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爱情有各种不同的样貌。唯有两人之间的关系打下了合宜的平等根基,爱情才会走上正途,婚姻才能成功。
* * *
Love by itself does not settle things,for there are all kinds of love.It is only when there is a proper foundation of equality that love will take the right course and make marriage a success.
由此可见,人小时候出现过的所有表征,长大后面临爱情问题时,都会被凸显、放大。我们可以想见一个有自卑情结的人在经营两性关系时会有哪些行为。他或许觉得软弱又自卑,而他表现这股感受的方式,就是一直盼望能获得他人扶持。这类人的理想女性,通常是充满母性的女子。但有时为了补偿他的自卑,他也可能在爱情里反其道而行,变得傲慢、无礼并充满攻击性。这时如果他偏偏又缺乏勇气的话,就会觉得自己能挑选的对象很少,甚至可能选择争强好斗的女性当另一半,因为他认为在难打的战争中成为赢家,是一件更光荣的事。
不论男女,这么做都不可能成功。利用两性关系来满足自卑情结或优越情结,虽然看似愚蠢又荒谬,却时有所闻。我们再进一步深入观察的话,会发现很多人在找对象时根本像是在挑受害者。这些人并不了解,不可以滥用两性关系来满足个人情结。如果一个人想在爱情关系里成为征服者,他的另一半也会有同样的想法,这么一来,两人根本无法共同生活。
“人在选择伴侣时,为的是要满足自己的某些情结。”从这个角度出发,将可解释某些人特殊的择偶行为;若非从此角度来看,将难以理解为何当事人会选择某一种对象。据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何有些人会选择体弱多病的人,或是年长自己很多的人当伴侣,因为他们认为和这样的人交往比较简单。有些人则会专挑有夫之妇或有妇之夫谈感情——这类人从来都不愿意真正去解决问题。至于那些脚踏两条船的人,就像我们先前说过的,其背后的理由是:“两个人(的压力)比一个人少多了。”
我们之前也讨论过,有自卑情结的人会频频转换职务、拒绝面对问题,而且做事虎头蛇尾。面对爱情的问题时,这些人一样抱持类似的行为态度。无论是和已婚人士相恋或劈腿出轨,都是为了满足他们一贯的行事作风。而他们一切的行为都基于同样的心态。譬如订了婚却迟迟不结婚、不断谈恋爱却从不打算步入婚姻。
被宠坏的孩子在婚姻里同样不改本色——他们也希望配偶宠爱自己。这种心态在热恋期或新婚燕尔时不会造成危险,但时间一久,情况就会变得复杂难解。如果是两个被宠坏的人结了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会是怎么样的光景。两人都想被宠,却没有人要扮演宠爱对方的角色。这就好比他们站在彼此面前,期待对方“给予”,但两人都给不起。两人都觉得对方不了解自己。
我们可以想象当人觉得遭受误解、处处被限制时,会感到软弱、想逃避。这种感受如果出现在婚姻中,将会特别严重,倘若又伴随着极深的绝望,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报复的心态会悄悄滋生,可能会想搅乱另一半的生活。而最常见的报复就是出轨。不忠永远是一种报复。不忠的人会不停谈论自己的爱情与情感,为自己寻找借口,但我们都很清楚那些感受与情感的真实价值为何。人的感受永远会和充满优越感的目标方向一致,所以不该把感受当成行为的理由。
以下举一位完全被宠坏的女子为例来进一步说明。她的先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兄弟,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她的先生为何会深受女子的温柔和甜美吸引而娶她为妻。但女子只希望得到先生的赞赏与喜爱。他们俩的婚姻本来很美满,但妻子怀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就变了。做妻子的希望自己永远是丈夫关注的焦点,很害怕孩子会取代她的地位。因此,她对于自己将为人母一事闷闷不乐。而丈夫也希望妻子只爱自己,很怕孩子篡位。夫妻两人因此变得多疑。他们或许不会忽视孩子的存在,还是会当一对称职的父母,但两人心中总认定彼此的爱会逐渐变少。这种猜疑很危险,因为一旦一方开始推敲对方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分析起另一半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感情很容易(或很快)就淡了;而且两人都察觉到了这一点。那时先生正好去巴黎度假,享受快意的旅程,而太太则在家坐月子,一边还要照顾小孩。丈夫从巴黎写了很多信向妻子报告旅行有多开心、遇到了哪些形形色色的人,让妻子开始觉得丈夫已经忘了自己。她不再像过去那么幸福,变得郁郁不乐,很快就得了空间恐惧症,再也无法独自出门。做丈夫的返家后,必须时时刻刻陪在她身边。表面上看来,妻子至少达成了目的,她又变成丈夫关注的焦点。然而,这并非健康的满足感,因为妻子依然担心如果空间恐惧症痊愈了,丈夫又会不见人影,所以她的病一直好不了。
患病期间,为妻子看诊的医生很关心她。在医生的照料之下,她的病情好多了,因而把所有的友谊善意都投射到医生身上。但医生看到她的情况好转,就转而照料别人了。她写了文情并茂的信给他,感谢他为她所做的一切,但医生并未回信。自此之后,她的病又恶化了。
那时,她也开始幻想跟其他男子私通,以报复丈夫。但在空间恐惧症的“保护”之下,她无法独自外出,先生也总是陪在她身边,因此她无法成功出轨。
婚姻中的许多错误总让人忍不住想问:“有必要这样吗?”我们知道,很多错误实际上始于童年;我们也知道,唯有辨识、寻找人生原型中的特质,才有可能改变出了错的人生风格。因此我们开始思考成立咨询委员会的可能性,期望利用个体心理学的方法来化解婚姻中的错误。咨询委员的成员都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士,有能力联结整合个体生命中的所有事件,而且也能以同理心认同前来接受咨询的人。
这些咨询师不会对来求助的人这么说:“你们两人无法达成共识,不断争吵,所以应该离婚。”离婚有什么用处呢?离婚之后又会怎么样呢?一般惯例是,人离了婚会想再婚,而下一段婚姻仍会延续过去的人生风格。我们有时会看到有些人一再地离婚、再婚,不停重蹈覆辙。这些人可能会在谈恋爱或结婚之前先去请教咨询人员,检视这段婚姻或爱情能否成功,或者是接受离婚咨询。
有些微小的错误源自于童年,但一直要到步入婚姻后才会显现出严重的影响。有些人总悲观地认为伴侣最后一定会让他们失望。这些人从小就是不快乐的孩子,一直害怕失望。他们认定自己被爱的地位终会被人取代;要不然就是走不出早年经历过的困境,使得他们近乎迷信,害怕同样的悲剧会再度发生。我们很容易就能下定论,这股害怕失望的情绪会在婚姻生活中引发忌妒和猜忌。
对女性来说,她们会落入一种特殊的困境,觉得自己不过是男人的玩物,而且男人一定会出轨。这样的女性结了婚肯定不会幸福。如果夫妻一方已有定见,认定对方会对自己不忠,幸福婚姻终究不可企及。
人们总想征询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建议,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断定爱情与婚姻通常被视为人生中最重大的问题。但就个体心理学家的观点,虽然人们不可低估这两者的重要性,但也不应将其看作最重要的问题。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生并没有哪一种问题会重要到凌驾一切。如果人们太过强调爱情与婚姻的问题,认定这两件事最为重要,将无法享受和谐的人生。
爱情在人们心中之所以拥有如此名不符实的重要地位,或许是因为相较于人生其他问题,人们往往无法获得爱情与婚姻方面的指导与建议。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之前讨论过的人生三大问题。最重要的是牵涉到待人接物的社会问题。打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就有人教我们如何和其他人相处。每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这些事。同样的,我们在就业工作方面也常有机会接受训练,有良师的指导,也有相关书籍可以参考。但有哪些书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做好准备面对爱情与婚姻?这类书籍当然很多。世界上所有文学作品都会谈到“爱”,但是幸福的平凡婚姻却很少被写成书。文化和文学是紧密相连的,导致每个人关心的都是在陷入爱情困境的男男女女,也难怪人们对于婚姻总是小心翼翼甚至恐惧。
打从天地初开,爱情与婚姻便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翻开《圣经》可看到那个一切苦难都因女人而起的故事[1],而自此之后,男人与女人在爱情生活中总免不了要经历重大的危机。对于爱情,我们在教育上采取的方针往往太过严厉。与其训练少男少女们把爱情当成罪愆,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好好训练男孩、女孩在婚姻里分别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在过程中,必须让他们体会到两性是平等的。
现在有许多女性都觉得自卑,这个事实尤其证明了人类文化的失败。若有任何读者不认同,请看看女性是如何努力奋斗的。而你们也会发现女性的好胜心往往(比男性)更强。为了完成目的,女性所接受的养成训练通常都会超出实际需要。女性比男性更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未来的教育必须着重于教导女性发展出更浓厚的社会兴趣,不要老是不顾他人、一味地追逐自我利益。不过想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应摒除“男性享有特权”的迷思。
且让我们举个例子,说明有些人为了婚姻所做的准备有多么不足。有个年轻男子在舞会里和一名年轻美丽的女子翩翩共舞,两人已经订婚,准备共结连理。忽然间,男子的眼镜掉了,而让所有人都跌破眼镜的是,他为了捡起眼镜,差点推倒了未婚妻。事后有个朋友问他:“你刚刚到底怎么回事?”他回答:“我不能让她踩破我的眼镜。”由此可见,这个年轻人还没准备好走入婚姻,而女孩后来果真也没有嫁给他。
男子后来去看医生,说自己得了忧郁症。很多太在乎自己的人都有这种毛病。
我们可以透过许多迹象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准备好步入婚姻。譬如说,我们不该信任谈恋爱时约会迟到却没有正当理由的人。迟到显示出那人的态度游移不定,而这正是还没做好准备面对人生问题的迹象之一。
如果伴侣中有一方总想教育另一方,或是对另一半大肆批评,这同样也是尚未做足准备的征兆。太过敏感、对感情太投入也不好,因为这指向了自卑情结。没有朋友或无法顺利融入社会的人,当然也没有准备好进入婚姻生活。迟迟无法选定职业的人亦然。悲观主义者同样代表社会适应不良,因为悲观的人无疑就是缺乏勇气去面对人生的种种境况。
虽然前述列出诸多我们所不乐见的例子,但想找到适合的另一半、根据适当的标准选出人生伴侣,其实也没那么困难。首先,我们不能抱着只愿跟理想对象结婚的心态。如果有人总是遍寻不着结婚对象,那人的心肯定依然犹疑不定,根本不想迈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德国有一个古老方法可以判断情侣是否已准备好进入婚姻。德国乡间流传着一种习俗,给一对情侣一把双柄锯子,让两人各执一端,请他们合力锯开一棵树,并请所有亲戚朋友围观。锯树变成一桩共同任务,有待两人齐心完成。两人都必须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并配合彼此的动作。德国人认为这是检验两人是否适合成婚的好方法。
本讲即将告一段落,我们要再重申一次,唯有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能化解爱情与婚姻的问题。大多数失败案例所犯的错误,多半出于个体缺乏社会兴趣。因此唯有个人有所改变,才能消弭这些错误。婚姻是需要两人共同经营努力的任务,但我们所受的教育都告诉我们,想完成某种任务的话,不是一人独立完成,就是多人通力合作,却从来没教我们“两个人的任务”该怎么做。不过,即便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教育,但如果两人都能承认自身个性中的错误,以平等的精神处理问题,依然可以拥有圆满幸福的婚姻。
最好的婚姻形式是一夫一妻制,这一点基本上无须多说。但是有很多人以伪科学为凭,主张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才符合人性。这种结论实在让人无法接受。在人类文化中,爱情与婚姻都是一种社会任务(social task)。我们成家的理由不仅是为了个人利益,间接来说也是为了社会整体利益。总而言之,婚姻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延续。
* * *
【注释】
[1] 作者在此提及的女人应是夏娃,她受蛇的诱惑吃下了禁果,并怂恿亚当一同犯罪,害得两人被上帝逐出伊甸园。
婚姻是需要两人共同经营努力的任务。
* * *
Marriage is a task for two persons.